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一)[1][1]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__吃穿住话古今(一)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__吃穿住话古今(一)

思考
• 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 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Fra bibliotek找不同
• • • •
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 衣着不同:原始人没有衣服 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们住帐篷 想一想:他们有盐吗?蔬菜怎么吃?
从汉字看古人居住
注意脚的方向
从古到今住的发展
• 山洞、洞窟、茅草屋、窑洞、竹楼、土房、 砖房、瓦房、平房、四合院、楼房、城堡、 小高层、高层楼、复式楼、小洋楼、别墅、 豪华别墅、空中花园…… • 未来人居应该是智能型的房屋,为一年四季 房屋温湿度自动调节、能源采用太阳能供应 的高科技住房。
种植和养殖
• 大家知道他吗? • 他就是神农(炎帝)。
神农

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农业 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 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 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 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 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 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 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 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
饺子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 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 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 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 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 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 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 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 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 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吃穿住古今一

吃穿住古今一

筷子
他知道这是一只有灵性的鸟。于是,他装着赶鸟,一 神鸟救姜子牙 直追出门去,直到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见鸟栖息 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概不管,因此穷困潦 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 倒。他的老婆实在无法忍受,就想毒死他另嫁他人。 肉不可用手抓,挟肉的工具就在我足下……”姜子牙听 了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 这天,姜子牙钓鱼有两手空空回到家中,他老婆说: 又催他吃肉,姜子牙将两根细丝竹伸进碗中,刚想挟 “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吃吧!“姜子牙确 肉,只见丝竹叽叽地冒起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 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忽然飞来一只鸟,啄了 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 他一口,他痛得啊呀一声,肉都没吃成,忙去赶鸟。 毒?”“没毒,你不知道细竹是不能碰肉的。”“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有啄了他的手背。姜子牙犯 没事?那你吃一块!”说着,姜子牙挟起肉就往老婆 疑了,这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 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了试鸟,他又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管道天然气
沼气
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据说,他在历山背后发现一块 面积约400亩的平台地,也就是四顷梁,立刻带领人们焚林垦田。 熊熊烈火烧了好几天,拔草、挖地,一天,两天……那时候, 刀耕火种的,刀是什么样的刀?石头磨成的刀;斧是什么样的 斧?石头磨制的斧。
燧人氏
传说中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惯吃生食, 茹毛饮血。后来为了进食方便, 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 消化。但因为雷击等产生的自然 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 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当时, 有一位智者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 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 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 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 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 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 氏,后来贡奉他为“三皇之首”。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从 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中间经过大约3000万年,我们 的祖先在那远古的时代,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又会 住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
• 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 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据考证, 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再 没发现北京人之前,没有人相信人类的历 史有那么长,一般都认为人类的历史只有 10多万年。北京人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 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思考
•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 产生了什么影响? • 火的使用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距今 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遗址中就已经有炭屑的 痕迹。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 革命性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诞生 的。 •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 会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对人 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
•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
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 娲氏;神农氏
神农氏是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古 代神话人物。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 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因此他亲尝百草,以 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 国农业社会结构完成,神农氏的出现结束了一个 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

21吃穿住话古今(一)[2]

21吃穿住话古今(一)[2]

• 中餐的弊
• 1、中餐礼仪不采用分盘制,相较西餐,其 实略有不雅。比如有些外国人到现在也不 习惯跟其他人夹一个盘子里的菜,因为会 觉得不卫生 。 • 2、中餐礼仪中还有劝加饭菜的习惯。但有 时候会使被劝菜的客人难堪无奈。大家事 实上都会碰到类似已经很饱了,还被主人 家劝吃这吃那的经历
• 西餐的利
屈原
• 屈原像 •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 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 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 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 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 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 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 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 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 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
•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餐吧!
(一)中餐餐饮文化
•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 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 大烹饪体系,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 的地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 同风格. • 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 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还可 以说,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特色的突出, 一种交流的途径。
• 西餐的弊
• 1.西餐进入到中国餐饮业,基本上是没有失 败的,这无疑是对中餐最大的冲击.但凡在 国内说到哪里哪里的西餐,很多人都会自然 地跟两个符号联系到一起:贵,高档次.同样 西餐餐厅和中餐餐厅,消费按每个人来说, 西餐的费用绝对是中餐的两到三倍,这么贵 的价格,人们不但不觉得贵,反而乐意前往, 因为到西餐厅吃饭,似乎也是一种身份的象 征.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吃穿住话古今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吃穿住话古今

