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演示文稿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第二页,共45页。
亚胺培南: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001年厄他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1985年亚胺培南在日本上市 1987年亚胺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2002年厄他培南在美国上市
2002年比阿培南在日本上市
80’S
90’S
中隔的合成,而不能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因此细菌变成丝状体。
细丝状细菌较原生质细菌能释放更多的内毒素。所以, 作用于PBP3的抗菌药物诱导释放的内毒素相对较多 ➢ 细菌形态学变化差异,除体现抗菌机制不同、杀菌 作用是否迅速与彻底外, 临床还可能导致细菌释放内毒 素差异,而内毒素的释放会导致感染加重,影响感染预 后
1第.M七o页h,am共4m5页ed。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时间(h)
西司他丁降低亚胺培南的水解,增加药物稳定性
• 亚胺培南水溶液在室温下每小时降解10%,西司他丁可减少亚胺培南水解 • 在室温37℃的环境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稳定性>90%的时间可维持3h,高于美罗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PBP结合特点存在差异
药物
PBP结合特点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PBP1,2,4,5,6 PBP1,2,4,5
美罗培南 PBP1,2,3
PBP1,2,3
• 亚胺培南与细菌PBP结合后,使 细胞破裂后形成球状体,而不是 丝状体,从而减少内毒素的释放
• 而主要与PBP 3结合的抗菌药物 则使细胞破裂后形成丝状体,释 放较多内毒素
吡咯烷-3-硫基与药物的PBP亲和力相关,亚胺培南与PBP3的亲和力较弱 ,能减少内毒素释放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比较

卡他莫拉菌
大肠埃希菌
弗劳地枸橼酸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普通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摩氏摩根菌
雷极普洛威登菌
铜绿假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 S e
-内酰胺酶阴性-氨苄 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
Zhanel GG et al. Drugs 2007; 67 (7): 1027-1052
(d)
(d)
亚胺培南 (35例) 美罗培南 (31例)
39.2±0.8 3
38.9±0.7 6
37.1±0.6 3
37.2±0.7 1
1.9±0.7 6.6±2.3 3.2±0.9 7.8±1.8
p
>0.05
>0.05
0.002
0.036
姬克萍等.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 床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0):876-878.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 的比较
白双
目录
1 碳青霉烯的发展史
2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3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比阿培南的比较
4
参考文献
碳青霉烯发展史
碳青霉烯发展史
Thienamycin硫霉素 (1976) (Streptomyces cattleya链霉菌)
谢启恩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北方药学2011:8(2):51-54
LBP
少多
PBPs
1A 1B
亚胺培南
234 5 6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王红芳等.比阿培南等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 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8(4):396-401.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孔蛋白和外排泵机制
主动泵出系统 流出通道 (OprM)
外膜
美罗培南 被泵出细 胞外,但 亚胺培南 不受影响
胞浆周围间隙
连接脂蛋白 (Mex A)
胞浆膜
流出泵系统 (Mex B)
亚胺培南 和美罗培 南由此进
入
膜孔蛋白
耐药情况比较
耐药情况比较
耐药情况比较
药动学及不良反应比较
特点
配伍 半衰期 CSF浓度 胃肠道反应 癫痫 CNS感染
对鲍曼不动杆菌 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耐药机制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AmpC/ESBLs
﹣
﹣
﹣
碳青霉烯酶 (金属β -内酰胺酶等)
﹢
﹢
﹢
PBP亲和力降低
﹢
﹢
ND
孔蛋白通道减少
﹢
﹢
ND
外排泵机制的上调
﹣
﹢
ND
Kattern JN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14:1102-1111
铜绿假单胞: 1g,q6h~8h
2g,q8h
0.3g,bid
肾功能异常给药剂量
药物名称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比阿培南
方法
减量和延长 给药间隔
减量和延长 给药间隔
肾脏衰竭时的剂量调整
肌酐清除率估测值(CrCl) (ml/min)
>50~90 10~50
<10
1g,q8h 1g,q12h 0.5g,qd
抗菌活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较
敏感度(MIC90)
G(-)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
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区别

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区别同属于Ⅱ类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间也存在一定差别。
1.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抗生素可以分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其疗效与曲线下面积(AUC)、最小抑菌浓度(MIC)或血药峰浓度(CMAX)/MIC 的比值密切相关。
给药目的是尽量提高血药峰值浓度。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T>MIC)相关,给药目的是尽可能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
