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基本概念修订稿

合集下载

古代哲学气的基本概念

古代哲学气的基本概念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个⾮常复杂⽽重要的范畴。

⽓的内涵确定起来有⼀定困难。

但经多年的研究,对⽓的基本概念形成了⼀定的共识,即认为⽓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不息且⽆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的⾃⾝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发展与变化;⽓充塞于宇宙万物之间,与宇宙万物相互渗透,成为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使万物相互感应⽽构成⼀个整体。

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认为,⽓“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的物质,以⽓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切之根本”:“要⽽⾔之,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是指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通过对先秦⾄秦汉时期的经典⽂献中有关⽓的概念的对⽐考察,可见⽓有多种涵义: ①⽓是指云⽓、风⽓或⼤⽓。

这是⽓的最初涵义,如《说⽂》说:“⽓,云⽓也。

”《庄⼦·知北游》说:“⼤块噫⽓,其名为风。

”但需要指出,⽓与“⽓”不同:⽓为云⽓、风⽓,⽆形⽽运⾏不息;⽓为“⽓廪”之⽓,指精⽶,与“饩”义同。

如《说⽂》说:“⽓,馈客刍⽶也,从⽶,⽓声。

”这是天⼦待诸侯之礼,如《左传·桓公⼗年》说:“齐⼈来⽓诸侯。

” ②⽓是指“六⽓”。

《左传》以六⽓论⽓,如该书《昭公元年》说:“六⽓,⽈阴阳风⾬晦明也。

” ③⽓是指天地阴阳之⽓。

⽓是⾃然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之⽓,如《国语·周语上》说:“夫天地之⽓,不失其序。

若过其序,民之乱也。

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荀⼦·礼论》说:“天地合⽽万物⽣,阴阳接⽽变化起。

” ④⽓是指冲⽓。

冲⽓即阴阳冲和之⽓,是宇宙万物的⽣长发育之原。

如《⽼⼦。

四⼗⼆章》说:“万物负阴⽽抱阳,冲⽓以为和。

” ⑤⽓是指浩然之⽓。

《孟⼦》认为⽓是充塞于天地之间并受⼈的意志所⽀配的浩然之⽓。

⑥⽓是指精⽓。

如上述的《易传》、《管⼦》等皆将⽓规定为精或精⽓。

⑦⽓是指阴阳五⾏之⽓。

《⽩虎通》认为阴阳五⾏之⽓由宇宙中的“浑沌”⼀⽓所分,如该书《天地》说:“浑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

中医基础理论:气——气的基本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气——气的基本概念

⽓,是古代⼈们对于⾃然现象的⼀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朴素的唯物观即认为,“⽓”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间的⼀切事物,都是由物质的⽓的运动变化⽽产⽣。

这种朴素的唯物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就形成了中医学中的⽓的概念。

⽓,是构成⼈体的最基本物质。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以天地之⽓⽣,四时之法成”:“天地合⽓,命之⽈⼈”。

⽓,⼜是维持⼈体⽣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义同‘饲’)⼈以五⽓,地⾷(⾳义
同‘饲’)⼈以五味。

考试⼤站收集五⽓⼊⿐,藏于⼼肺,上使五⾊修明,⾳声能彰;五味⼊⼝,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

⽓和⽽⽣,津液相成,神乃⾃⽣。


但是,由于“⽓”本⾝是极其微⼩的物质,难以⽤⾁眼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的感官,通过⼈的⽣理活动或病理变化⽽觉察其存在,故《仁斋直指⽅》指出:“⼈以⽓为主,……阴阳之所以升降者,⽓也;⾎脉之所以流⾏者,亦⽓也。

营卫之所以转运者,⽓也;五脏六腑之所以升降者,亦此⽓也。

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

”因⽽进⼀步说明,⽓是构成⼈体和维持⼈体⽣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且由于⽓具有活⼒很强的不断运动的特性,对⼈体的⽣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温煦等作⽤,所以,中医学即以⽓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体的⽣命活动。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如下:
1. 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充满在空间中的一种存在形式。

