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联言命题考点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国考行测真题解析:资料分析(副省级)

2016国考行测真题解析:资料分析(副省级)

2016国考行测真题解析:资料分析(副省级)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提供2016国考行测真题:资料分析(副省级),你是否刚刚从国考的考场中凯旋而归了,你知道自己的考试状况了吗,或许你正在为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做备考,那么快看看2016年国考资料分析题的考情吧。

相信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取得好成绩!今年副省试卷中的资料分析题变化较大,出现一篇材料非5小题的情况,这种考法国考首次出现,材料类型突破历史局限,关注微小数据统计材料;提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一、五篇材料20道题,国考实现突破性转身资料分析第五次保持20题的高题量,国考首次出现副省、地市大不同。

副省级材料为五篇,地市级材料为四篇。

同时副省与地市有5道完全不同的题目,其余题目中的选项顺序也有所调整。

二、传统考点,创新的问法,技巧性题目凸显与往年相比,2016国考资料分析考点传统,但考法却一再求变,技巧性题目凸显出与其他公考的不同,但整体依然保持微弱的计算量,体现了资料分析重分析、轻计算的特点。

三、查找、比较类题型仍受青睐近几年查找比较类题型在国考中一直备受出题人的喜欢,2016年在副省级试卷中直接查找或简单计算再比较的题目达到了7道小题。

易得分是其最大的福利,一年一次的特惠,你有错过吗?四、材料综合性强,紧扣居民日常生活资料分析材料综合性强,但阅读量不大,内容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材料内容包括物流、机票、影院、公共图书馆等。

【判断推理题】例: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

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A.乙、丙两个人去了B.甲一个人去了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D.四个人都去了【参考答案】C。

【解析】甲乙丙丁的话可分别写为:①“乙→甲”,②“丙→非乙”,③“丙”,④“甲或乙→丁”,根据②和③可知丙去,乙不去,排除A、B、D项,只有C项符合题干信息。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重要的考点。

掌握这两种推理的技巧,对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至关重要。

一、演绎推理技巧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有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等。

1、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直接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要熟练掌握“所有”“有的”“某个”等关键词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例如,“所有的 S都是P”和“有的 S 不是P”是矛盾关系。

在解题时,可以通过矛盾关系来快速判断真假。

2、联言命题联言命题表示几个情况同时存在。

其形式为“A 且B”。

要记住“全真则真,一假则假”的原则。

对于联言命题的推理,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否定肯定式推理。

3、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包括相容选言命题(A 或B)和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A,要么 B)。

相容选言命题中,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中,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

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两种选言命题,并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推理。

4、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行测演绎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假言命题有“如果……那么……”“只有……才……”等。

对于假言命题,要明确其逻辑关系,掌握推理规则。

例如,“如果 A 那么B”,其逆否命题“非 B 则非A”与原命题等价。

在做演绎推理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命题形式和逻辑关系。

然后,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代入法等解题技巧,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二、归纳推理技巧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1、样本代表性在归纳推理中,所选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如果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准确。

例如,在调查某个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时,如果只选取高收入人群作为样本,就不能反映出整个城市居民的真实收入水平。

2、逻辑一致性归纳的过程要保持逻辑的一致性。

不能出现前后矛盾或者逻辑混乱的情况。

2016年423联考公务员行测真题及参考问题详解

2016年423联考公务员行测真题及参考问题详解

2016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不同省份题目顺序可能不一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碘可能会患“大脖子病” B.吃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C.甲醛可以用作药品的防腐剂 D.回收废电池可减少重金属污染2.关于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 B.大多为自花授粉并结出种子C.中国、印度、日本都是主产国 D.淀粉含量是按照早、中、晚品种的分类标准3.在生活中,下列哪一做法或现象与热胀冷缩无关()A.夏天在架设电线时,不宜把电线绷得太紧B.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比灌满更容易保温C.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浸一下,更容易剥壳D.冬天往玻璃杯中倒开水,应先用少量开水预热杯子4.下列对诗词中的物理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公转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空气振动发声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势能转化为动能5.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蝉、螳螂和黄雀都是消费者 B.螳螂和黄雀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C.螳螂,蝉和黄雀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蝉和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黄雀属于鸟类6.下列经济学基本术语与项目容之间对应错误的是()A.固定成本:企业建造的厂房 B.不变资本:企业购入的原材料C.变动成本:企业总经理的工资报酬 D.机会成本:为投资股票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而损失的利息7.下列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A.婚前房屋在婚后所得的租金B.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军人的复员费和自主择业费C.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D.婚姻存续期间虽未实际取得,但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8.关于古代思想家,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荀子 B.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C.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 D.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9.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迅速弄懂联言命题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迅速弄懂联言命题

