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曹操献刀》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一单元《古代帝王篇》,详细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课。

该文主要讲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的故事,体现了曹操的智勇双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和经过,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具备智勇双全的品质,勇于承担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帝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和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背景及经过曹操人物形象智勇双全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曹操献刀的过程。

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举例说明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要求。

2.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曹操献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辩证看待历史人物,正确评价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的热情低,课外阅读面窄,古代小说读懂是首要,所以要补充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并且着重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课堂,培养好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

重点难点: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自主把握。

所以一开始从目标的设定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把握小说类的学习重点从而定出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概括人物形象,最后还总结分析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再接触到小说类的学习时可以自己研读。

2、本节课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事前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预习,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过于注重完成既定目标,学生不能尽情展示,意犹未尽,训练的时间也不够。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表演的舞台,而小说则为豪杰做了诗意的诠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沉沉睡去,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教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活动2【练习】检查预习活动3【讲授】目标与学生一起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4【活动】初步感知提问学生:概括本课的主要情节活动5【活动】把握人物形象1、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各情节中对曹操的各种描写,概括人物特点。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刀枪剑戟》,具体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课。

该章节详细描绘了曹操献刀给董卓的经过,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曹操的智勇双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句,了解曹操献刀的经过。

2.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代散文的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曹操的智勇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理解曹操的智勇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词句,了解曹操献刀的经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背景,引入曹操献刀的故事。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曹操献刀的经过。

3. 课堂讲解:a. 对重要词句进行解析,如“刀枪剑戟”、“献刀”等。

b.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塑造等。

c. 讲解曹操的智勇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点。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及过程,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题、简答题等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的智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曹操献刀》2. 重点词句:刀枪剑戟、献刀、智勇精神3. 曹操献刀过程:原因、经过、结果4. 课文艺术特色: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塑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曹操献刀的经过。

b. 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c. 结合曹操的智勇精神,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深入了解其人物形象,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开展“曹操智勇精神”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曹操献刀》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刀枪剑戟》。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二选修《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董卓试探曹操,曹操机智应对,最终获得董卓信任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鉴赏能力。

3.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课文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的理解。

教学重点: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曹操与董卓的对话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曹操献刀的过程。

3. 课文讲解:分析曹操与董卓的对话,讲解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人物形象,讲解相关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历史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2. 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成语和典故,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了解曹操的其他事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升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曹操与董卓的对话分析。

2. 教学目标中的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题目。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曹操的智勇才华以及古代官场的权谋斗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古代官场风气。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感受古代小说的魅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勇双全、忠诚勇敢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曹操献刀》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曹操献刀》预习笔记、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官场的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官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预习检查:让学生复述《曹操献刀》的故事梗概,检查预习情况。

3. 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详细讲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官场风气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作文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故事背景曹操献刀原因人物性格分析官场风气揭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曹操献刀的故事中,谈谈你对忠诚、智慧、勇敢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2024年《曹操献刀》标准教案

2024年《曹操献刀》标准教案

2024年《曹操献刀》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三国演义》选读部分,具体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董卓对曹操的试探;曹操机智应对,取得董卓信任;曹操借献刀之机,刺杀董卓的经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董卓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曹操献刀》原文,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人物形象:曹操、董卓、吕布等。

3. 故事情节:献刀、试探、应对、刺杀。

4. 主题思想:爱国情怀、英勇智慧、忠诚勇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人物形象、情节分析、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及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观看与三国相关的影视剧,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献刀过程、献刀后的影响以及该事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掌握曹操献刀的过程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3. 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物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事件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和历史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曹操献刀的过程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曹操献刀的历史情景。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过程,分析曹操、刘备、董卓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的关键问题,如曹操为何献刀、献刀的真正目的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献刀事件对三国历史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曹操献刀背景献刀过程人物性格特点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曹操献刀的过程。

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讨论曹操献刀对三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1. 描述曹操献刀的过程:曹操为取得董卓的信任,献上宝刀,实则意图行刺董卓,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2. 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曹操机智、果断、有胆识;刘备仁爱、谨慎;董卓残暴、多疑。

3. 讨论曹操献刀对三国历史的影响:曹操献刀事件加剧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为曹操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曹操献刀事件,使学生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了曹操献刀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探讨曹操献刀事件背后的权力斗争、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等。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提高历史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古代散文欣赏》章节中的《曹操献刀》一文。

本文详细描述了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夕,为争取袁绍的支持,向袁绍献刀的经过。

通过对该文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古代官场礼仪、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曹操献刀》一文的主旨,了解古代官场礼仪及人物性格特点。

2. 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曹操和袁绍的人物性格,理解古代官场礼仪。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和袁绍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曹操献刀的经过。

3. 内容分析:讲解课文,分析曹操和袁绍的人物性格,探讨文章的主旨。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曹操献刀的背景曹操和袁绍的人物性格特点古代官场礼仪3. 重点词语:献刀、礼仪、性格、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曹操和袁绍的人物性格,并举例说明。

请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曹操和袁绍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曹操献刀》这篇文章的主旨,了解古代官场礼仪,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 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同时 也糅合了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 理,在全书中体现出尊刘抑曹 的思想倾向:把刘备集团作为 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 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 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丑恶的批 判。
《三国演义》中,作者对曹操的描写 有不少是虚构的。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 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易中天《品三国》
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 3、《三国演义》中有三绝: 奸绝______.义绝 ________,智绝_________
在本课中,作者为我们展 示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解读 人物形象
依 据
什么对象 怎么刻画 鉴赏评价 情节叙述
方法提示:鉴赏人物 形象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 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 泛而谈。
人物描写
课文主要情节: 借刀 献刀 遇陈宫 杀伯奢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祝愿同学们能自 由、快乐地遨游在中 国古典文学的海洋之 中,认真汲取营养, 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 素养!
③心理、动作描写: “操暗忖曰……惧卓力大,未敢轻
动。” ④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操又思曰……曹操背后拔刀……操 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 献上恩相”
勇敢果断 善度势情 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是一个全 身成事的英雄, 而不是一个舍 生取义的莽汉
返回
①语言描写: “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②侧面烘托:“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智谋机警, 非凡的远大志向,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返回
①语言描写: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②动作描写: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③侧面烘托:“宫曰……”“陈宫寻思……”
• 1、作者简介:罗贯中,山东东原人,名
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 (朝代)著名
著名
家。
,字 家、
• 2、《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_____体___篇历 史小说,共______回,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 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止,共97年的历史。 大概以赤壁之战为分水岭,赤壁之战前,写中华大 地上无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沉浮 的命运;赤壁之战以后,则集中写魏、蜀、吴三个 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
课外
①神态、动作描写(对比): “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
②语言描写: “……还能哭死董卓否?”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
之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
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识大义 有谋略 勇猛 有胆识 ——体现其英 雄的一面
返回
①动作描写: “操径入”
②语言描写: “马羸行迟耳。” “愿借试一骑。”
多疑、狡诈、残忍、自私——体现其奸枭的一面
返回
小说中还有其他 表现曹操性格的经典 章节吗?
多疑 狡诈 残忍 自私
识大义 勇敢果断 随机应变
——性格的双面性!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 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 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 非常佩服他。
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基础。 (3)对建安文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
•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 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 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罗贯中 为什么要这 样来写曹操 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