2. 在古代,人们认为气是组成世界的基础元素之一,万物都靠气的运动而生成。

3. 气与空气不同,气是更基本的物质形态,无法直接看见或触及。

4. 气的存在往往通过流动、变化等动力效应来间接显示。

5. 气的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有重要地位,许多学说都包含气的概念。

6. 气常被认为与生命活力相关,人的精气神状态反映了气机的强弱。

7. 气的流动运行要依靠气道,中医讲穴位就是气之通过之处。

8. 气的平衡流动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关键,气不调则可能导致疾病。

9. 气的概念在东西方文化中有所差异,但都强调其无形的活力作用。

10. 气的存在及运动迄今仍然是一种未被直接证实的理论构想。

标准气体的基本概念01-1

标准气体的基本概念01-1

爆炸限是可燃性气体的重要技术数 据。在配制含有可燃气体组分的标准气 体前,必须了解该组分的爆炸限,以确 保安全。为了保证安全,一般空气中甲 烷 的含量最高配到 3.5%,也就是甲烷在 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是5%,可燃气体爆炸 限在《标准气体及其应用》一书第72页 可以查到。
8.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容许浓度
O2杂质含量的测定

通常采用微量氧分析仪测定。用微量氧 分析仪测定高纯气体中的微量氧,为了 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首先仪器必须 经常用准确可靠的氧标准气体定期校准 仪器的零点和跨度。经常检查仪器至被 测气体连接的每一个接头和阀门,严格 检漏,保证没有泄漏。
H2O含量的测定

首先要根据被测高纯气体的性能,选择 合适的水分析仪,仪器必须 定期校准和 检定 。检查仪器至被测气体连接的每一 个接头和阀门,严格检漏,保证没有泄 漏。

3.原料气分析所用的仪器设备
气相色谱仪(TCD、FID、FPD、DID、 AID、HID)等 气相色谱仪主要生产厂家 气相色谱仪主要性能比较 原理和用途

微量氧分析仪 几种氧分析仪的测量原理 测量范围 氧分析仪的选择 分析注意事项

微量水分析仪(露点法、电解法、电容 法、石英振荡法 几种主要水分析仪的原理 用途及测量范围 注意事项
煤炭行业常用仪器及检定规程
仪器名称: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 国家规程编号: JJG678-2007 检定用标准物质:空气中甲烷 标准物质的浓度:0.5%、1%、1.5%、 3%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3%
煤炭行业常用仪器及检定规程
仪器名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 国家规程编号: JJG915-1996 检定用标准物质:一氧化碳 标准物质的浓度:仪器满刻度25%、 50%、75%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1.5%

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关于气是世界本原的理论,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气一元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根源于气。

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理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医学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哲学含义中国古代哲学的气,具有三层含义:1、常识概念的气常识概念的气,属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指一种极细微的、连续的、无间断状态的物质实体。

如云气、水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

2、哲学范畴的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表示现代汉语中所谓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一切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存在,相当于西方哲学的所谓物质,属抽象的概念。

3、广泛意义的气广泛意义的气,泛指任何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在中医学的气一元论中,上述气的三层含义,均有所及。

其中,以哲学范畴的气最为重要,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石。

气的概念最早见于西周末年伯阳父的言论中,“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伯阳父认为“天地之气”有一定的秩序,阴阳是天地之气的内容,阴阳可以相互作用。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最早的学说。

气在汉代的哲学著作中,多称元气。

大多认为,“元气”是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但并非等同于世界的本原。

宋代到明清的哲学家多讲气,很少提到元气。

宋代张载肯定一切存在都是气,提出“虚空即气”,“太虚即气”的命题,把气与虚统一起来,建立了比较明确的气一元论。

明清之际的王廷相、王夫之、毛以智和戴震等进一步发挥了张载的学说,把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发展到顶峰,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总之,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其本义,是一切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存在,其泛义,不论物质现象抑或精神现象,一切现象,均称之为气。