2016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迅速弄懂联言命题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

想第一时间了解公职考试解析吗?请点击>>>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在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判断题型中,必然性推理虽然考的并不多,但它作为可能性推理的基础,我们还是有必要好好掌握的。

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就必然性推理中复言命题里的联言命题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要想弄明白什么是联言命题,我们就得知道什么是复言命题。

复言命题的含义是:复言命题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简单命题组成的命题。

例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考了100分。

从这句话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意思,首先我考了100分,其次我的小伙伴们考了100分。

所以这句话是一个复言命题。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联言命题的含义。

联言命题是表示若干判断同时存在的命题,即由表示并存关系的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

其肢命题称为联言肢。

代表词:A且B,“且”就是“并且”的意思,A、B都表示命题。

例如:小李考上了北京大学并且小张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联言命题。

在这句话里面出现了并且这个词。

除了这个词之外其实我们还能发现有其他的词也会出现在联言命题里面。

比如表示并列关系的词有:和、且、既……又……,表示递进关系的词有:不但……而且……;不仅……还……,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有:虽然……但是……;然而,表示因果关系的有:因为……所以……。

如小张不仅学习好,还热爱劳动。

虽然小李没有获得奥运会金牌,但是他获得了亚运会金牌。

这些句子都是典型的联言命题的句子。

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也要好好的把握一下。

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怎样表示才合适呢?比方说小王会说英语并且小李会说法语。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逻辑填空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逻辑填空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逻辑填空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逻辑填空题往往容易出错,逻辑填空的类型有很多种,在明白出题者的写作意图再进行解答才能够提高正确率,详情请看下文。

公务员考试频道本次就为广大考生带来“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逻辑填空,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专项——逻辑填空一直是众多考生的硬伤,很多人对其一筹莫展,在复习时也找不到方向,往往认真复习了却事倍功半,无明显效果。

但是,逻辑填空在笔试中非常重要,必须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

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考生在做言语专项的题目时,一定要尽力去整体揣摩作者的考查意图,也就是作者出题的目的,是考察我们什么内容。

只有理解作者的意图,我们才能更好地选出选项。

例1:2008年,中国大地上堪称祸福更替,悲喜交集。

所谓“福”和“喜”,大抵是百年一遇,普照人心,如迎接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所谓“祸”与“悲”,则属于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惊天动地千难万险B.惊涛拍岸山河破碎C.猝不及防石破天惊D.防不胜防有惊有险答案:C。

解析:本题作者主要是考察广大考生是否知道2008年中国的“祸”与“悲”指的是什么,大抵是指年初南方罕见的冰雪肆虐,5.12汶川大地震等,C项两个词“猝不及防石破天惊”正好用来形容地震发生的效果。

如果考生知道这个,基本就能选出选项了。

二、分析上下文,找暗示点考生在做逻辑填空的题目时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正确选项。

题干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阅读,它基本上是没有废话的。

而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进行分析的过程,通过找题干找正确选项的暗示点,从而排除其它选项。

我们以真题为例分析一下。

例1:胡适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首先要能_____,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之后要能对提出的假说做严格的论证或实验,______。

联言命题推理

联言命题推理

联言命题推理一、联言命题的概念复言命题是由逻辑联结词联结若干个命题而成的命题。

构成复言命题的命题称为肢命题。

根据逻辑联结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复言命题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四种。

本节我们就先讲解下联言命题。

联言命题是陈述事物同时存在的命题,一般的形式为“p并且q”,联结词除了“并且”之外还有:“……和……,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例如: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我都要考。

这就是个联言命题,表示的是我同时要考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

“国家的公务员我要考”和“地方的我要考”是两个肢命题,称为联言肢。

注意:并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并存只是表示同时存在,转折、递进等都是并存关系。

二、联言命题的真假关系一个联言命题的真假与其肢命题的真假是密切相关的。

因为联言命题的肢命题间是并存关系,所以只有肢命题同时存在,都为真的时候,联言命题才为真;只要其中一个肢命题为假,这个联言命题就为假。

简言之就是“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例题:北方人不都爱吃面食,但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

如果已知上述第一个断定真,第二个断定假,则以下哪项据此不能确定真假?Ⅰ.北方人都爱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也爱吃面食Ⅱ.有的北方人爱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不爱吃面食Ⅲ.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南方人都爱吃面食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Ⅱ和Ⅲ【答案详解】题干中“北方人不都爱吃面食”等值于“有的北方人不爱吃面食”;“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为假,意味着“有的南方人爱吃面食”为真。

观察Ⅰ、Ⅱ、Ⅲ几个项,都是联言命题,要判定它们真假,就要充分利用其与其肢命题的真假关系“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Ⅰ中肢命题“北方人都爱吃面食”为假,所以Ⅰ假。

