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_挪威的森林_的种种象征意义_谢志宇
解读_挪威的森林_的种种象征意义_谢志宇

之梦, , 小说中/ 我0 的恋人 直子是个纯情 而伤感的女
孩, 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与/ 我0的名 字不同, 作者从一开始就为她选定了/ 直0这个汉字。 / 直0在日语中作动词使用时, 含有/ 矫正、修正0、/ 治 愈、治疗0、/ 重新、复苏0的意思, 因此小说中直子所 出现的场所大多被涂上了疾病、死亡、阴间等象征色 彩。有关这一 点, 本文将 在后面做进一步 的阐述。 直子文静乖巧, 内心孤独。高中时代, 由于青梅竹马 的男友木月/ 莫名奇妙0 ) ) ) 是作者明显的设定 ) ) ) 的自杀, 直子对生活、前途、社会产生了抵触和恐惧, 后来离开家乡, 独自来到东京读大学。她二十岁生 日的晚上 与/ 我0做爱, 活泼的她竟变得一 言不发。 直子离开东京, 住进了疗养院, 数月后她选择自杀, 告别了人世。从直子/ 短暂的0一生中我们可以领略 作者设定这个名字( 或者这个汉字) 的意图: 直子是 忧郁、疾病和死亡的象 征, 并非是健康、正常的人。 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作者对直子的刻画不像传 统小说那样写实, 呈现出支离破碎、拼凑、含混等特 点。比如作者并没有向读者描述过直子完整的容貌 和体态, 就连是她唯一朋友的/ 我0( 在小说中起着全 知叙述者的作用 ) ) ) 笔者注) 在回忆时也/ 承认0记 不清她的脸: / 大概因为我总是同她并 肩走路的缘 故, 最 先想 起来 的每 每 是她 的侧 影。0 ( 第一 章 3) / , ,我一直跟在离直子一米远的身后, 边走边打量 她的背影和乌黑的头发。0 ( 第二章 21- 22) 。事实 上, 读者在这部小说中根本看不到直子的父母、兄弟 和姐妹, 也看不到她的什么朋友( 除/ 我0以外 ) ) ) 笔 者注) 。在作者的笔下, 直子是个远离社会、家庭成 员、亲情和血缘关系的孤独者, 是个身处社会边缘的 人。她/ 偶然0地出现在/ 我0的面前, 常常又莫名其 妙地离开/ 我0。她从不和/ 我0 谈论家庭, 甚至包括 天气的好坏, 只是喜欢和/ 我0 漫无目标地在街上行 走。直子所表现出的这一特征颇具/ 内向的一代0作 家笔下人物的特点。
读书心得——《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象解读

读书心得——《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象解读一、引言孔子尝答其弟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中可见,儒家自古以来对“死亡云云”存而不论,它只引导世人看到了人生的一个侧面,而刻意忽略了另一个侧面,这种思维惯性使得生命的意义片面化,生命的可能性凝固化。
由于诸多传统观念上的桎梏,生活里我们也很少接受负面情感教育,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是“成功的荣耀”“有志者事必成”,却不会告诉孩子“放弃后的眼泪”“失败者的悲伤”,所以更别提死亡教育了,如同是天大的忌讳,人人都三缄其口。
从这点来看,作为西方文明两大源头的希腊神话与《圣经》却有所不同。
希腊神话与《圣经》中关于死亡的表述相比儒教典籍更为清楚而深入(2)。
玫瑰虽美终究带刺,但无刺便不可谓之为玫瑰,只愿陶醉于花的美艳与沁人心脾的芳香,而不愿瞥一眼丑陋的花刺,这注就定了审美的缺失。
人生亦是如此,只愿笑对它夏花般绚烂的绽放,却不愿正视它悲秋里的凋零,这也注定了人生的不完整。
与其无视花刺的存在,不如学会欣赏带刺的玫瑰;与其回避“死亡教育”“负面情感教育”,不如适时地引导青年人多思考有关生死与人生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自主认知、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机会。
人的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但需要反复练习,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基础之上才能达成。
因此,青年人的“自由思考”需要以多读书多训练为基础,而不是向壁虚构,放任自流,否则必然要走上错误的思想道路。
如果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没有经历过对生死问题的切身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人生困惑时,必然会迷惘,难以自处,甚至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解决问题。
血的教训使人们意识到,青年人多思考有关生死与人生的问题是其成长道路上必经的训练。
生活中引导青年人多经历这项训练,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走进“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中村光夫说:“生”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两大主题,承载这两大主题的是爱情(3)。
