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步步高》对官场文学境界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步步高》对官场文学境界的提升
本文从李春平的《步步高》剖析中国官场政治小说对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关注,从《步步高》的内容、思想和艺术技巧,看其对提升官场政治小说境界的积极意义。
标签:新领导形象;完善的情节;审美的提升
从二十世纪末起,中国文坛便出现了官场政治小说的创作热潮。
这类作品一方面以其对官场灰暗世相的真切揭示给读者以阅读快感,另一方面又总是因为仅仅满足于小市民式的窥探而缺乏历史与人性深度,显得浮燥、肤浅,显然他们所创作的,缺乏积极、向上、激进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自觉,审美格调和艺术品位基本处于低劣、粗俗和颓败的状态。
李春平长篇小说《步步高》则一扫上述平庸之态,夹裹着清新浩然之气,成为“官场文学”一大亮点,被文坛认为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关注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新官场小说”。
正如上海文艺理论家毛时安所说,李春平正是追求了这一崇高的美学目标,才使其具有了积极向上的美学力量。
一、塑造了一个历史转型期的新型领导形象
《步步高》确实是别开生面的一部官场小说,塑造了古长书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学形象。
做官的不都是坏人,这中间有不少好干部,有不少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光明的一面。
古长书可贵的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没有与那些肮脏的东西沆瀣一气,而是坚守着自己做人和做官的一贯操守。
古人讲“慎独”,讲“独善其身”,古长书不光是讲一个人的“慎独”,讲一个人的“独善其身”,他还要用自己的行为使周围的小环境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改变人们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看法。
这就是领导的影响力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古长书的执政行为,是讲技巧的、光明磊落的、充满智慧的。
《步步高》别开生面,塑造一个起步很低而最后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的全新的艺术形象,向世人说明了官小未必无为,关键是否拥有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
“做人怎么做?你看那花,人人喜爱。
把人做成一朵花,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要让反对你的人理解你,要让理解你的人支持你,要让支持你的人忠诚你,要让忠诚你的人捍卫你。
允许有人不喜欢你,但不能让他恨你。
万一他要恨你,也要让他怕你。
”古长书做人做官都想做成一朵花,趋于尽善尽美。
其实这并不是古长书一个人的向往,而是许多干部的追求。
难得的是古长书除了会想,还能俯下身子拼命去做,懂得借势和造势,能把事情做得不同凡响,颇具艺术性,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智慧和能量。
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历史转型期的新型领导形象,这一形象虽带有作者的理想主义色彩,倒也真实可信,而且是非常可贵的。
当下是需要和注重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年代,为官者不能为官而做官,必须为做事而做官,必须具有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机敏而富有新意。
如:古长书在任团县委书记时,采取“异地要钱”的办法,筹建了10所希望小学,把“闲职”做成了“实职”;在
任副县长时,为避免财务人员与企业领导伙同作弊,一律将企业财务人员纳入财政局统一管理,解决了企业领导对财务人员制约的弊病,结果企业经济效益当年增长2%,一改扭亏的局面,并成为全市先进典型;在任常务副县长时,为有序拆除大明县违章建筑,采取了“异地执法”的办法,借用了外县的执法力量,从而避免了人情关系,打击了黑恶势力,树立了政府威信;在任市长时,采取了公开调查与秘密调查两条线的办法,对“官霸”唐浩进行了有力查处,任其四处活动也无力回天。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古长书能把小事做得可圈可点,把大事做得轰轰烈烈,把难事做得举重若轻,即使在清除腐败分子这类难办的事情上,他也能做得珠圆玉润。
在他的施政过程中,处处闪耀着别出心裁的智慧光芒。
这就是领导的影响力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古长书的执政行为,是讲技巧的,是光明磊落的,是充满智慧的。
生活中,我们需要古长书这样的领导,官场文学上,我们更需要古长书这样的艺术形象。
二、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故事情节
《步步高》这个书名由于套用现代乐曲名而遮蔽了书的个性,但小说以古长书的仕途经历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描绘主人公古长书的进步史、上升史,他的智慧和能力,就是他的不断开拓新境的努力,却以非常新鲜的生活和思路,给官场文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以前一个时期,人们对官场小说是抱有成见的,似乎因为写了官场而影响了它的文学价值。
其实,官场文学之盛行不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乃是庞大深固的官场文化的必然反映。
官场是政治、经济、欲望、人性的集中碰撞之地,官场的精神生态,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状态。
在中国,官本位文化极为深厚,官场比起职场、商场、文场、情场来,是首脑,是中枢一般的“场”,它是进入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门径,是有可能形成宏大叙事的主要通道。
