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山地地带是指地势高耸的区域,地形多变,气候条件复杂,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山地地带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本文将对山地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并从地形、材料、结构、功能、生态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形山地地带的地形多变,起伏不平,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形的特点。

建筑应尽量融入山地地形,避免对地形的破坏。

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减少对地形的改动,使建筑与地形融为一体。

建筑在山地地带的选址要考虑地形的坡度、坚固程度和水土流失等因素,尽量选择平坦、坚固的地段进行建设。

二、材料山地地带的材料选择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要点。

应尽量选用当地的材料,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应选择耐候性好、抗风雨、抗震的材料,以应对山地地带的强风、大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材料的轻质化和环保性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三、结构山地地带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要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避免出现因地形而导致的结构问题。

要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加固措施,以保障建筑在山地地带的安全性。

建筑的整体结构要与地形相协调,使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四、功能在山地地带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环境。

要确定建筑的功能定位,选择合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方式,使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山地地带的环境。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通风、采光、保温等设计,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适用性。

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山地地带的特殊气候,如寒冷、多雨、多风等,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五、生态山地地带的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生态保护。

要选择合适的建筑用地,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要采取合理的生态建筑设计,如植被覆盖、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等,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结构分析:采用 先进的结构分析 软件对建筑结构 进行详细的分析 和计算,确保结 构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施工监控:采用 施工监控技术对 施工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 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
山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
05
节能设计措施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构造,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 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如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 考虑建筑物的能源系统优化,如采用节能电器、节能空调等。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的合理规划
山地建筑应充分利 用地形特点,合理 规划交通组织,确 保人车分流、交通 流畅。
建筑出入口应设置 在不同标高,以方 便出入,避免陡坡 和长距离爬坡。
在建筑布局上应充 分考虑交通组织, 合理安排车行流线 和人行流线,避免 交叉和干扰。
山地建筑交通组织 应注重环保,采用 生态化设计,如设 置生态停车场、利 用地形建设地下车 库等。
在山地建筑的结 构设计中,应注 重建筑的整体性 和稳定性,避免 因地形复杂而导 致的结构不稳定。
针对不同的地震 烈度,应采取不 同的抗震措施, 确保建筑在地震 中的安全性能。
结构安全性的保障
基础设计:根据 地质勘察资料确 定合理的基础形 式,以提高建筑 物的稳定性。
结构选型:采用 适合山地环境的 结构形式,如框 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等,以提高 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
保护生态环境
山地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 山地建筑应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山地建筑场地总体布局竖向设计

山地建筑场地总体布局竖向设计
(2)传统院落、园林空间的借鉴与重构 在教学楼周围的辅助建筑的建设中,对我国传统院落 的布局方式进行了借鉴,将建筑进行了围拢,将一栋建筑 分为五个部分通过走廊将建筑串联起来,同时将走廊穿插 在建筑群内,使行走效果具有园林感。 (3)简约、现代风格建筑 在建筑校内楼层时,主用白色墙面搭配原木色调,使 整个楼层视觉上简约明快。
1. 区域区分 该学校在设计时考虑了建筑用地周围的公路条件将学 校前门置于较宽的一条公路公路附近,交通较为便利,学 校后门置于较窄一条公路附近减轻正门人流压力。 在正门后设计了一篇前门广场,连接正门与教学区域, 教学区域位于学校中心区域,包括单层教室和占地面积最 大的教学楼组成,前门广场与教学楼连接处存在较长的坡 度,设计者将其设计为活动台地与台阶,达到教学楼。由 于地势东南方较低,将南方向低洼处设置为低洼台地式运 动场馆,运动场馆西面设置室外操场,同时紧邻学生食堂, 三处紧靠学校后门,使物资出入更为方便,且食堂距离教 学楼更近使学生在休息时间能更快就餐。 男女生宿舍设置在建筑用地较高处的西北方,地势较 高离教学楼与活动区保持了一定距离使该处更为安静,有 限的距离使学生上课路程较短不会耽误上课 2. 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开挖的场地竖向设计 由于工地内部有山脊且存在坡度差异,建筑工地内部 才能在较高的高低差,最高处高低差达到 40m,且土地 地形高低差大,区域范围大,传统的建筑方式需要对建筑 工地内的突出土地进行挖掘平整工作,为减少该工作的工 作量,在功能型建筑进行安排建筑时,充分利用高低差进 行安置,同时通过高低差接通建筑最底层与最高层,形成 连接。 3. 交通通道的分散处理 除校门口设置的城市干道外,校园内沿西、北校园边 缘设置车道,其他区域为步行道,避免车流与人流混杂, 停车位设置于正门、后门、教学楼侧面共供教师使用。

