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含义、功效与应用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09

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大乌头煎;
外伤瘀痛:+乳、没、三七;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入散剂或酒剂服1-
2克。入汤剂先煎半到一小时。外用适
量。多用炮制品,生品内服慎。
使用注意:大毒,不宜久服,孕妇忌用。生
品只供外用。反半夏、瓜蒌、川贝、浙
贝,白及、白蔹。
蕲蛇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表证风寒夹湿,发热恶寒,头痛,全身
关节酸痛:羌活、防风-荆防败毒散;
头痛头风:白芷、藁本、川芎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气血亏虚都慎用;
现代应用:
1、风湿性关节炎: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有
效率为96%
2、坐骨神经和三叉神经痛:独活寄生汤加 减治疗有效率96.7%; 3、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疏松症:配川 乌、草乌、五加皮熬制成膏外敷,有效 率86.4%; 4、慢性支气管炎:独活红糖水煎服,治疗 慢支,镇咳平喘作用,有效率 66.8%; 5、银屑病:饭后服用独活片并配合长波紫 外线照射,总有效率93.5%。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独活、桑寄 生、秦艽、细辛、防风、当归、生地、白 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参、甘草、杜 仲、牛膝。治风寒湿痹,腿足有冷感,腰 膝作痛,缓弱无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热, 脉迟苔白者。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 者。”
《本草汇言》:“善行血分,袪风行湿散寒 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 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 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 苦辛而温,活动气血,袪散寒邪。”
独活
来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
的根。切片生用。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在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对于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祛风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祛风湿药可以分为风寒湿药、风湿湿热药、壮筋湿药三大类。
1. 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如寒湿型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寒湿药包括桂枝、防风、羌活等。
2. 风湿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湿热邪气所致的风湿疾病,如湿热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湿湿热药包括秦艽、白芷、藁本等。
3. 壮筋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筋脉受损而引起的风湿疾病,如筋脉麻痹、肌肉萎缩等。
常见的壮筋湿药包括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等。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不同分类,其功效和应用也有所差异。
1. 风寒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桂枝:温通经络,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湿内侵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2)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羌活: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寒湿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2. 风湿湿热药的功效及应用:(1)秦艽:清热化湿,祛风止痛,适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关节红、肿、痛等症状。
(2)白芷:祛风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肿痛、疼痛等症状。
(3)藁本:祛风散寒,疏风活络,适用于湿热痹阻、关节痛等症状。
3. 壮筋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巴戟天:温补肝肾,壮筋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脉麻痹、腰腿酸软等症状。
(2)杜仲:温肾助阳,强筋骨,适用于筋骨不利、筋脉麻痹等症状。
(3)桑寄生: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适用于筋骨痹阻、骨痛等症状。
三、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根据其不同分类以及药物的功效及应用,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1. 风寒湿药:适用于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
祛风湿药的中医名词解释

祛风湿药的中医名词解释中医药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中,祛风湿药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文开始,将从不同维度来解析祛风湿药的中医名词,涵盖了药性、功效及应用等方面。
一、祛风湿药的药性祛风湿药,顾名思义,是指中医药中用于治疗风湿病症的药物。
风湿病症来源于中医理论中的“风邪”侵袭,常引起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红肿等症状。
因此,祛风湿药的药性主要表现为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等。
1. 祛风:中医认为,风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而祛风湿药可以消除体内的“风邪”,以达到抑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2. 散寒:湿邪和寒邪是导致风湿病的主要原因,祛风湿药能够散寒温经,从而改善寒湿病症。
3. 活血:在祛风湿药中,有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堆积,缓解风湿病症。
4. 止痛:由于风湿病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祛风湿药含有镇痛成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祛风湿药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缓解风湿病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
1. 缓解风湿病症:祛风湿药能够清除体内的湿邪和寒邪,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如关节疼痛、红肿等。
2. 改善血液循环:祛风湿药中的活血成分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鲜血液的到达患部,减轻病症。
3. 促进新陈代谢:中医认为,风湿病的产生与体内淤积、新陈代谢不畅相关。
祛风湿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三、祛风湿药的应用祛风湿药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药物类别,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情,祛风湿药可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种。
1. 内服药:内服祛风湿药常用于风湿病的全身性症状,如关节疼痛、红肿等。
内服药物通常通过口服的方式,经消化道吸收后发挥作用。
常见的内服祛风湿药有防风、川芎、独活寄生等。
2. 外用药:外用祛风湿药适用于风湿病的局部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等。
外用药物一般使用贴敷、擦洗等方式局部应用,可以直接发挥作用。
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