美国Maglio等观察了5000例院内感染患者使用不同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定等)时的药效动力学特点。
对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则希望其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为给药间隔时间的70%,即70%T>MIC。
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达到这一目标的比率为98%,美罗培南为87.6%。
该研究显示,亚胺培南的药效动力学更好。
意大利Novelli等在ICU患者中比较了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对于常见致病菌,亚胺培南的CMAX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美罗培南。
表明亚胺培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好于美罗培南(图2)。
2. 耐药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而言,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例,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主要存在以下耐药机制。
膜孔蛋白碳青酶烯类药物要进入铜绿假单胞菌内部,必须通过细胞壁上特殊的膜孔蛋白,如果该膜孔蛋白缺失,细菌则会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
外排泵系统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壁上存在外排泵系统,正常情况下主要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但进入体内的药物也有可能通过外排泵系统被排出。
例如,喹诺酮类药物可增加外排泵系统的表达,在其自身被排出的同时,其他广谱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也会被排出。
同时,美罗培南本身也会激活外排泵系统,进而导致细菌对其他药物耐药。
但有趣的是,这种机制对亚胺培南并不起作用。
总之,膜孔蛋白缺失会导致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而外排泵机制上调,则只导致对美罗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无影响。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比较

临床经验示我院肺部感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PBP2和PBP3 与维持细菌形态有关,作用于PBP2的抗菌药物使细菌形成易破 与美罗培南临床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 ICU重 裂的原生质球,释放的内毒素较少;而作用于 PBP3的抗菌药物则使细菌变成 症感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临床效果优于美罗培 丝状,释放更多的内毒素
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能广谱覆盖以下常见G-菌、G+菌及厌氧菌
G-菌
• 大肠杆菌 • 克雷白氏杆菌属 • 肠杆菌属 • 不动杆菌属 • 铜绿假单胞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阴沟肠杆菌 • 柠檬酸细菌属 • 产气杆菌 • 蜂房哈夫尼菌 • 奇异变形杆菌 • 沙雷氏菌属 ----------
G+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肺炎链球菌 • 肠球菌 • 芽胞杆菌属 •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 • 链球菌G族 ---------
学
员:高 鑫
带教老师:张 莉
参 考 文 献
• 1、刘茂昌,葛苗苗,陈渝军等.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重症感染疗效与安全 性的Meta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10):785-790. • 2、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2014,14(5):365-374. • 3、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2015,15(5):401-410. • 4、Mohammed I.El-Gamal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J].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 5、Kiratisin P et al. Synergistic activities between carbapenems and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cluding multidrug-resistant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isol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0,36:243–246. • 6、肖红丽,曹邦伟,荷欢等.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荟 萃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4):264-269. • 7、肖扬,蒋祖军,肖浩文等.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血液肿瘤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对照 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6):468- 470. • 8、 姬克萍,李珺,韩玉华等.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对照 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0):876- 878.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个
性
PBP1b和PBP2的 亲和力强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作用机制比较
LBP
PBPs 1A 1B
少
多
2
3
4
5
6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大肠杆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帕尼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
2002
2008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碳青霉烯的分类
