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适配子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091法,其优点是检测周期短,相比国标法可以缩短24小时,并且操作步骤简单,省去了划线分离等步骤。
在与国标金黄色葡萄球菌MPN法的方法比对研究中,通过相对精度分析和精度曲线分析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两种方法对常见的几种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由于本方法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增加检测管数,检测管数越多,结果准确性就越高,值得推广使用。
本文中凝固酶试验灵敏度分析虽然是对本方法中凝固酶试验灵敏度的初步研究,但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由于作者个人精力有限,未能在整体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包含性、排斥性等方面一一展开论述,欢迎对此感兴趣的人士一起参与研究,一起为祖国的检测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凌超(1989-),男,上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检测。
核酸适配体技术作为成熟的检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检测流程的简洁性。
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检测机构基于食品检测的要求,尝试将核酸适配体技术融入到食品重金属的检测中,旨在通过技术资源的整合,实现食品重金属种类以及含量的科学测定,为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提供技术支撑。
一、核酸适配体技术检测原理对传统金属检测方法以及核酸适配体检测技术原理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技术人员在思维层面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准确把握核酸适配体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为后续适配体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向性引导。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食品重金属的检测主要采取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原子发射光谱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技术体系成熟、灵敏度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重金属的有效测定。
但是这些检测技术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有的所需的仪器设备价格较高,样品处理难度较大,无法开展持续性、快速化、低成本化的检测,于是更加先进、便捷的核酸适配体技术便应运而生。
核酸适配体技术作为新型分子识别技术,通过核酸适配体的高亲和性与高特异性,依托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对样品内重金属的种类、含量等进行测定。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也不断地更新和实现。
在这其中,核酸适配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核酸适配体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其研究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核酸适配体技术?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用于识别和结合特定生物分子的人工核酸,通常由单链RNA或DNA分子构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通量筛选和进化来识别结合到目标分子的核酸序列。
核酸适配体通常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和力,能够专门结合到目标分子,并且可以在研究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核酸适配体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识别和分离目标分子。
核酸适配体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基因编辑、蛋白质分离、信号转导和药物发现等领域。
1. 疾病诊断核酸适配体技术可以通过识别和分离体液中患者的疾病标志物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例如,在乳腺癌诊断中,可以利用核酸适配体来识别人血清中的乳腺癌标志物并诊断患者的病情。
2. 基因编辑核酸适配体技术可以用于基因编辑。
通过设计适当的核酸适配体序列,可以将它们用于引导CRISPR基因编辑系统进行基因操作。
利用此技术,人们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基因编辑,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 蛋白质分离核酸适配体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的识别和分离。
通过筛选一些特定结合目标蛋白的核酸适配体可以分离出目标蛋白,这对于研究蛋白在生物进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有积极的作用。
4. 信号转导核酸适配体技术在信号转导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识别和绑定到信号分子的核酸适配体,可以研究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动和特性。
5. 药物发现核酸适配体技术在药物发现中也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使用核酸适配体技术,可以发现新的生物分子并快速筛选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的信号分子。
核酸适配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核酸适配体技术拥有许多令人兴奋的应用前景,预计未来将在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 更高效的筛选方案:目前核酸适配体技术的筛选方案是高通量筛选和进化,这使得它们可以识别小至几个荧光元分子的小分子靶标,其筛选效率相对较高,未来将不断完善以提高筛选效率。
核酸适配子的研究

核酸适配子的研究于东泽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08级2班46号摘要: 核酸适配子是采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 SELEX) 技术从随机单链寡核苷酸库中筛选出的能与靶物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配体。
核酸适配体由于具有精确识别、易体外合成与修饰等特点, 它已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新药研发等诸多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鉴于其特有的性质, 它们将在环境毒理研究及相关领域, 如环境毒素的快速检测、生物体内毒性评价、毒性阻断研究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适配子,肿瘤,SELEX1. .适配子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适配子感受器在诊断发展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其作为生物组分在诊断应用中提供了许多有利因素,例如未经修饰适配子具有易再生的特点,另外,适配子的易标记性使其在诊断中更具灵活性。
