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2020年达到60.6%。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变1. 20世纪初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主要集中在商业、工业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主要由外来人口、贫民和少数精英组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2. 20世纪中期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实行“大跃进”和“三线建设”等计划,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4910万增加到1965年的1.03亿,城市化率达到17.9%。

此时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管理相对落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3. 20世纪末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趋势。

随着1990年代后期城市化率的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改善。

二、未来趋势1. 新型城镇化未来城市化进程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成为“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将致力于城(市)镇融合、城市更新、城市服务、城镇交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倡导绿色、可持续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2. 城市多样性未来城市化进程将呈现出城市多样性的态势。

城市将呈现出分层、分级、分散的趋势,城市与城镇之间的界限将不再清晰。

未来城市的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符合不同群体需求、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

3. 信息化城市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将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发展。

数字城市将通过智能化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转,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发展。

4. 跨国城市化未来城市化进程还将面临着国际化、跨国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之间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各国不仅需要加强城市间经济、文化和学术交流,还需要推进全球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贯穿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

无论是古代的大都市还是现代的超级城市,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了解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演变。

一、古代城市化进程古代城市化进程始于兴起于河流流域的早期文明。

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都是古代最早形成的城市化地区。

首先让我们来看古埃及的城市化进程。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和对河流水资源的依赖促使了城市的产生。

尼罗河上的城市底比斯成为古代埃及的首都,周边城市如华沙和阿莱克桑德里亚也逐渐兴盛起来。

同样,古巴比伦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河流流域开始的。

幼发拉底河的河流水资源为巴比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城市发展迅速。

巴比伦成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城市。

在古代中国,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遗址如仰韶文化遗址、马家沟遗址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也逐渐兴起,如河南的安阳、河北的邯郸等。

二、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中世纪是欧洲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共同促使了中世纪城市化的兴起。

在中世纪的欧洲,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尤为突出。

荷兰和比利时地处欧洲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这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城市崛起,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也非常显著,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贸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同时,亚洲的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也不可忽视。

中国的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如苏州、杭州等成为繁荣繁华的城市。

此外,摩洛哥的菲斯、伊朗的伊斯法罕等城市也在中世纪期间崛起。

三、现代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城市化进一步加速的时代。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革,城市规模的扩大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城市化进程。

40年来的城市化浪潮,使得中国城市的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了2020年的850个,城市人口从17.9%增长到了60%以上。

这样的城市化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堪称惊人。

而在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将如何发展呢?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背景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朔到商周时期。

但是,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一直相对较低。

到了19世纪,由于开埠、驱除鸦片战争和大洋运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

然而,这种进程被20世纪的两次战争硬生生打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只有1.72亿人,城市化率为17.9%。

而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率已经反超了当时的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拥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代表性大城市,也经历了从工业城市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转型。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城市化贡献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与氛围。

二、中国城市化达到马尔可夫转移城市化是5,000多年的文明演进中如火如荼的一环。

这一进程的中心任务,是实现人口的聚集、种业、学问的繁荣。

相应的城市化定位是极其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变化。

第一变化是,城市化破除了地区与群体之间的属性障碍和耐力障碍。

城市化现象可观之为马尔可夫转移。

即一个人的转移前状态只与他所在状态有关系,而与他之前处于什么状态无关系。

在这种转移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区域人口结构、职业类型和文化等元素的转化。

接着,第二变化是,城市化加快了经济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经济学家可以很好地理解节奏较慢的农业、手工业为什么总会被现代工业化取代。

城市化扩大人口基数,提高人口集聚效应,催生了乡村日趋依赖城市的现代农业与工业。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非农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关系见表5-8,表5-9。 (P116)
二、城市化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1949年,我国城市136个。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是7.7亿,只有654 个城市。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60个,而20万以下的小 城市却占比不到18%。 正常的城市化进程要有政治稳定作保证。 我国各时期城市化规模的变动情况如表5-10。(P116)
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 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
期间,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 涌现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这 三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突破, 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
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
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1、城堡----城市的萌芽,6座古城遗址:登封王城岗; 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岗、章丘子崖、寿光边 线王;
2、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距今约3600年前的宫殿遗 址,一般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1961
9 维也纳
1866
10 布宜诺斯艾 1632 利斯
柏林
4332
莫斯科
4137
布宜诺斯 艾利斯
上海
4089 3595
加尔各答 3436
上海 布宜诺斯艾利斯 芝加哥 莫斯科 加尔各答
5800 5300 4900 4800 4800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三个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

城市化历史进程

城市化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既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1.近代城市发展期。

这一时期促进中国城市有所发展的原因主要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这个时期就是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我国国门被迫打开,同时也使我国对外贸易的通道被打开。

各种通商口岸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洋务运动使军事、民用工业,也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得到发展。

