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二章 中西方观念意识的差异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中的中西方观念差异及其影响

国际政治中的中西方观念差异及其影响

国际政治中的中西方观念差异及其影响作者:王帆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14期【摘要】中西方观念差异的形成,既有不同文明发展演变的原因,也有观念和思维差异本身的原因。

有一些差异是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有一些差异则是主观臆断、国家社会心理和舆论促成的。

同与异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差异的社会;学会在差异间共处并进行有效合作,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

中国强调观念差异的包容互鉴、价值兼容、交融共享,在外交上也是希望解决好观念差异阻碍合作的问题,实现由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到求同合异的递进。

【关键词】国际政治中西方观念差异【中图分类号】D80 【文獻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0.30.010中西方观念差异由来已久,给中西方的深度合作带来了阻碍,也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稳定。

中西方观念的差异还带来了对彼此认同、归属和文明多元化发展的限制。

探索中西方观念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清差异的本质,寻找共存互促的途径,从文明的高度解决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重要课题。

中西方观念差异的形成,既有不同文明发展演变的原因,也有观念和思维差异本身的原因,有一些差异是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另一些差异则是主观臆断、国家社会心理和舆论促成的。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观念的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同异之辩:中国先贤的观点所谓同乃相似性或同质性,而异乃差异性、异质性也。

西方人讲认同、一律、一元化以及西方价值观普适性,讲求对差异的排斥,虽然在文化上也讲多元化,但骨子里还是信奉西方文化主导。

这就与东方的二元论辩证统一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

东方人讲同与异是相对的,不能强求一律,是相互依存的,是对立统一体。

同与异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是可以转换的。

同与异的问题,是求同存异,还是去异求同。

这里涉及的是共存还是势不两立的问题。

[1]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

正文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正文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

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

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

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竞争意识在重视个人培养、强调个人独立和崇尚自我实现的美国,竞争是其基本价值观之一。

社会鼓励其成员竞争,人们也以积极的态度踊跃地参加。

他们相信竞争不仅推动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整个美国社会犹如一个大的竞技场,人人都为了获得自己的所需而努力拼搏并击败他人,有些人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中华民族是个倡导重义轻利的民,注重道德修美,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中庸之道“深人民心。

”“君子优道不优贫”,“君子不言利”等思想使我们中国人把物质利益放在了次要地位。

传统的价值观不鼓励人们竞争。

个人太突出,必定打破原有的平衡与和谐。

中国人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特别注重“和”。

3、自立意识中国是个典型的大家庭社会,人们喜欢依赖父母及朋友,古语说:“在家父母,出门靠朋友”。

现在的青年人更是如此,特别是独生子女们,更有几辈人的娇宠,现在许多青年人的自理能力是很差的。

在美国,成年公民(以十八岁为界)都倾向于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社会对个人的抉择权予以普遍承认与尊重。

其教育体制总是鼓励青少年学会自立并授之以相应技巧。

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独立意识,父母要求孩子自小学会自立。

第二章 中西思维差异与翻译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 中西思维差异与翻译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中西思维差异与翻译2.1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人类的大脑的生理构造基本相同,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

由于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追溯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本源,古代东西方社会的自然地理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追溯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本源,古代东西方社会的自然地理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文化发祥于气候湿和,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在这种较为优越的地理环境下生活的汉族的先民较少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压力,能更多地享受大自然的偏爱。

这种天时、地利的氛围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缺乏人对自然的敌视,只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视为统一整体,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物便是我,我便是物”,“物我交融”,“物我一体”为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的思想使东方民族的思维具有整体性,思维程序注重整体优先,从整体到局部,表现在时间、空间等方面便是由大到小,缺少严密的逻辑分析相反,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山呼海啸、动荡不定、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使他们更多地领略了大自然的暴戾无常、变幻不定,加之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决定人们的生活主要靠海而不靠“天”。

认为只有冷静客观地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 只有探索自然,才能征服自然; 只有与自然作顽强的斗争,才能生存下来。

因此,“物是物,我是我”,“天人对立”,导致了对个性、理性的强调与追求,注重对这个二元世界作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研究其内在的规律。

可见,西方海洋工商型的思维方式具有分析性、逻辑性的特征。

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主要动因。

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儒家学说,到老子“君人南面之术”的道家思想,再到汉儒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主张,其基点都是着力于对国家安定的维护与群体和谐的追求,同时这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强调整体,忽视个体,强调义务责任,忽视个体权利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浅议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

浅议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

浅议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浅议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西方的文化和事物,其热度已形成了一股浪潮,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当然这与二十一世纪政治气候和文化发展不可分割,中西方交流的密切,使得研究中西差异尤为重要。

文化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从这一解释来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即中西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与文化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正体现了这种差异表现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基本存在以下几点。

一、文化差异具体而言在精神上,主要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

中方的文化思想说到底,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而西方的文化,正好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以结构細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以结构整体综合见长。

文字上,中国由整体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会意文字,具有书画同源的特点,句法中主谓关系,修饰关系成分之间的性、数关系和时态,一般不作严格要求,强调以意会来把握。