如今的许多临床诊断技术仍然依赖于免疫学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除了这些经典的检测外,可以利用核酸适配子检测蛋白、细胞及分子成像,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2 核酸适配子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1 抗凝血作用由于核酸适配子的作用方式是直接结合并抑制已经存在的蛋白的活性,并且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价格适中等优点,正成为一种新型抗凝药物。
2.2 抗病毒特异针对病毒外膜蛋白、整合酶、逆转录酶等的适配子均可用于抗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包膜糖蛋自由一个外部糖蛋白(gp120)和跨膜域(go41)组成,并在病毒进入到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2.3 抗增殖作用血管生成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flsCt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ⅦGF)是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大多数实体瘤和某些病理情况下升高。
[2]3核酸适配子在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3.1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的研究进展

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分子靶标的特异性识别与检测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作为一种新兴的识别分子,核酸适配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高特异性、强亲和力、易于合成与修饰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小分子靶标核酸适配体筛选的研究进展,包括筛选方法的创新、适配体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拓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小分子靶标核酸适配体的筛选策略和应用现状,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提供更多的创新工具和方法。
二、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是基于体外进化技术的一种高通量筛选过程,其中最常用的是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技术。
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从一个随机序列的核酸库中筛选出能特异性结合目标小分子的核酸序列。
SELE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构建一个包含大量随机序列的核酸库,这些序列通常是单链DNA或RNA。
然后,将此库与目标小分子混合,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与目标分子结合力强的核酸序列得以保留。
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洗脱和扩增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核酸,同时富集与目标分子结合力强的核酸序列。
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多轮,直到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SELE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例如,为了提高筛选效率,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多种衍生技术,如基于微球的SELE、基于流式细胞的SELE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筛选出更多的核酸适配体,从而加快适配体的研究和应用进程。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核酸适配体的性能,还需要进行一些体外和体内的验证实验。
这些实验可以验证适配体的亲和力、特异性、稳定性等性能,为后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核酸适配体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核酸药物是指利用核酸分子作为靶点,通过对基因功能调节的方式进行治疗的药物。
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核酸药物已经成为了今后药物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颇为迅速,同时也呈现出许多的应用前景。
一、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目前,核酸药物主要包括siRNA、miRNA、lncRNA、DNAzyme、RNA aptamer等不同类型的药物。
其中,siRNA早在1998年就被首次发现具有特定基因靶向作用,并且在不久后便被证实了具有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潜力。
miRNA和lncRNA则是2002年之后被逐渐发现的核酸药物类型,这两种药物可以影响调控基因组中其他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整个生命系统的调节平衡。
DNAzyme则是一种类似于酶的物质,可以催化某些核酸分子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某些特定的基因表达。
最近几年发现的RNA aptamer则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的方式,针对特定营养物质、蛋白质等分子进行治疗。
在核酸药物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提高这些药物的靶向作用和生物学活性,并且解决这些药物在生物环境中不稳定和难以传递的问题。
因此,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关注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药物的结构和性质、制造新型纳米粒子等方法。
二、核酸药物的应用前景由于核酸药物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选择性,且可以对特定功能基因进行可控的调节,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针对这种药物的发展,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癌症治疗和基因疗法。
在癌症治疗方面,核酸药物可以针对癌细胞的分子特征进行选择性治疗,以避免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例如利用siRNA进行基因靶向治疗时,可以通过专门的药物纳米粒子等载体把siRNA等核酸药物直接送到癌细胞内部,以达到准确靶向打击癌细胞的目的。
目前,siRNA已经被应用于一些常见的癌症,例如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等的治疗。
此外,lncRNA、miRNA等核酸药物也被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核酸检测应用领域展望

核酸检测应用领域展望