殖 面有哪些发展?
4.中国的农作物有哪些?
饮食文化1.中国有哪些特有的饮食特点?
2.你听过哪些饮食故事?(棕子饺子等)
熟食的故事
从吃生食----吃熟食的过程
钻木取火的故事: 大约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
氏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 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 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 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 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 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 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 开始了。
中华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 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 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 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 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 富。
欢迎指导 谢谢大家!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 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 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 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 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 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变迁过程 搜集的资料(知识点提示)
搜集途径
饮血茹毛
人类逐渐开始懂得用火来烧煮 开吃熟食 食物那么,这火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人取火的方式有哪几种?
我的感想
活动二:资料搜集
远古至今 吃的变迁
变迁过程
搜集的资料(知识点提示)
搜集途径
种 1.谁发明了农耕术?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一)吃穿住话古今教学目标: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课时古人的歌谣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

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吃穿住话古今

吃穿住话古今

讨论:祖先生活的情景???
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培养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 界667种农作物中,有136种源于我国!占20% 以上。
农谚:
二十四节气
生产农谚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 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
种、小暑、立秋、白露、寒 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
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 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
饮血茹毛
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现形容 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
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斑鹿(左)和肿骨鹿(右),它们是北京猿人的食物
北京人
• 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 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 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最近一项在英国《自 然》杂志发表的应用Al/Be测年法的结果则把这一年 代上推至68-78万年前。
西方:菜肴是充饥的, 专吃大块肉、整块鸡 等。 中国:菜肴是“吃 味”,所以烹调用料 很讲究。
中国: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相互敬 酒等。
西方:核心在于交谊, 通过与邻座客人之 间的交谈。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到了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句谚语说得好:“十月一,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每到春节,饺子更是不能 少的年夜饭。由于饺子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并且变化 多样,形状独特,让人百食不厌。而说起这种美味食品, 它和东汉时期的的第二个节气 为“中气”,即:雨水、春 分、谷雨、小满、夏至、大 暑、处暑、秋分、霜降、小
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

从服饰话古今

从服饰话古今
一、教案背景 √ 1、面向学生: □小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 、搜集古今服饰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 、透过服饰的变迁,探究历史,找出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 (3) 、请教身边人,简单了解服装的面料。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从古今服饰的变迁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 们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 2、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搜集古今服饰变迁的有关图片、资料等。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逐步生成美好的情感体验。 发展方面: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查询、浏览、筛选、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资料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34—38 页内容。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从服饰话古今》隶属于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学科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追根寻 源》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承接了上一课时“ 中华食文化”。它把古 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的开 始和进步,以及从服饰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 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 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 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 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因为五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相对窄一点;但是在现今的信息时代, 他们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了解、探索;为此我想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看书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教学要从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生活阅历出发,重点不在学生掌握多少, 了解多少,而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 、知识与能力: 与社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情感态度价值观: 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ercommunity/famousteacher/data/course/003/20 10120180/20100506125722.ppt#265,7,幻灯片 7 小结:古代的商人将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西域,换回许多西域的奇珍异宝,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也见证了当时 社会的繁荣昌盛。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并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 看待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ngIntrospection/9ce82b93-eff5-44d f-b39d-71723c2c373b_古今服饰漫谈_王小清.ppt(第 6、7、8、9 张) /sichuan//TeachingIntrospection/9ce82b93-eff5-44d f-b39d-71723c2c373b_古今服饰漫谈_王小清.ppt(第 12、13 张) 9、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10、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 社会怎么样?(板书:社会发展) 贡献。 (二) 黄道婆的贡献。 、黄道婆的贡献 1、同学们,前面谈到的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 们养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hercommunity/famousteacher/data/course/003/20 10120180/20100506125722.ppt(第 12 张) 同学们,说到这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 lt&fr=&sf=1&fmq=133193755204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 ace=0&istype=2&word=%BB%C6%B5%C0%C6%C5&s=0 c70790c69ec3d5bb75bd.html(第 10 张) 3、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 小结:对,黄道婆是对中国纺织业做出了贡献的人,正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 机械和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 廉物美的棉布。 (三) 出示唐服、日本和服。 、出示唐服、日本和服。 1、 (出示92&cl=2&lm=-1&st=-1&fm=resu lt&fr=&sf=1&fmq=133193765012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 ace=0&istype=2&word=%CC%C6%B7%FE&s=0 2、 92&cl=2&lm=-1&st=-1&fm=resu lt&fr=&sf=1&fmq=133193771564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 ace=0&istype=2&word=%BA%CD%B7%FE&s=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