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课本上册练习题

初三化学课本上册练习题

初三化学课本上册练习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化学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为了加深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将针对初三化学课本上册练习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1. 第一章:常见物质与化学元素1.1 练习题一1.1.1 某实验室收到一份未标明化合物名称的物质,请列出鉴别化合物的实验步骤。

1.1.2 将以下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二氧化碳、氯气、水、铁粉、氧气。

1.2 练习题二1.2.1 写出以下化学元素的符号及其原子序数:氧、氢、碳、氮、铁。

1.2.2 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补充完整: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

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练习题一2.1.1 根据下列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附上反应类型:铁 + 硫酸→ ?2.1.2 补全下列化学方程式:锌 + 铜硫酸→ 锌硫酸 + 铜。

2.2 练习题二2.2.1 将下列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它们的反应类型:铁与氧气反应、碳酸钙分解。

3. 第三章:离子与离子化合物3.1 练习题一3.1.1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对应的离子式,并标注离子的电荷:氯化铝、硝酸钾、硫酸铜。

3.1.2 写出以下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Na+、SO42-、NH4+。

3.2 练习题二3.2.1 将以下离子配对成离子化合物:Na+、Cl-、Mg2+、SO42-。

3.2.2 写出以下离子化合物的名称:NaCl、Mg(OH)2、CuSO4。

4. 第四章:空气与氧气4.1 练习题一4.1.1 写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4.1.2 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进行燃烧实验时需要用到氧气。

4.2 练习题二4.2.1 解释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4.2.2 解释为什么铜丝燃烧后会变重。

5. 第五章:金属与非金属5.1 练习题一5.1.1 将以下物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氧气、钙、铝、碳、铜。

5.2 练习题二5.2.1 写出以下金属的符号:铁、铝、铜、锌、铅。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化学是一门研究 _______ 变化的科学。

A. 物理B. 生物C. 化学D. 数学2. 最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是 _______。

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粉末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_。

A. 融冰B. 蒸发C. 燃烧D. 溶解4. 在下列物质中,双氧水的燃烧属于 _______ 变化。

A. 物理B. 化学C. 核反应D. 无法判断5. 下列物质中,能形成氧气的是 _______。

A. 氧化锌B. 氧化钙C. 氧化钠D. 氧化铁6. 将铁丝放入盐酸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_。

A. 氧气B. 氢气C. 氮气D. 氟气7. 下列物质中,可以使蓝色石蕊指示剂变红的是 _______。

A. 碘酒B. 醋C. 碱溶液D. 石蕊溶液8. 与金属反应能产生氢气的物质是 _______。

A. 银B. 铜C. 碳D. 锌9.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A.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B.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增加C.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减少D.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无法确定10.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所生成的物质称为 _______。

A. 反应物B. 生成物C. 分解物D. 反应物和生成物11.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_______。

A. A + B → ABB. AB → A + BC. A + O2 → AOD. 通过观察反应物质颜色改变12. 化学方程式中,用于表示气体生成的符号是 _______。

A. (g)B. (l)C. (s)D. (aq)13. 酸性物质的电离产生 _______ 离子。

A. H+B. OH-C. Cl-D. Na+14. 这是下列物质的分子式:H2O,它代表 _______。

A. 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的化合物B. 一个氧分子和两个氢分子C. 一个氧离子和两个氢离子的化合物D. 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的化合物15. 绿色植物是通过 _______ 吸收阳光能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B.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C. 化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D. 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的沸腾B. 玻璃破碎C. 铁生锈D. 雪融化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酱油C. 纯水D. 矿泉水4.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 分子是具有原子性质的最小粒子C. 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D. 分子是具有原子性质的最大粒子5.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6. 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B.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量数的原子C. 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D. 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原子7. 下列关于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 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C. 化合物中的元素可以以任意比例组成D. 化合物中的元素以化学键相结合8.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氧化物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C. 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一定是负价D. 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一定是正价9.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B.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C. 质量守恒定律是由原子守恒定律推导出来的D.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0.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置换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B.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C.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D. 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11. 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以下物质:(1)氢元素:________(2)氧气:________(3)水:________(4)二氧化碳:________1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2)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________13.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6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6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6页一、选择题1、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 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 冶炼生铁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汽油挥发B. 干冰升华C. 酒精燃D. 铁丝折断3、下列描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灯泡通电发光C. 玻璃打碎D. 自来水厂加漂白粉消毒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生石灰做干燥剂B. 浓硫酸做干燥剂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 盐酸用于除铁锈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6、制陶可视为一项最早的化工生产活动。

下列制造陶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开采陶土B. 筛选陶土C. 塑造成型D. 烧制陶器7、下列生活里的常见现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B. 冰箱中放入木炭后,异味消失C. 自行车淋湿一段时间后出现锈渍D. 夏天带到学校的咸菜表面有时出现食盐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天然气燃烧B. 品红扩散 C . 研碎药品 D . 干冰升华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0、小远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①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②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③最外层电子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⑥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⑥B. ①③⑥C. ③④⑤D.①②⑥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4、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15、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2)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 ;(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需要用到的仪器: ;(4)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 。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颜色变化C. 是否有气体生成D. 是否有热量放出2. 以下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氮气C. 空气D. 二氧化碳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电子层数的关系是()A. 原子序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B. 原子序数越小,电子层数越多C. 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无关D. 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成正比4.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氢气5. 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需要使用的是()A. 原子序数B. 原子质量C. 原子个数D. 元素的化合价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7.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不变。

9.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____。

10.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I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什么是化学变化,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实例。

