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

合集下载

增值税企业税负率计算

增值税企业税负率计算

增值税企业税负率计算
从理论上讲,增值税的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率就是法定的征收率3%。

但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绝不是名义上的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名义税率17%和13%,具体计算如下: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税负有比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

比例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累进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累退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是:税负率= 应交增值税/ 销售收入。

即税负率= 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即税收负担,是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实际远远低于该比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 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 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

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 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口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比例为6 %。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称为税负率。

实务中,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是不一样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般纳税人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1、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企业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如果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2、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如果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3、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4、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如果企业应纳税额连续三个月等于0,该企业异常。

5、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6、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

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如何计算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的⽐率。

税负有⽐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

⽐例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不随收⼊的变化⽽变化;累进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增加;累退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下降。

税负率的计算⽅法是: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

即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即税收负担,是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净额的百分⽐。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的⽐例。

对⼩规模纳税⼈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对⼀般纳税⼈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实际远远低于该⽐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的⽐例,但如果是出⼝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收⼊和免税收⼊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适⽤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

以上公式是通⽤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例为6%。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一、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例: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当月购进材料取得专用发票不含税金额100万,税额13万,当月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150万,销项税额19.5万,本期发生费用10万。

解析:
增值税:19.5-13=6.5万
附加税:6.5*12%=0.78万
印花税:(100+150)*0.03%=0.08万
营业利润:150-100-0.78-0.08-10=39.14万
企业所得税:39.14*25%=9.97万
税费总合计:6.5+0.78+0.08+9.78=17.15万
增值税税负率=6.5/150*100%=4.33%
所得税税负率=9.79、150*100%=6.53%
综合税负率=17.15/150*1000%=11.43%
二、税负率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作为一般纳税人,我们需要了解和计算税负率。

税负率是指企业或个人纳税所支付的税金与其所得收入或利润的比率。

了解税负率有助于个人和企业合理规划财务,优化税务筹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税务知识。

纳税人根据自身的纳税情况和税收政策可以选择不同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1. 综合税负率计算方法综合税负率是指企业或个人纳税人的总税收与总收入之比。

总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增值税、消费税等。

总收入则包括企业的销售收入或个人的薪酬收入等。

综合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综合税负率 = 总税收 / 总收入2. 逐项税负率计算方法逐项税负率计算方法是将不同税种的税负分别计算,并最后汇总为总税负率。

该方法适用于企业或个人税负计算中涉及多种税种。

逐项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逐项税负率 = 某一项税负 / 总收入3. 直接税负率计算方法直接税负率是指企业或个人纳税人所支付的直接税与其所得收入之比。

直接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直接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直接税负率 = 直接税 / 总收入4. 间接税负率计算方法间接税负率是指企业或个人纳税人所支付的间接税与其所得收入之比。

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间接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间接税负率 = 间接税 / 总收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税务政策和税收计算的相关规定。

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税务法规可能有所不同,也要考虑是否适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税收的税基等因素。

下面将通过一个企业纳税案例来说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计算方法。

假设某企业在一年内的销售收入为100万元,直接税为40万元,间接税为20万元,总税收为60万元。

根据综合税负率计算方法,其综合税负率为:综合税负率 = 60万元 / 100万元 = 60%如果将直接税和间接税分开计算,假设该企业的总收入为100万元,直接税为40万元,则直接税负率为:直接税负率 = 40万元 / 100万元 = 40%假设该企业的总收入为100万元,间接税为20万元,则间接税负率为:间接税负率 = 20万元 / 100万元 = 20%综上所述,该企业的综合税负率为60%,而直接税负率为40%,间接税负率为20%。

一般纳税人税负成本计算

一般纳税人税负成本计算

基本概念企业类型:个体工商户、公司、合伙企业、外资公司、代表处、香港公司银行账号:基本户、一般户、美金经常性帐户、美金资本帐户、离岸帐户基本概言: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价内税、价外税、关税、进口增值税根据国、地税税务局有关政策规定生产企业增值税税负4.5%,生产企业所得税税负为5%、贸易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为2%。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13%、11%、6%;小规模适用税率3%。

企业所得税税率25%,年度税前利润总额在30万元以内的,适用优惠税率10%。

其他地方税费按应缴增值税的20%计算。

生产企业年度收入在500万元以内或贸易公司年度收入在1000万元以内的可以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10%。

查账企业因收入较少可能实行核定所得税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

一般纳税人税负计算1、假设我们按100万元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计算,增值税税率为17%(一般产品适用税率)销项税额为100*17%=17万元。

在没有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发票时,要交纳增值税17万元,同时如果没有取得成本发票,按销售收入的25%交纳企业所得税100*25%=25万元。

2、税负管理下的成本测算(1)增值税税负4.5%,则销项与进项成本差为100*4.5%/17%=26.5万元,进项需要成本(100-26.5)*(1+17%)=86万元(含增值税)。

3、按现在取得原材料加5%计算,应付上原材料税票成本为86*5%=4.3万元,所得税100*5%*25%=1.25万元,其他各费4.5*20%=0.9万元。

4、假设销售开票117万元(含增值税),向购货方加收8%,则可收取117*8%=9.3万元;向购货方加收10%,则可收取117*0%=11.7万元5、收支差额(1)收到的税款9.3万元(2)支付的税款4.3+4.5(增值税)+1.25+0.9=10.95万元;(3)收支净差9.3-10.95=-1.65万元(8%);收支净差11.7-10.95=0..95万元(10%)总上分析在出口退税13%及以上产品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合理的。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了解各行业的税负及计算公式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规划至关重要。