对气的认识

对气的认识

对气的认识一、气的概述1、中医角度人体的气,从总体上说,是由肾中之气、水谷之气和自我界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肺等脏生理活动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流布于周身,无处不到。

具体地说,人体的气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生成过程、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医门法律·明胸中大气之法》说:“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有区分。

”2、城市使用管理角度气分为煤层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

3、人的涵养角度气分为气场、气度、气质等。

气场分为:(1)主动进攻型气场。

对学习和工作怀有高度的热情;喜欢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常常容易转移注意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的精力不够持久,缺乏忍耐力。

(2)被动防御型气场。

遭遇危险会产生极度恐惧的情感;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喜欢阅读那些对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描写很细腻的作品;在别人眼里总是显得闷闷不乐;认准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不达目的不罢休;喜欢运动量小的体育运动或者文艺活动。

(3)潜在扭转型气场。

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情;与人交往不卑不亢;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能够很快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4)多重混合型气场。

到一个陌生环境能很快适应;与人交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融合进来;多数情况下情绪比较乐观;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气场还可以分为生物气场和物气场。

除此之外,气还可以是大地之气,自然之气。

总之,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以不同的名义存在我们的体内、生活以及大自然中,对我们人类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中医角度分析气的作用1、促进生命的新陈代谢生命是指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生物体呈现的生理过程,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是最基本的生命现象,随着生物的进化,生命现象愈加复杂,主要包括应激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运动、调节等。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1.2 声速和马赫数
声速
定义:指微弱扰动波在 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扰动压缩波 扰动膨胀波 声音是由微弱扰动压缩
波和膨胀波交替组成的 微弱扰动波
马赫数
定义:流场中某点处的气体流速与当地声速之 比即为该点处气流的马赫数:
M V a
完全气体:
V2
M2V a22
V2 2 2
kRT kk1cvT
ax ay az
aaxyvvddttddxyvvvvxyttxyvvvvttxxxyvvxy(v(vvvxxxxxxxxyy,,ddddyyxtxt,,vvzzvyv,yy,yxyttd)d)ddvyvtyytyxyvvzzxydvdddvztzztzvvzzxy azvdtdzvvztzvvtxzvz(vvxxxzz,ddyxt,vzvy,yztdd)vytyzvzz dvdzztvzz
1.3 热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状态方程、完全气体、内能和焓
状态方程: f(p , , T)0
完全气体: pRT 内能(完全气体): uu(T)
焓值: h u p
p/ρ代表单位质量气体的压力能,故焓表示单位质量
气体的内能和压力能的总和 ; 对完全气体,焓只取决于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
外界传给一个封闭物质系统(流动着的气体微团是其 中之一)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界所 做机械功的总和 :
统计平均速度 连续介质速度
VlimVi n n n limm
V
A0 A
气体状态方程
完全气体:模型气体,完全弹性的微小球粒,内聚力 十分微小(忽略),微粒实有总体积(忽略)
状态方程:压强、密度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完全气体的状态方程:
pRT

中医中气的概念

中医中气的概念

中医中气的概念咱中国人都知道中医里有个特别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气”!这气啊,可真是神奇得很呢!你想想看,气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股神秘力量。

比如说,我们精神饱满、活力四射的时候,那就是气很足呀!要是感觉浑身无力、懒洋洋的,那可能就是气不太够啦。

气就好像是我们身体这个大机器的动力源泉。

一辆汽车要跑起来得有油吧,我们人要好好活着、活得有劲儿,就得有充足的气呀!这气在我们身体里跑来跑去,让各个器官都能正常工作,让我们能吃能睡能玩能闹。

它还和我们的情绪有关系呢!有时候我们生气了,就会说“气鼓鼓”的,这其实也是气在捣乱呢。

就好像气在身体里乱撞,让我们心情也不好啦。

那反过来,要是我们心情舒畅,气是不是也会运行得更顺畅呀?这就像是一条通畅的道路,气在上面跑得可欢快啦。

咱再类比一下啊,气就像是大自然里的风。

有时候微风拂面,让人感觉很舒服;有时候狂风大作,那可就不得了啦。

我们身体里的气也是这样,要保持一个平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你看那些身体好的人,他们走路带风,说话也有力气,这就是气很旺嘛。

