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2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3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学习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时期推动因素主要资本显著特点主要途径世界市场进程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商业资本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雏形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凭工业优势输出商品,扩大市场武力与不平等贸易相结合基本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凭借资本在经济上控制世界市场武力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瓜分世界最终形成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1)生产力方面: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结果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方面:两者都推动了社会的极大进步,引起阶级关系、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2.不同点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的作用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始的范围首先在英国,后扩展到欧美各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 重工业领域(如钢铁、汽车、化工) 重要发明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企业组织形式工厂垄断组织典例分析(2018·天津卷,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第七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32 走向整体的世界

考点32 走向整体的世界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相对稳定。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大量积累的资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1________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1)中心发源地:2________和德国。
(2)标志:1866年,德国人3________发明第一台发电机。
(3)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3.影响(1)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的发展及农业的变革。
(2)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4________组织。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背景(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5________阶段,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2)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2.目的: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3.概况: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4.美国对外政策与扩张(1)提出“6________”,成立“泛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使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的“后院”。
(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提出“7________”政策。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国际贸易和8________。
(3)内容: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4.影响(1)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3)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5)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21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

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考纲内容考核要求备考指南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b1.高频考点依然不会回避: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英国工业革命。
2.英国史一直是某某卷考查重点方向,英国工业革命须与英国的代议制、洛克主X、克伦威尔等联系掌握。
3.全球化一直是长效热点,故“世界市场的形成”估计会成为考查热门。
4.围绕热点“工匠精神”,可能要关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X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3.“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b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b 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b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4.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b 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第21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考点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X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X活动;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对世界: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训练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加试题)(2016· 义乌名校学考押题)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
17 世纪的荷兰被称为 “ 海上马车夫 ” , 19 世纪的英国被称为 “ 世界摆
√
C.经济体制的创新
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2016· 宁波名校学考押题 )下表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
况表。它表明英国(
种类 项目 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 A.工业化程度高 √ C.国内资源严重匮乏
)
原材料 61% 7% 食品 33% 8% B.垄断世界贸易 D.国内市场大幅萎缩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2016· 义乌学考押题 )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版图非常狭小, 但是一次历史性的航行使得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完成这次 “历史性航行”的探险家是( A.哥伦布 √ C.达· 伽马 ) B.迪亚士 D.麦哲伦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
A.工业中心
C.金融中心
B.贸易中心
D.科技中心
√
解析
1
2
3
4
5
6
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 专题八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八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考纲要求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西南端的__________。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__________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1)引起了“商业革命”。
许多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和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权的贸易公司,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使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国际性的贸易中心出现,如里斯本、塞维利亚、伦敦等。
(2)引起了“__________”。
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促使各地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4)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
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5)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接通道;地域性的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性的历史;标志着__________雏形开始形成。
二、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1.方式:(1)建立殖民地。
(2)进行殖民战争。
(3)奴隶贸易。
(4)野蛮的掠夺。
(5)残酷屠杀。
(6)不平等贸易。
2.影响(1)对殖民国家来说:掠夺了大量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大了海外市场,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2)对殖民地来说: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ef3b55783e0912a2162af2.png)
专题十三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C.哥伦布航行到美洲D.麦哲伦环球航行答案 C解析“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可以判断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2.《哥伦布交流》:“生态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
”这表明作者(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答案 B解析生态学者从生物意义视角重新解读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是材料的核心观点,比较备选项,只有B项表述与材料立意一致。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3.(2017·海宁学考押题)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使中国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A.郑和七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与掠夺D.政府大力推广答案 B解析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不会带来材料中的变化,故A项错误;美洲的发现和高产农作物的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B项正确;殖民扩张是对非洲和美洲的掠夺,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政府大力推广不是美洲物种传入中国的原因,故D项错误。
4.据统计,在非洲国家的边界中,仅有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构成的自然边界,其余都是人为划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非洲国家之间经常爆发战争B.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所造成C.非洲各民族是一种杂居的方式D.非洲大陆的经济具有分散性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殖民者们在非洲进行殖民分割、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通过这些殖民活动,非洲被瓜分殆尽。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十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总结(十)

