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祛风湿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4.祛风湿药课件

中药学4.祛风湿药课件

川乌 草乌
祛风寒湿药
★ 【用法用量】 制后用,煎服,1.5~3g,先煎2小时,
口尝无麻感为度。草乌用量应小于川乌。
川乌 草乌
祛风寒湿药
【使用注意】 1、乌头有大毒,轻者可用绿豆甘草汤解救, 重者用大剂量的阿托品。 2、内服用制乌头,最好同白蜜同用,而不 宜用酒浸酒煎。 3、孕妇忌用。 4、反瓜蒌、半夏、贝母、白芨、白薇。 5、从小剂量开始,不宜久服。
湿热痹;酒蒸偏于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 者。 2、风疹,湿疹,疮痈:生用。 此外,本品还有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
豨莶草
祛风湿热药
【用法用量】 煎服,9~12g。
入药部位: 嫩枝和叶
臭梧桐
祛风湿热药
臭梧桐
祛风湿热药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应用】 1、风湿痹证: 2、风疹、湿疮: 3、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5~15g。高血压不宜久煎。
补肝肾 安胎
【应用】 1、风湿痹证: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
软,筋骨无力者尤宜。 2、肝肾亏虚的胎动不安,妊娠漏血,崩漏经
多:
桑寄生
祛风湿强筋骨药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若桑寄生寄生于有毒植物,则不能供药
使用,以防中毒。
狗脊
祛风湿强筋骨药
入药部位: 根茎
狗脊
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 祛风湿,舒筋活络。 【应用】 本品长于舒筋活络,对于风湿痹痛关节屈 伸不利用之较好,常与舒筋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2g。
入药部位: 根茎或全草
寻骨风
祛风寒湿药
寻骨风
祛风寒湿药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或根茎。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

中药学课件祛风湿药

中药学课件祛风湿药

威灵仙现代研究
化学研究
威灵仙含白头翁素和白头翁醇、 皂甙等。
药效研究
具有镇痛、抗利尿作用。
醋浸液对鱼骨刺有一定软化作用, 并使部分肌肉松弛,促使骨刺脱落。
其煎剂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革
兰氏阳性及阴性菌、霉菌均有较强抑
制作用。
第二十九页,共152页。
木瓜
名医别录
别录:“主湿痹邪气, 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
缓挛急,除吐泻
湿浊中阻 升降失常
吴萸、半夏、黄连 三因方木瓜汤 霍乱论蚕矢汤
第三十五页,共152页。
呕吐泄泻 腹痛转筋
木瓜应用
3.消食:消化不良。
第三十六页,共152页。
木瓜使用注意
煎服,10~15g。
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第三十七页,共152页。
木瓜现代研究
化学研究 含皂甙、黄酮类、维生素C、苹果酸、
吐 泻
蚕沙
治各种痹痛,和中化浊止吐泻,祛风止痒 〔风瘙瘾疹〕


第三十九页,共152页。
祛风湿〔散寒〕药成效总结简表
伸筋草 舒筋活络
祛 寻骨风 通络止痛

湿 松 节 活络止痛,善去筋骨间风寒湿邪

寒 海风藤 通经活络

痹 老鹳草 舒筋活络,止泻痢〔湿热泻痢〕

通 络
寒 湿



祛风通络,利水〔水肿,小便不利〕
第八页,共152页。
独活处方用名
中文名:
独活、大活、川独活、香独活
英文名:
独活【医】 angelica root;doubleteeth pubescent 〔中药〕
第九页,共152页。
独活性能成效

中药学祛风湿药

中药学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定义:以祛除风湿之邪为主,常用以治疗风湿 痹证的药物。
性味特点:辛香苦燥走散
功效:祛除留着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止
痹痛、通经络、强筋骨。
适应症:风寒湿痹,筋脉拘挛,关节不利,腰
膝软弱酸痛,肌肤麻木不仁、半身不
遂、下肢痿弱等证。
病因: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
说。