12. 请解释什么是元素的化合价,并给出一个化合物的例子,说明其化合价。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O4,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14.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废水中的硫酸含量为0.5%,若废水总量为1000升,求废水中硫酸的质量。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4. C5. B二、填空题6. 质量守恒定律;客观事实7. +38. 元素种类9. 能量最低原理10. 1三、简答题11. 化学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生活中的一个化学变化实例是铁生锈,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水C. 氯气D. 氮气2. 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溶剂是:A. 醇类B. 酸类C. 碱类D. 水3. 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聚乙烯B. 蔗糖C. Fe2O3D. 石蜡4. 以下化学式中,表示草酸的是:A. CH3COOHB. HNO3C. H2CO3D. H2SO45. 酒精燃烧时,发生了以下反应:C2H5OH + O2 → CO2 + H2O该反应属于: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酸碱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二、填空题6. Na2CO3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

7. 水分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8. 氮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9.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

10. 氧化铜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11. 请简要解释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12. 简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给出一个具体的酸碱中和反应式。

13.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14. 解释金属腐蚀的过程,并提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15. 某化学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图略]根据图中装置,简述氢气的制备过程。

答案:1. B. 水2. D. 水3. C. Fe2O34. C. H2CO35. A. 氧化反应6. 碳酸钠7. H2O8. N29. 78%10. CuO11.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如氢气。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如水(H2O)。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如沙与水的混合物。

1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在一定比例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当酸和碱按摩尔比满足时,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而其他离子部分结合形成盐。

例如,HCl(酸)与NaOH(碱)按1:1的摩尔比进行中和反应,生成NaCl(盐)和H2O(水)。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 物质B 实验C 运动D 性能答案:A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熔化B 冰雪融化C 纸张燃烧D 酒精挥发答案:C解析: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冰雪融化、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B 密度C 可燃性D 熔点答案:C解析: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颜色、密度、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4、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A 镊子B 药匙C 纸槽D 手答案:B解析: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

5、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A 1/2B 1/3C 2/3D 3/4答案:B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6、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 烧杯B 试管C 蒸发皿D 燃烧匙答案:A解析: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都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酒精灯B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 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D 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答案:C解析: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A 错误;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B 错误;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C 正确;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大,D 错误。

8、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A 集气瓶B 量筒C 烧杯D 试管答案:D解析:集气瓶和量筒不能加热,烧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试管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量单位是:A. 克B. 千克C. 摩尔D. 升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D. 电子数3.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 光能B. 电能C. 热能D. 机械能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需要使用的物理量是:A. 质量B. 体积C. 摩尔数D. 密度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盐水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量是:A. 元素种类B. 分子种类C. 物质的总质量D. 原子数目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A. 与酸反应放出氢气B. 与水反应放出氢气C. 与氧气反应放出氢气D. 不能与氢气反应8. 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pH值小于7表示:A. 碱性B. 中性C. 酸性D. 无法判断9.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A. 能量最低原理B. 能量最高原理C. 电子云原理D. 电子对原理10. 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了:A. 元素的原子数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元素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D. 元素原子的质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中,反应物是______,生成物是______。

12.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13. 根据化学式H2O,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14.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______。

1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种类、个数都不变。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7. 请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18.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计算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镁带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 (D)酒精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油燃烧 B.牛奶发酸 C.白菜腐烂 D.雕刻木器
5.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气体 B.密度小
C.具有可燃性D.难溶于水.
27.(3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按序号分别写出各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烂 B.酸雨的形成
C.酒精挥发 D.钢铁生锈
7.下列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氢气 H B.氧化铁 FeO C.硫酸铝 Al2(SO4)3 D.氯化锌 ZnCl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药品
B.实验室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直接将化学药品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使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KMn04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B.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再将导管放入水槽中
D.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化学仪器名称①,② ;
1.刚开始学习化学你观察了四个实验: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的研碎③胆矾溶液(即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④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叙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橡皮管 单孔橡皮塞
a b c d
图1
图2 桌面
图3
有孔塑料板
A B
C
图4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C .生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25.(7分)实验台上有下列仪器:
(1)请按要求写出化学仪器名称:b ,e ; l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气密性检查 B .鸡蛋壳中加食醋 C .灯泡通电发光 D .胆矾的研碎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 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 25.(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在连接c 和d 时,使d 较易插入c 中的措施是 。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密度 B .可燃性 C .熔点 D .状态
7.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A.B.C.D.
8.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小唐熄灭酒精灯B.小李滴加液体
C.小华倾倒液体D.小林闻气体的气味1.(2分)(2016•昆明)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A.屠呦呦B.张青莲
C.侯德榜D.居里夫人
3.(2分)(2016•昆明)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橙子榨汁C.瓷碗破碎D.纸张燃烧
9.(2分)(2016•昆明)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向试管中加固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闻药品的气味
1.下列变化中,属于
..化学变化的是()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C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柴燃烧
B .铁铸成锅
C .烧杯破碎
D .玻璃管折断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验满氧气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向试管中加固体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生锈 B .瓷碗破碎
C .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D 、湿衣服晾干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2、昆明市广大市民积极响应2011年3月27日晚20:30~21:30全球号召熄灯一小时的活动。

与该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的下列说法是( )
A.节约能源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关注全球气候
D.欣赏城市夜景 2.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
A .氧化镁mgO
B .硫酸铜cUS04
C .五氧化二氮N 205
D .一氧化碳Co 8.“低碳生活”是人们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应采取措施而产生的共识。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B .多种植物,保护森林植被
C.积极开发氢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3)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①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写序号,下同)
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5.(4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

角,其原因是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

(3)给试管里德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是
1.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A.台风B.雪灾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