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声乐示范课教案(优选.)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

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

三芦花上海市民办当代中学陈前彪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笔下的芦花荡宁静和谐的意境。

2.体会质朴传神的笔墨中蕴含着的作者对自然深切的感情,培养对生命的热爱。

说明:本文选自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该散文集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

”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的热烈歌颂的传统,在日本文学里,自然比人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与尊重。

德富芦花的散文,篇幅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可以说是不分行的诗歌。

本文的语言更是具有一种恬淡质朴的美,将读者带入美丽怡神的大自然。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营造的美好意境,真正“亲近自然”,在作者如诗般的文字中使心灵得到如在山泉中刷洗一样的净化。

《自然与人生》中的散文,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和批判。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特别是文章结尾),以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感知德富芦花伟大之所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品读文章基础上,透过朴实传神的语言,体会作者寄寓的感情。

2.难点:体会芦花荡的恬淡、和谐、宁静和盎然的生气。

说明:本文如一幅恬淡优美的山水画。

在学生经过了散文单元和“唐诗精华”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是可行而必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深入感受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深沉感情。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介绍冷酷的现实使作者的思想急剧变化,使学生理解文章隐含的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和批判,对学生的认识深度不必强求而去拔高。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本文语言质朴恬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宁静和谐与尖利的枪声所带来的失魂落魄,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画二、三幅画;结合画的欣赏,品味文章词句的表现力;用表现芦苇荡宁静和谐与鸟儿失魂落魄的画分析不同的意境合作者的对比写法(教师要注意巡视学生的绘画,避免画作集中于某一个方面),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

《第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雁翎哥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芦花荡的地理位置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芦花荡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其美。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雁翎哥的形象,讨论其勇敢、智慧、善良等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雁翎哥的心理变化,理解其成长过程。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芦花荡的地理位置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芦花荡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其美。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雁翎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学生举例说明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4.教师提问: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出了智慧?四、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心理变化。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勇敢?3.教师提问: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善良?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雁翎哥的读后感。

艺术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

艺术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

艺术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作者:李娜吴彤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5期[摘要]《芦花》选自与音乐舞剧《一个士兵的日记》,是由著名的作曲家印青作曲,词是由贺东久编写,歌词通过描写芦花来抒发情感,语言质朴,旋律优美,抒发了军人对爱人的想念,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本文从《芦花》的创作背景出发,分析其创作特点、曲式、钢琴伴奏,以更好地把握演唱技巧,更好地演绎和表达作品。

[关键词]创作背景;创作特点;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5-0079-03“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赞美了芦花的纯洁、洁白无瑕,描绘了一幅花絮纷飞的画卷,旋律悦耳动听,不乏起伏跌宕的情节,二段式的曲式结构较为方整,对比性中也注意统一性,具有较强的情感渲染力。

一、《芦花》的创作背景芦花,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河岸的极为普通的花絮,虽然普通,但是其代表的意味却是深刻的,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景象延伸到歌颂人间的情与爱,描写了一种姑娘要送别自己心爱的人的情境,使得整首曲子更具有情感性。

《芦花》中描绘了一幅芦花纷飞生机勃勃的场面,歌曲《芦花》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是总政歌舞团创作的一个大型的舞蹈音乐剧《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个作品,是由著名的作词家贺东久作词,作曲家印青谱曲,整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清新,悦耳动听,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雷佳凭借对这首歌曲的演绎获得了职业组民族唱法的金奖。

这首歌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和民众的喜爱,抒发了姑娘对爱人为保卫祖国奔赴边疆的思念情怀。

《一个士兵的日记》主要围绕一个士兵的生活展开,《芦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众多手法的交织下完美地展现出了一种军旅生活,塑造的是一种军人的英雄形象,更是把整个作品的中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

二、《芦花》的创作特点(一)曲式分析《芦花》为单二部曲式:歌曲的曲式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每个乐句由四个小节构成,结构很工整,拍子为8/6拍,使整首曲子旋律优美,具有摇摆的感觉,调式为A大调,色彩较为明朗,让人感到整首曲子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A乐段为呈现段,每个乐句包括四个小节,通过演唱引出故事线,展现情感的变化,在歌词中,运用白云、大雁等景物来彰显人们的向往和追逐。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欣赏孙犁笔下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描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背景下人民的苦难与坚韧。