读书心得——评《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手法

读书心得——评《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手法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人们的精神危机剧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生活在大都市里充斥着无边的孤独、虚无,繁化的都市生活也无法抹去人们内心的焦虑。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作家,敏锐的捕捉到这一现象,创作了青春恋爱小说《挪威的森林》。
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爱情小说,这部作品问世后引发了巨大反响,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
小说讲述了主角渡边与木月是好友,后来木月自杀留下了恋人直子。
直子情绪不稳定且有点精神疾病,渡边与直子巧遇后交往但后来直子悄悄的走了,她去了一家精神疗养院。
渡边去看望直子,还认识了与直子同住一起的玲子,并许诺说要等着直子。
后来渡边了认识了阿绿。
阿绿活泼开朗,渡边无法拒绝阿绿的大胆表白。
他一直纠结、苦闷、彷徨,后来直子自杀了,渡边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在玲子的鼓励帮助下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作家在《挪威的森林》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挪威的森林》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主要人物之间的命运,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场景的描绘和道具的应用进行了表现,主要目的是表达那个时代青年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同时象征性的传达了当代人的理想在工业社会的脆弱性。
一、“我”的象征《挪威的森林》里“我”、直子、阿绿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了解这三个主人公名字的象征,首先要了解作者写作《挪威的森林》一书的由来,村上春树还有一部作品叫作《萤火虫》,《萤火虫》里的主人公名字叫“我”“木月”和“直子”。
“木月”是“我”的好友,“直子”是“我”的女友,《萤火虫》一书与《挪威的森林》在故事情节上有着很深的联系,《萤火虫》讲的内容主要是《挪威的森林》里的2、3章的内容[1]。
讲的是“我”与好友‘木月’”和“直子”在大学时期的故事,主人公在“木月”在自杀后,与“直子”断了交往,后来“我”在街上遇到了“直子”,一起散步后,在直子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我”与“直子”做爱后直子不辞而别,“我”在经历那个晚上后通过不断写信祈求直子原谅他的莽撞,在一天“我”收到了“直子”的来信才知道她在一家疗养院,在当天夜晚“我”得到了舍友给的一只萤火虫,在黑暗的夜晚“我”看着迷失方向的萤火虫,心中感到无限的悲哀,作者后来决定写《萤火虫》续集的时候,给“我”起了一个“watanabe toru”的名字,同时又新增了“阿绿”这个新的主人公,在日本文化中,起名通常都使用汉字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日本女性名字中常见的“静子”便是很直观的象征,在《挪威的森林》中作者用日语假名给主人公起名便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挪威的森林》中中文出版物对于“我”的译名翻译为“渡边彻”的比较常见,这是根据读音来直译的名字,但根据全书的故事内容进行“我”的名字译名时,可以翻译为“渡边通”,一方面是“toru”可以翻译的汉字比较多,另一方面这么翻译更紧密结合了作者对于主人公的设计,“我”在《挪威的森林》中有自负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他对学生运动持否定态度,却又喜欢具有个性主义的英雄,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其在生活中如同那只黑暗中的萤火虫一样迷失了方向,村上春树通过“我”来象征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全共斗运动,这场运动由于一开始缺乏明确的目标,因此最终失败了,其动力始终来自学生的狂热,也最终在狂热过后开始幻灭,正如“我”与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一样,“我”一直在两者之间徘徊,最终却只能在东京的人海中迷失方向,春上椿树通过“toru”这个名字的象征,表达了《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孤独感。