而那些老是生病的人,可能就是气出了问题呀。

所以啊,我们得好好照顾自己的气。

那怎么照顾这气呢?首先得吃得健康呀,不能老是吃那些油腻腻、乱糟糟的东西,得吃些有营养的,让气有足够的“食物”。

然后呢,要多运动,运动能让气活跃起来,就像给气打了一针兴奋剂。

还有啊,心情也很重要,每天开开心心的,气也会跟着高兴呢。

中医里还说有各种气呢,什么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其实也不难理解啦。

元气就像是我们的根本,是最基础的气;宗气呢,就和我们呼吸啊、说话啊有关系;营气就管着我们身体里的营养输送;卫气呢,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卫兵,保护我们不受外邪侵犯。

哎呀,这气可真是太重要啦!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它、照顾它,让它好好地在我们身体里工作。

不然气要是不高兴了,我们可就有苦头吃咯!咱可不能小瞧了这气呀,它可是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呢!你说是不是?所以啊,大家都要好好关注自己身体里的这股神奇的气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的基本概念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气的基本概念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来,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

中医学把先秦气论思想应用到医学中来,对气范围的含义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和分析,形成了以生理之气为核心的气论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气范畴和气论思想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内经》时代哲学领域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观出发,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然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

因此,在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既有哲学含义,又有医学科学的含义,气内涵错综复杂,不可作单一的、片面的理解。

(一)气的哲学含义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

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

中医学将这,一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这行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二)气的医学含义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

在这些物质中,“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

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关于人的起源和本质,中医学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

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环境。

气交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

在这里,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有四季之分,寒暑之别,既有天之六气的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克的作用。

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地点、环境之中。

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

故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但是,人能应四时而知万物,有高度发展的意识和思维,又是万物中最宝贵的,所以说:“天地覆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

人和自然万物一样,也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

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精(精气)是生命的基础。

在中医学中,精气(精)的医学含义,则泛指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内化于人体之中而形成的,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在论述生命的形成时,精气则特指生殖之精和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

中医学在强调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承认生命物质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生命是由精气直接形成的。

故曰:“夫精者,身之本也”,“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故生之来为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精气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

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相合,形成了原始的胚胎,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成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新的生命活动——“神”就开始了。

“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榍、、、、、、以母为基,以父为桅,识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这种“母基”、“父榍”的说法,简明而形象得说明了人的生命是由精气形成的,由胚胎而逐渐发育成形体。

其具体过程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那女生殖之精称为天癸,天癸既充,精气溢泻,月事以时下,男女相合,两精和肠,阴阳交媾,胎孕乃成。

父母之精合而成形,由胚胎而形成躯体的脑髓、骨骼、血脉、筋肉、皮肤、毛发、五脏六腑。

随着人身形体的形成,新的生命活动也就开始了,人的生命机能亦随之产生了。

2.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的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人的形体又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

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乃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气和位(味由气化生,味亦是气),即空气、水、食物经口鼻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气化过程转化为机体各部分的生命物质(五脏六腑之精气)和生命机能。

人体一方面依靠生命机能不断地摄取自然界物质并使之转化为机体的组成部分,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发挥生命机能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消耗自己,产生废物,通过汗、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

故曰:“鼻受天之气,口受地之味。

其气所化,宗气、营、卫,分而为三。

由是化津、化液、化精、化血,精复化气,以奉养生身”。

总之,人体通过五脏六腑呼吸清气,受纳水谷,将其变为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气血津液等各种生命物质,由经脉而运送至全身。

