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饲养管理
国家生猪管理制度

国家生猪管理制度一、生猪饲养规定1、注册登记:生猪饲养者应当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及时更新相关资料。
未经注册登记的生猪饲养者不得从事生猪饲养活动。
2、场地环境:生猪饲养场地应当选在环境条件优越、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且远离污染源和水源,有足够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饲料安全:生猪饲养者应当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严禁使用含有禁用添加剂或有毒成分的饲料。
4、疾病防控:生猪饲养者应当加强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对猪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二、屠宰和加工管理1、屠宰许可: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关的屠宰许可,并且符合卫生标准和规定。
2、检疫审查:生猪屠宰前应当进行动物检疫审查,对有疾病症状或者疑似感染的猪只进行隔离处理,确保肉品安全。
3、屠宰和加工:屠宰和加工场所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且配备完善的设备和人员,以保证肉品的卫生和质量。
三、质量安全监管1、质量标准:国家对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标准要求,禁止使用有害物质和添加剂,保障猪肉的安全和健康。
2、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对生猪产品进行监督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生产者责任:生猪饲养者和屠宰加工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有责任,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扩散和影响。
四、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1、环保要求:生猪饲养场和屠宰加工厂应当符合环保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排放污染物,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动物福利:国家对生猪饲养和屠宰进行了相关规定,保障猪只生活环境和对待得到合理保障,不得虐待或者肆意杀害动物。
五、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1、政策支持:国家对生猪产业实施政策扶持,包括税收优惠、补贴和贷款支持等,以鼓励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2、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设立了生猪产业监督管理机构,对生猪饲养、屠宰和加工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业内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六、国际合作和市场准入1、国际合作: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生猪产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间的生猪产品贸易。
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
1. 环境控制:仔猪的生活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温暖和干燥。
定期消毒,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足够的通风,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饲料管理:仔猪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需要吸食母猪的乳汁,之后逐渐过渡到仔猪饲料。
提供高质量、易消化的仔猪饲料,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的饲喂。
3.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猪病。
4. 定期巡视:每天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食欲、呼吸、粪便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疾病、受伤或行为异常的仔猪。
5. 分群管理:根据仔猪的体重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群,避免过度拥挤和竞争,以确保每头仔猪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照顾。
6. 人员管理:饲养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猪舍前要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7. 记录与反馈:做好仔猪的生长记录,包括体重、饲喂量、疫苗接种等信息。
根据记录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生猪由于饲养条件有限,多圈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起来看看。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
过肥的公猪整天睡觉,性欲低下,过瘦则营养不良,没有性欲。
(二)猪体应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可刷拭一次猪体。
并要求每天在运动场地运动2小时左右。
此外,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性欲。
(三)种公猪的饲养应以精料为主,粗、青饲料搭配,饲料种类要求3种以上搭配。
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基本要求是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配种前母猪的膘情达到6—7成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猪对受胎都不利。
经产母猪由于哺乳,体况消瘦,应在配种前20—30天实行“短期优饲”,使其恢复体力。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
后备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并来自无任何遗传疾患的家系。
猪的遗传病有多种,常见的有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
遗传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严重的造成死亡。
2、体形外貌的选择。
后备猪体形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
例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驱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
如长白猪毛色纯白,耳大且前倾,头小嘴长,体驱细长,后驱丰满,四肢细高,给人清秀的感觉。
3、繁殖性能的选择。
繁殖性能是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长和育肥性状选择。
后备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或者和其同窝猪的育肥性状都是挑选后备猪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2、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猪场饲养管理制度(5篇)

猪场饲养管理制度养猪场饲养管理的制度猪场隔离制度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____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
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____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消毒制度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
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
加强终末消毒。
