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第二章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两个异地终端之间若要进行数据通信时,我们可以建立专用线路把两终端连接起来即可。如果一个终端要与多个终端进行通信,终端间都照此办理,那末进出一个终端的线路将会太多。如图2-1所示的六个终端间进行数据通信,就需要15条线路(全连方式)。这样的结果,一是线路利用率太低。因为终端之间通信的业务量总是不均匀的,一天内只有部分时间较忙,其余时间将会闲着不用;二是不经济,终端与终端都需线路直接连接,线路数量多,投资大。

图2-1 六个终端之间的连接(全连接方式)

图2-2 信息交换示意图

解决的办法是将各地的终端连至一个交换设备上,该交换设备能按用户的要求将需要进行数据通信的终端连接起来完成信息的交换任务,如图2-2所示。

在信息传输方面,由于数据通信网与电话通信网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实

时性要求不如电话通信网那样高),因而,在数据通信网中引入一些特殊的交

换方式。

目前,数据通信网中可采用的信息的交换方式有以下三类:

●分组交换方式(Packet Switching)

●电路交换方式( Circuit Switching)

●报文交换方式(Message Switching)

2.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方式能为任一个入网的数据通信用户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的物理信

道(又称电路),这条物理信道是由通路上各节点内部在空间(布线接续)或时

间上(时隙互换)完成信道接续而构成的,这为信源的DTE与信宿的DTE之间

建立一条信道。在信息传输期间,该信道为一对DTE用户所占用,通信结束

才释放该信道。

实现电路交换的主要设备是具有电路交换功能的交换机,它由电路交换部分

和控制部分组成。电路交换部分实现主、被叫用户的连接,构成数据传输信

道;控制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主叫用户的选线信号控制交换网络完成接续。

具有电路交换功能的交换机可采用布线逻辑控制和存储程序控制两种方式完

成接续功能。存储程序控制方式采用计算机技术,把完成控制功能的逻辑操

作,以“程序”的形式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的。计算机的中央处理装置根据

储存的程序,执行加减、比较、转移、逻辑变换等基本运算来实现控制功能。

由于在这种方式中,规定控制功能是程序而不是硬件,所以,可以用改写程

序的方法来变更或扩充功能。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布线

逻辑控制方式是把开关接点和电子元器件等通过布线连接起来,完成要求的

逻辑动作。采用这种方式,要变更功能必须变更布线,因而灵活性较差。

图2-3是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的构成示意图。其中,固定存储器存放规定交换

机动作的程序和各种数据;随机存储器存储交换网络的忙闲状态、外部各装

置的动作状态、逻辑运算的中间结果等;扫描电路则监视用户线和中继线的

状态,并将其变化通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固定存储器中的程序及

状态信息而动作,完成控制功能。

图2-3 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示意图

数据的电路交换过程与目前公用电话交换网的电话交换的过程是相类似的。

当用户要求发送数据时,向本交换局呼叫,在得到应答信号后,主叫用户发

送被叫用户号码或地址;本地交换局根据被叫用户号码确定被叫用户属于哪

一个局的管辖范围,并随之确定传输路由;如果被叫用户属于其它交换局,

则将有关号码经局间中继线传送给被叫用户所在局,并呼叫被叫用户,从而

在主、被叫用户间建立起一条固定的通信链路。通信结束时,当其中一用户

表示通信完毕需要拆线时,则该链路上的各交换机将本次通信所占用的设备

和通信链路(电路)释放,以供后续的用户呼叫用。

2.2 报文交换

为了克服电路交换方式中电路利用率低等方面的缺点,人们发展了报文交换

方式,也称为信息交换方式。在这种交换方式中,收、发用户之间不存在直

接的物理信道。因此用户之间不需要先建立呼叫,也不存在拆线过程。它是

将用户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要输出的电路空闲

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和用户终端。因此,报文交换系统又称“存

储-转发”系统。它的原理框图如图2-4所示。

图2-4 报文交换方式原理框图

报文交换方式虽然克服了电路交换的某些缺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

要是:

●一般情况下要求报文交换机要有高速处理能力和大的存储器容量,因此

设备费用高;

●报文传输的延迟时间较长,不适用于立即交互型的通信方式。

报文交换常用于公众电报和电子信箱业务。

2.3 分组交换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数据交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

●能适应不同速率的数据交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接续速度尽量快;

●网络时延要小,能适应用户交互通信的要求;

●具有适应数据用户特性变化的能力,如多样化的数据终端和多样化的数

据业务。

前面介绍的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因为电路交换不利

于实现不同类型的、不同速率的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而报文交换

信息传输时延又太大,不满足许多数据通信系统的交互性的要求。而分组交

换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

2.3.1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包(分组)。在

每个包(分组)的前面加一个分组头(标题),其中的地址标志指明该分组发往

何处,然后由分组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它们转发至目的地,

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是用分组来传输和交换信息的。每个分组最前面约有3-10个字节

(8比特组)作为填写接收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分组头。分组头后面是用户数据,

其长度一般是固定的。当发送长报文时,需将该报文划分成多个分组。分组

交换原理如图2-6所示。

图2-6 分组交换示意图

图2-7表示一份长报的分组过程,这里的报文被分成三个分组,每个分组中的

FCS表示用于分组差错控制的检验序列。分组是交换处理和传送处理的对象。

接入分组交换网的用户终端设备有两类:一类是分组型终端,它能按照分组

格式收、发信息;一类是一般终端,它只能按照传统的报文格式收、发数据

信息。由于在分组网内配备有分组装拆功能的分组装拆设备(PAD),从而可使

不同类型的用户终端互通。

图2-7 分组的组合与分解

分组交换网的工作原理如图2-8所示。图中假设有三个交换中心(又称为交换节点),分设有分组交换机1、2、3;A、B、C、D为四个数据通信用户,A、D为一般终端,B、C为分组型终端。A、B分别向C、D传送数据。A的数据C经交换机1的PAD组装成二个分组C1和C2,然后经由分组交换机1、2之间的传输通路以及分组交换机1、3和3、2之间的传输通路分别将C1、C2数据传送到终端C。由于C为分组型终端,C1、C2分组可由终端C直接接收。B的分组数据3、2、1经由分组交换机3、2之间的传输通路传送到终端D。D终端为一般终端,它不能直接接收分组数据,因而数据到交换机之后,要经分组装拆设备恢复成一般报文,然后再传送到终端D。

图2-8 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

由图2-8可以看出,在两个用户之间存在多个路由的情况下,一份报文的多个

分组可各在不同的路由上传输。所以,分组交换网可以并行传输报文,而电

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只能串行传输报文。

分组交换方式的分组长度短,具有统一的格式,因而便于交换机存储(可以只

用内存储器)和处理。所以,与报文交换方式相比,其信息传输延迟时间大大

缩短。

2.3.2 分组交换网提供的业务

分组交换网能为用户提供可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两种基本业

务功能。虚电路是指在数据交换前,根据全网运行情况选择当时最佳传输路

由,将传送数据的各段逻辑信道连接起来,组成一条完整的逻辑电路。这条

逻辑电路只有在有数据传送时才被占用,因而叫虚电路。SVC是两个数据终

端用户之间建立的临时逻辑连接,它是通过数据终端拨号建立,通信结束拆

除虚电路。PVC是两个数据终端用户虚电路的永久连接,不需要拨号建立及

拆线释放电路的过程,用户可以随时使用该逻辑信道。

分组交换方式非常适合于具有中等数据量而且数据通信用户比较分散的场

合。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丽)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 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用户终端. 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X.Y.Z.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7、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 不管是面向物理的连接还是面向逻辑的连接。其通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传送信息连接拆除(2)一旦建立连接该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链路路径传送求保证信息的有序性。(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的时延小。(4)一旦建立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就要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对故障敏感。无连接特点:(1)没有建立连接一边选路一边传送信息,属于一个信道的信息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改路径无预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序性、(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时延大(4)对网络故障不敏感、 8.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有何异同? 分组交换的信息传送最小单位是分组,帧交换是帧帧中继是帧、分组交换的协议是OSI 1.2.3 帧交换是OSI 1.2 帧中继是OSI 1.2(核心) 分组交换的信息与信令传送信道不分离帧交换分离,帧中继分离。 9.帧中继与ATM交换有何异同?