我们有什么理由简单化地排斥官场文学呢?作家创作,问题不在于是否写了官场,而在于怎样写。
这是一个常识。
《步步高》的价值在于,一般小说写官场,无非是反腐倡廉和展示官场的生存相,以其权力角逐的惊心动魄,贪污腐化的人性沦丧来吸引读者,很少有人像《步步高》的作者这样,正面地、主动地,以独到的眼光去研究从政经验,领导艺术和执政能力。
古长书是个充满智慧的人物,他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鼓动能力,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从政者的良知,责任,济世情怀。
可以看出,李春平不是带着对官场先验的看法,而是以采集来的素材为写作资源。
作者身在其中十几年,对官场的酸甜苦辣有深切、痛切的感受。
对他而言,官场已不止是生活,而是生涯;已不止是生活素材,早成了人生经历和感情烙印。
身处其中而后又跳出三界之外,从民众、精英和社会的大视角上对这一段人生认真反刍、思考,丰沛的阅历被注进理性的光芒。
作者对官场弊病有着鞭辟入里的透析,对官场人物又有着热切、善意的理解,更有理想主义的期冀,因而能在官场的杂色中发掘出美善的亮色来。
可以说,李春平善于讲故事,叙述干净利落,语言有趣,可读性强。
对西部县城文化,颇为熟稔,因而叙事状物有声有色。
作为小长篇,《步步高》情节单纯,但更显紧凑,结构更趋完整。
三、进行了积极的审美探索
官场文学流行,是近年来重要的文化现象。
此类作品不但以大印数和大销量覆盖文化市场,而且通过报刊的连载和影视改编播出广泛渗透进社会生活,转化为街谈巷议。
在一些有见地的作家的努力下,官场文学的审美品位提高很快,主要表现在:1.由热衷于展览官场权术到冷静地展示执政智慧;2.由单纯地谴责官场腐败到多维地呈示公务生态;3.由仅从社会层面去展开政治斗争,到深入历史文化层面去发掘政治心态、文化心态;4.由侧重写执政斗争情节到着重在情节中表现性格、命运,塑造人物;5.由写政治动物的人到把政治人物放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全方位展现,突现出人性的人、感情的人、意义世界中的人,等等。
作家李春平在他的长篇新作《步步高》中,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做了十分可贵的探索。
在《步步高》中,作者并没有把古长书塑造成为“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圣人,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
他不是不近女色,对漂亮的顾晓你仍有一丝情怀;他不是没有官欲,在把工作干得有色有声的同时,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宣传、推销自己,为“更上一层”作好准备;他不是拒腐不变,也曾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礼金和向上司赠送土特产;他不是没有亲情,在父亲和妻子打着自己的旗号为人办事和调离工作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纵容和庇护。
但他都把握了一个度。
不平凡人生活在大众之中,也有普通人共同的喜怒哀乐,如果一味地为尊者讳贤者忌,刻意避开他们作为变通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生活感受,不平凡人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有鲜明个性、时代感和亲和力的人物才会让人感到可亲可爱、可敬可学,这样的艺术典型才能立得起、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才能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
作者很好地抓住了这点,通过从政治层面深入到历史文化层面去发掘政治心态、文化心态,把政治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全方位地展现,突现了古长书是人性的人、感情的人、意义世界中的人,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的内在张力和典型形象的性格魅力。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春平不是带着对官场先验的看法,以采集来的素材为写作资源。
作者身在其中十几年,对官场的酸甜苦辣有深切、痛切的感受。
对他而言,官场已不止是生活,而是生涯;已不止是生活素材,早成了人生经历和感情烙印。
身处其中而后又跳出三界之外,从民众、精英和社会的大视角上对这一段人生认真反刍、思考,丰沛的阅历被注进理性的光芒。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文学既不躲避崇高,也不回避真实。
没有真实的崇高是廉价虚伪的浪漫主义,没有崇高的真实是消极的写实主义。
相反,崇高因真实而变得亲切可信,真实因崇高而有了力量方向。
李春平小说《步步高》所追求的就是这个艰巨的美学目标。
在主人公古长书身上,他没有刻意地去拔高崇高,而是让主人公的崇高始终面对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自我,穿越真实,完成了人格的升华,也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理想。
这一切,使李春平的作品跨越了昨日的自我,也跨越了官场小说、黑幕小说的藩篱。
《步步高》虽然号称“中国第一部关注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长篇小说”,但在我看来,更准确地说,这部小说的确是着重表现了一种执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这样的主题,而且也出色地塑造了一位富有执政智慧的当代领导者形象,而小说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提出了“权力美学”这样的概念并进行了各个角度和层
面的艺术表现。
在李春平的小说中,我们学习到了从审美态度来审视权力,体验官场,显然更是一次艺术价值观念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李春平.步步高[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2]毛时安.李春平,客居上海十年的写作.戴承元.李春平研究论丛[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