分类 第1 类 抗菌谱 广谱抗菌药物,但对非发 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 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限 针对感染类型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第2 类 药物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比阿培南 多利培南
广谱抗菌药物,对非发酵 G-菌具有抗菌活性
128 1
0.25 0.06
128 4
0.12 <0.008
Eur.j.clin.Microbiol.infect.bis Vol 12,1993,377~384
抗菌活性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 厄他培南 G+ 肠球菌 (粪肠) 肠杆菌科 ++ ++ +++ + + ++++ ++ ++ +++ ++ ++ ++ +++ + +++
卡他莫拉菌 大肠埃希菌 弗劳地枸橼酸菌
文献阅读汇报-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

抗菌效能
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 革兰阴性菌:美罗培南抗菌效能是亚胺培南的4-16倍; 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是美罗培南的2-4倍。 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 肠杆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 厌氧菌:比阿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 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美罗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用药安全
通常来讲,碳青霉烯类的安全性较高。但据2015-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监测系统(FAERS)的数据,期间有5899份涉及碳 青霉烯类的药物不良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占41.24%;其中厄他培南可 引起神经系统障碍。
碳青霉烯可与λ-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发生相互作用,有导致癫痫 发作的风险。与帕尼培南、美罗培南相比,亚胺培南诱发癫痫的风险更大。 故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仍应进行用药监护。
临床应用
在9项纳入研究的资料中,合计临床痊愈率美罗培南组为71.55%,亚胺培南注射液组为 65.85%,对9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各个研究之间无显著异质性(P>0.05),故采用 FEM进行计算,得到综合0R值为1.39(95%CI:1.00~1.9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 Z=1.95、P=0.05近似临界值。表明差异具有临界的统计学意义:美罗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 染的治疗中临床治愈率略高于亚胺培南。
后续研发的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均在1号碳原子处增加了甲基取代(见 图1蓝圈位置),对DHP-1的稳定性增加。因此,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多尼培南均无需联合DHP-1抑制剂,可直接使用。
抗菌谱
抗菌谱
El-Gamal MI, Oh CH. Current status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Curr Top Med Chem. 2010;10(18):1882-97.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临床使用的不同解析

专题四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临床使用的不同1、亚胺培南在临床应用中易被DHP-冰解,对CNS及肾的毒性大,在使用时必须配合使用降低肾毒性的药物或DHP-抑制剂。
美罗培南在C-1位有一甲基,对DHP- I高度稳定,减轻肾毒性;在C-2位有吡咯烷基团取代,增强了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又降低了其对肾及中枢的毒性。
2、亚胺培南对葡萄球菌属PBP1和PBP4亲和力强,美罗培南虽对PBP1有较强亲和力,但对PBP4作用低于亚胺培南。
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PBP1a和PBP2a亲和力比美罗培南强,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主要靶位是PBP2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靶位是PBP3。
3、亚胺培南优先与PBP2结合,可同时抑制内肽酶和糖肽酶,导致G-杆菌形成球状体或椭球形体,同时与PBP1结合,导致细菌细胞迅速溶解。
•美罗培南低浓度可与PBP3结合,抑制细菌内肽酶,使其分裂繁殖受抑制,而产生丝状体。
在高浓度时与PBP2结合,产生球状体。
4、抗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效力美罗培南是亚胺培南的2-16倍,亚胺培南抗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葡菌和肠球菌的效力是美罗培南的2-4倍。
5、给药3h后清除率亚胺培南=38.8%*美罗培南=51.9%*给药后3h体内存留更多的亚胺培南。
& 1g药物30min内静滴,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有统计学差异(PvO.05比美罗培南高出36.6%临床推荐剂量美罗培南1g/q8h相当于3g/d亚胺培南0.5g/q6h,相当于2g/d7、退热时间:亚胺培南明显快于美罗培南用药时间:亚胺培南较美罗培南短8、亚胺培南对大肠杆菌PBP2亲和力较强,因而内毒素释放最低。
9亚胺培南能透过血脑屏障,存在CNS疾病的病人,会导致抽搐、癫痫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于美罗培南
2h45min
1h50min
时间(h)
碳青霉烯类药物可通过延长输注时间来提高抗菌活性, 而延长输注需考虑药物的稳定性
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Viaene E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2;46(8): 2327–2332
➢ 各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化学结构、抗菌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 性,但也存在部分差异