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猪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
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
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加强环境卫生整洁,消灭老鼠、除杂草,填水坑,防蚊、防蝇,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猪场免疫及药物预防制度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生产的危害,可用疫苗的性能及来源等情况,制定切合农户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实施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档案。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建立适宜的猪舍环境: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与排污系统,并保持恒定的温度、适宜的湿度和透明的光照。
养殖环境的合理设计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2.饲料营养平衡:猪的饲料应具备适宜的营养平衡,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元素。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并降低成本。
3.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确保猪的健康状况。
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及时隔离和治疗疾病猪只,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4.适当的养殖密度:养殖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而过低的养殖密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密度对猪的饲养效果至关重要。
5.合理的饲养管理: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的饲喂、水、清洁和运动等。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方式,以满足它们的不同需求,提高生产性能。
6.处理粪便和废料:妥善处理猪只的粪便和废料是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合理排污和处理粪便能够减少气味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7.健全的心理环境:为了提高猪只的生产效率,注意优化猪只的心理环境也非常重要。
通过提供适当的游戏和社交环境,减少猪只之间的竞争和压力,可以提高猪只的幸福感和生产性能。
8.培训和沟通:培训养殖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定期组织会议和培训,提供相互交流和共享经验的机会,促进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不断改进。
通过遵循以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确保养殖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
猪饲养管理

猪饲养管理
1、猪圈设置:根据猪的体型、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形式的猪舍,使猪得到良好的环境保护。
2、照料管理:每天定时巡查猪舍,注意观察猪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另外要注意饲料的清洁,补充适量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3、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猪舍内空气洁净,避免猪受到病原体侵害。
4、兽医护理:定期检查猪健康情况,一旦发现症状,及时为猪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杭州农科院

妊娠中期(妊娠30~85天) 调节母猪体型,采食量为5斤左右
妊娠85~95天
使乳腺最大限度的发育,采食量为4斤左右
妊娠95~112天
最大限度提高胎儿体重,采食量为6斤左右
8
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2、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 ①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A、小群饲养:妊娠前期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性情强弱相近的3~5 头母猪在一圈饲养,到妊娠后期最好每圈饲养2~3头。 B、单栏饲养(限位栏饲养):将妊娠母猪饲养在宽60cm、长2.1m的限 位栏内,最好结合地面设计成半漏缝或全漏缝地板。 C、小群加限位饲养:在小群饲养的基础上,设置限位喂料槽,结合以 上两种方式的优点而具有良好的饲养效果。
肉猪来源不同,合群时经常出现剧烈的咬架、相互攻击、强行争食 等不利行为,而原窝饲养已形成群居秩序,不会产生上述行为,对肉猪 生产有利。但在仔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必须分群、并窝,使同一群 个体的大小应尽量一致,个性间体重差异不超过2~3kg,分群并窝应在 傍晚和夜间进行。 6、消灭僵猪提高出栏率
在饲养过程中遇到有僵猪可以按以下方法加强饲喂: ①把大群中的僵猪挑出来,重新组群,单独喂养; ②治疗慢性疾病:(如气喘病、慢性肠炎等)与寄生虫病; ③加喂健胃药; ④每日每头加喂优质鱼粉50~100克,或加喂豆粕、青绿饲料也行。
10
四、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饲养关键是要让母猪采食量最大化,防止母猪掉膘。 1、产前准备 ①产房要求:温度在20~22度,相对湿度为65~75%为宜。 ②产房清洗消毒:在母猪产前的10~15天将产房冲洗干净,再用2~3%来 苏儿或烧碱水溶液进行消毒,墙壁用石灰粉进行粉刷,经干燥一两天以 后再使用。 ③进行消毒,猪体的清洁消毒:母猪应在产前5~7天赶入产房,进产房 前应对猪体进行清洁消毒,用温水擦洗腹部、乳房及阴门附近,然后用 2~5%的来苏儿或0.1%的新洁尔灭或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④接产用具及药品准备:包括母猪产仔记录表格、照明灯、擦布、剪刀 、5%的碘酒、结扎线(浸泡在碘酒中),剪齿钳,保暖电热板或保温 灯、乳猪保温箱等。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是指出生后尚未断奶的幼猪,对于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仔猪对温度和湿度波动比较敏感,饲养场的温度和湿度应
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风要良好,避免仔猪患上肺炎等疾病。
2. 合理的饲喂方式:仔猪在出生后第1-3天主要依靠母乳饲喂,之后逐渐过渡到断奶饲养。
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母猪通常会为仔猪提供足够的乳汁,但在人工饲养下就需要进
行合理的饲喂管理。
饲喂时要使用高营养价值的仔猪奶粉,同时要注意控制饲喂量,避免
过度喂养导致消化问题。
3. 饲养密度控制:仔猪饲养的密度过高会导致猪只之间相互竞争,影响其生长发育。
饲养场要合理控制仔猪的饲养密度,确保每只仔猪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活动。
4. 疾病防控:仔猪由于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要加强对仔猪的疾病防控
工作。
包括定期接种疫苗、清洁饲喂工具,加强场所卫生等。
5. 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在仔猪饲养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饮水清洁,
防止粪便污染;定期更换和消毒饲喂设备;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
调整;加强对仔猪饲料的营养调整,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方。
以上就是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的饲养管理问答题
种公猪的管理
1.公猪如果训练不当,最容易造成什么
2、一个猪场内公猪的数量取决于、、戓
3、一个猪场500头母猪,产栏20个,分娩率若为80%,则最低需要有效公猪25头,若分娩率为85%,公猪数至少头。
注:(直配场)
4、8~l2月龄的公猪,每周只能配3次、应休息。
5、所有公猪休息天数多于配种次数,健康公猪休息时间不得超过周,以免发生配种障碍。
6、开始使用的年龄为8月龄,那么在月龄时射精量最大。
7、在采猪精到稀释精液的违反操作规程会给猪场生产带来什么后果?
