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对中后期蚜虫的控制效果研究_冯文涛
小麦吸浆虫各成长期的防治措施.doc

小麦吸浆虫各成长期的防治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应坚持“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原则,用好相应有效防治技术,及时用药防治。
一、蛹期防治
凡是蛹期每样方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都必须用撒毒土的方法进行防治。
一般年份在小麦孕穗期正是小麦吸浆虫大量化蛹时,每亩可用5%毒死蜱粉剂0.6~0.9公斤,与20~25公斤细沙土混匀,均匀地撒于地面,可杀死大量吸浆虫蛹和初羽化的成虫。
二、成虫期防治
凡是成虫防治期10复网有虫20头以上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的地块都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
小麦抽穗时正是吸浆虫大量羽化出土的时期,当全田有70%~80%的小麦抽穗时,可亩用40%乐果50克对水50公斤,或用苦参碱20克对水40~50公斤,均匀地喷洒于麦田,可杀死大量小麦吸浆虫成虫,还可兼治小麦蚜虫。
若同时每亩加入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克,对水50公斤,可兼治小麦白粉病。
三、注意事项
①严重发生的地块要注意蛹期防治和成虫期防治有机结合。
②配制毒土时农药和沙土要尽量混匀。
③未浇水的麦田撒毒土后及时浇水,可提高药效。
④撒毒土时不要带露水撒药,要将粘在麦叶上的毒土借助于扫帚、拉绳索等器具使毒土弹落在地面。
⑤成虫期防治一定要注
意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的时间用药,尽量躲开中午强光时刻和风、雨天气。
⑥喷雾时要喷洒均匀,不要任意减少用水量。
⑦工作人员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用药安全。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虫害,吸浆虫是其中一个,它的幼虫为危害灌浆期的小麦,只要麦粒中有一只吸浆虫,会减产四分之一只要,有两只减产一半,四只绝收,可见它的毁灭性有多凶猛,所以防治一定要重视。
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了解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吧。
1、防治难度小麦吸浆虫成虫一半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它们会在麦穗上产卵,卵期只需五天注意,孵化后的幼虫即可进入麦粒中危害。
所以最佳最佳的防治只有一周左右,极易错失防治机遇,一旦幼虫进入到麦粒中,再喷药难以防治,给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
2、蛹期防治撒施毒土毒杀虫蛹,应该在小麦抽穗前3-5天进行,宁愿早也不要晚,以免错失良机。
可用的药剂有40%毒死蜱乳油和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将它们各区500ml和2公斤,将其和20公斤的细沙土搅拌均匀,配制成毒土,在下午是顺垄均匀撒施在地表。
注意在撒施是不要将其撒在叶片上,以免造成药害,撒施后喷洒水可增加药效。
3、成虫期防治应该在小麦抽穗后杨花前进行,同时兼治蚜虫,可用的药剂有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按照规定调配药液后,在晴天早晨7点或者傍晚5点时喷施,注意要在无风天气进行,大风会影响到喷药效果。
喷雾时要喷洒均匀,麦穗和叶片都不要放过,有些的控制成虫群的数量和产卵数量。
4、注意事项吸浆虫防治一定要严格,错失关键时期就达不到防治效果,所以麦农要抓住机遇,当断则断,及时用药,防治好吸浆虫,保证当年丰产。
用药是要小心谨慎,做好相对应的防护措施,以免药剂中毒。
以上是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介绍,让能助力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学习我们。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研究

小 麦 吸浆 虫 ,俗 称 小红 虫 、麦 蛆 等 ,是 小麦 生产 上 的毁灭 性害 虫 。 山东 省新 泰市近 几年 4 月 份 降水 偏少 ,特别 是 4月 中旬 以后土壤 较 为干旱 , 使土 壤 中小 麦吸 浆 虫 圆茧滞 育率 增大 ,造 成虫源 逐年 积 累 ,发 生程 度 呈上 升 趋势 ,发生 面 积逐 年 扩大 。2 0 0 6年 小麦吸 浆 虫在全 市呈 突发 态势 ,发 生 61 .4万亩 , 收 1 0 绝 0 0余 亩 ,损 失小麦 5 3万公 0 斤 ,给 农 民造 成 了 巨大 损 失 ,也给 农 业 生产 安全 构 成 了严 重 威胁 。因此 ,新泰 气 象局 和 农业 部 门
