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_4.祛风湿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祛风湿药培训课件

中药学祛风湿药培训课件
为风湿痹证常用之品,但不宜久服,以防 伤正。此外,味咸可软化鱼骨,温燥又能 除痰。
中药学祛风湿药
17
【应用】
2.威灵仙
十一.祛风湿药 ………………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 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 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 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
中药学祛风湿药
15
2.威灵仙
十一.祛风湿药 ………………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 泥沙,晒干。切段,生 用。
【处方名】威灵仙、铁脚 威灵仙、铁杆威灵仙、 赤茎威灵仙。
中药学祛风湿药
16
2.威灵仙
十一.祛风湿药 ………………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威灵效仙】辛祛散风温湿通,,通苦温络除止湿痛,,走消散骨力强鲠,。
3. 川 乌 ………………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的干燥母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 陕西、湖南等地。
中药学祛风湿药
20
3. 川 乌
十一.祛风湿药 ………………
【采制】6月下旬至8月上旬 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 泥沙,晒干。生用或制后 用。
【处方名】川乌、制川乌。
中药学祛风湿药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掌握:桑寄生 熟悉:五加皮 了解:狗脊
中药学祛风湿药
5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中药学祛风湿药
6
祛风寒湿药概述
【性能特点】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 肾经。辛行散祛风,苦燥湿,温通祛寒。 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 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 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 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10.第四章--祛风湿药PPT课件

10.第四章--祛风湿药PPT课件
Company Logo
第四章 祛风湿药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
1
第四章 祛风湿药
一. 概念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2
-
第四章 祛风湿药
二. 作用与适应证
1.祛风湿止痹痛—痹证 2.舒筋活络—
筋脉拘急,麻木不仁。
3.补肝肾强筋骨— 腰膝酸软、下肢痿弱、 步履艰难。
8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9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功效应用 1.祛风湿止痹痛尤治下风半寒身湿的痹风证湿。痹痛
2.解 表 风寒表证或风寒挟湿之表证
10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与羌活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共性: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痹症及表证
异: 羌活性较燥烈,尤善发汗解表,主治足
太阳之游风,多用于上半身风寒湿痹证; 独活性较缓和,发汗力不及羌活,主治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2.定惊止痉 即祛外风,又息内风。
小古儿人急称慢其惊“风透、骨破搜伤风风”。,
28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乌梢蛇
为游蛇科 动物乌梢蛇 除去 内脏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
29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30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31
-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功效应用
1.祛风通络-性缓无毒
48
-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粉防己
49
-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广防己
50
-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粉防己

第四节 祛风湿药 PPT课件

第四节 祛风湿药 PPT课件

小便不利,~黄芪、白术、茯苓等同 用。 用法用量:4.5~9g, 煎服。 药理研究: 本品含汉防己甲素、乙素、丙素等。 有明显的镇痛、退热、消炎等作用, 且能利尿、利胆、降 Nhomakorabea、抗过敏。
[秦艽]
[秦艽]
辛、苦、微寒。归肝、肾、胃、胆经。 为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 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生用。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清利湿热,退 虚热。
病机与配伍: 风寒邪气偏盛,应选用既发表散寒, 又可祛风湿的药物~使用,如羌活、 防风、白芷等; 热邪偏盛之热痹,~清热药同用; 痹证日久,筋骨痿软者,~补肝肾、 强筋骨药物;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者,~活血化瘀 药同用。
一、祛风湿散寒药
定义:以祛风湿散寒为主要作用,长于 改善或消除风湿痹偏寒证的药物,称为 祛风湿散寒药。 适应证:适用于风湿痹疼痛,遇寒加重 者。
骨哽作用,可单用或加糖、醋煎汤用, 慢慢咽下,可使骨哽消失。 用法用量:6~9g,煎服。 药理研究: 含白头翁素、白头翁醇、皂苷等。 具有镇痛、抗利尿、降血压、降血糖、 抗菌等作用。
[木瓜]
[木瓜]
辛、甘、酸、微温。归肝、脾、胃经。 为蔷薇科灌木植物贴梗海棠或木瓜的干 燥成熟果实。生用。 功效:祛风湿,化湿浊,和胃。
用法用量:9~15g, 煎服。 药理研究: 本品含桑寄生苷、黄酮等。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血压、 扩冠等作用。
[五加皮]
[五加皮]
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为五加科灌木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生用。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应用: 用于风湿痹日久、筋骨痿软。本品性 偏温,宜于风寒湿痹日久,腰膝酸软, 筋骨无力者,~桑寄生同用。
应用: 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后半身不遂。本 品既能祛风湿,又可止痛,并能通经 络;性味苦寒,兼退热,宜于湿热痹 证或热痹,~防己等。治疗中风所致 肢体麻木、口眼喎斜、手足不遂 者,~祛风湿通络活血化瘀药同用。 用于湿热黄疸、湿疹等。治疗黄 疸,~大黄、栀子等;治疗湿疹、湿 疮等,~黄连。