分型:因感邪的偏盛分;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临床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
+防风、独活、天麻-白花蛇酒;
2、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全蝎、蜈蚣、天南星;
3、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
惊风属肝热急惊:+清热息风定惊药
属脾虚慢惊:+息风健脾药
破伤风:定命散;
4、麻风、疥癣:祛风止痒;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独活、桑寄 生、秦艽、细辛、防风、当归、生地、白 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参、甘草、杜 仲、牛膝。治风寒湿痹,腿足有冷感,腰 膝作痛,缓弱无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热, 脉迟苔白者。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 者。”
《本草汇言》:“善行血分,袪风行湿散寒 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 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 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 苦辛而温,活动气血,袪散寒邪。”
《本草求真》:“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 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
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则伏风 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 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本草正义》:“气味雄烈,芳香四溢, 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 关,凡寒湿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 利用此气雄味烈之味,不能直达于经脉骨 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 药。”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在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对于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祛风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祛风湿药可以分为风寒湿药、风湿湿热药、壮筋湿药三大类。

1. 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如寒湿型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寒湿药包括桂枝、防风、羌活等。

2. 风湿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湿热邪气所致的风湿疾病,如湿热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湿湿热药包括秦艽、白芷、藁本等。

3. 壮筋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筋脉受损而引起的风湿疾病,如筋脉麻痹、肌肉萎缩等。

常见的壮筋湿药包括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等。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不同分类,其功效和应用也有所差异。

1. 风寒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桂枝:温通经络,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湿内侵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2)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羌活: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寒湿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2. 风湿湿热药的功效及应用:(1)秦艽:清热化湿,祛风止痛,适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关节红、肿、痛等症状。

(2)白芷:祛风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肿痛、疼痛等症状。

(3)藁本:祛风散寒,疏风活络,适用于湿热痹阻、关节痛等症状。

3. 壮筋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巴戟天:温补肝肾,壮筋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脉麻痹、腰腿酸软等症状。

(2)杜仲:温肾助阳,强筋骨,适用于筋骨不利、筋脉麻痹等症状。

(3)桑寄生: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适用于筋骨痹阻、骨痛等症状。

三、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根据其不同分类以及药物的功效及应用,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1. 风寒湿药:适用于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舒筋活络—善治下肢 痹痛。亦治筋脉拘急。
除湿和胃—吐泻转筋。 消食生津。
【用法】入汤剂。
2020/7/15
中药学
21
桑寄生《本经》
2020/7/15
【药用】桑寄生科寄生植物桑寄生的带叶茎枝。
中药学
22
桑寄生《本经》
【药性】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 1.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性平,
2020/7/15
中药学
13
秦艽《本经》
2020/7/15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中药学
14
秦艽《本经》
2020/7/15
中药学
15
秦艽
【药性】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止痹痛,除虚热,清 湿热。
祛风湿,舒筋络: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 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中药,其痛游走不定,恶风 寒;
寒邪胜,痛痹,痛剧,遇寒则甚,得 热则缓;
湿邪胜,着痹,重着而痛,手足笨重, 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
热邪胜,热痹,肢体关节灼痛,或痛
2020/处7/15 锨红,肿胀剧烈中药学,筋脉拘急。
3
三、分类与功用
祛风湿散寒药—多辛苦温—祛风湿 ,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 痛属寒者
中药学
【药用】 伞形科草 本植物重 齿毛当归 的根。
6
独活《神农本草经》
【药性】 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2020/7/15
中药学
7
【功效主治】
【用法】入汤剂。
2020/7/15
中药学
8
独活与羌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祛风湿、止痹痛,发散风寒,治疗风湿 痹痛,风寒表证夹湿者。

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药名功效特殊主治和其他考点独活祛风湿

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药名功效特殊主治和其他考点独活祛风湿

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药名功效特殊主治和其他考点独活祛风湿一、知识概述《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之独活》①基本定义:祛风湿药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一类中药,它们通过祛除湿邪、通经络、止疼痛来发挥作用。

独活是其中一员,主要用于治疗因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②重要程度:在中医中药学中,祛风湿药是常用药物之一,独活因其独特的功效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是中药考试中的必考点。