1. 简介
核酸检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核酸检测在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展望。
2. 医学领域
核酸检测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核酸检测可以进行病原体的检测,例如病毒、细菌等。
这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核酸检测还可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和预测,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
3. 环境保护领域
核酸检测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通过检测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核酸信息,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变化。
这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4. 食品安全领域
在食品安全领域,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和基因改造成分。
这有助于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
权益。
核酸检测还可用于追溯食品的来源和流通情况,提高食品安
全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5. 其他领域
除了医学、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核酸检测还有着许多其
他潜在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核酸检测可用于遗传改良、育种和病虫害预警等。
在刑事侦查中,核酸检测可用于犯罪嫌疑人
的识别和DNA鉴定等。
6. 总结
核酸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在医学、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不
断深入,我们可以期待核酸检测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阔,为人类
的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酸适配体技术研究

前景展望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新型的识别分子。 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其分子量较低(15-50碱基), 没有免疫源性和毒性,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结构 改造以及标记,化学稳定性好,能可逆的变性与复 性,可在常温下保存和运输。这些优点使适体有望 取代和超过抗体,在生命分析中起重要的作用 。
基于目前的现状和机遇,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 开展核酸适体的研究工作: 1.首先根据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要,筛选重要的生物 活性分子的适体,从而发展系列的针对特定分子的 分析方法。而不囿于现有适体的缺乏。 2.研究所筛选适体的结构特性,优化、改造适体的结 构,从而进一步缩小适体的分子大小、提高生物稳 定性、增加在复杂生物体系中特异性。 3.针对应用的需要,发展更巧妙、更简便的适体分子 探针;构建方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如目视比色分 析、传感分析、原位成像分析等)。 4.模拟适体分子的结构,设计和筛选小分子量的识别 分子,构建可自由透过细胞膜的小分子探针,用于 生命活体分析。
核酸适体的应用
▲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用aptamer制备成的核酸
配基阵列更是具有抗体芯片和2-D胶不可比拟的优 势,成为备受青睐的一项工具.
核酸适体的应用
▲作为示踪剂,aptamer在疾病诊断与成像方面也有
巨大应用潜力.已有荧光标记的抗人凝血素核酸配 基用于体内诊断的报道.新药研发方面,aptamer 可以鉴定药物靶标,尤其是多道自动工作站的应用 更是加速药物靶标高通量筛选和功能鉴定的进程.
通过这些研究,希望开发出一系列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分离基质、诊断试剂和 工具,以成功的应用来促进适体在生命 分析应用中的发展。
• 其筛选流程包含和达尔文进化理论一样的三个过程 分别是自发突变 ﹑自然选择和大量增殖.
适配体

适配体的类型:
★反义核苷酸链 ★随机核苷酸链
反义核苷酸链
通常包含15-20个核苷酸,其碱基组成与 它们的靶序列是互补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存在反义寡核苷酸容易被核酸酶降解、对特 定靶位点的识别不够好、有一定毒性等问题, 所以要对适配体中的核苷酸进行了各种各样 的化学修饰。修饰位点一般在碱基、磷酸骨 架等。★
前景与展望
正是基于寡核苷酸适配体的高特异性、高亲和 力、易体外合成及修饰等特性,寡核苷酸适配体可作 为配基应用于靶分子的分离;其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 地与靶分子结合特性使其可应用于靶分子的捕获;适 配体还被用作分子信标定量检测靶分子。适配体在 分析化学,在蛋白质组研究、临床医学、药物研发及 基因调控等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随着寡 核苷酸适配体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多学科之间的广泛 渗透,其在许多领域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筛选获得的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适配 体,本身就可在不需要知道正常细胞和肿瘤细 胞之间的差异成分的情况下,直接用于肿瘤的 诊断和导向治疗。而这些适配体所特异结合 的蛋白质或其它成分正是正常细胞和肿瘤细 胞之间的差异成份,因此只要能够将这些差异 成分进行纯化、鉴定和检测,新的分子标志物 就有可能被发现,它们有可能成为新的特异性 肿瘤标志物。
亲和介质筛选:一些具有亲和表面的介
质也用于适配体的筛选,如琼脂糖、纤维素及 具有亲和表面的小珠或小柱等。利用这些亲 和介质可以筛选一些小分子物质,如金属、毒 素的适配体。 ★
CE-SELEX
毛细管电泳为基础的SELEX技
术(CE-SELEX),在众多改进的适配体筛选方法 中发展较快。该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个筛 选过程只需要4个循环。
SELEX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①建立寡核苷酸库。 ②适配体的筛选、分离和EX筛选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核酸适配子是采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 SELEX) 技术从随机单链寡核苷酸库中筛选出的能与靶物质高特
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配体。核酸适配体由于具有精确识别、易体外合成与修饰等特点, 它已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
以及新药研发等诸多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其特有的性质, 它们将在环境毒理研究及相关领域, 如环境毒素的
[ 8] Zhu H, Zhou W, Li X, et al. Methyl parathion increases neuronal activities in the rat locus coeruleus 〔J〕.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004, 11: 732- 738.
