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固液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1.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升高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液化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关于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B.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完全相同C.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都不同D.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不同5.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久的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只有液化现象C.蒸发和沸腾是液化的两种方式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凝华现象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湿衣服变干C.树上结霜D.冰雪消融7.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18℃B.20℃C.22℃D.26℃8.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则()A.两盆水的温度相同B.乙盆中的水温度高C.甲盆中的水温度高D.无法确定9.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那么在0℃时,水的状态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都有可能10.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均为单选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在医院内,医生在测量病人的体温时,需要先对体温计消毒,正确方法是A、用开水煮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秋天的早晨,看到青草上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B、冬天用冷水洗手时,看到两手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熔化现象D、冬天的早上,草上有霜,是凝固现象3、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4、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沸点是100°C,如果把杯中的水量减去一半后,重新加热至沸腾,它的沸点是A、等于100°CB、小于100°CC、大于100°CD、都有可能5、在烧开水时,我们会发现水壶的盖子上常常聚满了水滴,这是A、壶中的水溅上去造成的B、壶中的水先汽化,后遇冷液化造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壶盖中含有水分6、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以看到房间的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玻璃窗房内的一侧B、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玻璃窗房内的一侧C、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玻璃窗房外的一侧D、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玻璃窗房外的一侧7、右图所示是某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反映的可能是A、蜡的熔化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8、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钉、铜屑、碎冰块B、巧克力、水晶项链、金刚石C、玻璃瓶、塑料袋、冰淇淋D、海波、蜡烛、橡胶9、下列现象中,一定向外放出热量的是A、冬天,水结成冰B、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C、铁矿石变成了铁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了1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各种液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地上升11、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A熔化、液化B凝固、液化C汽化、升华D凝华、汽化12、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制造特殊的舞台效果,这种雾实际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在的“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A解析:AA.固态水银、铁和海波都是晶体,故符合题意;B.玻璃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C.松香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D.沥青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C解析:CA.结冰是由液态凝固成固态,需要放出大量热量,故A错误;B.露的形成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故C正确;D.雪水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A解析: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把湿手伸到干手器的下方吹,能加快空气的流速,能加快蒸发;给盛有酒精瓶子加盖、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用地膜覆盖农田,会减小液体的表面积,蒸发会减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C解析:C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故A错误;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
A 、冰会增多,水减少
B 、冰会减少,水增多
C 、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
D 、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
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
A 、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
B 、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 、关闭房门 D 、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 、铁的密度比锡小
B 、铁比锡硬
C 、铁传热比锡快
D 、铁的熔点比锡高
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
B 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
C 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
D 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
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
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
确的是( )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10.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 海波在CD 段是固态
B. 海波的熔点是48℃
C. 海波在BC 段不吸收热量
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
11、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
(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白气”: ;(3
)自来水管“出
汗”: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7)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

(8)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_____现象。

(9)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 __现象。

(10)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_____现象。

12、夏天向手心吹气,手感觉凉,这是因为 而冬天向手心哈气手感觉暖,这是因为 。

13、(验证性实验)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
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6所示,则
图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1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冰的 现象;夏天,刚
从冰箱中取出的棒冰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后产生的;秋天,路边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后产生的;春天早晨的雾“消失”了是 现象。

15.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6.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向外喷出 “白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融化成的小水珠
B .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 .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7.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吸热后就会立即沸腾
B 、液体温度达到了沸点一定会沸腾
C 、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一定会沸腾
D 、蒸发和沸腾都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8、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80℃的酒精是液态
B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铅的凝固点是-328℃
1 D
2 B
3 A
4 D 5D 6D 7D 8D 9B 10B 11 (1) 凝固(2)液化(3)液化(4)凝华(5)液化(6)升华(7)液化(8)凝华(9)液化(10)凝固
12、蒸发吸热液化放热
13、乙、甲
14、升华、液化、凝华、汽化
15C 16C 17C 18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