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二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第【1】篇〗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大草原上美丽的的自然风光和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结构清晰,衔接紧密,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

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语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播放草原美景图);朗诵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蒙古大草原的和歌曲《草原》)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很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板书:草原】(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

2.教师PPT出示生字词,讲解“毯、陈、蹄、涩”等重点生字词。

3.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明确:作者分别写了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等内容。

从风景美、人情美这两方面来表现草原的美。

【板书:风景美、人情美】(三)深入研读1.感受“风景美”(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思考:草原的美景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来展现草原的美景明确: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

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重点:1、领略草原的魅力;2、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及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吉祥三宝》)草原上不仅有“吉祥三宝”,还有“草原三剑客”:作家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哲理性散文《静默草原》,感受大草原的无穷魅力。

二、领略草原独特的魅力。

1、检测预习效果。

2、点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交流描写草原的语句有哪些。

思考体会这些语句体现了草原的哪些特点4、从上面来看,本文的重点不在于对景物的描绘,那么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呢明确:重点不是对景物的.描写,而是对草原的感受。

三、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1、学生分组讨论,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有哪些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的感受⑴、辽远而苍茫。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⑵、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⑶、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⑷、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⑸、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⑹、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2、重点探究以下句子:⑴“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⑵“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如何理解⑶“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如何理解⑷本文题目是“静默草原”,“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四、品味作者独特的情感。

1、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马”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情感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展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九个生字,理解字意,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渲染”“勾勒”等词语。

(2)揣摩文中优美语句,体会文中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1)熟练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主感受课文中描述的草原风光及风土人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两个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暑假期间有没有去什么地方旅游呢?(学生答,师生互动)那有没有哪位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过草原的同学们愿意说一说你们都去了哪里的草原,都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学生答,师生互动)看来同学们的草原经历还都挺有意思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第一篇课文《草原》,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再去那片美丽的大草原走一走。

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们也跟随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板书:草原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出示作者简介课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

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1.整体感知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2.自主研读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想象点拨,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分享经验,指导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以读代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草原》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涡、羚、蹄、囊、厦、衍、眺、翩、怅、朦”10个字,重点指导“囊”字的书写。

积累四字词语“一望无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领略大草原那无垠的魅力。

在这次旅游中,老师准备了许多小礼物要送给你们,但我们的旅游之友说,要想得到礼物,得先闯三关,你们有信心闯过吗?好,让我们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地旅行吧!2.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草原》。

(板书课题)3.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 展示朗读。

喜欢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流利、最响亮。

4.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草原美景以及一次访问蒙古族同胞的情景)5. 引导学生分段。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三、再读生字及生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意思。

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体会“一碧千里”“茫茫”等词)从哪个词能看出草原很大、很广?(无边无际)你能用具体的景色说明“一碧千里”吗?引导学生抓住“翠色欲流”和“流入云际”等词句来理解“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板书:一望无际一碧千里)2.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生齐读)3. 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情好客)这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欢迎远客;二是互相倾诉(小队访问),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5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1目标设计:积累有美的味道的句子,理解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和风景的美。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教具:录音机VCD学具:留言卡课前准备: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课堂流程:一、诱趣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二课上求知:(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1、指名读段2.展示学习小技巧:找出能体现草原之美的单词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清除层级。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三触景体验1.把你的话写在心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文中的生字词,正确读写“渲染、勾勒、迂回、襟飘带舞”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文中描写草原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展示草原的图片。

问学生:“同学们,听着这悠扬的歌曲,看着这美丽的画面,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出草原。

2. 提问学生对草原的了解,比如有没有去过草原,在电视或者书上看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等,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

(二)作者介绍老舍(1899 -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他的作品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出示生字词:- 生字:毯、陈、裳、虹、蹄、腐、稍、微。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草原》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5.复习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朦胧的样子。

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作者用“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用“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

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从“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

“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初入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

从“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目标完成过程。

;
1.复习检查。

(指名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如A.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

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
(2)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4.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客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