③前置知识: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效,尤其是关于风湿病的常识。

④应用价值:独活等祛风湿药在治疗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有显著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深受患者喜爱。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独活作为其主要成员,在治疗风湿性疾病中占据重要位置。

②关联知识:独活常与其他祛风湿药如羌活、防风等配伍使用,增强其功效。

同时,也需兼顾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是掌握独活的独特功效和主治疾病;难点在于理解其在复杂病情中的具体应用和配伍组合。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常涉及独活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疾病,以及它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和配伍。

三、详细讲解独活,听名字就知道它很“独”,确实有点特立独行。

在中药世界里,独活可是祛风湿的高手,专门对付那些由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

独活,乍一看这名字,还挺有个性的吧?它属于伞形科植物,长得有点像芹菜,但可别把它当菜吃了哟!独活味辛、苦,性温,归肾、膀胱经,这可是它的“身份证明”。

独活最牛的地方,就是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你想啊,风湿病痛起来可真是要命,关节又肿又痛,活动都不方便。

这时候,独活就大显身手了,它能帮助你把体内的湿气赶出去,让关节变得灵活起来,疼痛也就自然减轻了。

举个例子,老王最近总是感觉关节疼痛,特别是下雨天,那膝盖疼得跟针扎似的。

后来他去看医生,医生就给他开了些含有独活的中药方子。

老王喝了几天,嘿,你猜怎么着?膝盖真的没那么疼了,走路都轻快多了!这就是独活的厉害之处啦。

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

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

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
中药学祛风湿药可以根据其功效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祛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证中的寒证,其药材多为温性。

常见的祛风寒湿药包括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乌梢蛇、蚕砂、伸筋草、松节、青风藤、海风藤等。

2. 祛风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证中的热证,其药材多偏凉性。

常见的祛风湿热药包括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海桐皮、络石藤、老鹳草、穿山龙等。

3. 祛风湿强筋骨药:这类药物具有祛风湿和强健筋骨的功效,对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痹痛以及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无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祛风湿强筋骨药包括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等。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的相关信息,建议查阅中医药学书籍或咨询中医药专家。

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于独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独活性缓,善除在里之伏风,长于治下半身风湿
痹痛。 不同点: 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 羌活又善治风寒项背强痛。
2024/10/20
中药学
9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药用】 毛茛科植 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 莲或东北 铁线莲的 根及根茎。
10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13
秦艽《本经》
2024/10/20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中药学
14
秦艽《本经》
2024/10/20
中药学
15
秦艽
【药性】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止痹痛,除虚热,清 湿热。
祛风湿,舒筋络: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 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章祛风湿药
2024/10/20
中药学
1
2024/10/20
1
概述
一、含义:凡能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的 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适应证:
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
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
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
伸展不利,日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
痛、下肢痿弱。
3.妇女宫冷,月经不调,脐腹刺痛+当归, 延胡索,肉桂
2024/10/20
中药学
18
【用法】入汤剂。 【使用注意】风湿热痹忌用。
2024/10/20
中药学
19
木瓜《名医别录》
【药用】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
2024/1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附:蛇蜕——可祛风定惊、止痒退翳,用于小儿 惊风、皮肤疥癣瘙痒、目生翳障等。
木瓜
•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木瓜的果实。 • 炮制:蒸熟晒露。
•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本品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善祛筋络之湿,
长于疗转筋;又可和中。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筋脉拘挛、麻木不仁 的着痹。
又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脊。兼能固摄冲任督 带。
• 应用:1、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及足 膝软弱、关节不利者。善治腰脊痛为特长。
• 2、肾虚不固,尿频、遗尿、遗精、带下等。 • 其他:其茸毛局部使用可止血。
千年健
• 来源:天南星科千年健的根茎。 •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苦而温,归 • 肝、肾经。既可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强壮筋骨。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寒。大毒。归心、肝经。
•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毒。