2.计划经济的波动期。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 1949—1957 年的城市化短期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国家启动了很多重点工业项目,吸引了很多农民进入城市,使得新的一批工业城市得以建立。

(2 ) 1958—1965 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大跃进的影响,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后来又因为前期冒进的发展,使得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显露,很多人都被动员回乡,城市人口下降,直接使城市化水平下降。

(3 ) 1966—1978 年的城市化停滞阶段。

这个时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因为很多青年都下乡去了,所以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3.改革开放的加速期。

(1 )恢复阶段(计划经济的波动期1979—1983 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青们和下放的人们陆续返乡,使得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2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1 年)。

因为国家的政策,使得小城镇得到了发展,城市人口和务工人员开始在小城镇落户。

(3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2 年以来)。

国家确立了经济建设的目标,真正使得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电子教案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电子教案
国家。除日本东京继续以2600万人位居第一外,发 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名次将普遍上升。
3、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 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往往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占据了某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地位。如泰国首都曼谷市的经济就占全国经济的38 %。即使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60%。
亚洲、非洲众多沿海城市畸形繁荣。 加速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变革。
2、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一 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 元结构转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进入20世纪才开始,取得民族独立较早的拉美国家,在 19世纪晚期已开始城市化。亚非较晚,非洲到1950年 前后才开始。
目前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预计到2025年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27
个。
三、发展趋势
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 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这对许多最不发达 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大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明显。
城市 纽约(美国) 伦敦(英国) 东京(日本)
人口 1230 870 670
巴黎(法国)
550
上海(中国)
530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 500
芝加哥(美国)
490
莫斯科(前苏联)
480
加尔各答(印度)
440
洛杉矶(美国)
400
城市 东京(日本) 墨西哥城(墨) 圣保罗(巴西) 孟买(印度) 纽约(美国) 上海(中国) 洛杉矶(美国) 拉各斯(尼日利亚) 加尔各答(印度)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从农耕社会到现代化都市的蜕变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化的进程缓慢而坚定。

从最早的城邦国家,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1. 古代城市的兴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已经开始。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筑城自卫,城市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到了秦朝统一六国,城市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都城咸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唐宋时期,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商业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长安、洛阳、开封等城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贾前来经商。

3. 明清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空前繁荣,城市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 近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1)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1980年代,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城市化迅速推进。

(3)1990年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4)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5. 当前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如今,我国城市化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城市化篇章。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迈向和谐人居的未来6.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这一战略旨在转变以往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也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城市化进程。

在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1949-1980年代),加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后期-2000年代末期)和现代阶段(2010年以后)。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极低。

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与工业化政策的实施,城市化率逐渐提高。

在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20%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

政府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催生了许多城市化现象,如城市扩张、居民户籍、城市岗位、城市污染等。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城市化导致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城市空气污染、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也不断恶化。

政府面临着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2014年推出了城镇化战略。

该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城市化率提高到60%左右,并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城镇化战略的支持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快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基金的支持等。

同时,政府也重视农村的发展,希望通过城乡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尝试引导城市化的新趋势。

例如,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同时,政府也在向“智慧城市”的转型方向推进,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等改善城市治理和便民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是多方面的。

