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络石藤和寻骨风

合集下载

中药学第九单元祛风湿药试题及答案归纳

中药学第九单元祛风湿药试题及答案归纳

中药学第九单元祛风湿药一、A11、既可以祛风止痛,又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牙痛的药物是A、防己B、寻骨风C、蚕砂D、乌蛸蛇E、松节2、下列祛风湿药中孕妇忌服的是A、伸筋草B、独活C、木瓜D、路路通E、寻骨风3、功用祛风湿,和胃化湿,治疗吐泻转筋的药物是A、木瓜、苍术B、木瓜、羌活C、蚕砂、独活D、木瓜、蚕砂E、木瓜、白术4、海风藤的功效是A、祛风湿,通络止痛B、祛风活络,利水,通经C、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D、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E、祛风湿,止痹痛,安胎5、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可解表的药物是A、威灵仙B、秦艽C、五加皮D、桂枝E、独活6、治疗寒湿痹痛,腰以下明显者,最佳选药是A、防己B、威灵仙C、独活D、羌活E、木瓜7、羌活、独活都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其区别在于A、独活为“风药中之燥剂”,羌活则为“风药中之润剂”B、羌活的解表力弱,独活的解表力强C、羌活能够治疗阳明头痛,独活能够治疗少阴头痛D、独活善于治疗半身以下的寒湿痹痛,羌活善于治疗半身以上的寒湿痹痛E、以上都不是8、既可治疗风湿痹痛,又可用于诸骨鲠咽的药物是A、五加皮B、桑寄生C、木瓜D、威灵仙E、羌活9、关于蕲蛇的主治病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风湿顽痹疼痛B、中风半身不遂C、破伤风D、跌打损伤瘀痛E、皮肤顽癣10、治疗湿痹、筋脉拘挛、吐泻转筋病证,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木瓜B、防己C、豨莶草D、秦艽E、伸筋草11、既可舒筋活络,又能化湿和胃的祛风湿药为A、秦艽B、木瓜C、威灵仙D、独活E、防己12、威灵仙的归经为A、肝经B、肾经、肝经C、膀胱经D、肝经、脾经E、肝经、脾经、胃经13、治疗风湿日久,累及肝肾的最佳药物组合是A、羌活、独活B、五加皮、桑寄生C、秦艽、薏苡仁D、白术、苍术E、苍术、黄柏14、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不足的最佳选药是A、羌活B、独活C、桑寄生D、威灵仙E、秦艽15、鹿衔草的功效为A、祛风湿,强筋骨B、祛风湿,强筋骨,止血C、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D、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E、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16、防己的功效是A、祛风湿,舒经络,解表B、祛风湿,消骨鲠,解暑C、祛风湿,止痛,化湿和胃D、祛风湿,止痛,安胎E、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17、既能祛风湿,利关节,又能解毒的药物是A、独活B、豨莶草C、络石藤D、忍冬藤E、桑寄生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豨签草应用范围的是A、风湿痹痛B、风疹C、高血压D、瘀血肿痛E、疮疡19、治疗风湿顽痹的要药是A、秦艽B、雷公藤C、豨签草D、五加皮E、桑寄生20、下列关于雷公藤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苦、辛、寒B、有大毒C、为治疗风湿顽痹的要药D、功善治疗乳汁不通E、具有杀虫解毒的功效21、关于雷公藤的使用注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虚血燥者不宜用B、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C、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D、孕妇慎服E、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22、祛风寒湿药主入A、肝经、脾经、肾经B、肺经、肝经、肾经C、脾经、胃经、肾经D、脾经、肝经、心经E、肺经、胃经、肾经23、不属于祛风湿药的主要适应范围的是A、风湿痹痛B、腰膝酸痛C、下肢痿弱D、头风头痛E、筋脉拘挛24、祛风湿强筋骨药主入A、肺经、脾经、肾经B、肝经、肾经C、脾经、肾经、肝经D、脾经、肾经E、肾经、心经、肝经二、B1、A.祛风湿,止痹痛,解表B.舒筋活络,和胃化湿C.祛风湿,通络止痛D.祛风湿,和胃化湿E.祛风湿,舒筋活络<1> 、独活的功效A B C D E<2> 、木瓜的功效A B C D E<3> 、蚕砂的功效A B C D E2、A.羌活B.独活C.木瓜D.防己E.五加皮<1> 、善于治疗上肢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 B C D E<2> 、善于治疗下肢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 B C D E3、A.少阴头痛B.厥阴头痛C.太阳头痛D.少阳头痛E.巅顶头痛<1> 、独活善于治疗A B C D E<2> 、羌活善于治疗A B C D E4、A.既能祛风湿,又能清热解毒B.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C.既能祛风湿,又能清虚热D.既能祛风湿,又能凉血消肿E.既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腰膝<1> 、狗脊的功效是A B C D E<2> 、千年健的功效是A B C D E5、A.祛风湿,止痹痛,消骨鲠B.祛风湿,通经络,利水C.祛风湿,止痹痛,解表D.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E.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1> 、秦艽的功效是A B C D E<2> 、防己的功效是A B C D E6、A.臭梧桐B.秦艽C.独活D.络石藤E.防己<1> 、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平肝作用的药物是A B C D E<2> 、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作用的药物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寻骨风性能:辛、苦,平。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1.写出木瓜、桑寄生、蕲蛇的功效
木瓜——疏筋活络,除湿和胃
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蕲蛇(白花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2.比较羌活与独活
羌活 [ 解表力强,善治身半以上风湿痹痛,又治太阳头痛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独活[ 解表力弱,善治身半以下风湿痹痛
3.木防己与汉防己,南五加与北五加的功效各偏什么
①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利水退肿
②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
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
4.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的品种、药用部位、用量有何不同
①白花蛇
品种——蝮蛇科动物尖吻蝮蛇(五步蛇)
药用部位——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1-1.5g
②金钱白花蛇
品种——眼镜蛇科银环蛇
药用部位——幼蛇
用量——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
5.能祛风湿,止痹痛,又散寒解表独活、羌活
能祛风通络,又除骨鲠威灵仙
能祛风通络,又定惊止痉蕲蛇
能祛风通络,又清热解毒希莶草
能祛风湿,又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吐泻转筋要药木瓜。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络石藤下面这个络石藤,(是)一个夹竹桃科的木质藤本植物,整个用它的带叶的茎和藤,这个就是我们图上的,整个藤,它的茎和叶一起使用。