严 重麦 田虫株 率 5 % ̄ 8 %,单穗 有虫 1 ~ 10 0 0 0 2 头 ,个 别地 块虫 株率 为 10 0 %,单穗 有虫 1 ~ 10 2 8 头 ,高 者达 2 0头 ,密度 之 高 ,是近 1 年 来所 罕 0 5
见。
为 掌握 小 麦 吸浆 虫 的发 生 动 态 、危 害情 况 , 20 0 6年 小麦 灌浆 乳熟 期 ,开展 了剥穗 查 小麦 吸浆
种
● 总 虫壁 一 0T 一 唾米
一
面
” " ” ” " , , "
不 同虫态的 防治适期 和 小 麦吸 浆 虫成 虫 防治的 最佳 时期 。对 目前推广 的 l个 小麦 0
品种在 大 田 自然感 虫情况下 进行 观 察 ,发现 :在 自然感 虫 条件 下 ,受 害轻 的主 要 原 因是 “ 两期错 位” 。有 效成 虫是 造成 当年 小麦 受 害的主 要 原 因 。利 用抗 ( ) 避 虫小
麦 品种控 制 小麦吸 浆 虫 筛选 出 了抗 虫品 种加 以推广 , 得 巨大的经 济效益和 社会 取
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对中后期蚜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S h a a n x i J o u na r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M S c i e n c e s
小 麦 吸浆 虫 成 虫 防治 对 中后 期 蚜 虫 的控 制 效 果 研 究
化 工有 限公 司 ) 。
1 . 2 试 验概 况
2 0 0 9年 4 1 . 5 % 毒 ・啶 E C防治 小 麦 蚜 虫 : 试
验设 在 兴平 市东 城 区周村 1 组, 面积 8 6 7 1 T I , 小 麦
品种为 小偃 2 2号 , 施药 前一 月未 喷过 其它 任何 杀
取有 机氯 杀 虫 剂 “ 六 六六 粉 ” 地 面 防 治 和种 植 抗
虫 品种 “ 西农 6 0 2 8 ” 等措施 , 1 9 8 6—1 9 8 7年 普 查 虫 口密度 大 幅度下 降 , 危 害基 本 消 失 。9 O年 代 以 来, 麦蚜 主要 以麦 长管 蚜和麦 二叉 蚜 为优 势 品种 ,
高效 氯氰 菊 酯 5 0 mL・ 6 6 7 m 或2 2 %噻虫 ・ 高 氯氟 1 0 m L・ 6 6 7 m~, 一般 年使 用 1— 3次 , 可有 效 控 制蚜 虫 的 危 害 。2 0 1 0年 小 麦 吸浆 虫 在 兴 平 市 塬 下部分 地 区偏重 发 生 , 是3 0 a 来 兴 平 市 发 生 最 重 的一年 , 2 0 1 1年部分 麦 田大 幅减 产 , 平均 1 8 0
6 6 7 m~, 2 0 1 2~2 0 1 3年 经 过 两 年 穗 期 喷药 防 治
成虫后 , 虫量平均 7 2万 ・6 6 7 m 头, 最 高 量 1 0 0 0万 ・ 6 6 7 m 头 J , 小 麦 吸浆 虫 在兴 平 市 发 生程 度 减轻 。小 麦 吸浆 虫 成虫 防治 时 间一 般 在 4 月2 3日 一 5月 2日, 经过 小 麦 吸浆 虫 成 虫期 防治 麦 田, 5月 上 中旬 , 麦 穗 蚜 虫 口基 数 大 幅下 降 , 麦 穗蚜 发 生高 峰期 推迟 7~ 8 d , 百 穗蚜 虫 虫 口为 3 9 头, 远低 于百 穗 5 0 0头 防治指标 J , 高峰期 虫量 明
小麦吸浆虫防治和治疗技术

轮作制度
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续 种植相同的小麦品种,有 助于减少吸浆虫的繁殖和 传播。
精耕细作
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及时 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 卫生,有助于减少吸浆虫 的生存空间。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 种,能够减少吸浆虫的侵 害。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使用杀虫剂对小麦种子进 行拌种处理,能够预防吸 浆虫的侵害。
失败防治案例
案例一
在山东某地区,由于缺乏科学防治意识和 技术,农民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导致小麦吸浆虫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 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VS
案例二
在湖北某地区,由于防治方法不当,如过 度依赖化学农药,忽视了生物防治和农业 防治措施,导致小麦吸浆虫产生了抗药性 ,加大了防治难度。
05
提高农民的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吸浆虫的识别 、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如科学用药、生态调控等,帮助农 民更好地防治吸浆虫。
提高农民参与度
