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第一章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1 古代史的定义与意义- 古代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出现至西方古代文明形成的历史阶段。
- 古代史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1.2 古代史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和历史事件。
- 考古研究: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遗物,揭示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状况。
-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古代社会,分析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二章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2.1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人们使用石器为主要工具。
- 石器的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采集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变。
2.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和畜牧,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
第三章埃及文明与河流文明的发展3.1 埃及文明的发展-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尼罗河的存在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 埃及人通过建设灌溉系统和堤坝,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3.2 河流文明的发展- 除了埃及,还有其他河流文明的发展,如两河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文明。
- 这些文明依靠河流提供的水源,实现了农业的生产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章希腊城邦与古代罗马4.1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是民主政治的早期形式。
- 希腊城邦独立而互相竞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4.2 古代罗马- 古代罗马是古代历史上最庞大和强大的国家,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行政管理体系。
- 罗马法的制订对后世法律有深远影响,罗马文化也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章古代印度与古代中国5.1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发展了和等重要宗教,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 古代印度的政治结构多样,经济以农业为主,艺术和文学也十分发达。
5.2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中国文化对世界有重要影响。
统编-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全套思维导图

商周时期政治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晚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清末民初时期政治经济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
古代西方文明源头
14—17世纪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演变17—18世纪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演变
18—20世纪初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演变两次世界大战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二战后政治和经济格局演变
二战后苏联改革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调整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一、古代史1. 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2.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3. 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4.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5. 美洲原住民文明的发展二、中世纪史1. 中世纪的西方世界2. 中国的唐宋时代3.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4.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5. 西欧贵族统治下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近代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2. 近代欧洲的革命与战争3.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4. 二战与新世界秩序的建立5.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四、现代史1. 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崛起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3. 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交流4. 新世纪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5. 新型大国关系和全球治理的转型以上是高中必修一历史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总结,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与当代的社会问题,形成扎实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接下来,将为您具体解析各个时期的历史内容。
一、古代史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从人类的起源开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等阶段。
人类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史中,我们还可以讲解中国古代文明、欧洲古代文明和美洲原住民文明的发展。
二、中世纪史中世纪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欧洲文化史上最为黑暗、压抑和封闭的时期。
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唐宋时代这一繁荣时期,而伊斯兰教在中世纪时期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近代史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是从欧洲中世纪到二战之间的时期。
近代史的主题包括社会变革、革命、战争、布尔什维克革命、新新中国的建立等,这里面有太多让我们学习的内容。
其中,二战对全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发了新世界秩序的建立。
四、现代史现代史是指从二战后至今的时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2020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15课思维导图

作用
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争
与
变
制作
历史老师任俊
法
运
动
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核心观念 仁,仁者爱人
孔子
政治理念
仁政,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克己复礼
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老子
教育理念
有教无类 文献整理
创办私学 《论语》
统
中央体制 三公九卿 御史大夫 九卿
一
多
太尉
民 族
地方体制 推行郡县制 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封 建 国
巩固统一措施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 编制户籍,迁豪强贵族,整顿社会风气
家
疆域
的
初
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步
建
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立
统一意义
学术下移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
老子
哲学主张
核心理念 道
天地万物本原
朴素的辩证法 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理念
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社会经济发展
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士阶层崛起
背景——大变革时代
春秋列国形势图春秋无义战战国七雄战国形势图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吞并华夏认同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战国之后华夏族吸收大量戎狄蛮夷新鲜血液成为更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变法运动背景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潮流目的富国强兵提高统治效率成就逐步建立了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政治体制代表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推行郡县制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作用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孔子和老子孔子核心观念仁仁者爱人政治理念仁政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顺应民心爱惜民力苛政猛于虎克己复礼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文献整理论语老子政治理念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背景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士阶层崛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学术下移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各自提出自己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频繁交往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农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推广铁器时代兴建水利灌溉工程中原地区桔槔都江堰郑国渠公孙敖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荣手工业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战国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一批中心城市不少私营业主富比王侯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学术下移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哲学主张朴素的辩证法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核心理念天地万物本原诸子百家儒家孟子道家庄子消极保守崇尚逍遥自由墨家下层民众平民利益墨子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争鸣问题荀子人性善提倡仁政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代表新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适应了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依法治国君主独裁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一、古代文明
1.古代文明的标志——农业文明
2.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美洲文明与毛利文明
二、近代史
1.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
2.宗教改革——路德宗、加尔文宗
3.启蒙运动——英国、法国、德国
4.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5.近代中国的历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三、现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俄国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3.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亚洲战争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5.当代中国的历史——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全球化
1.全球化和经济发展
2.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冲突
3.全球化和环境保护
4.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五、历史学与历史思维
1.历史学的定义
2.历史思维的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
3.历史研究方法与技术——考古、文献、口述
4.历史研究的价值——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启示。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各单元框架思维导图

⾼⼀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各单元框架思维导图⾼⼀必修⼀历史知识点有哪些,主要都学什么内容?考试重点有什么,考点多不多?下⾯是⾼⼀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各单元框架思维导图,供⼤家复习参考。
历史必修⼀⼈教版知识点归纳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是诸侯的共同主⼦,诸侯是周王的⾂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特点是:嫡长⼦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了深远的影响。
第⼆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内容:皇权⾄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推⾏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它是以皇权为中⼼的中央⾏政体制第⼆、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郡县制,是建⽴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最⾼⼀级⾏政单位。
3、巩固统⼀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了地主阶级对⼴⼤⼈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想
王夫之——唯物主义
(《船山遗书》)
主张: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观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意义: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意义
①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②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③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宋 形成发展:
1、创立者:陆九渊(南宋)
明 理 学
核心: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陆王 心学
认识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集大成者:王阳明(明朝)
核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吸收了佛教思想(禅宗)
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4
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代表:普罗泰戈拉
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 学派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意义:
积极: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程朱 理学
1、二程(北宋)
核心: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伦理
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伦者,天理认也识”
论:提出“格物致知”
“父2、子理君学臣集,大天成下者之:定
朱熹(南宋)
《四书章句集注 》 理”。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思维导图】]【微试题】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答案:B2.《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答案:D]]3.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4.梁启超论李鸿章]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
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
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
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