这个药它既是祛风湿药,又是舒筋活络药,还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

这个药,除了祛风湿的作用稍强一点,但是它强度不如前面的防己或者秦艽,所以在临床上用的时候,络石藤在各种痹证当中也是能用,但是更多是作为辅助的药,比较次要一些,所以我们要求了解,不重要。

它的通络作用也是比较微弱的,所以中风后遗症或者跌打损伤这些出现了麻木拘挛这些都能用,但是用得比较少。

清热解毒也是,它主要可以用于疮痈,疮痈治疗的清热解毒药(更常用)前面的金银花、连翘,或者黄连,或者什么我们学的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等。

这个在中药分类里面,可能为数最多的就是清热解毒药。

有人统计,《中药大词典》,五千多种药可能具有清热解毒的超过了二千,提到了能够清热解毒,所以这个数量相当的大。

真正选像络石藤这一类,就没有多大的价值。

所以络石藤就记住它这三个功效,十二个字。

理论上讲,比较适合于热痹,两句话就够了,其他的不要求。

雷公藤下面的一个药,雷公藤,雷公藤就是近年来才使用的一种新的药,作为中药使用,过去的本草文献上没有记载,所以在我们书上它的出处是《中国药用植物志》,这个《中国药用植物志》也就是这么三十多年,成书就那么三十多年,所以应用的时间非常短的。