西方由个体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其句法对主谓关系、修饰关系成分之间的性、数、格和时态,则往往有较严格一致的要求。

语言上,中国在文章章法和文字描写方式上习惯于文章必须有头有尾,层次分明,起承转合,不可颠倒;来龙去脉必须交代清楚,注重整体的完整性;人物描写也以"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的整体刻画为特色,注重外在行为的描述。

西方的文学作品则可由任意一个中间局部开头,整体时空感不强,倒叙、跳跃、意识流、片段,这些更是其作品之特长;人物描写则以从头到脚,直到睫毛颤动等細节刻画为基本特色,注重不可见的独白和内在心理描写。

二、教育差异所谓教育的差异,就是两种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氛围的差异。

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总结

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总结

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总结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话题,涉及众多领域,如哲学、宗教、道德、社会结构、教育等。

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中逐渐形成差异。

下面将就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进行总结。

首先,哲学观念方面。

中西哲学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方面。

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和思考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强调通过推理和逻辑思维来探索真理。

而中国哲学则倾向于经验主义,重视感知和体验,强调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得知识。

其次,在宗教观念方面。

西方有多元宗教的特点,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不同宗教在西方社会均有重要影响力。

而中国受到儒学、道教和佛教的深刻影响,这些教派相互渗透,形成独特的宗教观念。

西方宗教注重个人信仰和个体拯救,强调个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传统宗教更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此外,在道德价值观方面。

中西道德价值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区别。

西方强调个人主义,追求个体权利和自由,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和个人价值。

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注重社会和谐,强调个人责任和社区关系,追求共同体的利益和稳定。

此外,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还体现在社会结构和教育观念方面。

在社会结构方面,西方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竞争,倡导平等和自由。

而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重视社会的秩序和等级制度。

在教育观念方面,西方强调培养个体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追求个人兴趣和发展。

而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学生教育和家庭教育,强调学生的纪律、服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之,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源于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在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观念、道德价值观、社会结构和教育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课件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课件
2020
结论:
东亚人看到的是一片森林,而美国人看到的是 一些树木 美国人关注的是突出的物体和明显的差异 亚洲人习惯全面地看问题,注意的是物质与意 识之间的关系
2121
二、中西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1.历史文化原因 两种价值观产生的历史时期也不相同 两种价值观产生的文化渊源不同 2.不同的环境因素 3.不同的经济政治原因 两种相互对立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即资本主义经
中西方文化差异
11
22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formed the Chinese religious systems 中国 儒释道(即:儒 家 佛家 道家)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n in west is Christian 西方 基督教
2323
(一)价值观核心之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 主义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理念:重集体轻个 人
西方价值理念基础:以个人为本位,强调 个人大于集体,在两者关系中,个人高于一切
2424
(二)价值观目标之差异:道义与功利 中国人往往以道义为重,将个人荣辱得失
放在次位,为了保全道义,必须压抑个体 的自然欲求、功利欲望 西方人的价值目标是重功利,追求个人幸 福,重视道德的功利性,把道德作为实现 利益的工具,即道德只是手段,利益才是 目的
他们向被试展示了一副鱼在水底游动的电脑图片, 要求他们在看后对所看到的画面进行描述,结果,大多数 美国人只描述了图片上最大的物体大鱼,而中国人和日本 人则描述了超过70%的图片内容,包括河床、鱼和植被, 并详细了描述了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发表了两段表面上很对立的陈词,然后询 问被试更相信哪一段陈词,多数美国人对其中一段陈词加 以肯定,同时否定另外一段陈词,而中国人却在努力寻找 一个中间位置,使两段陈词都具有正确性。

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表现及其成因

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表现及其成因

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表现及其成因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表现及其成因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剧,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但是在这种社会大变革、思想大交融、观念大碰撞的背景下,中西文化中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仍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以及我们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对此,我们将一一加以解读。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一)饮食文化差异1.饮食观念的不同中国饮食注重"味",虽然中国饮食注重色香味俱佳,但其真正魅力就在于它的味。

寓形于外,寓味于内;西方的饮食观念则凸显着理性,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如何,营养一定要保证。

2.饮食方式的不同在中国,无论是大宴席还是小聚会,形式只有一种——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气氛和谐、浓烈、热情,典型的代表就是火锅,热气腾腾、好不热闹;西式宴会则注重人与人的自由交流,典型代表就是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行动自由,方便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建筑文化差异1.从建筑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讲究整体、群体,讲究中轴对称。

如故宫、阿房宫等,体现出一种大气、气势磅礴之势;西方古典建筑则多注重个体,空间上讲究突兀高耸,如典型的科隆大教堂等"哥特式"建筑。

2.从建筑理念上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具有敦实、平缓、温和等特征,表现的是入世的生活态度,故称为"人本主义建筑";西方传统建筑风格具有突兀、冷硬等特征,体现的是宗教神灵的出世精神,故称之为"神本主义建筑"。