城市化的加速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为城市化进程带来更可持续、更有质量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成松散状,广州、深圳 与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佛山、东莞次之。 从经济隶属度分析,广州与珠三角各市的经济联系较强, 辐射强度高,深圳虽是核心城市,比较而言,对周边的 城市的影响力有限。后者主要是外向型经济,以大出大 进的加工贸易见长,与香港的联系较为密切。
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农转非”政策
“过低城市 化”的出现
城市建设方针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和“离土不离乡”
957 960 965 970 978 986 993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各时期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
400 350 300(假) 化”与户口
城市化”
管制等政策
益紧张.饥荒开始出现。国 重点建设、
家开始制止农村劳动力进 稳步前进
入城市。1959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制止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指
示》……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的政策因素
“一五”期间,广州“被撇在一边”。 “内地的一些中等城市作为工业中心发 展得到优先考虑”。“商业是资本主义 的,而工业则是社会主义的……广州的 每个人都希望广州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时任书记陶铸没有强调广州悠久的商业 中心和广州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市 长朱光所也指出“因为广州是国防前线 的沿海城市,它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 点”。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公元五世纪至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公元9世纪初,巴黎、伊斯坦布尔、威尼斯、那不勒斯、热那亚(查理曼帝国建立) 公元10世纪末,制度变革(农奴)刺激了欧洲城市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发展,促成“自治市”、“自由城市” 的产生
城市的结盟,促成城市国家的产生
被誉为“南国明珠”的西湖路灯光夜市始建于1984年5月,是全国最早 开办的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上的经营者也属于早期的个体户。他们当 中不乏上山下乡的 回城知青,和因为成分不好等而被当时的国营或集体 “正规”单位遗弃的人。怀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他们在这里创业,起初 只有两三百个摊位。
“当时每晚六七点就会有一些商人摆出全国各地的商品来卖,每天搭 帐篷拆帐篷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去逛夜市的基本都是一些富人,像他们 那种打工一族基本上没钱去买。”
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
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世界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50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
40
30
20
10
0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巨型城市的产生? 大都市带的产生? 大都市带的分布? 大都市带的特征?
甚至达到互相争抢的地步。 大批农村人口经 过招工的
渠道进入城市,成为城市 职工。1958年一年.全国有 1104万农村劳动力成为城
“洋冒进”;二次调 整;“严格控制大 城市规模,合理发 展中等城市和小城
市”
市职工。“大跃进”的虚
假繁荣景象很快被物资匮 乏的真实局面所代 替。城
市各项生活物资的供应日
“反向城市
1979年后,南方大厦有了新的自主权。负 责一定数额的利润指标,余下利润商店自 留,与员工福利挂钩。并且利润指标下达 到各个业务部门。在80年代初成为全国第 一家采用这种经营方式的百货店。
1978年后,由于重工业投资收到资金不足 和原材料缺乏的严重制约,广州官员决定 有限发展生产消费品的轻工业。
广州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是首批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担负发展高科技产 业的使命。
90
80
70
60
1960年
50
1980年
40
2000年
30
20
10
0
北美 欧洲 北欧 西欧 南欧 东欧 前苏联 日本 澳洲
高度城市化地区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非 东
亚 东
国 中
南亚
度 印
西哥
美 南
美 南
西 巴

墨 温带 热带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封建 社会 前期 城市 的发 展
春秋战国—— • 郡县制试行,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 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围城城市出现,完整意义的城市出现 •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 郡县制和行政中心城市发展 • 以小城市为主的等级规模结构 • 百万特大城市出现(?)
封建 社会 中期 的城 市发 展
南北宋——
• 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坊市制被打破
• 新型镇、市出现
• 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北宋的开封(梁武帝之都 城?隋炀帝之东京?)
封建 社会
后期 的城 市发 展
元明清—— • 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 大中城市得到一定发展 • 工商城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特大城市开始衰落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17世纪后,君主制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如伦敦、那不勒斯、米兰、巴黎等
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 城市经济
社会化
专业化
企业协作紧密
工业化 近代城市化
交通工具变革
十九世纪起 工业革命全面加快西方城市化进程
移民与港口城市
殖民与沿海城市
亚非广大国家开始城市化进程
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50 0
超过100万 50-100万 20-50万 低于20万
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
对城市化区域差异的测度和解释:
人口、人口密度、土地面积和工农 业产值比值、人均工业产值、人均 农业产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工业化因子、 人口密度因子
回归 分析
城市化水平(%)=13.17+3.35工业化因子-4.14人口密度因子
近现 代社 会时 期
鸦片战争以后—— • 交通型城市兴起,工矿城市出现 • 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 •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里程碑式的开端,影响深远。如何评价? “大跃进”及规模经济调整时期计划时期(1958-1965)
由于国家在政策上长期忽视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 广州城市化遇到与其他大城市类似的问题。
从1954起到“文革”时期,一直提倡从“消费城市” 变为“工业城市”。
从1958年其,又提出建设为华南的工业基地。基础 工业品的生产优先于消费品的生产。
1979年以前,建设的重点仍然是强调发展重工业。
为了解决数以万计从农村回程的待业青年,1978-1979年 间许多人获准开设个体或集体的小食店、饭店和杂货店。 新的贸易集市遍布全市。
国际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产生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对世界城市发展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世界性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00
1980年10月,高第街作为广州市第一个工业品市场正式开设,也成为 了全国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新潮的 服装款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和商贩。主要经营布匹、服装、鞋 帽、百货等。
1983-1992年是高第街的鼎盛时期,前来买衫裤的,除了广州本地市 民外,更多地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服装批发商。
40
30
客运量所占的比
20
例%
货运量所占的比
10
例%
0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城市 起源 和发 展初 期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发展史
筑城起始于4000至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夏的城市(3600年前,于今河南二里头) 商的城市(安阳等)
西周—— • 分侯制与诸侯国(刺激了城市的发展) • 王城—诸侯城—采邑城的三级城邑网
“文革”时期(1966-1976)
1977-1981年过渡时期 乡村城市化时期( 1982-1991) 快速城市化时期( 1992-)
大跃进.rm“大跃进”中, 由于各项建设的规模膨胀,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招工 审批权限被层层下放。各 建设单位纷纷大量招工,
第二次“反向城市化”。大
批知识分子和干部下放; 1752万知识青年下乡;三线 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