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农民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农民对吸浆虫 防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03
防治和治疗技术
土壤处理
深翻土地
深翻土地可以破坏小麦吸浆虫 的生存环境,减少其数量。
灌溉
在小麦吸浆虫化蛹期间灌溉,可 以使蛹窒息而死。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虫源, 提高土壤肥力。
种子处理
选用抗虫品种
选择抗虫品种的小麦可以减少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
药剂拌种
使用杀虫剂拌种可以保护种子不被吸浆虫侵害。
农民做好防治准备。
研究新的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

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
袁伟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研究不同杀虫剂在不同时期时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秋季麦播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效不理想;在吸浆虫蛹期、羽化高峰期防治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发育进度,不适合指导群防群活;而小麦抽穗70%~80%时,正值吸浆虫产卵始盛期,此期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物候现象群众客易掌握,因此把小麦抽穗70%~80%作为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符合当前的生产现状.
【总页数】2页(P167-168)
【作者】袁伟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植保植检站,河南南阳,473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22+.1
【相关文献】
1.宝鸡市小麦吸浆虫最佳化学防治适期防效研究 [J], 张俊文;白应文;李伟;段乖利
2.蒲城县小麦吸浆虫测报方法及成虫防治适期初探 [J], 许彦蓉;张明;武妍;宋晓智
3.蒲城县小麦吸浆虫测报方法及成虫防治适期初探 [J], 许彦蓉;张明;武妍;宋晓智
4.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适期与效果试验 [J], 董耀东;常杨生
5.浙北桐乡梨锈病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研究 [J], 吴嘉维;姚张良;胡琪琪;张杰;陈轶;蒋建荣;周国鑫;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吸浆虫防治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小麦吸浆虫防治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严重危害着小麦产量及品质。
因此,小麦吸浆虫防治是小麦生产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防治小麦吸浆虫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 防治方法选择问题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较多,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但是在实际防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防治方法,因为不同防治方法的效果和适用范围都有所不同。
2. 防治时机问题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气温、天气、土壤等因素有关,因此防治时机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小麦吸浆虫初发生于3-5月份之间,此时需要及时防治,避免虫口扩散,减轻虫害危害。
3. 防治效果评价问题
防治效果的评价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统计数据等方式,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为后期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4. 安全用药问题
如果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量。
同时也需要注意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确保安全用药,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 防治成本问题