《挪威的森林》:性与爱的分离与觉醒,青春的悲痛之歌

《挪威的森林》:性与爱的分离与觉醒,青春的悲痛之歌“仿佛全世界的细雨下在全世界的草地上”——《挪威的森林》如果你问我看完《挪威的森林》是什么感觉,这句话刚好作答。
这雨是忧郁感伤的,又带有一丝温和,不至于太过压抑。
又如同涓涓细流在心里流淌着,平平淡淡,却有一种无形的冲击激荡着心灵。
文学之美就是奇妙,字里行间充满孤独感伤的书,居然缓解了我愈发严重的失眠。
前天一口气读完,不太敢动笔,怕我拙劣的文字不能够表达出所思所想。
但还是忍不住想写点什么。
1/关于背负“有色小说”骂名的看法如果你知道村上春树,那一定听说过《挪威的森林》。
作为村上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87年。
10年前的销量就已经突破1000万本,是村上影响力和销量最大的一本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本最不“村上”的小说。
提起《挪》,或许有的人会露出狡黠的微笑,说它是小黄书。
第一次听朋友推荐这本书也是这么说滴,当然只是调侃,不过书中确实有很多性描写。
其实这无可厚非,许多文学小说当中都会有这部分,诸如《西厢记》《红玫瑰与白玫瑰》《黄金时代》《白夜行》之类,甚至《红楼梦》都有,不过一点儿都不色情,特别是《挪》,甚至有一种美感。
文学小说里的性描写,更重要的是透过此看到背后的人物情感波动。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如果只看到了性,不禁让人想起了鲁迅关于短袖子的那段描述,算是白读了这本著作。
除了“小黄书”的诟病,也有人说它三观不正,道德败坏。
按照这个逻辑,像《人间失格》《月亮与六便士》《局外人》之类的,甚至是《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书又岂不是所谓的“三观不正”。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嗜酒、嗑药、自杀,《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角抛妻弃子,还抢了恩人的妻子和房屋,然后又抛弃新的妻子,《局外人》里的男主对母亲去世、被审判毫无情感波澜,《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女主对婚姻无趣就疯狂放纵,抛弃家庭私奔,最后卧轨自杀……我一向很反感“三观”这个词,特别是在文艺作品里边。
用三观和道德作为衡量文学的标准,用善恶好坏去评判里面的人物,太过肤浅。
挪威的森林迷茫与成长的青春岁月

挪威的森林迷茫与成长的青春岁月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风靡全球的日本小说,由村上春树所著。
它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年轻人心灵的迷茫与成长的故事。
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因为它描绘了年轻一代在寻找自我、面对困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深刻内心变化。
本文将探讨《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迷茫与成长的青春岁月。
青春是一个迷茫的时期。
《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渡边以岁月如梭的方式度过了他的大学时光。
他面临的第一个迷茫是情感上的。
在他与两个女孩间摇摆不定,而他的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已逝恋人之影。
这个情感的迷茫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与此同时,挪威的森林也揭示了大学生活中迷茫与成长的种种困境。
大学不仅仅是教育的殿堂,更是一个人形成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
渡边身处于学术环境,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但这也带来了他源源不断的困惑,他开始疑问自己对未来的选择。
面对迷茫,他逐渐明白了自己的成长正是由于这些困境的挑战。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暗。
《挪威的森林》中的角色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心灵的痛苦。
渡边、直子、红心等人都曾历经挫折、悲伤和痛苦,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他们从中学会了面对困难,接受挫折,并意识到这些痛苦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挪威的森林所揭示的迷茫与成长不仅仅发生在个体层面上,也可以代表整个年轻一代的迷茫和成长。