它是个卫矛科的一个小灌木的植物,叫做雷公藤。

需要注意的,这个雷公藤有同名异物,这个在80年代、90年代,就是十多二十年前,我连续在杂志上看见两篇文章,就是雷公藤的综述,综述一开始就是《本草拾遗》曰:“雷公藤生山荫脚下,叶如三角风”,怎么怎么,就引用了一通,然后阐述雷公藤现在怎么用?那个赵学敏的雷公藤是另外的一个清热解毒药,这个现在叫贯叶蓼,不是这个,完全是两回事,那个贯叶蓼叶是三角形的,叶似三角风,那描述非常准确的。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呕家圣药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风通用药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鼻渊要药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鼻渊要药风寒头痛鼻塞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偏正头痛要药风湿痹痛肢拘急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清热泻火药石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清热燥湿药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23451.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疮家圣药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阿米巴痢疾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肠痈腹痈首选要药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粒治疟疾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清虚热药青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治虐要药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攻下药大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克攻下克体弱慎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5---- 10-1510-30-- -- -- ---- -- -------- ------ --1.5-35-10231234--.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克散剂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制霜入丸散服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祛风寒湿药独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祛风湿热药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其它类桑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消除湿滞痞满要药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 -- -- 0.5~1 -- -- 1.5~30.5~1 -- 0.1~0.3-- --0.5~1------- 30~50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等相关学科的总称。

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而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本文将对中药学祛风湿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分类原理,祛风湿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祛风湿药中的草本植物类药物:如羌活、防风、川芎等。

2. 祛风湿药中的矿物类药物:如磁石、地龙、牡蛎等。

3. 祛风湿药中的动物类药物:如桑螵蛸、蝉蜕等。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的药理作用:1. 祛风活血作用: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灶处的新陈代谢,消除风湿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和肿胀的作用。

2. 抗炎作用:祛风湿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可以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达到抗炎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镇痛作用: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导、减少痛觉神经兴奋等方式,达到镇痛的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临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以下常见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循环等方式,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 类风湿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风湿性肌痛: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镇痛等方式,缓解风湿性肌痛引起的不适。

4. 风湿痛症:祛风湿药对于风湿痛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5. 骨质增生: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祛风湿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祛风湿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祛风湿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能超量使用,以免诱发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消肿络石藤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消肿络石藤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消肿络石藤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

又名:风藤、绿刺、藤络、石邦藤、石盘藤、石南藤、白花藤、过墙风、见水生、石气柑、对叶藤、交脚风、双合草、爬山虎、爬墙虎、折骨草、羊角藤、苦连藤、乳风绳、软筋藤、沿壁藤、钻骨风、鹿角草、铁线草、骑墙虎、万字金银、红对叶肾。

络石常缠绕于树上或樊援于墙壁、岩石上,亦有栽培在庭园中作观赏者。

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本品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孔和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

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cm,宽0.7~3.5cm;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羽状叶脉稍凸起,革质,折断时可见白色绵毛状丝。

气微,味微苦。

本品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抑菌,消肿,镇痛,抑制平滑肌作用,对呼吸、血压有影响。

其它药用部位:络石果,为络石的果实;7月间采集,以未熟的果实为好。

用于筋骨痛。

络石藤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谓“味苦、温。

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

一名石鲮(音陵)。

”《本草图经》曰:“络石,生泰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上,或生人间,今在处有之。

宫寺及人家亭圃山石间,种以为饰。

叶圆如细橘,正青,冬夏不凋。

其茎蔓延,茎节著处,即生根须,包络石上,以此得名。

花白子黑,正月采,或云六月、七月采茎、叶,日干。

以石上生者良。

其在木上者,随木性而移。

薜荔、木莲、地锦、石血,皆其类也。

薜荔与此极相类,但茎叶粗大,如藤状,近人用其叶治背痈,干末服之,下利即愈。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中药学笔记完整

实用文档中药学笔记完整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风寒头痛鼻塞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2.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阿米巴痢疾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 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克攻下5-10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1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3克散剂~1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症制霜入丸散服~1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30~50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兰--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中药学—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1.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2.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3.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川乌草乌皆可麻醉止痛,用于跌打损伤。

