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模块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2.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3.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4.3 演示: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发动机结构。

1.4.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2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2.2.3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3.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4.2 讲解: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4.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加深学生对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等。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排放控制等。

3.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更换、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4. 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 发动机模型或实体发动机。

3. 维修工具和零部件。

4. 实验室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和故障诊断能力。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 第3-4课时: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冲程循环。

3. 第5-6课时:学习发动机维修工具的使用和零部件的更换。

4. 第7-8课时: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

5. 第9-10课时: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维修技巧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八、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检查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设施是否齐全。

2. 课堂讲解:通过PPT和实体发动机,讲解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如:气缸、活塞、曲轴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4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气缸与活塞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气缸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曲轴与连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2 教学内容曲轴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章:配气机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2 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配气机构的组成(如:气门、气门座、气门弹簧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2. 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工具的分类、设备的选用和维护。

3. 发动机维修方法:故障诊断、零部件更换、维修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维修方法。

2. 难点:发动机故障诊断和零部件更换。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车发动机实验室。

2. 教学工具:发动机模型、工具箱、故障诊断设备。

3.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践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 实物演示:展示发动机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发动机结构。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零部件的拆装和维修练习。

5. 故障诊断:讲解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发动机维修中的问题,分享维修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的理解。

2. 实操考试: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故障诊断报告:评估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发动机模型和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 设置故障诊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第3-4周:讲解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3. 第5-6周:教授发动机维修方法和技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等。

2. 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维修方法。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演示: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 实践: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

2. 讲解发动机维修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课件: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图片和视频。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

2. 第二课时:讲解发动机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展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维修工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电子教案 模块七 进、排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电子教案 模块七  进、排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7.1 空气滤清器的维修
⑥清洗或更换PCV系统的滤芯。 ⑦在空气滤清器壳内安装空气滤网更换件。通过保证组件表
面密封来保证空气滤清器壳体清洁。安装空气滤清器盖,并 拧紧固定卡圈、螺钉或翼形螺母。 ⑧保证PCV管道、管道传感器或线路连接装置正确地连接到 空气滤清器上。
上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7.2 真空系统的维修
另一种检测真空泄漏的方法是用带低压力通风管的丙烷箱检 测(图7-10)。首先是确保在发动机室内或周围没有火源, 然后使发动机运转,让少量的丙烷进人可能存在泄漏的区域。 当丙烷检测到有真空泄漏时,发动机供油量就会增加,其怠 速稳定性就会改变。在所怀疑的泄漏部位一侧开、关丙烷。 注意检测过程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发动机正常时所产生的真空度会稳定在57.5~74.4kPa ( 432~559mmHg)之间,而对于有些4缸和6缸的发动 机,50.7kPa ( 381mmHg)真空度一也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高性能的发动机,真空表的指针会轻微颤动。需要记住 的是海拔每升高305m,真空表读数就会降低3.9kPa (25.4mmHg)。图7-7所示的是一些常见的真空表度数及 其所代表的发动机故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7.2 真空系统的维修
如果真空测试或其他症状显示有真空泄漏,就需通过进一步 测试来确定泄漏的位置。破损的进气歧管衬垫、破裂的进气 歧管、破损的喷油器0型环或者是真空管都会产生真空泄露。 最有效的真空泄漏测试方法是用排烟式泄漏检测器检测(图 7-8),即将检测器连接到节气门孔上,然后按下按钮开关来 让烟进人进气系统。如果有烟从缝隙中泄漏出来,那么在该 系统内就有泄漏(图7-9)。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等。

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4.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等。

5.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分类和主要性能参数。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汽车发动机的认知。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转换往复运动为旋转运动。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轴、活塞、连杆等。

3.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活塞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旋转运动。

4.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活塞、曲轴、连杆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曲柄连杆机构的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认知。

第三章:配气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了解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配气机构的作用:控制气缸内气体进出,实现燃烧。

2. 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凸轮轴等。

3. 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凸轮轴的旋转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4. 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配气机构的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配气机构的认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模块化教学设计方案
(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基础模块
(一) 汽车发动机总论
了解汽车发动机类型,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二)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
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三) 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配气机构的维修
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熟练掌握配气相位的测量和调整方法,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掌握气缸压缩压力测量方法和压缩压力失准的原因分析方法。

(四) 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
1. 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发动机水冷却系循环路线,掌握发动机水冷却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发动机水冷却系的维修
掌握散热器、节温器、水泵的检修方法。

3. 发动机水冷却系的常见故障诊断
掌握发动机水冷却系水温过低或过高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五) 发动机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
1. 发动机润滑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的作用和循环路线,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发动机润滑系的维修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的机油泵、滤清器等的检修方法。

3. 发动机润滑系的常见故障诊断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油压过低或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六)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
1.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维修
掌握化油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的检修方法,掌握化油器的维护和调整方法。

3.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常见综合故障的原因、现象,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掌握汽油机常见油电路综合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七)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
1.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了解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维修
理解喷油泵、喷油器、输油泵、滤清器的检修方法,掌握喷油泵、喷油器的维护和调试方法。

实践教学模块
(一) 基本实验
1. 曲柄连杆机构拆装实验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气缸盖与气缸体的测量实验
掌握气缸盖和气缸体平面度、平行度,气缸的圆度、圆柱度的测量方法与技术要求。

3. 活塞连杆组的组装实验
掌握活塞连杆组的组装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

4. 曲柄连杆机构的异响诊断实验
了解曲柄连杆结构异响部位的判断方法。

5. 气门间隙的调整实验
掌握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

6. 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实验
掌握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7. 水泵、节温器的检修实验
掌握水泵、节温器的检修方法。

四、说明
(一) 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制3年。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选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基础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是必须完成的,选学模块的内容,各学校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讲。

(二) 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本门课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对结构了解尽量采用实物进行现场教学。

2. 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课,要保证使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手做好实验。

3. 每个模块可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