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祛风湿药是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药物,风湿病是一种病程较长、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祛风湿药可以缓解炎症、减轻疼痛,在治疗风湿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祛风湿药的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舒筋活络:祛风湿药可以改善和增强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的营养物质供应,舒缓疼痛并缓解关节僵硬。
2. 抗炎镇痛:祛风湿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关节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
3. 抑制免疫反应:风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祛风湿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对关节组织的攻击,从而减轻风湿病的症状。
4. 活血化瘀:祛风湿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淤血和瘀积,改善关节组织的供血状况,加快废物的排出,促进关节的恢复和修复。
根据风湿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祛风湿药的应用方式和剂型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祛风湿药可以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种形式。
1. 外用:外用祛风湿药主要是通过贴敷或按摩的方式使用,可以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局部渗透到关节组织中。
外用祛风湿药一般含有一些草药成分,如薇叶车前子、白芷、桃仁等,常见于贴剂或膏剂的形式。
外用祛风湿药可以通过刺激和激活局部组织,缓解病变部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2. 内服:内服祛风湿药一般以胶囊、丸剂、颗粒剂等形式出现,患者需要口服。
内服祛风湿药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通过全身循环发挥作用。
内服祛风湿药多含有一些传统的中草药成分,如葛根、桑枝、川芎等,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和调节炎症反应,达到缓解风湿病症状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祛风湿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各种风湿病的类型不同,治疗的药物和剂量也有所区别。
在使用祛风湿药时,患者应注意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度用药或滥用药物。
中药--祛风湿药

❖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通经络
❖ 适应证: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 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
4
独活
辛苦微温 肾膀胱 根
5
独活 辛苦微温
1、祛风湿:风寒湿痹 下半身 独活寄生汤 2、解表:风寒挟湿表证 头痛头重 一身尽痛 羌活胜湿汤
3、止痛:少阴头痛 ❖ 亦治皮肤瘙痒
2
❖ 三、适应证: ❖ 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
以及腰膝酸软.下肢痿弱 行痹 风痹:疼痛呈游走性 祛风为主 兼活血养血 痛痹 寒痹:疼痛重 肢冷 散寒止痛 通阳温经活血 着痹 湿痹:肌肉关节重着不仁 祛湿燥湿利湿健脾 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 清热解毒 凉血 活血止痛 ❖ 四、使用注意 ❖ 1.慢性病,可制酒、丸、散剂。外敷剂 ❖ 2.易伤阴血,阴血亏虚者慎用
2、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 降血压 大苦大寒伤胃气 胃纳不佳 阴虚体弱慎用
❖ 汉防己 粉防己 木防己 广防己 有毒
汉防己 木防己
祛风湿 利水
利水消肿 下部多用 祛风湿止痛 上部多用
26
豨莶xian草 辛苦寒 肝肾 地上部分
27
❖ 豨莶草
28
络石藤
苦微寒 心肝肾 带叶藤茎
29
豨莶xian草 辛苦寒
络石藤 苦微寒
1、祛风湿 利关节: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
以热痹多用
2、解毒:风疹 湿疮 疮痈 2、凉血消肿:喉痹 痈肿
此外 降血压
跌扑损伤
制用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 生用治风疹湿疮,疮痈 酒蒸制为甘温 补益肝肾
30
雷公藤
苦辛寒 大毒 根或根的木质部
31
❖
雷公藤 苦辛寒 大毒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祛风湿药

第八单元祛风湿药前言概念: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适应病症:风湿痹痛,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疼痛者,肾虚腰痛,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肢体拘挛。
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治风湿痹痛(病位,下半身;病性,偏寒;病程,新久皆宜)。
发汗解表:风寒表证或风寒表证夹湿,少阴头痛等。
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二药性味均为辛苦温。
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风寒表证挟湿者。
其中独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而羌活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辛散温通,性猛善走,凡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瘫痪,新久皆宜。
治骨鲠:诸骨鲠喉。
消痰水:痰饮,噎膈。
注意:煎服,5~15g。
治骨鲠可用30~50g。
木瓜舒筋活络:①治风湿顽痹、筋脉拘挛之要药。
②脚气肿痛。
化湿和中: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
生津开胃:津伤口渴、消化不良。
蕲蛇祛风通络: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②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麻风,疥癣,皮肤瘙痒等。
定惊止痉:急慢惊风,破伤风。
乌梢蛇祛风通络: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②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麻风,疥癣,皮肤瘙痒等。
定惊止痉:急慢惊风,破伤风。
徐长卿祛风止痛: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
风湿痹痛,脘腹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
活血通络:跌打损伤肿痛。
止痒:风疹,湿疹,顽癣。
解蛇毒:毒蛇咬伤。
注意:不宜久煎。
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1)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有大毒,不宜久服。
孕妇忌用。
生品一般不内服。
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及、白蔹。
伸筋草祛风除湿: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舒筋活络:跌打损伤。
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祛风湿热药——防己【来源】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中药学-祛风湿药

