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的连接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的连接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的连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正确连接简单电路。
(3)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4)学会阅读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安全用电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连接方法。
(3)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2. 教学难点:(1)电路的连接方法。
(2)电路图的绘制。
三、教学准备1. 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电阻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桌、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电荷、电流的概念。
(2)引入新课: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连接的?2. 讲授新课(1)电路的概念:电路是指用电器、电源、导线等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的组成:①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电源适配器等。
②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灯泡、电风扇等。
③ 导线:连接电源和用电器的电流路径,如电线、插头等。
④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如手动开关、自动开关等。
(3)电路的连接方法:① 串联连接:将用电器依次连接在电源两端,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
② 并联连接:将用电器并排连接在电源两端,电流分支流过每个用电器,再汇聚到电源两端。
(4)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① 通路:电流能够顺利通过的电路状态。
② 开路:电流无法通过的电路状态,如导线断开、开关未闭合等。
③ 短路:电流绕过正常路径,直接从电源正极到负极流动,可能导致电源损坏、火灾等危险。
3. 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教学内容1. 认识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串联和并联。
2.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说出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并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能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电路连接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电路连接器材,包括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图示和特点,讲解两种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及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分析并判断这些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电路图,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根据所给的电路图,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说明判断依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判断方法:观察电路图,电流路径是否相同。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判断方法:观察电路图,电流路径是否分开。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流相同。
(×)(2)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流相同。
(×)(3)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4)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选择题:A. 图1B. 图2C. 图3D. 图4答案: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用导线的连接教案

湖南省技工学校实习教学教案教师姓名:湖南省劳动厅编制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对于规格大于4平方厘米的塑料硬线的绝缘层,直接用钢丝钳剖削较为困难,需长度,用电工刀刀口对导线成度角切入塑料绝缘层,注意掌握刀口刚好削透绝缘层而不伤及线芯,所示。
然后调整刀口与导线间的角度以15度角向前推进,将绝缘层削出一个缺口,如图削去的绝缘层向后扳翻,再用电工刀切齐,如图2.12(c)所示。
(a)划开护套层(b)切去护套层切去护套后,露出的每根芯线绝缘层可用钢丝钳或电工刀按照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的方法分别除去。
电工刀在切时切口应离护套层5-四、橡皮线绝缘层的剖削益阳高级技工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a)去除编织层和橡皮绝缘层(b)扳翻棉纱六、橡套软线(橡套电缆)绝缘层的剖削橡套软线外包护套层,内部每根线芯上又有各自的橡皮绝缘层。
外护套层较厚,按切除塑料护套层的方法切除,露出的多股芯线绝缘层,可用钢丝钳勒去。
七、铅包线护套层和绝缘层的剖削2.15 铅包线绝缘层的剖削(a)剖切铅包层(b)折扳和拉出铅包层(c)常用的导线按芯线股数不同,有单股、股和19股等多种规格,其连接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铜芯导线的连接、单股芯线有绞接和缠绕两种方法绞接法用于截面较小的导线,缠绕法用于截面较大的导线。
绞接法是先将已剖除绝缘层并去掉氧化层的两根线头呈“×”形相交(如图所示),接着扳直两个线头的自由端,将每根线自由端在对边的线芯上紧密缠绕到线芯直径的所示),将多余的线头剪去,修理好切口毛刺即可。
缠绕法是将已去除绝缘层和氧化层的线头相对交叠,再用直径为1.6mm(b)益阳高级技工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形连接时可用绞接法和缠绕法。
绞接法是先将除去绝缘层和氧化层的线头与干线剖削处的芯线十字5mm裸线,接着顺时针方向将支路芯线在干中芯线上紧密缠绕小截面单股芯线T形连接对于截面较小的单股铜芯线,可用图所示的方法完成T形连接,先把支路芯线线头与干路芯线十字相交,线上缠绕成结状,再把支路芯线拉紧扳直并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为保证接头部位有良好的电接触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应保证缠绕为芯线直径的4、7股铜芯线的T形连接把除去绝缘层和氧化层的支路线端分散拉直,在距根部1/8处将其进一步绞紧,益阳高级技工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5、19股铜芯线的直线连接和T形连接19股铜芯线的连接与7股铜芯线连接方法基本相同。
导线的连接

工艺要点:
紧密并绕8-10圈。
钳平切口毛剌(防漏电)。
不作环绕结需搪锡加固。
3、七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方法:(重点介绍)
演示:(多媒体播放视频)
工艺要点:
除去绝缘层。
1/3绞紧。
2/3拉成伞骨状。
隔股对叉。
分三组紧密并绕。
钳平切口毛剌(防漏电)。
●观察老师操作要领,尝试用线径较细导线作单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掌握操作要领。
●思考:为什么要钳平切口毛剌。
●观察。
●观察老师操作要领,尝试用线径较细导线作单股线芯的T字分支连接,掌握操作要领。
●讨论:如何完成
七股线芯的直接连接?