山地建筑设计方案

山地建筑设计方案

山地建筑设计方案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方案时,需考虑到环境条件和地形特点,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本文将探讨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山地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

合理的山地建筑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同时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侵蚀和污染。

二、山地建筑设计的原则1. 融入自然环境:山地建筑应该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形式,保持地区特色。

2. 充分利用地形:根据山地的起伏变化和坡度情况,合理利用地形,构造多层次的空间和景观。

3. 考虑气候因素:对于山地地区的建筑来说,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实现建筑的能源节约和环保目标。

4. 强调安全性: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地质灾害等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安全保障。

三、山地建筑设计的实施过程1. 地勘与规划: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前,要对现场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勘测,分析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建筑规划。

2. 进行设计方案:根据地勘结果和规划要求,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到地形、气候、安全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建筑布局和结构设计。

3. 施工与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加强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完善设施与环境保护:在建设完成后,要完善建筑设施,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山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与良好。

四、山地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防止土壤侵蚀:山地建筑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带来土壤侵蚀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保护土地资源。

2. 考虑交通便利性:山地地区交通条件一般较为复杂,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和设施。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山地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建筑设计要合理利用雨水和溪流等水资源,节约用水。

4. 建筑物适应性:山地地区气候条件多变,建筑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季节和天气状况,使建筑物具备适应性。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我国的山地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3,随着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巨大的土地资源问题,平地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所剩的平面资源不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向山地资源发展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同时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高,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山地建筑洽好满足了人类的需求。

因此,山地建筑设计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能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设计要点分析一、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形式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形式包括掉层结构,吊脚结构,附崖结构,连崖结构等等。

在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之中,掉层结构和吊脚结构是常见的,也是应用最广的山地建筑形式。

山地建筑的结构形式应有效的结合山地的地形以及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提升山地建筑的设计质量。

1.1 山地建筑掉层结构设计要点研究山地建筑掉层结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掉层结构之中对于边坡部分的设计点,支护结构和主体的分开与连接以及掉层结构的抗震设计。

在掉层结构边坡部分的结构设计上,要采用多种边坡支护的形式来应对于山地结构自身不规则性。

在进行建筑的方案设计时,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考能够充分考虑结构的设计和结构布置。

在实现支护结构与主体分开时,工程技术人员要考虑在山地建筑的地下室填埋深度不同时,设置专门的支挡结构,另外也要能够在不同的掉层段因为不同的高度来设计不同的支护结构形式。

在一些高度较小的掉层段,工程设计人员可采用自然放坡的方式。

在一些高度较大的掉层段,设计人员可采用设置专门的挡墙的方式。

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形式,就能够实现对山地建筑边坡地区的结构控制。

在进行支护结构与主体连接设计时,设计人员要需要将边坡和结构设计的挡墙相互结合,加固建筑的上下接地端。

在进行掉层结构抗震设计之中,工程人员要需先进行抗震建筑概念设计,并通过建筑抗震计算以及对建筑抗震构造的研究。

提升山地建筑的抗地震性能。

1.2 山地建筑吊脚结构设计要点研究山地建筑吊脚结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山地建筑之中边坡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