木瓜
•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木瓜的果实。 • 炮制:蒸熟晒露。
•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
本品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善祛筋络之湿,
长于疗转筋;又可和中。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筋脉拘挛、麻木不仁 的着痹。
又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脊。兼能固摄冲任督 带。
• 应用:1、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及足 膝软弱、关节不利者。善治腰脊痛为特长。
• 2、肾虚不固,尿频、遗尿、遗精、带下等。 • 其他:其茸毛局部使用可止血。
千年健
• 来源:天南星科千年健的根茎。 •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苦而温,归 • 肝、肾经。既可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强壮筋骨。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寒。大毒。归心、肝经。
•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毒。
•
本品古本草未记载,始见于《中国药用植物
志》。
• 应用:1、风湿痹痛——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可捣烂外敷、酊剂或其总甙片口服。
• 2、疔疮肿毒、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多外用。
• 其他:①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紫癜 性、狼疮性、肾小球肾炎等。②支气管哮喘、喘
• 2、脚气。
• 3、吐泻转筋。陶弘景:“…最疗转筋。如转筋时, 但呼其名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
• 其他:消化不良。
• 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 按:甘肃用木瓜海棠、毛叶木瓜等代用。
蚕 沙
伸筋草
路路通(枫 香果)
• 松节:
中药学之祛风湿药