中药学PPT课件:祛风湿药

中药学PPT课件:祛风湿药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性能特点】 木瓜味酸性温,敛中有散,酸能走筋舒挛急,敛能固脱止吐泻,
故有舒筋活络,除痹止痛之功,为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尤以湿 痹、腰脚疼痛重着、筋脉拘挛、不能转动者更为适宜。因其能祛风 湿,舒筋脉,调营卫,止疼痛,也可用于寒湿壅滞所致脚气肿痛, 上冲胸腹等。
木瓜酸温气香,以香温为用,化湿为功,入足太阴脾经,功在降 逆,能理脾和胃、除湿浊、化饮食、止吐泻而敛气阴,故霍乱吐泻、 泻痢腹痛等均可选用。又能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缓急止痛,故吐 泻转筋尤为适宜。
也用于麻醉、癌症止痛等方面。
【临床应用】
祛风除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川 乌
心腹冷痛,如乌头赤石脂丸
寒疝作痛。如乌头桂枝汤
温经止痛
跌扑伤痛,如腰痛宁胶囊
麻醉止痛。如整骨麻药方
【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 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 用。
【适应范围】
祛风湿药分别对现代临床称谓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坐骨 神经痛、肩周炎、腰椎间盘脱出症、颈椎病、骨质增生、跌打损 伤、骨折疼痛、腰肌劳损、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荨麻疹、皮肤瘙 痒、疥癣、湿疹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部分药物用治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哮喘等,亦取得 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分类】
根据药性和功效的不同,袪风湿药分为袪风寒湿药、袪风湿热 药、袪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药性】辛,温。归肝、胃经。
【性能特点】 徐长卿辛散温通,既能祛筋骨间风湿而止痛,又可祛肌肤中风
邪而止痒,所以具有祛风湿止痛,祛风止痒之效。为治疗风湿痹 痛、跌打瘀肿、皮肤痒疹等的常用药。

祛风湿药PPT课件

祛风湿药PPT课件
赤茎威灵仙
其力如威如武,其效如灵如仙,故 名威灵仙。
退出
威灵仙
三、性能特点:
祛风湿,通经络
功效 止痛
退出
威灵仙
【临床应用】
祛风湿,通经络
1.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 不利 。无论上下皆可应用 。 寒湿阻络:+附子、桂枝 风湿化热:+防己、薏苡仁
止痛
2.用于疼痛证。
威灵仙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独 活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退出
独 活
二、处方用名:
独活、川独活、 香独活
退出
独 活
三、性能特点:
祛风湿,止痛
功效 散风寒
退出
四、临床应用: 祛风湿
独活
1、风寒湿痹证 。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
为宜。 1 )风寒湿痹初起,肌肉、腰背、手足疼痛: ~当归、 白术、牛膝 (独活汤 ) 2)痹证日久,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 ~桑寄生、 杜仲、人参 (独活寄生汤 )
桑枝
五、用量用法:
用量:9~15g。 用法:水煎服。
退出
【药用来源】
豨莶草
菊科植物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豨莶 腺梗豨莶
【处方用名】
豨莶草
豨莶
退出
【性能特点】
豨莶草
祛风湿 功效 利关节
清热解毒
退出
豨莶草
祛风湿 利关节 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
尤宜于湿热痹痛为宜 。(生用)
①热痹:~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
②寒痹:~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秦艽天麻汤 ③痹证日久,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 仁: ~独活、桑寄生 独活寄生汤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舒筋活络—善治下肢 痹痛。亦治筋脉拘急。
除湿和胃—吐泻转筋。 消食生津。
【用法】入汤剂。
2020/7/15
中药学
21
桑寄生《本经》
2020/7/15
【药用】桑寄生科寄生植物桑寄生的带叶茎枝。
中药学
22
桑寄生《本经》
【药性】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 1.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性平,
2020/7/15
中药学
13
秦艽《本经》
2020/7/15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中药学
14
秦艽《本经》
2020/7/15
中药学
15
秦艽
【药性】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止痹痛,除虚热,清 湿热。
祛风湿,舒筋络: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 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中药,其痛游走不定,恶风 寒;
寒邪胜,痛痹,痛剧,遇寒则甚,得 热则缓;
湿邪胜,着痹,重着而痛,手足笨重, 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
热邪胜,热痹,肢体关节灼痛,或痛
2020/处7/15 锨红,肿胀剧烈中药学,筋脉拘急。
3
三、分类与功用
祛风湿散寒药—多辛苦温—祛风湿 ,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 痛属寒者
中药学
【药用】 伞形科草 本植物重 齿毛当归 的根。
6
独活《神农本草经》
【药性】 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2020/7/15
中药学
7
【功效主治】
【用法】入汤剂。
2020/7/15
中药学
8
独活与羌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祛风湿、止痹痛,发散风寒,治疗风湿 痹痛,风寒表证夹湿者。