●观察视频上老师操作要领。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4、十九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方法:
工艺要点:连接方法与七股线芯的连接方法基本相同。
线芯太多,可剪去几根。
1、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面带微笑。
●自主操作。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观察其他同学的操作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新课教学:
电力线线头的连接方法:
1、单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方法:
演示:(多媒体播放视频)
工艺要点:
紧密并绕6-8圈。
钳平切口毛剌(防漏电)。
(补充演示:线径较粗单股导线的直接连接法。)
2、单股线芯的T字分支连接方法:
导线的连接》教案
课题
导线的连接
授课教师
高明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导线的连接,认识到导线的连接对电气安装的重要影响,树立起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导线的连接工艺,了解导线连接的作用及原则。
1、导线连接教案

5.用黑绝缘包绕3层,做外处理。
课堂提问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0分钟左右)
1.常用的导线连接有几种方法?
2.电力电缆和大的供电系统导线连接一般用什么方法?
3.说出独股铜线:一字结、T字结导线连接的要领?
4.什么是导线连接接头,干什么用的怎么用?
5.不同材质的铜线和铝线能相互联接吗?为什么?
(2)、截面较大的单股导线,由于绞捻困难多用绑扎法。在两根连接导线中间加一根相同直径的辅助线,然后用1.5mm2的裸铜线作为绑线,从中间后两边缠绕。
铜导线连接前应用砂布打磨光,接头做好后必须涮锡,以防锈和松动,并增强导电性能。
提问:常用的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有几种,要如何连接。
4.单股铝线
单股铝线连接常用方法有管压接法、电阻焊法和钎焊法三种。
1.答:常用的导线连接有自缠法、管压接法、并钩线夹法、气焊熔接法。
2.答:一般采用管压接法、并钩线夹法。
3.答:一字结自缠法:先将导线互绞3圈,然后将两端分别在另一导线上密缠不少于5圈,余线剪掉。
T字结自缠法:首先将一根导线在另一根导线上作一个扣,然后在进行缠绕5圈、要求要紧剪口不能有尖头。
5.答:铜、铝导线一般不能直接连接,铜、铝导线必须采取过渡连接。
A、管压接法。压接用压接钳,可压接2.5--10mm2的单股铝线。铝连接管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用圆形管时,两根线从两端各插入连接管中各半;用椭圆形管时,两线端插入后从另端各露4mm。
B、电阻焊法。在接线盒内,单股铝线连接可采用电阻焊,可焊两根以上的接头,将导线绞纽20~50mm,涂少许铝焊药(氯化锌55%氯化亚锡28%,溴化铵15%,氟化钠2%)。操作方法是手握焊钳,先将两碳极端头并在一起,待其发红时立即张开,(碳极预热)随后夹住涂焊药的线头,当线头开始熔化时,逐渐向线端移动,使线端形成均匀的球状,立即撤去焊钳,冷却后,除掉焊药残渣,用湿抹布擦净。
导线连接与绝缘恢复教案

导线连接与绝缘恢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的基本概念;2.掌握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导线连接的方法和技巧;2.绝缘恢复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的实际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线连接的方法和技巧:(1)讲解导线连接的基本概念和要求;(2)介绍导线连接的常用方法:扎线、焊接和压接;(3)示范扎线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让学生进行扎线操作练习;(5)示范焊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6)让学生进行焊接操作练习;(7)示范压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8)让学生进行压接操作练习。
2.绝缘恢复的方法和技巧:(1)讲解绝缘恢复的基本概念和要求;(2)介绍绝缘恢复的常用方法:绝缘胶带、绝缘套管和热缩套管;(3)示范使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恢复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让学生进行使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恢复的操作练习;(5)示范使用绝缘套管进行绝缘恢复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6)让学生进行使用绝缘套管进行绝缘恢复的操作练习;(7)示范使用热缩套管进行绝缘恢复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8)让学生进行使用热缩套管进行绝缘恢复的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2.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熟练;3.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导线、焊接设备、压接工具;2.绝缘胶带、绝缘套管、热缩套管。
七、教学延伸:1.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方法;2.学会使用测试仪器对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后的电路进行测试和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