新城代谢后的废物和水液则通过汗、尿、便而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就是形气转化的气化作用过程,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饮食经脾胃的腐熟运化而为水谷精微,化为营卫之气;又有气向有形物质是转化,如营卫在心肺的作用下化而为血液。

形气相互转化的气化过程,包括了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

精神活动是在全部生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更为高级的机能活动。

中医学认为人的感觉、思维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由物质机体所产生的一种气的活动。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感觉也是一种精神现象,形体感觉和充盛的精气是产生视、听、嗅、味等感觉的五脏基础。

故曰:“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由精气而构成人的形体,由形体而产生人的生命机能——神,神是人身形体的机能和功用。

由此可见,五脏精气是精神情志活动的五脏基础。

中医学按气——形——神的逻辑结构,论述了物质与运动、机体与功能和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即形体物质与生命机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形神关系。

中医学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具有永恒运动属性,故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气到形,由形到气,即形气转化的循环往复的无穷过程。

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如此。

父母之精相合构成人的形体,精为生命物质——气的一种,“精乃气之子”,气化为精。

“精者,身为本也”,实即气为身之本。

身即形体,气化为形,形以气充,气为形体之本,形为生命之根。

“吾之所赖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

天地是大生化之宇,人体为小生化之器。

人的生命赖形体而存在,若形体解散,则生命活动也随之终止。

故曰:“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生化息矣”气始终处于形气转化的气化作用之中,人体则是一个不断发生气化作用的机体,这种气化作用表现为人的生命机能。

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形体又赖天地自然的物质而生存,所以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种自然现象。

中医学将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统称为神。

就人的机体与生命功能而言,神则是对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称谓。

形与神俱,生命物质存在于机体之内,人的机体则显露出生命功能。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在全部生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更为高级的生命活动,也是生命物质的产物,也是气的气化作用的表现。

如是神根源于形,形根源于气,即机能源于形体,形体源于生命物质——气。

中医学从形神关系方面进一步论治的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原的基本观点。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禀天地之气而生,依四时法而成。

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内化于人体,构成了人体生理之气。

生理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的活动规律。

人与天地相应,人体与自然界不仅共同受阴阳五行之气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许多具体的运动规律也是相通应的。

天地之气有阴阳之分,人体之气亦有阴阳之分,故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丽决,精气乃绝”。

人体之气和自然之气的运动变化服从统一的规律。

“人之常数”亦即“天之常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综上所述,气是真实存在而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负载着生命现象。

人生所赖,惟气而已。

“惟气以形成,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诚然,中医学在论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时,气这个概念常常同时具有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两种含义,但并不是认为除物质性的气之外,还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纯功能之气。

因为气是极细微的物质,气形态之小,目力难以视及,至多能觉察气混沌的云雾状态。

只有通过它的运动,才能表现出气的存在。

故曰:“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人体任何生理功能都必须以一定方式存在的物质作基础,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物质结构。

人体生命物质的气是通过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换句话说,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就是生命物质的气的功能表现。

由于中医学把人体当作一个运动着的行为过程来把握,主要是从功能方面来揭示脏腑经络的本质,通过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来感知生命物质的存在。

因此,中医学中的气不仅有生命物质的含义,而且常常有功能的含义。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学的气可以既表物质又表功能。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气为动静之主”。

结构是基础,功能是表现。

因此,在中医学中,气是物质与运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其基本含义,在宇宙,则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在人体,则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学从哲学高度回答天地万物的本原时,则精、精气与气同义。

从医学科学角度探讨生命物质的运动变化时,则精、精气与气虽有联系,同时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但其含义不尽相同。

气与精、精气相比较二言。

气是无形可征的(指气以散的运动形式存在),肉眼所不能见的极微小的物质颗粒。

言气必影于物,只有通过生命运动现象,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才能把握气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

而精、精气则是有形的,多呈液体,是肉眼可及的极微细的精微物质。

也可以认为,精、精气是气以聚而成形,以运动形式存在的一种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