小说中的角色们都不约而同地面临着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和不满。
他们对既有社会、教育制度和规范产生怀疑,渴望找到自己真正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
这种迷茫和成长的青春岁月,也是广大年轻人追求真理、追寻自我和追求梦想的写照。
在《挪威的森林》中,迷茫与成长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青春岁月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首先,迷茫是正常的,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犹豫和困惑,相信它们正是推动我们获得新的体验和认知的关键。
其次,迷茫并不能阻止我们成长。
相反,它是我们成长的原动力,让我们不断地自我否定、反思和进步。
解读《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

解读《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解读《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主人公渡边松永的视角叙述了他与两个女孩的情感纠葛,以及他对生死、爱情、青春等诸多主题的思考。
小说通过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发和思考。
本文将围绕《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展开探讨,以期进一步解读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首先,在小说中,森林被描绘为一个重要的象征意象。
森林是人与自然相连的地方,也是人们寻求自由和逃避尘俗世界的地方。
在小说中,森林被描绘得非常美丽、宁静,而且是渡边松永和其他角色心灵的栖息地。
森林代表着灵魂的寄托,象征着人们对真实自我的向往。
在渡边松永的记忆里,年幼的红菜苔曾说她想住在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这个愿望正是对于森林这个象征的延伸。
红菜苔认为森林是一个远离物欲和世俗束缚的理想世界,进一步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纯真的追求。
其次,小说中的雨以及与之相关的雨具等事物也具有象征意义。
雨常常出现在小说中的关键场景中,它意味着寂寞、哀伤和沉重的压力。
比如,当渡边松永悲伤地望着下雨的鱼缸时,雨水在鱼缸上凝结成一滴滴像眼泪般的水珠,正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痛楚。
此外,小说中雨具的描写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雨伞被描绘为一种遮挡雨水、保护身体的物品,体现了人们对于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害的渴望。
而雨衣的象征意义则更进一步,它被描绘为一种防止外界侵入的屏障,代表着人们对于保护心灵不受外界伤害的愿望。
此外,小说中的死亡也是一种重要的象征意象。
死亡在小说中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表现,它代表了更深层次的解脱和成长。
渡边松永的密友名取以及他的初恋情人纳兰并未能走到与渡边松永一起的路上,他们遭遇了不同形式的悲剧性死亡。
他们的死并非只是简单的结束,而是与他们的性格、思想与成长密切相关的。
名取憧憬着没有负担的自由,纳兰则深爱着名取,却无法完全拥有和理解他。
他们的死正是一种解脱和超越,象征着他们对于自己内心深处追求的实现。
《挪威的森林》中的成长与精神寻求解析

挪威的森林 - 成长与精神寻求《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经典小说,出版于1987年。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渡边准在大学时代和后来的生活中所经历的成长和精神寻求,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情感、性欲、死亡等复杂而深刻的主题。
1. 渡边准的成长之路渡边准是本书的主要角色,他在大学里度过了一段特殊而充满意义的时光。
在校园里,他结识了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直子和南京夫人,并与她们发展了不同类型的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渡边经历了爱情、友情和亲密关系等各种形式的成长。
2. 精神寻求与心灵困惑除了描述主人公的成长之路外,《挪威的森林》还着重描绘了青年一代对于精神寻求和心灵困惑的追寻。
无论是渡边还是其他角色,他们都试图通过阅读、音乐、旅行等方式来寻找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但是,他们也陷入了对于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困境的探索中。
