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合集下载

读《杨绛传》有感

读《杨绛传》有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读《杨绛传》有感读《杨绛传》有感(一)黄祎妍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忘却了白天的紧张与疲惫,处世的烦恼与愁绪也消失了。

没有尘世的喧闹和打扰,我独游于字里行间。

《杨绛传》吸引了我的注意。

只记得在学校的颁奖词中听闻过这个名字,封面中几个大字"生命的烤火者"令人遐想。

不禁翻开书页,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

书的一开头便介绍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背景,出生在无锡小镇的杨季康,那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让小小的杨季康浑身上下给人一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气息。

想象中这样的女子只需要在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即可,其实温润是杨绛先生的底色,但要误认为她是个"面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莫名的扣上了一个"罪名",被贴上了大字报,杨绛激烈的反应,震动了她的同事,人们没想到弱质芊芊的杨绛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外柔内刚。

她抗议,她呐喊,这正是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现,铁骨铮铮、刚正不阿,更表现她对丈夫真挚、深厚的爱。

她常说:"忧患容易孕育智慧,苦难方能滋生修养。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始终和祖国共沉浮,这才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杨绛与他的丈夫钱钟书被称为文学界的珠联璧合,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夫妇二人始终如一、淡泊名利、潜心向学。

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想着会是一本描述家庭和睦、零杂琐事的事的回忆录,就在我将书往下翻阅,我才明白:这是充斥着生死离别的回忆录。

女儿与丈夫相继离去,杨绛先生已心静如水,感叹:"世间好物不坚拆,彩云易散琉璃脆。

"生死无常,世事就如一场长梦,梦醒了,就回家了。

不得不感叹先生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世俗红尘的释怀。

她的笔清淡,她的文哀而不伤。

她给人以无限慰藉,给人以生命的希望。

经历了与家人的生离死别,中国的分崩离析种种事变,杨绛先生孑然一身地生活在世上,饱经沧桑后,她并没有一脸戾气反而更加沉稳。

杨绛的句子,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杨绛的句子,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杨绛的句子,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坚强,于是乎,在假装坚强中,就真的越来越坚强。

——杨绛
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杨绛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杨绛
有盈则亏,水满则溢,我们的爱情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来。

——杨绛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它。

——杨绛
人有两部分,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灵魂,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杨绛
事若求全何所乐。

——杨绛
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杨绛。

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

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

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精选1.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我们仨》2.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得越远,越怕从此不见。

3.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4.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5. 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什么。

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全依他,也不全依我。

6. 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7. 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

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8.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9. 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10. 亲人去世,家在哪儿?亲人去世那一刻,家就不复存在11. 送了一程又一程,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12.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13.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14. 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15.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杨绛《我们仨》读后感600字杨绛《我们仨》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11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杨绛《我们仨》500字读后感

杨绛《我们仨》500字读后感

杨绛《我们仨》500字读后感1、杨绛《我们仨》500字读后感《我们仨》是一本由杨绛著作,下面是关于杨绛《我们仨》3500字读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亲与情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

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一九三五年七月,锺书不足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略欠几天,我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

我们离家远出,不复在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有两人作伴,可相依为命。

在牛津,我怀上孩子了。

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

我要一个像锺书的女儿。

1938年回国,因日寇侵华,苏州、无锡都已沦陷,我娘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岛。

沦陷区生活艰苦,但我们总能自给自足。

能自给自足,就是胜利,锺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

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

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锺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

这是钱锺书的最可贵处。

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锺书。

他的痴气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锺书曾逗阿瑗玩,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

阿瑗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

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

杨绛谈“生与死”(未知生,焉知死)!

杨绛谈“生与死”(未知生,焉知死)!

杨绛谈“生与死”(未知生,焉知死)!编者按:杨绛曾译19世纪英国诗人蓝德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先生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但“他们仨”也终于团聚了。

杨绛先生在她晚年《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中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本文选取的是其对于人生价值,生与死的思考。

让我们共同缅怀杨绛先生。

5月25日凌晨1时,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在北京病逝。

一个半月后的7月17日,本是她105周岁生辰。

据新京报记者从《杨绛全集》的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解到,杨绛从前就曾对责任编辑胡真才说过,如果去世,则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扰。

本文节选自杨绛先生2007年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原标题:《人生的价值》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

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

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

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

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

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

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

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若说考验,就该像入学考试一样,同等的学历,同样的题目,这才公平合理。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

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

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人生一世,难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于人,又造成新的因果,报来报去,没完没了。

而且没良心的人,受惠于人,只说是前生欠我。

轻率的人,想做坏事,只说反正来生受罚,且图眼前便宜。

至于上刀山、下油锅等等酷刑,都是难为肉体的。

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我都不甚理解。

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

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

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

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

今天我整理了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杨绛先生励志经典语录1.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将饮茶》2.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杨绛3. 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一言一行,时候回想总觉得不当。

我什么都错,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洗澡》4.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百岁感言》5.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杨绛6. 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