浅议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浅议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I l f j 也建 筑 结
外 地 面 计 算 ,但 足 这 能 确 定 甲地 建筑 的稳 定 性 , 却 无法确 定L I I 地 建筑绌构 , : f c = 足 对于 多层 掉 层 或 者
吊脚 结 构 的 建 筑 而 。 。
【 l I 地 建 筑 抗 震 设计 当 中 , 除 J 荆_ 应 的 技 术 和 数据参数外 ,还要从构造 } 进 行,在 设} t " r i ・ 需要 对 山 体 震源 等 级 和 建 筑 构 造 抗 震 性 能 进 行 分析 , 尤 是 对 建筑 结 构 承 受 力 、震 动 时 结 构 变 形 等 特 点进 行 分 析 ,特 别 是 对 建 筑 结 构 较 为 薄 弱 部 位 加 进 行稳 防 护 对 建 筑接 地 柱 和 吊脚 及 掉 层 分 的 抗 震 等 级 需 要 比 地 地 震 等 级 高 一 级 。 同 时 , 掉 层 结 构 与 l 按 地 柱 相 邻 掉 层 楼 板 之 间 的 厚 度 能 低 t l 2 0 m m , 并且 采 用 拉 梁 加 强 两 个部 分 连 接 。 『 蒯时 还 要 对 地 基 条 件 和 边 坡 稳 定性 进 行 渊 和 计 算 , 对 于远 离 边 坡 建 筑 情 况 下 , 需 要 芬虑 使 』 i J 天 然 披 术 ,在 边 坡 边 上 的 建 筑 物 要 用 深 础 , 这 样 r 叮
现 代 建 筑 结 构 设 , 所 以就 按 照 住 宅 最低 一 侧 的 室
f I I 地 振 动 或 m 水冲 刷 等原 而造 成 建 筑 埘 塌 、房 屋 掀 毁 r R等 象 本 文根 据 山地 建筑 结 构 的 j 抗 震 改 H 嘤求 】 基础支挡设旋设 汁。 类 ,浅 析 j -
3 . 建 筑构 造 确 定

山地建筑方案

山地建筑方案

山地建筑方案山地建筑方案是指在山地地区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方案。

山地地区具有陡峭的地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山地地区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地形、气候、材料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山地建筑方案需要考虑地形因素。

山地地区地势陡峭,土地利用受限,因此建筑的选址需要慎重考虑。

合理的选址可以减少对山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另外,建筑的平衡设计可以减少山地地区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次,山地建筑方案需要考虑气候因素。

山地地区气候多变,阳光、温度、风速等都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山地气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和隔热性。

另外,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防风设计等措施,可以降低山地地区建筑的能耗,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第三,山地建筑方案需要考虑材料因素。

山地地区多山岳地形,资源丰富,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山地建筑方案也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选择本地的材料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最后,山地建筑方案需要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山地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景,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和建筑的融合问题,保持山地地区原有的景观特色。

此外,考虑到山地地区的文化特点,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和当地民族建筑的传承和保护,以增加建筑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山地建筑方案的编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材料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等多个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安全、可持续发展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山地建筑方案。

同时,山地建筑方案的编制还应注重本地文化和民族建筑的传承和保护,以增加建筑的文化内涵。

探寻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与方法

探寻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与方法

探寻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与方法摘要:我国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繁密复杂,因此给建筑的施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尤其以山地建筑施工为例,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在山地建筑总图的设计上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实际出发,结合山地地理位置,进行有针对的、有特点的设计,掌握好布局,考虑好多种因素并且因地制宜才能科学的设计出山地建筑总图,从而确保建筑的质量。

就此,本文将对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方法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行业迅速的发展了起来,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多、人多这样类型的国家,山地的面积在我国总体面积上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

当前我国山地建筑行业同样开始了发展,而山地建筑总图设计在建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时,对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1.山地建筑总图的设计特点1.1地形因素影响,难度加大山地具有高低起伏错杂的地形,大大增加了设计的难度。

在设计时,对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平面标高控制的难度也会增大。

既要考虑山地建筑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又要考虑美观与实用相结合,以及施工的可行性。