3. 主题与象征意义整本小说贯穿着渡边准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论述,而这种表达方式又通过一系列意象和象征来展现出来。
例如,书中经常提及的“挪威的森林”就成为了精神世界和追求自由的象征之一。
除此之外,死亡、孤独、沉默等主题也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探讨。
4. 影响力与深远意义《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文学界享有广泛的影响力,并被誉为现代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不仅带给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还引发了关于成长、爱情和人生意义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在总结,《挪威的森林》通过描述主人公渡边准在大学时代及其后生活中所经历的成长与精神寻求,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情感、性欲、死亡等复杂而深刻的主题。
这本小说既是一部关于挣扎着追求理想的青年群像画,也是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挪威的森林青春与成长的迷茫

挪威的森林青春与成长的迷茫挪威的森林:青春与成长的迷茫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以1980年代的日本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大学生渡边健一和他身边一群年轻人的故事。
通过挪威的森林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小说以一种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年轻人在迷茫中寻找自我、追求爱情与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中的主人公渡边健一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哀怨而又敏感。
他对于朋友的自杀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无助,他对爱情的追求又常常陷入纠结与矛盾。
渡边健一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迷茫的形象,他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迷茫和无助。
除了渡边健一,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丰满的形象。
比如渡边的好友纯一,他是一个自由奔放、热情奔放的人。
他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形象展示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困境的无法承受。
此外,樱木由纪子是一个脆弱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爱着渡边健一,却因为自己内心的忧郁而选择离开。
二、成长与自我认知的探索小说中的年轻人们都在追求着自我认知和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困惑。
他们在探索人生道路的过程中,常常迷茫和彷徨。
在渡边的思想世界中,他对死亡与生命的有着反复的思考,试图从中获得一些答案。
同时,爱情也成为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都面临着追寻和放弃的两难抉择。
渡边健一在和樱木由纪子的感情中陷入了纠结,他挣扎于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回忆。
三、爱与孤独的主题爱与孤独是小说中的两大主题。
年轻人们通过爱去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美好,但同时也承受着爱情之痛的折磨。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孤独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现实。
小说中的挪威的森林成为了这种爱与孤独的象征。
挪威的森林是一个寂静而又神秘的地方,通过对森林的描写,小说以一种微妙而又丰富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命的迷茫。
四、青春与迷茫的共通性挪威的森林不仅仅是一部以个人身份故事为主的小说,它也揭示出了整个年代的迷茫与困惑。