(三)医学文化差异1.思维方式不同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了辩证思维方式,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互包容。

西医学方法论则是事物单一性,体现了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相互对立,不容混淆。

2.系统论中医在研究人体时,一方面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另一方面,把人自身也看作为一个整体;西医则主要是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原子论是西方医学的立论基础,即西医学把人体分割为小系统,把整体分为部分,一段一段的切分,彼此不连通。

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2.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2.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中西方教育价值取向的差异
从中西方教育的嬗变中不难看出,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主 要反映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差异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 下四个方面:
4. 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模式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有较大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某 个民族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课后思考
1.请简要分析造成中西方产生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原因 。 2.请简要分析中西方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存在哪些差异。 3.请简要分析中西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差异与共识 。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谢谢观看
➢ 中国的教育一方面强调修己,另一方面强调治人。前者要求在学问 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后者要求在政治上谋求进取
➢ 在道家的教育价值观中,个体内在价值重于个体外在价值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一、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嬗变(2)
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鲜明对立的教育价值观。
➢ 一种是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认为教育的价值应当由人的本性需要 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只在于启发人的天性、启迪人的智慧、完善人 的个性,使人成为完人;
3. 核心素养与其他素养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共同的素养。但并不是所有的共同素养都是核心素养,只是共同素养中最 为关键的、重要的素养才是核心素养。
4. 核心素养在素养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
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核心素养作为高级素养也不能等同于基础素养。基础素养是对 人的生存与发展起基础性、根本性作用的素养。
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追求平等的文化心理 折射在教育上,使西方教育呈现出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的鲜明特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西方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模式存 在较大差异。总体看来,中西教育模式存 在不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中国教育重同一性,西方教育重多样性 2、中国教育重持久稳定,西方教育重变革 创新。
3、中国教育重权威,西方教育重平等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
1、重知识积累轻知识应用
5、世界三大宗教同其他宗教相比,还有一 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具有较高的组织素质, 即具有庞大的宗教专业人员,宗教机构和 庙宇、教堂、修道院、宗教学院等,还有 一套严密的教阶制度。
总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能够成为 世界三大宗教,决非偶然,而是由三大宗 教本身的内在原因及其较高的宗教素质特 征所决定。
(二)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特点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能突破民族、国家 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界性的 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 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 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 界性宗教,因为它们都由统治者运用各种强制性 和半强制性的手段自上而下倡导和推广,符合强 有力的统治者的需要。
2、重共性而轻个性
3、在教育管理理念上缺乏宽容精神和民主 精神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双方教育观念的巨大 差异和中国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然而,中西方教育 思想不能简单地说孰是孰非,它们各有特色、各有 短长,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对于中西方 的教育传统,我们应持有正确的态度,要承认西方教 育传统中合理的一面,同时承认我们教育传统中缺 失不全的一面,两者具有互补性。反思中国传统教 育的弊端,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 想和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育改革,更快地适应世界 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 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中西方宗教的不同特征及影响
中西方宗教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儒教为 主的中国宗教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 而以基督教为主的西方宗教则带有显著的 神本主义特征。
1、神人关系 2、性善论与原罪论 3、现世论与来世论 4、多神论与一神论 5、不同的君权和教权关系 6、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
富多彩的文化。宗教文化在文化交流、哲学和语 言领域结出的丰硕的果实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的宗教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世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宗教中唯心的和虚幻的东西将会逐渐被人们抛弃, 宗教中积极的科学的成分仍将为人们所保留和继 承,并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相融合,成为推进 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 中西方观念意识的差异 第一节 东西方宗教信仰的比较
第一节 东西方宗教信仰的比较
宗教是人类文化价值观的一部分,通过宗教可以窥 见人类社会以及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文化状况。因此, 正确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 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也有利于我们在进行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由于东西方宗教 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庞大复杂,所以在比较东西方宗教信仰 的共同点时主要涉及到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讨论差 异时主要以佛教尤其是中国的儒教为主,西方宗教主要以 基督教为主。
第二章 中西方观念意识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一、中西方教育观念的演变
中西教育观念均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 不同的传统都对各自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 响。教育传统可以说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积 淀下来的对当今教育影响至深的思想、观 念和行为等,它既是一种过去的形态,同时又 与现代的教育活动紧密相关。中西教育传 统历来存在许多差异,而教育传统上的差异 必然体现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
2、三大宗教比其它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具有较 高的信仰素质,即信仰宇宙的全人类之神和信仰 虚幻的天国福音。
3、三大宗教对宗教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人与 神、灵魂和肉体、天堂与地狱、生与死、 善与恶等,能够作出素质较高的理论论述, 建立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神学观、生死观 和伦理观。
4、世界三大宗教在宗教礼仪上具有较高的 文明素质。一是指具有简便易行的礼仪形 式,二是指宗教礼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一、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共同特征
人类历史上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大 大小小的宗教信仰正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 在类似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同一倾向。佛教、基 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和伊斯兰教, 统称世界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流传于全世界。
(一)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2、基督教 3、伊斯兰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