➢ 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两种药 物在化学结构、抗菌活性、安全性等方面有何异同?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化学结构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安全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徇证医学证据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化学结构对比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C1和C-2上连接的结构
• 与亚胺培南相比,美罗培南在C-1和C-2上的 结构为分别为1-β-甲基和吡咯烷-3-硫基
– 有研究认为,吡咯烷-3-硫基与药物的青霉素 结合蛋白(PBP)亲和力相关
– 但数据显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PBP亲和力 的差异主要表现为PBP3亲和力的不同,这一 差异更有利于亚胺培南(减少内毒素释放)
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多利培南
根据抗菌谱的分类,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为第2类碳青霉烯类 药物;但根据化学结构分类,两者分属于不同的类别
1.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1.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西司他丁降低亚胺培南的水解,增加药物稳定性
• 亚胺培南水溶液在室温下每小时降解10%,西司他丁可减少亚胺培南水解
• 在室温37℃的环境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稳定性>90%的时间可维持3h,
➢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外膜上的脂多糖(LPS)成分,是G-菌的主要致病成分之一。内毒素可 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屏障功能的改变,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发生, 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
➢ 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在治疗G-菌感染时由于杀/抑菌作用会诱导大量内毒素释放,增 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比较
--化学结构、抗菌活性及安全性对比--
亚胺培南: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001年厄他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1985年亚胺培南在日本上市
2002年厄他培南在美国上市
1987年亚胺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2002年比阿培南在日本上市
80’S
90’S
21世纪
1994年亚胺培南在中国上市 2006年厄他培南在中国上市
PBP是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作用靶位
➢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作用靶位为PBP,当碳青霉烯与PBP结合后,可抑制肽聚糖 合成酶的作用,使细胞壁的合成受阻碍,最终造成细胞壁溶解、细菌死亡
➢ 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数目、相对分子量不同,但分子学上相近的细菌,其 PBP类型及生理功能相似
大肠埃希菌PBP类型及生理功能
低浓度美罗培南使细菌呈纺锤形变化,而亚胺培南使细菌呈球形改变
➢ 形态学变化提示,亚胺培南与铜绿假单胞菌 PBP1 和PBP2 具有较高亲和力;美罗培南在 低浓度时主要与PBP3 相结合
1994年帕尼培南在日本上市
2007年多利培南在日本上市
1996年美罗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 1985年,第一种碳青霉烯类药 物亚胺培南上市
• 随后,各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帕 尼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多利培南)相继上市
➢ 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抗菌谱最广的一类β-内酰胺类药物,对β-内酰胺酶稳定,抗 菌活性强,能广泛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在抗感染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5. Rodloff AC et 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06; 58:916–929 6.司文秀等.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8):454-480
美罗培南增加细菌内毒素的释放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PBP结合特点存在差异
药物
PBP结合特点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PBP1,2,4,5,6 PBP1,2,4,5
美罗培南 PBP1,2,3
PBP1,2,3
• 亚胺培南与细菌PBP结合后, 使细胞破裂后形成球状体,而 不是丝状体,从而减少内毒素 的释放
• 而主要与PBP 3结合的抗菌药 物则使细胞破裂后形成丝状体, 释放较多内毒素
第1类 对非发酵菌的 抗菌活性有限
第2类 对非发酵菌具
有抗菌活性
第3类 对MRSA具有
抗菌活性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比阿培南 多利培南
PZ-601 (药物尚在研发中)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无1-β-甲基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含1-β-甲基,但无 吡咯烷-3-硫基
含1-β-甲基和吡咯 烷-3-硫基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 化学结构分类不同
• 2010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碳青霉烯类 药物的综述
1.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化学结构分类不同
根据抗菌谱分类
PBP1、 PBP2、 PBP3
• PBP1、 PBP2、 PBP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 PBP1与细菌的生长有关, PBP2与细菌形状有关, PBP3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PBP4、 PBP5、 PBP6
• PBP4、 PBP5、 PBP6的重要性较差,可以控制细胞 壁交叉连接的程度
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王睿.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2006年第一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