1980年代的日本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年轻人们面临着社会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梦, , 小说中/ 我0 的恋人 直子是个纯情 而伤感的女
孩, 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与/ 我0的名 字不同, 作者从一开始就为她选定了/ 直0这个汉字。 / 直0在日语中作动词使用时, 含有/ 矫正、修正0、/ 治 愈、治疗0、/ 重新、复苏0的意思, 因此小说中直子所 出现的场所大多被涂上了疾病、死亡、阴间等象征色 彩。有关这一 点, 本文将 在后面做进一步 的阐述。 直子文静乖巧, 内心孤独。高中时代, 由于青梅竹马 的男友木月/ 莫名奇妙0 ) ) ) 是作者明显的设定 ) ) ) 的自杀, 直子对生活、前途、社会产生了抵触和恐惧, 后来离开家乡, 独自来到东京读大学。她二十岁生 日的晚上 与/ 我0做爱, 活泼的她竟变得一 言不发。 直子离开东京, 住进了疗养院, 数月后她选择自杀, 告别了人世。从直子/ 短暂的0一生中我们可以领略 作者设定这个名字( 或者这个汉字) 的意图: 直子是 忧郁、疾病和死亡的象 征, 并非是健康、正常的人。 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作者对直子的刻画不像传 统小说那样写实, 呈现出支离破碎、拼凑、含混等特 点。比如作者并没有向读者描述过直子完整的容貌 和体态, 就连是她唯一朋友的/ 我0( 在小说中起着全 知叙述者的作用 ) ) ) 笔者注) 在回忆时也/ 承认0记 不清她的脸: / 大概因为我总是同她并 肩走路的缘 故, 最 先想 起来 的每 每 是她 的侧 影。0 ( 第一 章 3) / , ,我一直跟在离直子一米远的身后, 边走边打量 她的背影和乌黑的头发。0 ( 第二章 21- 22) 。事实 上, 读者在这部小说中根本看不到直子的父母、兄弟 和姐妹, 也看不到她的什么朋友( 除/ 我0以外 ) ) ) 笔 者注) 。在作者的笔下, 直子是个远离社会、家庭成 员、亲情和血缘关系的孤独者, 是个身处社会边缘的 人。她/ 偶然0地出现在/ 我0的面前, 常常又莫名其 妙地离开/ 我0。她从不和/ 我0 谈论家庭, 甚至包括 天气的好坏, 只是喜欢和/ 我0 漫无目标地在街上行 走。直子所表现出的这一特征颇具/ 内向的一代0作 家笔下人物的特点。
11 序言 5挪威的森林6由十一章和一篇/ 后记0构成。小 说以/ 我0的独白和回忆, 讲述二十岁左右的/ 我0 与 直子、阿绿两位姑 娘之间纯真而忧 伤的爱情故事。 作者为主人公设定了一个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 并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和印象式描述, 以二十世纪 六十年代 ) ) ) 那个世界变革时代 ) ) ) 的事件、生活、 个人感受为背景, 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串联起现 代青年一幕幕苦涩的爱情美梦。从/ 我0拥有恋人和 爱情到最终失去她们, 小说借此寓意了现代人理想、 信念的破灭, 表现了工业社会中人们的内心孤独和 相互间的不可交流。 小说主人公/ 我0 尤其喜欢阅读美国作家菲茨 杰拉德的5了不起的盖茨比6, 曾多次提到它。作者 的这一设定恐怕寓意着这部小说试图表达的与5了 不起的盖茨比6相同的主题: 幻灭和死亡, 并如同5了 不起的盖茨比6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一样, 5挪 威的森林6中也随处可见这种表现技巧。有些学者 早已注意到这一点, 发表了一些见 解独到的论文。 如李柯将5 挪威的森林6 中的灯光、萤火虫、水 井与 5了不起的盖茨比6中灯光、盖茨比的别墅、峡谷所具 有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前者的灯光象 征了主人公/ 我0的爱人和精神寄托, 萤火虫象征着 主人公孤独、微弱的生命之光, 水井象征着死亡。该 作者还进一步指出, 虽然村上春树在创作手法上颇 受菲茨杰拉德的影响, 但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模仿 之上, 而是充分发扬了日本文学的民族风格, 使作品 人物更具有日本/ 私小说0 人物的特点, 描述手法也 更委婉细腻, 富于阴柔之美。¹ 还有学者分析了5 挪 威的森林6中森林、草原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指出它 们是/ 使人迷失自 我的森林0 以及/ 阴阳界 的边界0
21 名字: 命运的象征 5挪威的森林6的主人公有三个: / 我0、直子和阿 绿。这部长篇小说原本是在短篇小说5萤火虫6的基 础上扩写的。5萤火虫6的主人公也有三个: / 我0( 始 终没有姓名 ) ) ) 笔者注) 、好友木 月和他的 女友直 子。5萤火虫6讲述的大抵就是5挪威的森林6第二、 第三章的故事内容: 六十年代末/ 我0在东京读大学, 过着集体宿舍的生活。过去与木月、直子交往, 木月 后来自杀, / 我0与直子的交往中断。一天, / 我0在街 上偶遇了也在东 京读大学的直 子, 开始一 起散步。 直子二十岁生日的晚上/ 我0去她住所庆祝, 后来我 们做爱。第二天直子忽然不辞而别。/ 我0痛恨自己 一时的莽撞, 并不断写信给她, 祈求谅解。数月后 / 我0接到直子的信, 得知她住进京都的一所叫/ 阿美 寮0的疗养院。当晚, / 我0从室友那里得到一只萤火 虫。看着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萤火虫, / 我0抑制不 住阵阵悲哀。 村上春树决定扩充这篇小说, 并给/ 我0取了个 名字, 叫/ w at anabe t oru0, 同时还设定了另外一个女 主人公 ) ) ) 阿绿。 一般来说, 日本人的姓名都使用汉字, 表达相应 的意思, 如女子名字中的/ 静子0、/ 纯子0、/ 敏子0; 男