1 SELEX 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SELEX 技 术 的 基 本 思 路 是 体 外 化 学 合 成 一 个 单 链 寡 核 苷
酸库, 与靶物质混合, 形成靶物质-核酸的复合物, 洗脱未结合的 核酸, 分离与靶物质结合的核酸分子, 并以此核酸分子为模板进 行 PCR 扩增, 再进入下轮的筛选过程。通过重复的筛选与扩增,
[ 11] 王耀国, 杜心清, 许朝祥, 等.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变 化及临床意义〔J〕. 中华内科杂志, 1998, 37( 6) : 411- 412.
[ 12] 徐德祥, 孙美芳, 魏凌珍, 等. 甲基对硫磷的免疫毒作用研究〔J〕. 中 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8, 17( 4) : 229- 230.
[ 13] 赖 志 伟, 宋 瑞 坤 , 徐 彩 菊 , 等. 三 种 有 机 磷 农 药 和 经 S9 代 谢 后 对 淋 巴细胞转化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0, 3( 2) : 197.
[ 14] Institoris L, Siroki O, T!ths, et al. Immunotoxic effects of MPT-IP containing 60% methyl parathion in mice〔J〕. Hum Exp Toxicol, 1992, 11: 11.
快 速 检 测 、生 物 体 内 毒 性 评 价 、毒 性 阻 断 研 究 上 有 着 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核酸适配子; 环境毒理学源自中图分类号: R994.6
文献标识码: A
Per spective on Resear ch and Application of Nucleic Acid Aptamer s in Envir onment Toxicology WANG Hong-mei, YU Ruo-zhen, QUAN Zhan-jun,et 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Health,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 9] 王刚垛, 肖诚, 鱼涛, 等. 长期低剂量接触甲基对硫磷的效应生物标 志物研究〔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2, 15( 1) : 3- 7.
[ 10] 黄国玉, 刘苹, 吴锡南, 等. 妊娠期混配农药暴露对亲子两代大鼠内 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 24, 24: 54- 57.
[ 7] Sun TT, Paul IA, Ho IK, et al. Motor functions but not learning and memory are impaired upon repeated exposure to sub-lethal doses of methyl parathion〔J〕.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006, 13: 515- 523.
·558·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年 6 月第 25 卷第 6 期 J Environ Health, June 2008, Vol.25, No.6
文章编号: 1001-5914( 2008) 06-0558-03
【综述】
核酸适配子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王红梅, 余若祯, 全占军, 车飞, 林海鹏
( 收稿日期: 2007-10-12) ( 本文编辑: 高申)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年 6 月第 25 卷第 6 期 J Environ Health, June 2008, Vol.25, No.6
·559·
一些与靶物质不结合或与靶物质有低亲和力、中亲和力的 DNA 或 RNA 分子被 洗 去 , 而 将 称 之 为 “适 配 子 ”的 、与 靶 物 质 有 强 亲 和 力 的 DNA 分 子 或 RNA 分 子 从 非 常 大 的 随 机 库 中 分 离 出 来 , 且 纯 度 随 SELEX 过 程 的 进 行 而 增 高 , 从 pmol 到 nmol, 有 的 甚 至到 μmol, 最后占据库的大多数( >90%左右) [1]。可将 SELEX 技 术筛选核酸适配 PCR 扩增的引物) , 中间约 25~30 个寡核苷酸是随机排列的, 所 以 文 库 的 总 量 可 达 1014~1015; ( 2) 文 库 的 筛 选 : 将 靶 分 子 与 文 库 进 行 孵 育 后 可 采 取 滤 膜 法 、磁 珠 法 、毛 细 管 电 泳 法 或 柱 层 析 等 不 同 的 分 离 方 法 分 离 与 靶 分 子 结 合 的 寡 核 苷 酸 -重复筛选, 一般约 筛 选 4~20 轮 ; ( 4) 文 库 表 征 与 效 应 评 价 : 最 后 进 行 克 隆 测 序 并 鉴定所筛选的核酸适配子与靶分子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也 可通过后续实验验证所得适配子与靶分子结合的最短序列。
[ 6] Liu J, Olivier K, Pope CN, et al. Comparative neurochemical effects of repeated methyl parathion or chlorpyrifos exposures in neonatal and adult rats〔J〕. Toxicology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999, 158: 186- 196.