A.法国政府滥发纸币
B.黄金流入的持续增长
C.大规模的殖民掠夺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16世纪上半叶黄金进入西班牙的数量是上升的,但黄金在法国的数量 却是下降,而法国的货币数量却是上升的,这说明在法国贵金属黄金远远无 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才出现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故选D项。
结果 的发展,给亚非拉国 本主义的发展
促使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
家带来灾难
运动高涨
针对训练
1.(2021·广东肇庆一模)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 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 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 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 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 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2.(2021·四川乐山二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军
费,军费在国家总支出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见下表(注:德国不包括“特殊的
临时支出”)。
四国军费在全国总支出中的比重(单位:%)
国家
1875年
1908年
英国
38.6
48.6
法国
29.0
37.0
德国
28.3
28.5
美国
33.5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 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期,殖民国家相互竞 争,世界市场粗具规模,该材料可用来探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故 选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解密】线索一: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单纯市场调节经济;(2)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线索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重视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迎来“新经济时代”。
一、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二、罗斯福新政1.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伤,结束混乱状态。
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一阶段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2.罗斯福新政的本质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罗斯福,其新政措施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大型的生态工程建设既保护了美国生态环境,又有效解决了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失业等问题,缓和了社会紧张局势,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其根本目的并非质疑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为了有效地缓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
3.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
4.原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接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31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
扩张
考纲考情
考点31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
(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
(1)对欧洲
①西班牙、葡萄牙从海外掠夺了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②荷兰、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加入了海外探险的行列。
③欧洲国家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称为“地理大发现”。
④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误区警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
(1)方式:①建立殖民地。
②进行殖民战争。
③奴隶贸易。
④野蛮的掠夺。
⑤残酷屠杀。
⑥不平等贸易。
(2)影响
①对殖民国家来说:掠夺了大量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大了海外市场,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殖民地来说: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③对世界来说: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微点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广阔的市场及充足的原料,这一性质决定了西欧国家的扩张性;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主题一世界由孤立到联结成一体
史料实证
史料一14世纪以前欧亚之间的商路
(1)陆路(丝绸之路):地中海→里海→中亚。
(2)海路: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波斯湾→亚洲。
(3)海路:地中海南岸亚历山大港→红海沿岸→东方
史料二新航路开辟图
解读图片背景:15世纪前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黄金白银的需求;欧洲社会掀起到东方“寻金”浪潮。
2图示内容:“新航路”是指新开辟出通往东方、连通世界各地区的海上航线。
借此建立了由欧洲到达南非、印度、美洲及全球各大洲之间的文明链接。
新航路成为文明交流之路,但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又使其成为掠夺之路。
史论总结
1.五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
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粗具雏形。
(2)“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3)“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明清统治者逐步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进行自卫。
(2)经济: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原产美洲的粮食、经济作物玉米、烟草等开始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与经济结构。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出现。
主题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早期殖民扩张
史料实证
史论总结
1.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原因
(1)特点
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②侵略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原因:根本上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2.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
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对殖民地而言: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而言: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1.(2016·10月浙江选考)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
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
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
A.马铃薯、玉米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
答案 A
解析烟草不是粮食作物,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D项,水稻最早种植于中国,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等,故选A。
2.(2015·浙江学考)很多史学家把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这可能是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 )
A.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欧洲同其他地区开始经济文化交流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答案 A
解析“1500年前后”是关键信息,与此相关的史实最大的可能是新航路开辟。
熟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B项出现于20世纪初,C项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前,D项出现于18世纪。
3.(2014·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
最早开辟从欧洲到达美洲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 C
4.(2016·嘉兴学考押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主要是因为( )
A.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
B.欧洲、亚洲、非洲之间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C.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亚洲、非洲、美洲沦为了西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 A
解析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A项体现出世界范围的贸易,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建立起美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欧洲、亚洲、非洲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存在联系,故B项错误;C项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与题意“世界市场”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新航路开辟时,亚洲的中国没有受到殖民侵略,故D项错误。
5.(2016·临海学考押题)某同学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准备了下列材料。
其研究视角是( )
玉米烟草可可马铃薯
A.生态史观B.整体史观
C.现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
答案 D
解析生态史观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材料中没有谈到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故A项错误;整体史观也叫全球史观,站在全球的、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个地区或国家的角度看待历史,材料只谈到物种,没有从全球的角度去评价新航路的开辟,故B项错误;现代化史观是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社会史观主张不研究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大事件,只关注民生小事,例如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玉米、烟草、可可、马铃薯等都属于人们吃用的日常物品,故D项正确。
6.(2016·浙江高考联盟学考命题交流)下图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大批土著被卖为奴
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
答案 C
解析根据常识,环境恶化水灾泛滥不可能使人口减少这么多,故A项错误;贩卖奴隶主要发生在非洲,故B项错误;图表反映了海地土著人口的显著减少,这是由于殖民者的掠夺和屠杀引起的,故C项正确;1570年尚无工业污染,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