无论采用哪种防治方法,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因此,在防治小麦吸浆虫时,需要权衡成本与效益,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防治措施。
做好小麦吸浆虫成虫蚜虫白粉病赤霉病防治工作

做好小麦吸浆虫成虫蚜虫白粉病赤霉病防治工作目前,我市小麦已抽穗,正是吸浆虫成虫、蚜虫、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集中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
据5月13日我市调查监测吸浆虫成虫、蚜虫已在我市麦田开始普遍发生。
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虽然还未发现,但要注意调查监测。
为有效控制这些病虫害的为害,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各县(市、区)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要密切注意田间病害发生动态,根据病害发生实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小麦吸浆虫成虫期防治:未进行中蛹期防治或中蛹期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地块,应在小麦抽穗率达70-80%时,立即喷雾防治。
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30毫升,或用30%氧乐敌乳油60毫升,对水30公斤,于成虫活动的下午5时以后喷雾进行防治,用药时注意喷匀喷透,同时可兼治蚜虫。
2、小麦蚜虫防治:当麦蚜百株有蚜500头时,要及时进行除治,防治方法可亩用2.5%氯氟氰菊酯(商品名:功夫)乳油30—40毫升,或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也可亩用40%氧乐果乳油75~100毫升或10%吡虫啉(注:使用内吸性吡虫啉防治麦蚜田块可适当提前用药)可湿性粉剂15-20克,加水50~60公斤常量喷雾。
为提高小麦产量,预防后期干热风,在防治麦蚜的同时可每亩加入98%磷酸二氢钾50克混合喷雾。
蚜虫、红蜘蛛、条锈病、白粉病混合发生的田块可亩用15%三唑酮100克加10%吡虫啉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3、小麦白粉病防治:当白粉病田间病株率达15%以上的麦田,可亩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15%粉锈宁100-150克对水3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
麦蚜、白粉病混发田块,可将防治药剂混合使用,同时加入0.2%磷酸二氢钾或1%尿素液,预防干热风,一喷多效,一喷综防。
此外在防治小麦白粉病时如果发现黑穗病株、麦田杂草也要及时进行拔除处理。
4、小麦赤霉病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阴雨3天以上,就有严重发生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对中后期蚜虫的控制效果研究收稿日期:2013-10-01修回日期:2013-11-10第一作者简介:冯文涛(1965-),男,汉族,高级农艺师,在兴平植保植检所从事植物病虫病防治工作。
冯文涛,王太泉,王忠娣,何艳维(兴平市植保植检站,陕西兴平713100)摘要: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扬花期连续3次吸浆虫成虫的防治,可以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危害,防效达97.4%,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后期蚜虫危害,后期不再喷药蚜虫的防效也可达98%以上,蚜虫虫口基数极大降低;连续3次吸浆虫成虫防治对后期作物增产效果高于中后期专防蚜虫处理;3次吸浆虫成虫防治千粒重增加23.6% 25.6%,专防蚜虫田千粒重增加19.1%。
同时可推迟小麦穗期蚜虫的发生高峰期7 8d ,高峰期最高虫量明显降低,远低于防治指标。
关键词:小麦吸浆虫;防治;蚜虫;控制小麦蚜虫和小麦吸浆虫都是小麦生产上灾害性害虫。
20世纪50、60年代,小麦害虫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蚜、小麦害螨和地下害虫,70年代以后,小麦吸浆虫和地下害虫虫口逐年下降,但小麦蚜虫和害螨虫口逐年上升[1]。
80、90年代麦田主要害虫以麦蚜和害螨为主,1983 1985年小麦吸浆虫在兴平市东温坊村、新庄村一带发生为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小麦667m 2产仅有18.5kg ,经采取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粉”地面防治和种植抗虫品种“西农6028”等措施,1986 1987年普查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危害基本消失。