基金项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保公益项目( HBGY2007090227) 作者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与健康研究室( 北京 100012) 作者简介: 王红梅( 1971- ) , 女, 博士, 副研究员, 从事环境毒理学研究。
酸结合蛋白( 如细胞生长因子、激素、小分子肽、抗体等) 、小分子 有 机 物 ( 如 ATP, 氨 基 酸 等 ) 、金 属 离 子 、病 毒 颗 粒 、人 红 细 胞 膜 等 , 核酸适配子在基 础 研 究 、临 床 研 究 、药 物 开 发 中 的 应 用 也 不 断 增 多 [3- 6]。 笔 者 针 对 核 酸 适 配 子 原 理 及 已 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进 行 介绍, 并对其在环境毒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探讨。
Key wor 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Nucleic acid aptamer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配 体 指 数 级 富 集 系 统 进 化 技 术 (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 是一种组合化学技术, 它可从大容量的寡核苷酸库中筛选出对靶分子结合具有高特异 性 和 高 结 合 性 的 核 酸 适 配 子 ( aptamer, 又 称 适 配 体 ) 。1990 年 , Ellington 和 Tuerk 等[1-2]用 SELEX 技 术 分 别 筛 选 出 能 与 DNA 聚 合酶和有机染料特异性结合的随机寡核苷酸, 并将其命名为核 酸适配子( nucleic acid aptamers) 。此后, 用于筛选的靶分子从核 酸结合蛋白 ( 如 DNA 聚 合 酶 、复 制 酶 、逆 转 录 酶 等 ) 扩 展 到 非 核
Abstr act: Nucleic acid aptamers are ligands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affinity for their targets, which are screened from large oligonucleotide pools by the SELEX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 technology. For their specific character, they have shown the great applicative prospects in the environment toxicology and related research fields. The recent related researches were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
[ 15] Uzunhisarcikli M, Kalender Y, Dirican K, et al. Acute, subacute and
subchronic administration of methyl parathion-induced testicular dam- age in male rats and protective role of vitamins C and E 〔J〕.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07, 87: 115- 122. [ 16] Narayana K, Prashanthi N, Nayanatara A, et al. A broad-spectrum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O, O-dimethyl O-4-nitrophenyl phosphoroth- ioate (methyl parathion) adversely affect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le accessory reproductive organs in the rat 〔J〕. Environmental Toxi- 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06, 22: 315- 324. [ 17] Joshi SC, Mathur R, Gajraj A, et al. Influence of methyl parathion on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in male rats〔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03, 14: 91- 98. [ 18] Levario CM, Olave ME, Corral DC, et al. Morphology of rats prenatally exposed to methyl parathion〔J〕. Experimental and Toxicologic Patholo- gy, 2004, 55: 489- 496. [ 19] Guney M, Oral B, Demirin H, et al. Evaluation of caspase-dependent apoptosis during methyl parathion-induced endometrial damage in rats: ameliorating effect of Vitamins E and C 〔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07, 23: 221- 227. [ 20] Pina GB, Solis-Heredia MJ, Rojas-Garcia AE, et al. Genetic damage caused by methyl-parathion in mouse spermatozoa is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J〕.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06, 216: 216-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