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将山地的最高、最低点与建筑的高低点精准定位,确保建筑与山地地形的协调性,同时,也尽量减少填挖土方,尽可能将山地环境与建筑更好结合起来,减少对原有生态结构的破坏。

1.2排水系统设计复杂山地由于其固有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会形成自然的排水渠道,山地建筑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既要保证建筑自身的排水合理,又要保证原有的自然排水不被破坏,与建筑排水相结合,杜绝一些潜在的危险。

2、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与具体方法2.1山地建筑布局设计在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进行总体布局,对整个建筑设计进行综合考虑,对各个部分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整个建筑系统功能的融合。

笔者工作中进行某外场建筑群设计时,建筑场地从北至南分台地逐级跌落,最低点标高大概在 363m,高差大约为 78m,均坡度为 16.3%;建筑场地的东西方向上,中间场地较低,两侧相对较高,西侧坡变化幅度较大,东侧坡变化趋势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问题的解决
2020/3/5
通过间隔的半封闭玻 璃顶,让光线层层穿 透,让建筑下层部分 的采光不足问题得以 解决。切可以满足每 一层露台植被层的光 合作用。 通过上层做出一定宽 度的花台来解决上下 层的对视问题。
8
关于排水
2020/3/5
因为建筑沿着山势向上势 必会有山顶的雨水沿着山 体流向建筑的情况,对此 采用的是疏通的手法,将 雨水引向别处。具体做法 就是在建筑向山体的一侧 设置空腔和盲沟,然后赋 予盲沟一定的斜度,将雨 水引向建筑的两侧排出。
Soul of the mountain peak
山地建筑设计
1
区位分析
该建筑选址于金寨县梅 山镇新楼村附近,该地 区开发较少,自然环境 还未经人工雕琢。青山 碧水,风景优美。新楼 村位于县城新区东南面 ,面积为7.9 平方公里。 该地区周边有多处红军 遗址,红色文化底蕴丰 富。是一块非常秀美的 自然度假之地。
9
一层平面,剖面,体块生成
2020/3/5
10
流线
2020/3/5
纵向采用 竖向电梯 ,横向采 用大跨度 的回廊, 将整个建 筑串联为 一个整体 。
11
效果图
2020/3/5
12
SU模型和实体模型
2020/3/5
13
谢谢!
14
2020/3/5
5
关于竖向设计
2020/3/5
建筑接地采用了地表式 阶梯型的解决策略。阶 梯型的解决策略适用于 坡度10%-30%的地形, 其优点是土方改造量少 ,建筑与地形解除紧密 ,但是会产生平层顶下 面,采光通风不好的影 响。
6
关于竖向设计
2020/3/5
根据地形进行小 规模的割补,让 土方量减少。采 用了错叠的手法 将建筑层层叠起 ,增大了土地的 利用率,且可以 让每层都有露台 。但是会造成上 下层的对视问题 。
2020/3/5
4
关于建筑的设计灵感
设计之初在选好地形 之后,由地形的沿着 山势缓缓向上,想到 了在丘陵山坡地上沿 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 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 面的田地——梯田。 因为地形选择的是山 脊,模拟梯田的造型 就可以解决山势逐渐 向上以及建筑如何和 山体融合的问题。即 山势向上的同时建筑 也沿着山势向上推进 。参考实例是伊斯坦 布尔山地学校建筑。Biblioteka 2020/3/52
山位图——地形的利用
方案选择的是一块山脊 部分,三面有景,加上
建筑本身按照山的走势
进行了弯曲,使整个建 筑的受景面积大大增大 。控制利用了单一地形 。
2020/3/5
3
关于外部道路设计
山地建筑的道路设计 原则需要遵从道路尽 量顺应等高线的原则 。因此在道路排布的 时候,选择了一条较 缓的坡铺设了连通建 筑与山脚的道路。因 为该缓坡纵向与横向 比例远远超过1:12因 此适合做坡道,选择 了道路贯穿等高线的 形式铺设了这条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