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

——《干校六记》7.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8.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百年感言》9.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洗澡》10.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杂忆与杂写》11.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12.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杨绛13.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我们仨》14. 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走到人生边上》15. 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杨绛:火萎了,便也走了

杨绛:火萎了,便也走了

杨绛:火萎了,便也走了■张玉瑶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英国诗人沃尔特·兰德晚年写下的诗句,题目是《生与死》。

杨绛喜欢这个关于火焰的譬喻,把它译成中文,置于晚年散文集《杨绛散文》的卷首题词。

105岁,不可不谓长寿。

但火萎了,她利利落落起身,便也走了。

作为一个文化世纪老人,杨绛的身体状态一直牵着很多人的心。

这段时间,先是“病危”的传言让这许多颗心被提到嗓子眼,又是各方辟谣让它们放回肚子里。

正当人们以为不过是一场寻常小恙时,猝不及防地,却等来了最终被官方证实的消息: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京逝世。

杨绛有遗愿,希望去世不作为新闻,火化后再发讣告。

但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自媒体迭出的时代里,可以想见,这个遗愿实现起来太难。

一时间,缅怀和悼词呼啸而来,无处不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乃至假托她“百岁感言”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种山呼海啸,大概不是杨绛自己愿意看到的吧——2012年,社科院院长陈奎元看望过她时,她曾提出了三个要求:一、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文化人,她低调得有些不可思议,像个古代的隐士。

这些年来,她闭门谢客,拒绝采访,甚至不参加自己文集的发布会。

九十大寿,一百大寿,这些对旁人来说格外重要的节点,她也都谢绝了上门祝寿。

她爱用“隐身衣”的比喻,许多年里,她都披着一件“隐身衣”,“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因为“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因了这“潜心一志”,四十年代,她有成名剧本《弄真成假》、《称心如意》,被称为“喜剧双璧”,被夏衍和李健吾垂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成了一个重要的现代知识分子创作现象;新世纪以降,93岁时写了她和钱锺书、女儿阿瑗的《我们仨》,96岁时出了《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103岁时出了《洗澡》的续集《洗澡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绛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英国诗人沃尔特?兰德晚年写下的诗句,题目是《生与死》。

杨绛喜欢这个关于火焰的譬喻,把它译成中文,置于晚年散文集《杨绛散文》的卷首题词。

105 岁,不可谓不长寿。

但火萎了,她利利落落起身,便也走了。

作为一个文化世纪老人,杨绛的身体状态一直牵着很多人的心。

这段时间,先是“病危”的传言让许多颗心被提到嗓子眼,又是各方辟谣让它们放回肚子里。

正当人们以为不过是一场寻常小恙时,猝不及防地,却等来了最终被官方证实的消息: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 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京逝世。

杨绛有遗愿,希望去世不作为新闻,火化后再发讣告。

但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自媒体迭出的时代里,可以想来,这个遗愿实现起来太难。

一时间,缅怀和悼词呼啸而来,无处不是“最贤的
妻,最才的女” ,乃至假托她“百岁感言”的“世界是自己的,
与他人毫无关系” 。

这种山呼海啸,大概不是杨绛自己愿意看到的吧―― 2012 年,社科院院长陈奎元看望她时,她曾提出了三个要求:一、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文化人,她低调得有些不可思议,像个古代的隐士。

这些年来,她闭门谢客,拒绝采访,甚至不参加自己文集的发布会。

九十大寿,一百大寿,这些对旁人来说格外重要的节点,她也都谢绝了上门祝寿。

她爱用“隐身衣”的比喻,许多年里,她都披着一件“隐身衣” ,“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因了这“潜心一志” ,四十年代,她有成名剧本《弄真成假》《称心如意》,被称为“喜剧双璧” ,被夏衍和李健吾垂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成了一个重要的现代知识分子创作现象;新世?o 以来,93 岁时写了她和钱钟书、女儿阿瑗的《我们仨》,96 岁时出了《走在人生边上一一自问自答》,103岁时出了《洗澡》的续集《洗澡之后》。

还有翻译,包括最为重要的《堂吉诃德》;还有为丈夫编的作品,包括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72 卷本的钱钟书手稿集。

很难想象,若不是披着“隐身衣” ,这琐碎杂乱的
工作,如何能够延续许多年,并安安心心地完成。

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
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这是她在2011 年100 岁诞辰时,于《文汇报?笔会》上所做的一次笔谈专访。

她早已做好火焰枯萎的准备。

“边上”,是她对于年岁的自我意识,是她以一种并不清晰唯一的模样游走于文学史上的姿态,也是她为人生划定的位置。

(选自《北京晚报》2016年5月27日,有删节)
■ 杨绛先生走了,人间再无“我们仨” 。

先生的一生跨越一个世纪,历经沉浮沧桑,然而她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她居于精神的“高处”,却以“不争”的品格寻“平处”而居。

杨绛先生曾将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不必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

这篇文章便以这种连缀式报道来“窥视”这位“主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