八、教学安全提示:1.在进行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操作时,要注意用绝缘手套和安全眼镜保护好自己的手和眼睛;2.如果需要进行焊接操作,要确保操作地点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气体对身体造成危害;3.在使用绝缘胶带、绝缘套管和热缩套管时,要确保它们的质量好,能够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4.在进行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疏忽和马虎。
导线连接的方法与基本要求教案

导线连接的方法与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掌握导线连接正确方法,认识导线连接重要性。
知识目标:导线连接不好会出现哪些故障能力目标:标准正确连接各种类型导线,能够举一反三正确处理特殊连接方式教学方式:先示范再实训,分组实训每组教师做一些有代表性的样本便于学生观摩,并每组单独教授[相关知识]一、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导线连接是电工作业的一项基本工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
导线连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线路能否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
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好。
二、常用连接方法需连接的导线种类和连接形式不同,其连接的方法也不同。
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绞合连接、紧压连接、焊接等。
连接前应小心地剥除导线连接部位的绝缘层,注意不可损伤其芯线。
1.绞合连接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密绞合在一起。
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
(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4-46所示,先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4-46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4-47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2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4-47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4-48所示,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芯线上紧密缠绕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2)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
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4-49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3电路的连接教案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3电路的连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第3节“电路的连接”。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即串联和并联;二是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 培养学生绘制电路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灯泡、开关、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电路图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连接方式。
(2)学生尝试绘制该电路的电路图。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教师演示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个串联电路的例子,讲解其特点和电路图的绘制。
(2)教师展示一个并联电路的例子,讲解其特点和电路图的绘制。
4. 随堂练习(1)学生尝试绘制给定电路的电路图。
(2)学生相互检查电路图的绘制,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元件依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并联:元件并列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1. 确定元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2. 用导线连接元件,标注电流方向。
3. 标注元件的符号和规格。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串联电路的电路图。
2. 绘制一个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3. 根据给定的电路,绘制电路图,并解释其连接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再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和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一、单股芯线的连接