8.举个例子如何检查公猪精液好坏?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长大、大长二元杂后备母猪的性成熟(从出生到初情期)时间大约为个月龄,初配体重在KG为适宜。
2、后备母猪从小开始选种到配种时期的饲喂方式,前期应采用;临近配种时期则改为,以提高配种受胎率和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
3、养好后备母猪必须提供充足平衡和新鲜的、、、等营养饲料。
4、后备母猪在第一次发情时往往没有达到体成熟,个体小体重偏轻,一般不急于,在做好初情期记录之后,待第次发情最为合适。
5、后备母猪在怀孕后期投料一般不宜,以免过肥而容易发生难产。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1、母猪正常断奶后,以促进发情、增加排卵数以及提高卵子质量,瘦弱母猪应该大幅增加投料量,这叫做。
2、空怀母猪的常用催情方法有、、、等。
3、正常空怀母猪的表现为:有正常的规律,周期大约为天;接近期必须加强查情工作;没有腹围逐渐增大,乳房逐渐增粗等妊娠表现。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母猪的平均妊娠期为天,即个月个星期天。
2、妊娠母猪按、、3个时期,一般采取方式逐渐增加投料量。
3、母猪妊娠期限料的主要目的是,妊娠期视各自体况不同应调
整不同的喂料量,以争取在接近妊娠期时,同一母猪群通过调整达到或者的体况;妊娠期增加到最大投料量的主要目的是。
4、母猪正常妊娠的主要外观表现为:、、
、。
5、对待妊娠母猪态度要,不能打骂惊吓,不要强行驱赶;饲喂的饲料必须保证
和充足和平衡,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容易导致怀孕母猪或者。
6、妊娠母猪由于有带胎负重的生理特点,炎热夏季特别要注意加强工作,并保证充足无污染的。
7、母猪在临产转群(转到分娩舍)之前,应该提前做好、、
等保健护理工作;转群适宜时间大约是预产期前的天,以便让母猪能适应产房新环境。
四、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母猪分娩头两天所分泌的奶水叫做,它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泻盐,能供给初生仔猪足够的保护,促进仔猪排出胎粪;若吃不到足够的,仔猪的率将难以得到保证。
2、母猪临产征兆的主要有、、、
、、等等。
3、母猪正常分娩的持续时间大约为分钟到个小时,平均产仔间隔时间大约为
分钟。
间隔时间越长,死胎的概率越。
4、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常乳的一般放奶持续时间仅仅为秒,所以要让仔猪集中哺乳,以减少个别仔猪饥饿而瘦弱;母猪乳头的泌乳量有前高后低的特点,因此一般要求把初生仔猪按
的排列顺序固定奶头哺乳,争取让仔猪个体均匀度提高。
5、哺乳母猪喂料一般采取的饲喂方式,同时供给十分充足干净的,以保证其正常的泌乳性能,满足哺乳仔猪快速生长需要。
6、哺乳母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26℃,温度过高容易导致采食量过低、继而泌乳量不足,因此哺乳母猪在炎热天气要做好工作。
此时喂料要避开
高温时间喂料,并,以提高其日采食量。
五、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称为。
该阶段的任务是:、、、、断奶体重大、为以后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2、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是与、与。
3、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在结构和机能上都完善。
4、初生仔猪由于胃和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分泌。
5、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
性蛋白质。
6、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强度的时期。
7、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随着日龄增长而的。
仔猪的体温约,初生时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为。
8、仔猪初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以后才具有母源抗体。
仔猪到日龄以后自身才开始抗体,但直到周龄前数量还很少。
9、仔猪补饲的时间应在仔猪日龄开始。
通过补饲,可以促进仔猪器官的发育和机能的完善
10、由于仔猪消化道无法容纳大体积饲料,所以补饲的料要高度浓缩,最好制成——饲料。
11、仔猪补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某些消化酶,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衍,降低消化疾病的发生。
常用的有机酸有:、、、等。
12、仔猪应在出生天内补铁。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1、断奶仔猪又称(保育仔猪)是指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断奶对仔猪是一个应激。
这种应激主要表现为:①,由液体母乳变成固体饲料;
②,由依附母猪的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③,由产房转移到仔猪培育舍,并伴随着重新编群;④易受感染而患病。
2、在保育仔猪饲料中,特别是40日龄前,加入、或和,对提饲料的质量是十分有利的。
3、断奶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是:3周龄℃,8周龄℃。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猪体内骨骼、肌肉、脂肪、皮的生长顺序和强度不是平衡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强度有大有小,有快有慢。
瘦肉型猪种体组织的增长顺序和强度是骨骼
>皮>肌肉>脂肪,而地方猪种是骨骼>肌肉>皮>脂肪,说明脂肪是发育最晚的组织。
2、生长猪营养需要的特点可概括为“代谢旺盛,两个突出”,即矿物质和蛋白营养突出。
3、猪的生长速度取决于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4、全价配合饲料的加工调制一般而言,分为颗粒料、干粉料和湿拌料三种饲料形态。
颗粒料在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比干粉料好。
5、生长育肥猪的需水量是采食风干料的3~4 倍,即体重的16%左右,夏季可增加50%,约占体重的23%,冬季可减少30%,即体重的10%左右。
6、猪舍内空气尘埃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利用低质量的颗粒饲料和干粉料造成的,当空气中的尘埃达到300 mg/m3,就会影响猪的生长。
7、如果保证猪舍温度适宜、干燥和通风换气良好,病原微生物就得不到繁殖和生存的条件,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就可以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