中药学课件祛风湿药经典.ppt

中药学课件祛风湿药经典.ppt
20
威灵仙
《新修本草》
《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脏, 去腹内冷气,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痃癖气块, 膀胱蓄脓恶水,腰膝冷痛又疗折伤。”
《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善走 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 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 或麻木。”
最新.课件
21
威灵仙来源
威 灵 仙
祛风湿药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

方法、使用注意和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掌握药物独活、木瓜、蕲蛇,秦艽、防己,桑
的 要
寄生6味。 熟悉药物川乌(附:草乌)、威灵仙,五加皮3
味。

了解药物徐长卿、蚕沙、雷公藤,络石藤、豨 莶草、臭梧桐、桑枝,狗脊、千年健9味。
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药效研究
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 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和四肢肌肉痉挛的作 用。
最新.课件
38
祛风湿(散寒)药功效总结简表
独 活 善治下部寒湿痹痛,发汗解表(风寒挟湿表证)
威灵仙 善治游走行痹痛,通经络,消骨哽(诸骨哽咽)
祛 川 乌 散寒止痛强,(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疼
风 草 乌 痛)
湿
风湿热痹 湿
关节不利
红肿热痛 痹

药湿

祛风湿强筋骨药 苦甘寒
最新肝.课肾件
祛风胜湿 补肝益肾 强筋壮骨
腰膝酸痛 痿软无力 四肢拘挛
4
祛风湿药分类
行痹
疼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痛痹 痛剧固定,遇寒则甚,得热则缓 关 节
痹 着痹 病
热痹
重着而痛,手足笨重,麻木不仁
肌 肉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于独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独活性缓,善除在里之伏风,长于治下半身风湿
痹痛。 不同点: 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 羌活又善治风寒项背强痛。
2024/10/20
中药学
9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药用】 毛茛科植 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 莲或东北 铁线莲的 根及根茎。
10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13
秦艽《本经》
2024/10/20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中药学
14
秦艽《本经》
2024/10/20
中药学
15
秦艽
【药性】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止痹痛,除虚热,清 湿热。
祛风湿,舒筋络: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 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章祛风湿药
2024/10/20
中药学
1
2024/10/20
1
概述
一、含义:凡能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的 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适应证:
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
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
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
伸展不利,日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
痛、下肢痿弱。
3.妇女宫冷,月经不调,脐腹刺痛+当归, 延胡索,肉桂
2024/10/20
中药学
18
【用法】入汤剂。 【使用注意】风湿热痹忌用。
2024/10/20
中药学
19
木瓜《名医别录》
【药用】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
2024/1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膝 杜仲
强筋壮骨
汤 发汗解表


不 利
痛久 ·
·
·
心 悸
益正 气
外感风寒挟湿肝肾表征
气 不

· 舌
芍药
地黄 川芎
养血活血

·足
苔 薄



· 脉
人参


茯苓 甘草
补气健脾
使

疼痛较剧者:+川草乌、白花蛇:搜风通络止痛 寒邪偏盛者:+附子、干姜 :温阳散寒止痛 湿邪偏盛者:+防己、苍术 :祛湿消肿止痛
独活来源
重 齿 毛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 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根

茎。
主产于湖北、四川、浙江、 安徽等地。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

须根及泥土,阴干或烘干,

切片入药。生用。


独活处方用名
中文名:
独活、大活、川独活、香独活
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Liver Meridian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
独活归经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 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 项 ,循肩膊,挟脊抵腰中,入 循膂,络肾,属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Bladder Meridian
祛风湿药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

方法、使用注意和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掌握药物独活、木瓜、蕲蛇,秦艽、防己,桑
的 要
寄生6味。 熟悉药物川乌(附:草乌)、威灵仙,五加皮3
味。