Ⅱ中肢命题“有的北方人爱吃面食”和“有的南方人不爱吃面食”均推不出它们的真假,因此也无法断定Ⅱ的真假。

Ⅲ中肢命题“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和“南方人都爱吃面食”也均推不出它们的真假,因此也无法断定整个联言命题的真假。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2016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一分钟弄懂联言命题

2016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一分钟弄懂联言命题

专家解析最新湖南公务员行测真题<<<点这里!2016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一分钟弄懂联言命题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湖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判断题型中,必然性推理虽然考的并不多,但它作为可能性推理的基础,我们还是有必要好好掌握的。

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就必然性推理中复言命题里的联言命题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要想弄明白什么是联言命题,我们就得知道什么是复言命题。

复言命题的含义是:复言命题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简单命题组成的命题。

例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考了100分。

从这句话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意思,首先我考了100分,其次我的小伙伴们考了100分。

所以这句话是一个复言命题。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联言命题的含义。

联言命题是表示若干判断同时存在的命题,即由表示并存关系的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

其肢命题称为联言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最全汇总>>>湖南公务员历年真题!专家解析最新湖南公务员行测真题<<<点这里!代表词:A且B,“且”就是“并且”的意思,A、B都表示命题。

例如:小李考上了北京大学并且小张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联言命题。

在这句话里面出现了并且这个词。

除了这个词之外其实我们还能发现有其他的词也会出现在联言命题里面。

比如表示并列关系的词有:和、且、既……又……,表示递进关系的词有:不但……而且……;不仅……还……,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有:虽然……但是……;然而,表示因果关系的有:因为……所以……。

如小张不仅学习好,还热爱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汇总>>>山西公务员历年真题2016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联言命题考点解析
通过最新山西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山西中公教育整理了山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必然性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两大考点之一就是复言命题,而复言命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

对于什么是联言命题,以及联言命题的主要知识点和考点又是什么,对此老师将会作出具体阐述。

首先,大家先来看一下何为联言命题:联言命题主要是指表示若干判断同时存在的命题,即由表示并存关系的连接词联结而成的命题。

其支命题称为联言支。

主要代表词是“且”,经常用“A且B”来表示。

关键是实际考试过程中很少会直接出现“且”,那么又有那些言语表达的形式指的也是联言命题呢?主要包括四种言语形式。

第一种就是并列关系,核心代表词为“和”、“且”和“既……又……”;第二种是递进关系,核心代表词为“不但……而且……”和“不仅……还……”;第三种就是转折关系,核心代表词为“虽然……但是……”和“然而”;第四种关系是因果关系,核心代表词为“因为……所以……”。

知道了联言命题的含义,以及在考试中最常见的四种言语表达形式,那么大家再来具体研究一下联言命题的知识点:真假性、矛盾和推理规则。

对于联言命题 A且B而言,单单根据联言命题的含义要求多个判断同时成立,那么也就是只有A、B同时为真的时候A且B才为真;反之,只要有一个判断为假,A且B就为假。

总结起来就是“同真则真,一假则假”。

根据A且B的真假性,再结合前面大家学过的矛盾,不难推出它的矛盾命题即为与“A且B”真假性相反的“非A或非 B”,即包含了A且B为假的三个方面:A真B假;A假B真;A假B假。

对于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其实很简单,它主要是建立在联言命题的真假性基础上的。

比如说常见的第一个推理规则是:当A且B为真时,我们可以推出A真且B真;第二个推理规则是:当A且B为假,A为真时,我们可以推出B必定为假。

【例题】李老师说:“并非丽丽是班长并且明明是学习委员。

”如果李老师说的话为真,则以下哪项可能为真:
Ⅰ.丽丽是班长,明明不是学习委员。

Ⅱ.丽丽不是班长,明明是学习委员。

Ⅲ.丽丽不是班长,明明不是学习委员。

最全汇总>>>山西公务员历年真题Ⅳ.丽丽是班长,明明是学习委员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Ⅱ和Ⅳ
D.Ⅰ、Ⅱ和Ⅲ
【解析】先来看它的问法,问的是可能为真,而可能为真包含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其实只需要把一定为假的找出来,剩下的就可能为真,所以单单
根据它的问法我们就可以断定它考察的矛盾的性质,当一个命题本身为真,那么它的矛盾
命题必然为假。

对于找矛盾也很简单,加减否定词,本题中只需要去掉否定词“并非”剩
下的就是矛盾命题,也就是排除Ⅳ,剩下的皆有可能为真,故正确答案为D。

联言命题在考试过程中很少单独考察,主要是结合其他考点综合考察,所以,中公教
育专家建议大家还要不断去学习和掌握其他复言命题的相关知识点。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山西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
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