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细补充说明

合集下载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T29-204-2010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T29-204-2010
4.1.13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4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5根据天津市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藤、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4.1.16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4.6.8采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严格规范农药、杀虫
剂、除草剂、化肥等化学物品的使用制度,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6.9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6.10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新。
4.6.11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4.2.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一般项
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建筑物体形系数、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东西向外窗设置遮阳措施。
4.2.5住宅建筑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附件,并采用节能控制方式。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应采取合理的人工照明布置及控制措施。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
4.1.4住区建筑布局应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5种植适宜天津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
4.4.10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天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天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天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节能性1. 定义和目标:绿色建筑的节能性主要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2. 评价标准:a. 建筑围护结构应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以减少冬季和夏季的能源消耗。

b. 建筑通风系统应合理设计,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方式,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能源消耗。

c. 建筑照明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节能灯等,以降低电能消耗。

d. 建筑空调系统应采用高效、低能耗的空调设备,如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以降低制冷和制热量。

e. 建筑能源系统应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f. 建筑水系统应采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如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以减少水资源消耗。

二、资源利用1. 定义和目标:绿色建筑的资源利用主要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评价标准:a. 建筑材料应选择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木材、竹材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b. 建筑设备应选择高效、低能耗的设备,如节水马桶、节能灯等,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c. 建筑维护结构应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d. 建筑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和节能的原则,如绿化带、景观水池等,以提高环境质量。

e. 建筑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分类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三、环境质量1. 定义和目标:绿色建筑的环境质量主要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通过控制环境污染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2. 评价标准:a. 建筑室内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如室内空气质量、噪声标准等。

b. 建筑材料应选择无毒、无害、环保的材料,以减少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c. 建筑通风系统应合理设计,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d. 建筑照明系统应采用无频闪、低眩光的照明设备,以减少对居民视力的影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 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细则补充说明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细则补充说明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细则补充说明《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4页:表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与分数要求(居住建筑)表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与分数要求(公共建筑)《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2页1.3.4 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应同时对项目的加分项进行评价。

加分项包括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分值设定如表总得分由基本分和加分项得分两部分构成,总得分是评定获奖等级的依据。

总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总得分=基本分+加分项得分×0.5凡在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加分项得分的项目,对一般项和优选项最低得分不做要求,总得分及一般项、优选项最低项数要求满足即视为达到相应绿色建筑等级要求表1.3.4 加分项分值设定表《细则》第20页K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上限值表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下限值1K《细则》第118页,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源和处理技术。

《细则》第120页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评价内容: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10%时得4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0.2分,最高得分不超过8分。

《细则》第128页 评价方法1: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及窗墙面积比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时适用。

评价内容中删去对窗墙面积比和建筑朝向的要求及得分(各0.5分),并将其得分补充至外窗传热系数得分栏,即外窗传热系数指标满分由3分变为4分。

评价方法2:分数()()[]()h c h c h c q q Q Q q q 107++-+⨯+=n评价方法3:H1q —参照建筑耗热量指标,≤3层(17.1 W/m 2),4~8层(16.0 W/m 2), 9~13层(14.3 W/m 2), ≥14层(12.7 W/m 2);H2q —耗热量指标计分下限值,≤3层(12.0 W/m 2),4~8层(11.2 W/m 2), 9~13层(10 W/m 2), ≥14层(8.9 W/m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09.09.24•【文号】建科函[2009]235号•【施行日期】2009.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建科函[2009]235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交通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我部根据评价标识工作实际情况,组织有关单位对《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进行了完善,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http://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颁布以来,对指导绿色建筑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细则更加完善,使绿色建筑评价更加严谨、准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具有权威性,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委托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由张播、刘燕辉、陈蔚镇、许荷等负责完成;“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由杨建荣、李晓锋、曹阳、陆俊俊、冯莹莹等负责完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由曾捷、赵锂、李建琳、吕石磊等负责完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由王昌兴、韩继红、姜兆黎、赵平、冯跃等负责完成;“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由林波荣、燕翔、谭华等负责完成,“运营管理”部分由王占友等负责完成。

天津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程DB-T29-255-2018

天津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程DB-T29-255-2018
8.1 一般规定........................................................................................ 23 8.2 主控项目........................................................................................ 23 8.3 一般项目........................................................................................ 24 9 场地与室外环境工程...............................................................27 9.1 一般规定........................................................................................ 27 9.2 主控项目........................................................................................ 27 9.3 一般项目........................................................................................ 28 10 景观环境工程 ........................................................................29 10.1 一般规定...................................................................................... 29 10.2 主控项目...................................................................................... 29 10.3 一般项目...................................................................................... 29 附录 A 现场实体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32 附录 B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与设计对照表 .................................33 附录 C 检验批验收记录.............................................................37 附录 D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38 附录 E 绿色建筑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39 附录 F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汇总表 .............................................46 本规程用词说明 ............................................................................47 引用标准名录 ................................................................................48 条文说明 ........................................................................................50

天津零碳建筑评价标准

天津零碳建筑评价标准

天津零碳建筑评价标准一、能源效率零碳建筑首要的标准是高能源效率。

建筑应通过优良的建筑设计、高效的设备系统和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所有建筑元素和系统都应经过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能源效率。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建筑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应安装适当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等,并确保这些系统与建筑主体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三、建筑隔热性能建筑的隔热性能对于减少能源消耗至关重要。

应使用高效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减少热能的流失和传入。

同时,应确保建筑的通风design能有效地引入自然风,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

四、室内环境质量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是零碳建筑的重要标准。

应确保建筑的自然采光充足,降低人工照明的需求。

同时,应提供足够的通风,避免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居住者的健康。

此外,室内环境应满足舒适性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五、建筑材料与施工零碳建筑应优先选择低碳、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如竹材、再生塑料等。