常用电力线的线芯有单股、7股和19股多种,线芯股数不同,连接方法也不同。
当导线不够长或分接支路时,就要将导线与导
线连接。
1.小直径单股芯线的连接
(1)小直径单股芯线的直接连接先把两线端X形相交,如图1(a)所示;互相绞合2~3圈,如图1(b)所示;然后扳直
两线端,将每线端在线芯上紧贴并绕6
圈,如图1(c)、(d)所示。
多余的线
端剪去,并钳平切口毛刺。
(2)小直径单股芯线的T型分支
连接连接时要把支线芯线头与干线
芯线十字相交,使支线芯线根部留出
约3~5mm;较小截面芯线按图2所示
的方法,环绕成结状,再把支线线头
抽紧扳直,然后紧密地并缠6~8圈,
剪去多余芯线,钳平切口毛利。
较大
截面的芯线绕成结状后不易平服,在
相交后直接并缠8圈;但并缠时号图1 小直径单股芯线直接连接必须十分的紧密牢固。
图2 小直径单股芯线T型分支连接
2.大直径单股芯线的连接
(1)大直径单股芯线的直接连接在两线端之间填入一根
图3 大直径单股芯线的直接连接
同直径的芯线,如图3(a)所示,用1.5m2的裸铜线进行缠绕,如图(20分)
授课中强调规范,并注重安全生产教育。
(a) (b) (c)
教学难点3(b)所示。
然后将填入的芯线两端向内折回,并用裸铜线沿两边继续缠绕,如图3(c)所示。
(2)大直径单股芯线的T型连接将削去绝缘层的分支导线弯折90度后与干线叠压在一起,用1.5m2的裸铜线进行缠绕,其缠绕方法如图4所示。
图4 大直径单股芯线的T型连接
二、多股芯线的连接
1.7股芯线的直接连接,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先将剖去绝缘层的芯线头拉直,接着把芯线头全长的1/3根部进一步绞紧,然后把余下的2/3根部的芯线头,如图5(a)所示方法,分散成伞骨状,并将每股芯线拉直。
b. 把两导线的伞骨状线头隔股对叉,如图5(b)所示,然后捏平两端每股芯线。
c.先把一端的7股芯线按2、2、3股分成三组,接着把第一组股芯线扳起,垂直于芯线如图5(c)所示,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紧贴并缠两圈,再扳成与芯线平行的直角,如图3(d)所示。
d.按照上一步骤相同方法继续紧缠第二和第三组芯线,但在
图5 7股铜芯导线的直接连接
后一组芯线扳起时,应把扳起的芯线紧贴前一组芯线已弯成直角
教学重点的根部,如图5(e)、(f)所示。
第三组芯线应紧缠三圈,如图5(g)所示。
每组多余的芯线端应剪去,并钳平切口毛刺。
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方法相同。
2.19股芯线的直接连接连接方法与7股芯线的基本相同,芯线太多,可剪去中间的几股芯线,缠接后,在连接处尚须进行钎焊,以增强其机械强度和改善导电性能。
3.7股芯线的T字分支连接把分支芯线线头的1/8处根部进一步绞紧,再把7/8处部分的7股芯线分成两组,如图6(a)所示;接着把干线芯线用螺丝刀撬分两组,把支线四股芯线的一组插入干线的两组芯线中间,如图6(b)所示;然后把三股芯线的一组往干线一边按顺时针紧缠3~4圈,钳平切口,如图6(c)所示;另一组四股芯线则按逆时针缠绕4~5圈,两端均剪去多余部分,如图6(d)所示。
图6 7股铜芯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
4.19股芯线的T字分支连接 19股铜芯导线T字分支与7股芯线导线基本相同。
只是将支路导线的芯线分成9根和10根,并将10根芯线插入干线芯线中,各分两次向左右缠绕。
三、导线的压接
1.螺钉压接法连接适用于负荷较小的单股芯线连接。
在线路上可通过开关、灯头和瓷接头上的接线桩螺钉进行连接。
作直线连接时,先把每根导线在接近线端处卷上2~3圈,以备线头断裂后再次连接用,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线头同接在一个接线桩时,则先把几个线头拧接成一体,然后压接。
如图7所示。
图7 单股铝芯导线的螺钉压接法连接
2.钳接管压接法连接使用于户内外较大负荷的多根芯线的连接。
压接方法是:选用适应导线规格的钳接管(压接管),清除
掉钳接管内孔和线头表面的氧化层,按如图8所示方法和要求,把两线头插入钳接管,用压接钳进行压接。
若是钢芯铝绞线,两线之间则应衬垫一条铝质垫片,钳接管的压坑数和压坑位置的尺寸是有标准的。
图8 钳接管压接法连接
3.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
在各种用电器或电气装置上,均有接线桩供连接导线用,常用的接线桩有针孔式和螺钉平压式两种。
(1)线头与针孔式接线桩的连接方法如图9所示,在针孔式接线桩上接线时,如果单股芯线与接线桩插线孔大小适宜,只要把芯线插入针孔,旋紧螺钉即可,如图9(a)所示。
如果单股芯线较细,则要把芯线折成双根,再插入针孔;或选一根直径大小相宜的铝导线作绑扎线,在已绞紧的线头上紧密缠绕一层,线头
图9 线头与针孔式接线桩的连接
和针孔合适后再进行压接,如图9(b)所示。
如果是多根软芯线,必须先绞紧线芯,再插入针孔,切不可有细丝露在外面,以免发生短路事故。
若线头过大,插不进针孔,可将线头散开,适量减去中间几股,然后绞紧的线头,进行压接如图9(c)所示。
(2)线头与螺钉平压式接线桩的连接在螺钉平压式接线桩上接线时,如果是较小截面单股芯线,则必须把线头弯成羊眼圈,(20分)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工种特点,授课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实际。
这一点很重要。
课堂小结(3分)如图10所示,羊眼圈弯曲的方向应与螺钉拧紧的方向一致。
多股芯线与螺钉平压式接线桩连接时,压接圈的弯法如图11所示。
较大截面单股芯线与螺钉平压式接线桩连接时,线头须装上接线耳,由接线耳与接线桩连接。
图10 单股芯线羊眼圈弯法
图11 多股芯线压接圈弯法
1.单股芯线的连接;
2.多股芯线的连接;
3.导线的压接。
课外作业(2分)1、练习导线的连接,并使连接工艺较好。
2、通过网络或书籍查一查导线的其它连接方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