本品古本草未记载,始见于《中国药用植物
志》。
• 应用:1、风湿痹痛——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可捣烂外敷、酊剂或其总甙片口服。
• 2、疔疮肿毒、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多外用。
• 其他:①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紫癜 性、狼疮性、肾小球肾炎等。②支气管哮喘、喘
• 2、脚气。
• 3、吐泻转筋。陶弘景:“…最疗转筋。如转筋时, 但呼其名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
• 其他:消化不良。
• 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 按:甘肃用木瓜海棠、毛叶木瓜等代用。
蚕 沙
伸筋草
路路通(枫 香果)
• 松节:
青风藤




丁 公 藤
(昆

掉明
毛• 山
苹海
)棠




临床用于风湿痹痛而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之 证。今有用于胃痛者。
雪莲花
• 来源: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鼠曲雪莲花、水母 雪莲花的带花全株。
• 功用疏要: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 用于风湿痹证,肾虚阳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崩漏带下等。

• 雪莲是菊科凤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海拔 4800-5800米的雪山雪线附近的碎石间,耐低温抗风寒, 花像莲蓬座子,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该亚属的植 物有20余种,绝大部分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 雪莲花不易采摘,数量有限。
• 2、风中经络,手足不用、口眼歪斜。
• 3、骨蒸潮热。
• 4、湿热黄疸。
• 按:又可用于外感风寒夹湿而周身疼痛者;素体阴虚 而外感风寒者。
• 用量:大剂量可用之30克。
防己
• 来源:防己科藤本植物粉防己、马兜铃科缠绕植 物广防己的根。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白木 香;广防己——木防己、防己马兜铃。
•经络,治骨鲠。
• 本品辛散温通,力猛善行,可祛除风寒湿邪而 止痛;咸可软坚治骨鲠。《药品化义》:“性猛 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因其力猛, 亦能软骨。”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肢体拘挛、麻木者, 或游走疼痛者,或腰腿膝脚疼痛。
• 2、诸骨梗咽。
• 3、麻风、顽癣、恶疮、皮肤瘙痒。
• 4、急慢惊风、破伤风。
• 用量:3-10克;研末1-1.5克。
• 按:临床常用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体代替,又称 小白花蛇。
乌梢蛇
• 来源:游蛇科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别名:乌 蛇、青蛇、黑花蛇、黑乌梢。
• 功用疏要:本品功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作用 与蕲蛇类似,但无毒。临床用于风湿痹痛,疥癣、 白癜风,破伤风、急慢惊风等证。
• 炮制:去头尾切块生用;黄酒润透去皮骨。
• 性能: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 功效:祛风通络,息风定惊。

本品性善走窜,可透骨搜风、通经络,又可
攻毒,定惊止痉,善治内外风毒侵袭血分之疾,
为祛风要药。《纲目》:“……取其内走脏腑、
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 应用:1、风湿顽痹。
• 2、中风半身不遂。
• 草、寓木等。
桑 寄 生
槲寄生
桑寄生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甘,平。归肝、肾经。 •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 本品苦除湿,甘补益,性质平和,质偏润补,
有补益精血之功。或有称之为“强壮性祛风湿药” 者。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年迈体弱或久痹不愈, 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
• 鹿衔草
• 鹿蹄草科草本植物鹿蹄草、普通鹿蹄草的全草。 功能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用于风湿痹 证,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外伤出血,久咳劳 嗽。