了解药物徐长卿、蚕沙、雷公藤,络石藤、豨 莶草、臭梧桐、桑枝,狗脊、千年健9味。
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地黄 正虚不重者:-地黄、人参
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 增生症、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 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
独活应用
2.发汗解表:外感风寒挟湿表证。
发汗解表 散风祛湿
风寒


湿
羌活、荆防 荆防败毒散
风寒挟湿表证
羌活使用注意
使用说明: 临床主治风寒湿痹,经配伍亦可治疗偏枯冷痹
缓弱疼痛(《千金方》独活寄生汤)。 独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树下部寒
桑寄生、杜仲 《千金方》 独活寄生汤
偏枯冷痹 缓弱疼痛
肌体 筋脉 经络 关节
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


湿
附子、乌头 《千金方》
乌头酒
独 活 祛风除湿散寒,蠲痹止痛 君
防风
独活的功用
祛 风
腰 膝 冷
祛秦 风艽除湿祛风胜湿 肉 桂 温力祛寒
湿

臣风寒湿痹痛止·
痹 证
· 关 节
通痹止痛
独 活
细辛
祛寒止痛
寄 寄生
了解防己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
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不同品
种。
祛风湿药概述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风湿痹证
祛风除湿药
红肿热痛 痹

药湿

祛风湿强筋骨药
苦甘寒 肝肾
祛风胜湿 补肝益肾 强筋壮骨
腰膝酸痛 痿软无力 四肢拘挛
祛风湿药分类
行痹
痛痹
痹 着痹 病
热痹 尪痹 虚痹
疼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痛剧固定,遇寒则甚,得热则缓 关 节
重着而痛,手足笨重,麻木不仁
肌 肉

关节红肿热痛,筋脉挛急 痛

关节剧痛,肿大变形


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 利
祛风湿药使用注意
酌情配伍: 辨类型: 行痹:祛风(祛风湿药)+活血养血药 着痹:温燥(祛风湿药)+燥湿健脾药 痛痹:散寒(祛风湿药)+通经活血药 热痹:寒凉(祛风湿药)+凉血清热药 辨病程: 在表:祛风湿药+解表药 入里:强筋骨(祛风湿药) +补肝肾药 久病:祛风湿药+补气血药
注意用法: 多以酒剂或丸剂服用(慢性疾病)。 注意禁忌: 阴虚血亏者慎用(多燥)。
辛苦温燥 祛风除湿
祛风湿药含义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 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分类及作用
祛风湿散寒药
辛苦温 肝脾肾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舒筋活络
疼痛麻木 关节肿大 筋脉挛急 屈伸不利
祛祛

风 湿
风 散 寒
祛风湿清热药
辛苦寒 肝脾肾
祛风胜湿 通络止痛 清热消肿
风湿热痹 湿
关节不利
湿重者为宜。 配伍应用:
配羌 活:祛风除湿,散寒解表 配桑寄生:益肾壮骨,通痹止痛 配细 辛:发散风寒,止痛力强 配防 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羌活现代研究
化学研究 含挥发油、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酯
等。 药效研究
抗关节炎、镇痛、镇静及催眠 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 时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
独活性能分析
味辛发散 味苦燥湿 性温胜寒
入肝肾走筋骨散寒除湿通痹 入膀胱走肌表散风祛湿解表
痹止痛:风寒湿痹痛
祛风除湿 散寒通痹
性善下行,尤以腰 膝、腿足关节疼痛 属下部寒湿重者为 宜。
肾气虚弱 党风受冷
英文名:
独活【医】 angelica root;doubleteeth pubescent 〔中药〕
独活性能功效
性能
辛、苦,微温。 归肝、膀胱经。
功效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发汗解表
独活归经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 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 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 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 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 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 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 入颃颡,
独活
《神农本草本经》
《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 《汤液本草》:“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 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本草求真》:“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 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 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毒齿痛,头眩目晕,非此莫攻,…… 因其所胜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 水湿伏风也。” 羌活、独活,古时不分。《本经》谓独活一名羌活,所以《本 经》、《别录》只有独活而无羌活。自陶弘景始言“羌活形细而多 节……气息极猛烈……独活色微白而形虚 ……”后世渐分用。二者功 效相似,然羌活气浓烈,偏于发汗解表而走上;独活则气较淡,偏于 祛风湿而走下。
独活与羌活功用比较
辛苦性温 入肾膀胱 祛风除湿
独活
性较缓和 ,善走气 分,发散力不及羌 活 ,偏于祛风除湿 而走下,用于风寒湿 在下在里、久病伏风 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