90年代以来,麦蚜主要以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为优势品种,塬区重于平川。
近年来小麦蚜虫连年猖獗发生,每年均必须进行喷药防治,5月5 20日,关中地区小麦进入灌浆期后,麦穗蚜达到峰值,也是一年中小麦蚜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此时90%以上的蚜虫主要集中在穗部小穗间为害,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此时如不注意防治和防治效果不好就会造成严重损失[2]。
20世纪70 80年代防治麦穗蚜主要选用氧化乐果,80年代后选用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近年来随着小麦蚜虫发生危害的日益严重,开始大量使用吡虫啉、噻虫螓等高效药剂,及其与拟除虫菊酯类复配制剂。
经调查,关中地区一般年份施药时间在5月5 15日之间,选用10%吡虫啉WP 20g ·667m -2、5%高效氯氰菊酯50mL ·667m -2或22%噻虫·髙氯氟10mL ·667m -2,一般年使用1 3次,可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2010年小麦吸浆虫在兴平市塬下部分地区偏重发生,是30a 来兴平市发生最重的一年,2011年部分麦田大幅减产,平均180万头·667m -2,最高虫量均2700万头·667m -2,2012 2013年经过两年穗期喷药防治成虫后,虫量平均72万·667m -2头,最高量1000万·667m -2头[3],小麦吸浆虫在兴平市发生程度减轻。
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时间一般在4月23日 5月2日,经过小麦吸浆虫成虫期防治麦田,5月上中旬,麦穗蚜虫口基数大幅下降,麦穗蚜发生高峰期推迟7 8d ,百穗蚜虫虫口为39头,远低于百穗500头防治指标[4],高峰期虫量明显降低,增产效果明显。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41.5%毒·啶EC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40%氧化乐果EC (河北新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吡虫啉WP (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5%高效氯氟氢菊酯EC (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48%毒死蜱EC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WP (河北野田农用化学有限公司)、80%敌敌畏EC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25%氰戊·乐果EC (四川省川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2试验概况2009年41.5%毒·啶EC 防治小麦蚜虫:试验设在兴平市东城区周村1组,面积867m 2,小麦品种为小偃22号,施药前一月未喷过其它任何杀虫剂,蚜虫百茎虫口为3040 4581头之间,主要在穗部危害,分布较均匀。
设5个处理,41.5%毒·啶EC 5mL ·667m -2、10mL ·667m -2、15mL ·667m -2,40%氧化乐果EC 90mL ·667m -2陕西农业科学2014,60(3):63-64,72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和空白对照,每个处理173m2。
田间施药4月29日上午10:00 13:00进行,天气晴好,无风,气温15ħ,施药工具采用山东WS牌手动喷雾器,用水量45kg·667m-2。
2011年10%吡虫啉WP20g·667m-2+5%高效氯氟氢菊酯EC16.7mL·667m-2防治蚜虫:试验设在在兴平市东城区庄头村2组,面积2668m2,小麦品种为陕麦889,未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前一月未喷过其它任何杀虫剂,蚜虫百茎虫口为680 720之间,主要在穗部危害,分布较均匀。
设3个处理,10%吡虫啉WP20g+5%氯氟氢菊酯EC16.7mL·667m-2、40%氧化乐果EC 90mL·667m-2和空白对照,每个处理889m2。
田间施药5月4日上午9:30 11:30进行,天气晴好,无风,气温16ħ,施药工具采用山东WS牌手动喷雾器,用水量45kg·667m-2。