在施工方法上,应优先考虑装配式施工,减少现场施工带来的能耗和排放。

同时,应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

六、建筑运行管理有效的建筑运行管理是实现零碳的关键。

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通过合理的运行策略,如需求响应、柔性用电等,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

七、碳足迹核算所有零碳建筑都应进行详细的碳足迹核算,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情况。

核算应覆盖建筑材料生产、施工、运行、废弃等各个阶段。

通过核算结果,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

八、环境综合影响评价除了碳排放外,零碳建筑还应考虑其他环境影响,如水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等。

应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降低环境影响的措施。

九、节能与低碳宣传为了提高节能和低碳意识,零碳建筑应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可以通过展览、讲座、公开课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节能和低碳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天津市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天津市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研究院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天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建廷 张津奕 周国民 顾 放 刘洪海 刘凤东 戚建强 刘迎鑫 文科军 周志华 李旭东 李 伟 王东林 刘 戈 李文杰 宋 晗 尹 波 周海珠 董璐璐 刘小芳
天津工程建设标准 请以正式出版物为电准子文件仅供参考
3. 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29-192-2009 中的优选项改为评分项。
4. 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 理的提高和创新。
5. 明确多功能综合性单体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6. 将标准的体例划分为通用条款和特殊条款,明确了对学校 建筑、医院建筑、办公建筑、商场建筑、超高层建筑等特殊类型建 筑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由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城建大 学(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邮政编码:300384)、天津市建筑 设计院(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5号,邮政编码:300074)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 意见和建议。
天津工程建设标准 请以正式出版物为电准子文件仅供参考
前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联合建设中新 天津生态城的需求,按照中新两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受中 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新加坡国际发展部建设 局的委托,由中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 员会负责组织,天津城建大学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在 原《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29-192-2009基础上 进行修订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细则补充说明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4页:
表3.2.2-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与分数要求(居住建筑)
表3.2.2-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与分数要求(公共建筑)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2页
1.3.4 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应同时对项目的加分项进行评价。

加分项包括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分值设定如表1.3.4。

总得分由基本分和加分项得分两部分构成,总得分是评定获奖等级的依据。

总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总得分=基本分+加分项得分×0.5
凡在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加分项得分的项目,对一般项和优选项最低得分不做要求,总得分及一般项、优选项最低项数要求满足即视为达到相应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表1.3.4 加分项分值设定表
表4.2.11-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上限值0K
表4.2.11-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下限值1K
《细则》第118页
4.3.7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源和处理技术。

4.3.1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评价内容: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10%时得4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0.2分,最高得分不超过8分。

《细则》第128页
4.2.11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现行标准《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评价方法1:
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及窗墙面积比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时适用。

评价内容中删去对窗墙面积比和建筑朝向的要求及得分(各0.5分),并将其得分补充至外窗传热系数得分栏,即外窗传热系数指标满分由3分变为4分。

评价方法2:
分数()()[]
()h c h c h c q q Q Q q q 107++-+⨯+=n
评价方法3:
H1q —参照建筑耗热量指标,
≤3层(17.1 W/m 2),4~8层(16.0 W/m 2), 9~13层(14.3 W/m 2
), ≥14层(12.7 W/m 2
);
H2q —耗热量指标计分下限值,≤3层(12.0 W/m 2
),4~8层(11.2 W/m 2
), 9~13层(10 W/m 2
), ≥14层(8.9 W/m 2
)。

《细则》第130页
4.2.12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评价方法1:
分数Min
Max Min
PRE --⨯+=55n
《细则》第130页
4.3.1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评价内容: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30%以上得8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2分,最高得分不超过16分。

《细则》第144页
5.2.15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该条分值由30分改为22分。

《细则》第146页
5.3.8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评价内容应为“降雨量(重现期2年)达到15%的设计降雨量时,雨水不外排至市政雨水管或城市水体时得2分,高于15%时,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1分,本项最高得分10分。


5.3.11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评价内容: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20%得4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0.2分,最高得分不超过8分。

旅馆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15%时得4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0.4分,最高得分不超过8分。

《细则》第156页
5.1.15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0% 。

评价内容:透水地面面积比达到40%得3分,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得0.6分,本项最高得分6分。

《细则》第157页
5.2.16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现行标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 - 153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评价方法1:
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及窗墙面积比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时适用。

评价方法2:
分数()()[]
()h c h c h c q q Q Q q q 107++-+⨯+=n
《细则》第159页
5.2.17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能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

评价内容: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国家标准目标值的要求得满分5分。

《细则》第159页
5.2.19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评价方法1:
分数Min
Max Min
PRE --⨯+=44n
《细则》第161页
5.3.14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评价内容: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40%以上得7分,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得0.4分,最高得分不超过15分;旅馆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25%以上得7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2分,最高得分不超过15分。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不参评的条文有:
居住建筑:
控制项:4.1.9、4.4.1、4.5.5、4.6.1、4.6.3、4.6.4
一般项:4.3.12、4.4.5、4.4.7、4.4.10、4.6.6、4.6.8、4.6.9、4.6.11、4.6.12 优选项:4.4.12、4.5.12、4.6.13、4.6.14
公共建筑:
控制项:5.1.6、5.4.1、5.5.4、5.6.1、5.6.2、5.6.3
一般项:5.3.12、5.4.5、5.4.7、5.4.11、5.6.6、5.6.7、5.6.11
优选项:5.4.13、5.6.12、5.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