) 75 )
再以这部作品中的另一个女主人公阿绿为例来 看, 她身上同样具有类似的特点。阿绿大方开朗, 与 直子的性格似乎完全不同。/ 绿0显然是生命旺盛的 符号, 也是生命复苏的象征。这一点与日语的/ 直0 字带有/ 重新、复苏0的意思是一致的。但将5挪威的 森林6与5萤火虫6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考虑的话, 读 者不难发现阿绿是作者笔下的另一个直子。在小说 中, 当直子住进/ 阿美寮0后, 阿绿便/ 及时0地出现在 / 我0面前。笔者注意到了小说中/ 我0与阿绿第一次 见面时的描述: 阿绿剪掉了长发( 请注意, 直子过去 是长发 ) ) ) 笔者注) , 戴上了一副太阳镜。她说: / 头 发一下变短, 觉得什么保护层都没有了似的。就像 赤身裸体地被扔到人堆里, 心里慌得不行, 所以才戴 这太阳镜。0( 第四章 61) 笔者同时注意到 / 我0在/ 阿 美寮0第一眼看到直子时的描写: / 她像小女学生一 样剪着整齐利落的发型, 一侧仍像以往那样 用发卡 一丝不乱地拢住 ,,0并且说: / 我嫌麻烦, 就请玲子 剪掉了。0( 第六章 124) 两位女主人公同时以/ 短发0 出现在扩充后的小说中, 笔者认为这是作者精心的 设定。阿绿是直子生命的复苏, 是她在现实世界的 替身。因此, 比起直子来, 阿绿这一人物所带有的现 实性要浓厚得多。小说中的她有父母( 虽先后去世 ) ) ) 笔者注) , 有 一个始终未露 面的姐姐和自 己的 家。作者不仅在描述她家时花了一些笔墨, 也大篇 幅地展示了/ 我0去医院照看阿绿父亲的情景。但阿 绿终究是作者笔下的人物, 她的身上无时不凸显着 作者笔下人物所带有的共同特质, 如家庭关系的含 糊性、日常行为的怪异性。我们倘若仔细分析一下 阿绿的种种行为, 定会更加确定阿绿的内心深处其 实与直子同样难以捕捉, 如同直子所具有的不确定 性一样, 阿绿也犹如天外来客一般, 常常来无影去无 踪, 似乎永远没有自己固定的归属。她常常失约, 不 来学校上课, 当我按照电话号码( / 我0是在学校的学 生管理处查到的 ) ) ) 笔者注) 打过去询问时, 却被告 知没有这个人。等到下次见面时, 她却依旧一幅漫 不经心的样子。作者和/ 我0从来也没有( 给读者) 一 个合理的解释。其实无法解释。因为/ 我0根本就不 了解阿绿。作者笔下的阿绿同样也是支离破碎、散 乱的。
小说中的/ 我0 是一个懦弱 胆怯但心高气 傲的 人。/ 我0 鄙视( 六十年代那些) 虚伪的学生运 动领 袖, 对革命运动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 我0无法容忍身 边那些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 知识精英0。 / 我0喜欢阅读欧美的经典小说, 仰慕靠个人努力而 成功的英雄, 但在现实中/ 我0却找不到生活的理想。 小说中那只迷失方向的萤火虫就象征着/ 我0: / 萤火 虫消失之后, 那光 的轨迹仍久久地 印在我脑海中。 那微弱浅淡的光点, 仿佛迷失方向的魂灵, 在漆黑厚 重的夜幕中往来彷徨。0 » 从作者对/ 我0 的这一设定 来看, / 我0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些参加日本/ 全 共斗0运动, 经历失败而陷入迷惘的青年。对于那场 运动和那些青年, 有人曾这样评述道: / 他们想去解 放这个社会, 可他们却没有从真正客观的( 也就是马 克思主义者的) 社会关注出发, 而是仅仅着眼于一种 自恋式的快乐原则。0 ¼/ 全共斗0 是/ 全日本 学生共 同斗争阵线0的简称, 是六十年代后期掀起反对运动 的学生团体。这场运动在日本起到过类似 1968 年 法国巴黎/ 五月风暴0的颠覆作用。表面上, 爆发这 场运动的导火线是青年学生们反对签订/ 日美安全 保障条约0, 但实质上是反对战后日本不合理的政治 体制、教育体制, 反对将经济实力当作衡量一切事物 标准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这场运动事实
上并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行动 纲领, 伴随着这一运动的只是学生们的狂热。因此 当这一运动最终如同一个畸形胎儿一样流产时, 没 有一个人为此感到惊讶, 甚至包括那些激进的学生 领袖。对于经历过这场运动的/ 我0来讲, 事后有相 当一段时期是在激情与麻木、理想与幻灭的徘徊中 度过的。/ 通0这一汉字的象征意义在这里被显露得 淋漓尽致。另外, 在对爱情的追逐中, / 我0既喜爱性 格文静的直子, 但同时也喜欢活泼大方的阿绿。 / 我0穿梭于她们两者之间, 编织着自己美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