4.蕲蛇:祛风,通络,止痉,止痒。

5.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止痒。

6.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消食,生津止渴。

7.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8.昆明山海棠: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祛风湿热药1.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2.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3.桑枝:祛风湿,利关节。

4.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降压。

5.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6.海桐皮: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7.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8.雷公藤: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1.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肿。

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平肝降压。

3.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1.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2.佩兰:化湿,解暑。

3.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4.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5.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6.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开胃消食。

7.草豆蔻:温中行气,燥湿止呕。

8.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1.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2.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猪苓:利水渗湿。

4.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既清膀胱之热又泻肾之虚火。

5.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通淋药1.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2.滑石: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3.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4.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5.瞿麦:利尿通淋,破(活)血通经。

6.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7.萆薢:利湿祛浊,祛风除痹。

8.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9.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络石藤和寻骨风
络石藤
【药用】夹竹桃科潘援藤本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痈。

《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

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

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

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

《别录》谓其除那气,则以邪热而言。

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

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阔疑。

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

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

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

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

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络石藤功能祛风而舒经活络,性寒清热,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可单味浸酒服,也可与木瓜、海
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2.用于疮疡肿痛:本品行微寒,能凉血清热而消痈,用治疮疡肿痛之症,常与乳香、没药、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处方用名】络石藤(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海风藤:及胡椒科植物海风藤的藤茎。

功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症一般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种水浆不下。


《本草纲目》:「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


《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

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一两,牛膝根五钱。

水煎服,白酒引。

治筋骨痛:络石藤一至二两。

浸酒服。

(《湖南药物志》)
治肺结核:络石藤一两,地菍一两,猪肺四两。

同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
寻骨风
【药用】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寻骨风功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

2.用于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

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处方用名】寻骨风巡骨风(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丝瓜络:及葫芦科草本植物丝瓜老熟果实的网状纤维(维管束)。

性味甘,平。

归肺、胃、肝经。

功能通利经络,适用于筋骨酸痛,胸胁疼痛,乳痈肿痛等症。

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全草五钱,五加根一两,地榆五钱。

酒水各半,煎浓汁服。

(《江西民间草药》)
治痈肿:寻骨风一两,车前草一两,苍耳草二钱。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祛风湿药之接骨木和蜇砂
接骨木
【药用】忍冬科灌木或乔木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Hance的带叶茎枝。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利水消肿。

《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

独用之以接续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

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本品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可配合老鹤草、防风、桑枝、红花等,亦可单位煎汤乘热熏洗患处。

2.用于跌仆伤痛:本品又能活血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当归、川芎、赤芍等药同用。

3.用治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具有利水消肿之功,可配合玉米须、车前子等同用。

【处方用名】接骨木、扦扦活(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外用适量。

【文献摘录】《本草新编》:「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


孕妇忌服。

蜇砂
【药用】蜇蛾科昆虫家蜇BombyxmoriLinnaeus的粪便。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

归肝、脾、胃经。

【功效】除湿利痹,缓急舒筋。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善于化湿,功能通络利痹,可用于风湿痹痛之症,如为湿热郁阻者,可配防己、薏苡仁、滑石等同用;肢体不遂、麻木,可与防风、当归、白茄根等配伍。

炒热外敷,
还有温通血脉利痹止痛之效。

2.用于吐泻转筋。

本品能化湿,缓急舒筋,用于霍乱吐泻转筋,腹痛等症,配伍黄芩、木瓜、吴茱萸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可煎汤外洗。

【处方用名】蜇砂、晚蜇砂、夏蜇砂、二蜇砂、蜇矢(晒干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须包煎。

【方剂举例】蜇矢汤(《霍乱论》):蜇砂、木瓜、生苡仁、大豆卷、黄连、栀子、半夏、通草、黄芩、吴茱萸。

治霍乱吐泻,转筋腹痛,口渴乱躁危急。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蜇性燥,燥能祛风胜湿,故蜇砂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