鹿
鹿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 性能:辛苦而寒,善祛风湿热邪,主要用 于关节红肿热痛的风湿热痹。但配伍后也 多能用于风寒湿痹。
秦艽
• 来源:龙胆科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 艽的根。《纲目》:“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 交纠者佳”。别名:左秦艽、左拧根、左扭、秦 胶、秦纠。
• 炮制:生用。或文火炒。
• 2、肝肾不足,筋骨痿软、小儿行迟。
• 按:民谚:“浑身软如泥,离不了五加皮”; “两脚不会移,要吃五加皮”。
• 3、水肿。
• 注:临床使用的五加皮尚有北五加(香加皮)、 刺五加(五加参)等。甘肃有短柄五加、毛叶五 加、毛梗红毛五加、糙叶五加等品种。
桑寄生
• 来源:桑寄生科灌木桑寄生、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别名:桑寄生——广寄生;槲寄生——北寄生、 柳寄生。桑上寄生、寄生树、寄生
• 附:《本草从新》诗:
• 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醋煎。
• 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
• 用量:治骨鲠可至30克。
川乌
• 来源:毛茛科乌头的块根。 • 炮制:生用或制用。
• 性能:辛、苦,热。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本品辛热散寒祛风,苦热除湿,善于走散,止
痛作用良好。
• 配伍:① 补血、活血药;②温里散寒药;③利湿 药;④清热药;⑤补肝肾、强筋骨药。
• 注意:①可采用丸、酒、膏剂;②阴虚血亏者慎用; ③少数有毒者注意用法用量。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 特点:辛苦而温,散寒力较强。 •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适应证:寒痹为主,配伍后 • 亦可用之湿痹,甚至热痹。
• 因为雪莲有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它叶极密状如白 色长绵毛,宛若绵球,绵毛交织,形成了无数的"小室"室 中的气体难以与外界交换,白天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它 比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所吸收的热量要大;而绵毛层又可使 机体免遭强烈辐射的伤害。另外,密集于茎顶端的头状花 序,常被两面密被长绵毛的叶片所包封,犹如穿上了白绒 衣,以保征在寒冷的高山环境下传种接代。
独活
• 来源:伞形科重齿毛当归的的根。别名:独摇草、 独滑、长生草。
• 炮制:生用。
• 性能: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本品辛香而散,苦温而燥,入肝肾筋骨,可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入膀胱可解表。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下半身痹痛。
• 2、风寒表证。
• 其他:①少阴头痛;②湿疹、湿痒。
• ★与羌活的异同:
• 同:祛风湿、解表、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表证。
• 异:独活力缓,善于下行,治下半身痹痛及伏风、 少阴头痛。
• 羌活力峻,善于升散,治上半身痹痛及游风、 太阳头痛。
威灵仙
• 来源:毛茛科攀缘灌木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 线莲的根及根茎。别名:灵仙、铁脚威灵仙、能消。
• 炮制:生用,或酒炒。
• 2、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多用。
• 其他:①高血压病;②冠心病;③心律失常。 • 用量:药力平缓,可用之30克。
狗脊
• 来源: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状茎。别名:金毛
狗、强膂、扶筋等。《唐本草》: “此药苗似贯众,
根长多歧,状如狗脊骨.” • 炮制:生用;砂子烫炒。
• 性能:苦、甘,温。归肝、肾经。 •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脊。 • 本品苦除湿,甘补益。既可祛风湿、利关节,
清湿热、祛风止痒;制用祛风湿、强筋骨。临床
用于风湿痹痛、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今也常
用于高血压;并有研究称可抑制疟原虫。
腺 梗
豨 莶
豨 莶

臭梧桐
• 来源:马鞭草科灌木或乔木海州常山的嫩枝叶。别 名:海州常山、海桐、臭芙蓉、泡花桐、臭牡丹、 凤眼子。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可祛风湿、 • 通经活络。临床可用于风湿 • 痹痛、高血压病,也可用于 • 湿疹、痱子以及慢性气管炎 • 等。
• 性能: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 本品辛可散风,苦可除湿,微寒清热。善入肝经 祛筋脉中风湿而舒筋活络、止痛;质润不燥而寒,可 退阴虚之热;又可清肝胆湿热。《本草备要》:“风 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热痹;宜于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者;配伍后可用之寒湿痹痛。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本品辛散苦泄,可祛风泄湿;大寒清热;善
走窜而下行。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湿热痹痛;配伍温经 散寒药也可治寒湿痹痛。
• 2、水肿、痰饮、脚气。
• 按:今研究两种防己并能降血压;汉防己可扩张 冠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五加皮
• 来源:五加科小灌木细柱五加的根皮。别名:南 五加、五花、文章草等。《纲目》:“此药以五 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