2012年小麦吸浆虫防治试验设在阜寨镇南八一村,试验面积20010m2,小麦品种豫麦49-198,处于扬花期,施药前百茎虫口为280 350头之间,主要在穗部危害,分布较均匀,吸浆虫成虫百复网捕在82 98头之间。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为25%氰戊·乐果EC70mL+10%吡虫啉WP20g·667m-2在4月23日、4月27日、5月3日连喷三次对吸浆虫成虫喷雾防治;处理2为第一次4月23日48%毒死蜱EC70mL·667 m-2、第二次4月27日48%毒死蜱EC50mL+ 10%吡虫啉WP20g·667m-2、第三次5月3日用48%毒死蜱EC50mL+80%敌敌畏EC50 mL·667m-2;处理3为5月8日用毒死蜱+敌敌畏只进行一次蚜虫防治;处理四空白对照。
施药工具采用泰山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用水量30kg·667m-2。
1.3调查时间与方法试验喷药前进行小麦蚜虫和吸浆虫成虫基数调查,喷药后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50茎,调查穗部蚜虫数量,药后1d、4d、8d调查小麦蚜虫吸浆虫成虫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ˑ100防治效果(%)=1-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ˑ100 2结果与分析2.141.5%毒·啶EC防治小麦蚜虫试验药后1d,41.5%毒·啶EC防治蚜虫5mL·667m-2、10mL·667m-2和15mL·667m-2防效分别为:63.9%、77.8%和81.7%,而40%氧化乐果EC90mL·667m-2仅为45%;药后4d 41.5%毒·啶EC防治蚜虫5mL·667m-2、10 mL·667m-2和15mL·667m-2防效呈上升趋势,分别为:91.5%、87.1%、84.3%,40%氧化乐果EC90mL·667m-2为79.5%;药后8d,防效依次为:87.9%、91.6%和93.1%,40%氧化乐果EC90mL·667m-2为79.8%;与药后4d比较,防效差别不大,说明该药剂持效期可达8d以上。
2.210%吡虫啉WP20g·667m-2+5%高效氯氟氢菊酯EC16.7mL·667m-2防治小麦蚜虫试验10%吡虫啉20g·667m-2+5%高效氯氟氢菊酯16.7mL·667m-2药后1d,防效83.1%,40%氧化乐果EC90mL·667m-2为65.5%;药后4d防效分别为:95%、84.2%;药后8d防效分别为92%、69.4%。
吡虫啉+高效氯氟氢菊酯处理防效优于单用氧化乐果,8d后药效有下降。
2.3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试验处理1为25%氰戊·乐果EC70mL+10%吡虫啉WP20g·667m-24月23日、4月27日、5月3日连喷三次对吸浆虫成虫喷雾防治,防效为95%;处理2为第一次4月23日48%毒死蜱EC70mL·667m-2、第二次4月27日48%毒死蜱EC50mL+10%吡虫啉WP20g·667m-2、第三次5月3日48%毒死蜱EC50mL+80%敌敌畏EC50mL·667m-2喷雾防治吸浆虫成虫,防效为97.4%;5月17日剥穗调查,处理1穗被害率0.17%,粒被害率0.005%,处理2穗被害率0%,粒被害率0%,两个处理对小麦吸浆虫防效优异。
对蚜虫防效调查:5月15日,对照百茎虫口3867头,处理1百茎虫口39头,防效98.9%,处理2百茎虫口12头,防效99.7%直至小麦收获未出现蚜虫发生高峰,未达到防治指标;处理3药后1d防效为86.8%,4d防效为93.4%。
小麦增产效果调查:对照处理小麦千粒重31.70g,667m2产量367kg,处理1小麦千粒重39.18g,,千粒重增加23.6%,667m2产量433 kg,增产率18.0%;处理2小麦千粒重39.83g,千粒重增加25.6%,667m2产量442kg,增产率20.8%;5月8日只进行了一次蚜虫防治小麦田千粒重37.74g,千粒重增加19.1%,667m2产量414kg,增产率12.8%。
(下转第72页)业灾害预防,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虽然群众对于预警信号具体含义有了一定了解,但远未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图4)。
图3农业气象预报准确性评价图4预报信号含义了解程度图5对农业气象工作的整体评价(5)对农业气象工作的整体评价。
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整体评价有14%满意,54%较满意,31%一般,满意率为68%,不满意为1%,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图5)。
3结果分析通过笔者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农业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关注农业气象预报,根据农时做出相应调整。
特别是短期农业天气预报,更有利于对设施农业进行相应补救措施。
例如大雪天会形成温室持续低温,致使蔬菜生长发育不良、易引起落花落果,甚至引发冷害、冻害或天剧晴后导致萎焉、“闪苗”以致死苗,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