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级

合集下载

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等级标准及原则

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等级标准及原则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维护、改造和拆除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及其室内外环境的适宜性和健康性,从而保障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标识评价等级标准及原则,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应用。

一、建筑设计阶段1. 基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选用可再生能源,充分考虑被动式设计和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要素,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和通风透光性。

2. 采用环保建材,降低建筑材料的污染排放,提高维护和改造阶段的可持续性。

3. 注重绿色景观设计,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绿色空间和室外活动空间的舒适性。

二、建筑施工阶段1. 严格控制施工废弃物的产生,推行可循环再利用的施工废弃物处理方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采用节水设施和技术,减少施工中的用水量,降低施工对水资源的消耗。

三、建筑使用阶段1. 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加强室内环境调节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2. 引导建筑用户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提高建筑使用阶段的可持续性,鼓励绿色建筑认证,促进建筑节能减排。

3. 强化室内外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提高建筑使用阶段的健康、舒适性。

四、建筑维护改造阶段1. 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维护和改造,减少对原有建筑结构的破坏,提高维护改造的可持续性。

2. 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尽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维护改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3. 强化对维护改造施工过程中施工废弃物的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五、建筑拆除阶段1. 采用绿色拆除技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确保拆除过程中安全、清洁。

2. 加强对拆除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3. 优化拆除规划,降低拆除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推动建筑拆除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等级标准及原则包括了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改造和拆除等全寿命周期,在不同阶段均有相关要求和指导原则。

绿色建筑一至三星标准

绿色建筑一至三星标准

运营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室内环境质量
4、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 控制项 范》GB50325中的相关规定。
室内环境质量
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 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的相关要求。 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 要求。 1、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一般项 2、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3、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控制项 2、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3、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1、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一般项 3、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4、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大项分类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条目分类 条目内容 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和含氡土壤的危害,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 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控制项 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1、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一般项 2、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1、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第5、4、5和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 控制项 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 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和输配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1、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2、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一般项 3、全空气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4、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3、26与5、3、27条的规定。 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统。 控制项 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一般项 2、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表。 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控制项 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2、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钢。 3、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 一般项 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4、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5、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设计要求。 控制项

绿色建筑(基本级)设计和审查要点

绿色建筑(基本级)设计和审查要点

绿色建筑(基本级)设计和审查要点AA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制说明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规定“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应为基本级”。

2、根据控制项所有内容,按照建筑规划、建筑、景观、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等专业进行了划分,整理成《绿色建筑(基本级)设计和审查要点》,便于设计人员设计及施工图审查。

3、各条的评价方法参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条文说明。

表一建筑专业(规划、建筑、景观共25项)
续表一建筑专业(规划、建筑、景观共25项)
续表一建筑专业(规划、建筑、景观共25项)
表二结构专业(共4项)
表三暖通专业(共10项)
表四给排水专业(共7项)
表五电气专业(共12项)。

绿色评分等级划分标准

绿色评分等级划分标准

绿色评分等级划分标准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其中一星级的评分标准是55-69分,二星级的评分标准是70-84分,三星级的评分标准是85分及以上。

1、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为基本级。

2、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
3、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评价分数的计算是根据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材料选择、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绿色施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1.节能性能:该指标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的措施,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隔热和通风系统的设计等。

2. 水资源管理:该指标考虑建筑的节水措施,包括收集雨水、
回收废水和使用低流量设备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该指标评估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噪声和光
线等环境因素,以确保住户的舒适和健康。

4.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该指标考虑建筑在土地利用和生
态系统保护方面的影响,包括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土地污染和绿化等。

5. 废物管理:该指标评估建筑的废物管理方案,包括废弃物的
分类和回收、减少废物产生和安全处置等。

6. 可持续交通:该指标考虑建筑周围的交通设施、交通方式和
可持续性,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

7. 社会责任:该指标评估建筑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福利、社
区关系和贡献等。

- 1 -。

绿色建筑一至三星标准

绿色建筑一至三星标准

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 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的相关要求。
一般项 控制项 一般项
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 要求。 1、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2、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3、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2、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3、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1、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3、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4、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一般项 2、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表。
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控制项
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1、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五节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绿色设计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意识。

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的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

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文),作为国家纲领性、技术性文件,对绿色建筑进行了诠释,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内涵,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框架提供了依据。

之后,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与框架,编制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GB/T50378-2006,2019年进行修订,形成新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GB/T50378-2019,也是我们国家目前通用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此之前,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方面,也有相应的成果,如2001年开发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4年为奥运开发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5年为世博会开发的《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标准》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建筑我国也有一系列标准。

针对不同地域,许多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标准。

总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的评价标准;二是针对建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评价的相关规范;三是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统一的评价框架下,各地推出的适合当地的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的“绿色化”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效果评价即可定量的检验“绿色化”目标达到的效果,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程度。

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面简单介绍我国于2019年8月1日起实施的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规定
16
等级 ★ ★★ ★★★
2008-2-16
节能 (共6项) 2 3 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具 控制项 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 体 指 一般项 实现难度及指标要求中等的项目 标 优选项 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绿色建筑
建筑
是否满足控制项

有可能评为 绿色建筑
满足一般项及 优选项的情况
★★绿色建筑
2008-2-1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3
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
2008-2-16
19
1.3.2为细分绿色建筑的相对差异,在控制项达标的情况 下,按本细则的要求进行评分。根据设定的分值,按满足 要求的情况评分,逐项评分并汇总各类指标的得分。
根据得分情况,区分同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相 对水平;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
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 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这 时,参评的总项数会相应减少,表中对项数的要 求可按原比例调整。 设表中某指标一般项数共计为a,某星级要求的 一般项数为b,则比例为p=b/a。存在不参与评 价的条文时,参评的一般项数减少,对一般项数 的要求可按表中规定的比例p调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1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 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 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 一般项与优选项。
住宅建筑 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76项, 其中控制项27项,一般项40项,优选项9项。 公共建筑 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83项, 其中控制项26项、一般项43项、优选项14项。
2008-2-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级是我国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节水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地理条件,采用节水型洁具、减少水的流失、回收雨水等手段,减少用水量并提高用水效率。

2. 能源设计:通过科学规划建筑能源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并增加采光和保温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3. 材料选择:优先选用无毒、无害、可回收、资源节约的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到材料来源、加工和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4. 室内环境:根据人体健康需要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包括通风设计、采光设计、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环境噪声在内的多方面内容,提高居住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5. 土地利用: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不占用农用地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建设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城市花园、屋顶花园等。

基本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旨在促进建筑室内外环境及能源、材料等方面节约和环保措施的推广,降低对大自然的影响,增加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