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祛风湿药定义:以祛除风寒湿邪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症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功效: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主归肝、肾经,部分归脾经。
具有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主要适用于风湿痹症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
分类:祛风湿止痹痛药、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一节祛风湿止痹痛药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寒,多入肝、脾、肾经。
辛行散祛风,苦燥湿疏泄,既能祛风湿,又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故适用于痹症之肢体或关节疼痛,亦可用于外伤疼痛、头风痛等。
部分药物尚兼利尿之功,又可用于水肿。
★独活【主要性能】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1、风寒湿痹 2、风寒夹湿表证【用法用量】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苦燥,易耗伤阴液,故素体阴虚及血燥者慎用。
※威灵仙【主要性能】辛、咸,温。
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1、风湿痹症 2、骨哽咽喉【用法用量】煎服,6~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川乌【主要性能】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
【应用】1、风寒湿痹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外伤瘀痛3、麻痹止痛【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防己【主要性能】苦、辛,寒。
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1、风湿痹证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马钱子【主要性能】苦,寒;有大毒。
归肝、脾经,【功效】活血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应用】1、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2、跌打损伤,痈疽肿痛【用法用量】内服宜制用,多入丸散,日服0.3~0.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 学习: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主治、 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 共性以及常用祛风湿药的分类归属;
熟悉祛风湿药的分类以及祛风湿、 舒筋、活络等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学习要求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独活、威灵仙、徐长卿、蕲
寒--- +温经散寒通络(桂枝)
热--- +清热解毒凉血
虚--- +补益气、血、阴、阳
实---
1.风邪表证----- +祛风解表药 2.湿浊偏盛---- +利湿、燥湿药 3.瘀血---+活血通络药 4.痰饮---+化痰药
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①行痹--长于能袪风,+活血养营药;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②着痹--长于除湿,+健脾渗湿药; ③痛痹--长于温性较强,+通阳温经药; ④热痹----长于寒凉,+凉血清热解毒药; 因地
功效与主治:
1. 袪风湿,舒经络、止痹痛:用治: 各种风湿痹痛,热痹尤为适宜。 “为风药中之润剂”
♣通经络:可用于中风后遗症,大秦艽汤; ♣止 痛:还可用于牙痛等。
3. 退虚热,除骨蒸,用治: 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骨蒸潮热,兼风湿者最宜 --秦艽鳖甲散
小儿疳积,兼湿热者最宜 --~地骨皮、胡黄连
“虚热要药”
风寒湿痹。 独活寄生汤 3.解表:用治风寒表证夹湿者。
(止痛:还可用于头风头痛、牙痛、跌打损伤等)
独活与羌活比较
性味:均辛、苦、温; 功效:
1.均可祛风湿:用于风寒湿痹。 羌活:作用部位偏上,故善于治疗腰 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 疼痛者佳。 独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 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4. 清湿热,退黄疸,用治: 湿热黄疸。
FANGJI
性能特点:苦、辛,寒。 功效与主治:
1.袪风湿,用治:风湿痹证 风湿热痹最为适宜--宣痹汤
风寒湿痹关节冷痛--防己汤
威灵仙
1.善通经络,通行十二经脉,为治全身 上下风湿痹痛之要药,现代临床多用 于中风后遗症;
2.消痰水:用于痰饮积聚; 3.消骨鲠:治诸骨鲠咽:本品30g,加乌
梅汁、米醋缓慢吞咽。
(止痛:还可以用于胆囊炎的疼痛等)
徐长卿
XUCHANGQING
性能特点:辛、温 功效与主治: 1.祛风湿、通络止痛:用治:
2.三因制宜 因时 因人
3.中病即止
五、使用注意
4.证候禁忌: 袪风湿药辛温性燥,易伤阴耗血,阴
血亏虚者应慎用。 5.药材的特点:
1).制成酒或丸散剂,外敷剂型。 2).有毒的药物,应特别注意其炮制、 配伍、剂量、剂型、煎法及给药途径。
袪风湿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 抗炎、镇痛及镇静等作用。常用于风 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 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纤维组织炎、 肩周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跌打 损伤、神经痛、半身不遂及某些皮肤 病等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 1.本品有大毒,常用量1.5-3g。丸散剂
或酒剂1-2g,不宜久服,孕妇忌用; 2.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
花粉、瓜蒌类同用; 3.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入
汤剂应先煎0.5—1小时。
性能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同川乌; 毒烈性更强。
QINJIAO
性能特点:苦、辛、微寒。
舒筋 --痹证日久、筋难舒、络不利
主
关节挛急、
1.风湿痹证
治
屈伸不利、 麻木
2.脚转筋、项强 3.中医的脚气
活络 --中风不遂及气血不足经络瘀阻
麻木、偏瘫、拘挛等。
三、分类与功用
“痿”
3.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1.痹证日久筋骨痿软
主 治
2.其他肝肾不足的证候
四、配伍应用(寒、热、虚、实)
而其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可能 影响多个环节,如抑菌、消除抗原、 抑制抗体、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少免疫复合物生成、抗炎、解热、 镇痛、利尿等。
袪风湿止痛药
共性: 1.性味:辛、温 2.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用于治疗 风寒湿痹痛。
个性:
独活
1.兼苦味,燥湿力强,尤宜于湿痹 2.味厚浊,善于走下,多用于下半身
蛇(附金钱白花蛇)、木瓜、秦艽、 防已、桑寄生的性能、功效、应用、 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川乌(附草乌)、乌梢蛇、 马钱子、五加皮的功效、主治病证、 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学习要求
了解豨莶草、络石藤、雷公藤、 老鹳草、狗脊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 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海桐皮、松节、两面针、 寻骨风、蚕砂、伸筋草、海风藤、路 路通、雪莲花、八角枫、闹羊花、丁 公藤、穿山龙、桑枝、臭梧桐、独一 味、丝瓜络、千年健、鹿衔草。
独活与羌活比较
2.均可祛风解表:外感风寒夹湿表证. 但羌活的作用优于独活 (祛风湿作用未必)
3.止痛:除风湿痹痛外,还广泛用于其 他疼痛。
(羌活--太阳;独活--少阴)
独活与羌活比较
注: 在古代,羌活与独活是不分的,在
《神农本草经》中,只有独活,并谓独 活一名羌活。自宋代以后,本草记载及 临床应用才将羌活从独活中分出,别列 一条。
风湿痹痛 ♣止痛:还可用于牙痛、术后疼痛、癌 性疼痛等 2.活血通络止痛:跌打损伤 3.祛风止痒:风疹湿疹瘙痒 4.解蛇毒:毒蛇咬伤
川乌
Chuanwu
性能特点:辛、苦,热。有大毒。 功效与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1.风寒湿痹:单用既奏效,如乌头汤; 2.寒湿诸痛:如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头痛、阴疽、跌打损伤等; 3.麻醉止痛(外用):现少用。
概述
祛--祛除、消散
外风----治宜 在卫分 解表药
风
疏散 在经络、腠理 祛风湿药
内风--治宜平息 平肝熄风药湿--湿邪、湿证 Nhomakorabea概述
一、含义 凡是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风湿痹证为主 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祛风湿与祛风寒湿 祛风湿与祛风除湿
二、性能特点:
性 味:药性:多数偏温 药味:辛、苦(有的兼甘味)
归 经:肝、肾经,次入脾经 升降浮沉:双向性 毒 性:川乌、草乌、雷公藤等为有毒
或大毒之品
三、功用与分类
功效:祛风湿 主治:风湿痹证
三、分类与功用
“痛”
1.祛风湿止痛药-- --祛风湿止痛
1.痹证疼痛; 主 治 2.其他多种疼痛
头风痛 齿痛 外伤性疼痛
三、分类与功用
“挛”
2.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祛风湿舒筋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