税负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常见行业的税负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来谈谈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税负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增值税是制造业中较为重要的税种。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通常为 13%。

进项税额则是企业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所支付的增值税。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本月销售额为 100 万元,销售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则销项税额为 13 万元(100×13%)。

假设该企业本月购进原材料等支付的进项税额为 8 万元,那么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5 万元(13 8)。

企业所得税也是制造业不可忽视的税负。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制造业企业所得税税率通常为25%,但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优惠税率。

再来看零售业。

零售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税负主要有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对于增值税,零售业一般纳税人的计算方法与制造业类似,也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

但由于零售业面对的消费者大多为个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相对较少,进项税额的抵扣有时会存在一定难度。

企业所得税方面,零售业的计算原则与制造业相同,但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各项扣除项目和成本核算方式可能会有所差异。

比如,零售业的房租、人工成本等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

接下来是服务业。

服务业涵盖范围广泛,包括金融、物流、餐饮、咨询等多个领域。

增值税方面,服务业的税率根据具体业务类型有所不同,如金融服务税率为 6%,物流辅助服务税率为 6%,餐饮服务适用的税率为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
税负及税负的计算(一)
增值税税负率是应纳税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其用公式表达为:
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上面的公式可以演变为:
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三、税负控制:
我们已经知道,税负率是税务局给我们的一个比率,它是已知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也是已知的。

因此,增值税税负的控制,事实上就是控制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多少,或者你虽然取得了很多的发票,但是只可以抵扣多少。

现以服装、包袋为例,征税税率为17%,税负率为3.4%。

来计算并控制进项的取得情况。

(1)计算购进取得的进项金额占销售的比例:
应缴纳的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3.4%÷17%=20%。

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有20元要全额征税。

(2)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17%-3.4%)÷17%=80%(即100%-20%)。

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可抵扣80元的购进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的金额。

因此,企业应当以销售收入的80%取得进项发票,并参与抵扣。

其他企业不同的税负也可以根据以上的算法计算出应取得的进项税额。

2、多取得的进项如何处理?
由于取得防伪开票系统可以在90天内参与抵扣,因此多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先不参与抵扣,而在不超过90天的时间内参与抵扣。

将这部份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当月账务处理为:
借:原材料
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下月抵扣时账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
税负及税负的计算(二)
4.税负={【内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留抵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内销收入+外销收入】}×100%。

上述公式中:进项税额转出=外销收入×征退税率之差
进项税额转出+外销收入×退税率=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
简化后得新公式5:
5.税负={【(内销收入+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本期留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100%。

这个公式比较全面,但要理解是有点困难的,为了更能说明公式含义,我们把公式进行拆分说明:
(内销收入+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基本公式1。

中的应纳税额
本期留抵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在本会计期间的留抵税额净值 =19
关键就是弄明白这个净值反映了什么,我们知道留抵税额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下(包括免抵退政策)的免、抵有余部分,免、抵有余反映在财务上就是你的应纳税额合计数为负值(即你现金实际交纳数为负值),这时,你就把这个负值记入了留抵税额而应纳税额合计数归零。

而负值是反映已经多交了的增值税额。

在前面已经说过“免抵退税额”在理论上是你已经交纳的税负中的一部分,而“留抵税额”是你已经多交的那部分,是国家要退给你但尚未退的数据。

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这个净值就是你的多交数。

所以,公式5用语言表示就是:税负={(应纳税额+多交的增值税)÷计税销售总收入}×100%
这个公式才是企业真实的增值税税负反映。

三.税负理论的现实意义
对于宏观税负,我不想说什么,我只对大家关心的增值税税负说几点。

增值税税
负也是一种税收负担的表示,但本质上是一种行业平均成本的体现,对税负发生本质作用的也是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两大块,一块是相对稳定的物质不变成本C,一块是可变成本V。

从这里可以看出C变动引起的税负变化是全行业的,比如现阶段有色金属材料的涨价就会引起比如那些以铜为原材料的行业的成本上升,从而抵扣增加,引发整体税负下降。

而V是人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也是产品增值的主要动力,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V的成本上。

增值税税负也主要体现在对V产生的增值部分的税负。

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发生了不正常的抵扣行为就为在增值税税负上反映出来。

在文章第二部分开始时的大前提中,企业存货的变化也是一个引起税负变动的大变量,但它对税负起的不是本质上的作用。

比如你现在在做6月份的账,但如果6月发生了一笔2月份已经销售的贷物的退贷,这时你的进项抵扣还是正常的抵扣,但你的当月销售额且因此进行了红字冲减,这时的税负就发生了大大的变化。

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同行业企业的材料耗用、生产工艺、平均利润相近,因而增值税税负趋近。

因此,税务机关对同行业企业在税负上进行监控和评估,是有其合理性的。

这也是税收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行业税负预警是税收预警管理的主要指标。

说了老半天,总结一下税负的计算公式:
税负=(销售额X17%—进项税额)/销售额
(17%这个税率可根据各个公司的不同来变动。


税负率的全称是税收负担率,一般是指增值税的负担率。

因此:
税负率=应交值税率/销售收入总额
这是用来衡量企业应交的税金是否符合正常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这是用来衡量企业销售收益的一项指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卖一个东西可以赚多少毛利。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税负率越高,说明可以抵扣的东西就越少,就会导致毛利率越高。

换句话说就是买进来的东西便宜,而卖出去的贵,就会利润高些,而且税负也会高些(多交了税收)
而税负越低,毛利率越低。

不过也不是万事如此,具体的事物要具体的分析。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