(2)体会作品中的人性美和爱国主义精神。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欣赏孙犁笔下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描绘。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孙犁及其作品《芦花荡》。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标注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描绘,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爱国主义精神。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写一篇短文。

3. 欣赏孙犁笔下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描绘,进行文学创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学潜能,培养具备文学素养的人才。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芦花》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芦花》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芦花》教案沪教版【自学指导】1. 理解本文引用、递进的作用。

2. 通过反复阅读、认真质疑,细心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学习,培养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树立保护自然的问题观念。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眺tiào没膝mòxī咫zhǐ窸窣xīsī萦yíng鹬yù倏shū【积累词语】找出文中的成语或好词语,并认真抄写:凭窗远眺宛转萦回此起彼伏失魂落魄无边无际。

【朗读课文】【课文简析】第1段,作者开宗明义地引用别人的话,反衬并突出自己的观点:“我所爱的正是这个不值一看的芦花”。

第2段,指出芦苇所在的位置。

第3-5段,作者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芦苇荡,自然界的一切在这里和谐相处,美不胜收。

这部分是全篇的精华,作者通过远眺与近观,涨潮与落潮,亦动亦静、亦人亦物的描写,把芦苇荡写得摇曳生姿。

随着作者清丽的文章,我们仿佛进入到那片密密麻麻的芦苇之中。

第3段,用递进写芒草,写出作者深入芦荡腹地。

“与渔夫相撞”有声有色,情趣倍增。

第4段,作者站在堤上远眺,看到的是“茫茫一片,全是芦花荡”和“碧水和帆影”。

第5段,写细心的作者还发现芦苇荡里不仅有鱼栖息,更有鹭鸶和鹬鸟的踪影。

第6段,写作者听到“远处响起了枪声”,看到群鸟惊恐地“飞入芦花丛中”,然后是一片死寂,大自然的和谐和优美被“枪声”打破,充满生机的自然变得死寂。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面对冷酷的现实,德富芦花的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也由追求、赞颂,变为怀疑、否定。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①凭窗远眺:(靠着车窗向远处眺望。

)②宛转萦回:(鸟鸣声抑扬动听。

)③此起彼伏:(渔歌和橹声,那边刚刚停息,这边又响起。

)④失魂落魄:(小鸟听到突如其来的枪声而惊慌不定。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芦花音乐PPT课件

芦花音乐PPT课件
和认知。
举办芦花音乐活动
组织演出、比赛等活动,提高 芦花音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芦花音 乐等传统艺术进行保护和扶持

芦花音乐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
融合其他音乐元素
在保持芦花音乐特色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满足年
轻听众的审美需求。
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将芦花音乐与舞蹈、戏剧等艺 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更具表 现力和观赏性的作品。
创新传承方式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 、社交媒体等,扩大芦花音乐 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跨文化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将芦花音乐推向世界舞台,促
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芦花音乐的影响与
06
价值Biblioteka 芦花音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1 2 3
传承中华文化
芦花音乐作为中华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丰富的表现力
02
芦花音乐通过不同的演奏形式和表现手法,能够表现出丰富的
情感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创新发展潜力
03
芦花音乐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音乐元素和
演奏技巧,具有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
芦花音乐的学术研究价值
学术研究价值
芦花音乐作为中华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对于音乐学、民族学、历 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首曲子以轻盈的旋律和节奏,展现 出芦花在风中摇曳的优美姿态,同时 也表达出一种自然与和谐的美好情感 。
《渔歌唱晚》
这首曲子以渔民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船唱晚的美丽画面,充满了浓 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浅论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及演绎处理

浅论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及演绎处理

二、歌曲《芦花》的创作特点歌曲《芦花》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乐曲通过简短的两个部分A和B,将女子对守护边疆情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出来。

作品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纷飞芦花的景色与思绪的情感巧妙结合,以此寄托出自己美好的心愿。

歌词中的“芦花白,芦花美”一语双关的形式,不仅表达了对芦花的赞美,而且也象征着军人的质朴和纯真;“情和爱花为媒……早戴红花报春回”,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的花,展现出女子对于爱情忠贞的态度,以及对至亲至爱的人的思念。

整部歌曲的旋律婉转悠扬,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一种对爱人归来的强烈期盼之情。

(一)曲式结构在曲式结构方面,歌曲《芦花》是一个带有前奏和尾声的并列单二部曲式,节拍6/8拍,速度为快板。

全曲的结构较为方正,由前奏、A、B以及尾声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乐句均为四小节的音乐片段,也展现出乐曲对称的结构美。

前奏(1-8小节)是一个独立的引入部分,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结束在降B 商音上;第二乐句落在降A宫音上。

A乐段(9-24小节)由四个乐句组成,采用重复的发展手法,并且第二乐句结束在调式的Ⅴ级上,构成乐曲的半终止;第四乐句结束在调式的主音上,形成了收拢性的乐段终止。

B乐段(25-40小节)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也由四个乐句构成,作曲家运用了新的素材,节奏较为密集,装饰音的数量也增多,整体的音域多为高音区,旋律线条也波动起伏。

尾声(41-48小节)是乐曲的结束收拢部分,对音乐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同时伴奏部分的旋律回归到前奏的部分,形成呼应。

曲式结构图如下例1:例1:并列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前奏A B尾声小节1-89-2425-4041-48调性降A宫降A宫降E徵降A宫(二)和声进行在和声进行方面,歌曲《芦花》基于西方传统的T-S-D-T的序列进行构建,并结合其他节奏音型来达到烘托歌曲氛围的目的,并衬托出人物角色的情感,从而引发大众的共鸣。

在8小节的引子部分,和声为Ⅰ-Ⅳ-Ⅰ-Ⅴ-Ⅰ-Ⅳ-V/v -Ⅴ7-Ⅰ的序进,色彩丰富明亮,与整个歌曲的情感基调相符合,并且也为之后第一部分A的展开进行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训练课教案
《芦花》
一、教材分析
1、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有连续高音的演唱,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有一定难度;
2、气息支持是唱好《芦花》的关键,演唱中注意气息要以连贯、均匀为主。

千万不能僵,始终保持一种流动、顺畅的感觉。

3、这首歌曲情绪真挚、细腻、感人,富于歌唱性。

二、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通过一年多较为系统的学习,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声乐技能课也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利因素
在日常教学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对音乐感兴趣。

不利因素
声乐学习道路是漫长的,学生的演唱和实践能力还不够强,登台少锻炼较少。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继续训练歌唱的发声方法,声音须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

(2)学习歌曲《芦花》
(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
(4)学习儿歌表演《小红帽》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芦花》的学唱,让学生的歌唱方法得到锻炼,并让学生在精神上与歌曲的情感达到共鸣。

通过演唱《歌声与微笑》感知歌曲中的情绪。

教学重点
(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教学难点
(1)歌词的韵脚为 ei,ui 归音要到位
(2)发e,u母音时舌头不要太高,否则影响声音通畅和共鸣。

教学方法
体验法、情感教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1、练声
★呼吸训练:急吸缓呼(在教师的口令下,统一做)
★哼鸣训练:
★练声曲:
导入
同学们春天开的话都有哪些呢
迎春花、杜鹃花,梨花、桃花、水仙花、百合花、金盏菊都是春天开放
夏天兰花、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喇叭花、油菜花
秋天开的花呢
桂花、菊花、月季、昙花、兰花、荷花
2、倾听范唱,分析作品
★《芦花》这首歌是采用二部曲式的写作手法。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芦花,含蓄而细腻。

这部分的曲调比较平稳,主要集中在中声区,情感上也没有什么大起伏,主要是通过对芦花的描写来传递一种思念之情;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发情感,饱满而真挚。

这四个乐句是两句歌词的完全重复。

这部分旋律起伏比较大,囊括了三个声区,情感上是呈一种递进的趋势,把歌曲逐渐推向高潮。

3、教唱《芦花》
学生跟琴演唱
4、演绎作品
★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完整演绎作品
★挑几名演唱的好的学生演唱
拓展延伸
★《小红帽》是一首学生较熟悉的儿歌,请学生讲述一下与这首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演唱时应当注意的地方。

★锻炼学生的教授能力,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请每一组的学生互
相教唱。

并编排简单的身体律动动作边唱边跳,按小组进行比赛,班委打分。

六、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体验——欣赏——体验——思考——体验——探究——体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的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探究;钢琴及多媒体的运用使本节课更加直观,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对待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参与意识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课堂效果好!
2、虽然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是有不足之处:由于多数学生的学习和分析能力不强,导致课堂达成度不是很理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和学生做更多的探讨,是一大遗憾。

3、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对学生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做针对性训练,同时增加声乐训练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声乐演唱和教学的能力。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