数据交换过程详解

数据交换过程详解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数据交换过程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方法和方式以及数据交换在新技术下所面对的“挑战”,方便大家深入理解数据交换过程。普元实施数据交换项目已有多年成功经验,本文也将分享大数据时代数据交换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目录: 1、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 2、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3、数据交换面临的挑战 4、数据交换破解“数据孤岛” 5、总结 1.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 企业大量的IT投资建立了众多的信息系统,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增加,各自孤立工作的信息系统将会造成大量的冗余数据和业务人员的重复劳动。企业急需通过建立底层数据集成平台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在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它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的共享和交换数据。 数据是在流通、应用中创造价值的,这就涉及“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在实施数据交换的过程中,不同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转换格式后丢失信息等棘手问题,严重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应用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因此,对企业内各系统异构底层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已成为增强企业商业

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数据服务的需求日趋迫切,如何有效的管理数据、高效的提供数据服务是目前企业对所面临的关键挑战。目前集团层面客户信息分散,各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信息无共享。内部系统获取客户数据来源系统分散,方式多样难以管理,且获取客户数据时效性较低,供数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客户数据服务平台。 1.数据平台中数据内容繁多,难以全面掌控。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业务应用系统,有效的支撑了核心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但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数据量和数据应用环境增大,在对这些数据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存在不合理、不统一的问题。 2.数据平台中数据的流转和逻辑过程复杂,难以追溯数据来源。 许多企业目前没有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各业务系统中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同部门同一名称数据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同一个数据可能又有不同的命名,数据有效交互和共享存在问题。存在部分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核心业务数据无法朔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低,现有报表在建模时几乎每个报表都要重复建模,人为参与工作过多且层次复杂,无法高效的对流程及指标进行精确监控及分析,数据的利用效率和模型重复使用率较低。 3.业务部门对数据结构和质量无法管控 目前数据管控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是由业务部门提出,但业务人员对公司复杂的系统无法进行全面深入掌握,特别是技术层面。为了使业务部门从数据结构到数据质量上更好的管控,梳理业务系统与数据库结构关系,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信网基础-传输与交换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3.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4.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特点。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通信网的三种主要传输方式: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 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3.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同步时分复用(STDM) 以固定分配时隙的方式对来自多个输入设备的各路信号进行组合。一帧的时长是确定的(通常为125μs),需要同步信号进行时隙定位,是位置化信道。 异步时分复用(ADTM) 根据用户需求动态按需分配时隙,故也称为统计时分复用方式。每帧中没有空闲时隙,帧长不定,不需同步信号定位,为标志化信道。ATDM的效率要比STDM的效率高1.5 4倍。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虚电路与数据报的对比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虚电路与逻辑信道既密切相关,又不等同。 虚电路是由多个不同链路的逻辑信道连接起来的,是连接两个DTE的通路。 逻辑信道是传输信道划分成一个个的子信道,是DTE与DCE之间的一个局部实体,它始终存在,可以分配给一条或多条虚电路,或者空闲。 一条虚电路至少要使用两条逻辑信道,即主叫和被叫用户侧各一条。(永久虚电路是两个DTE之间永久地独占一条虚电路,适用于业务繁忙的两个用户。) DTE:Data-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包括:传输设备和传输复用设备。作用: (1)通过传输设备: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传输媒质上进行传输的信号。 (2)通过传输复用设备:多路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提高了线路利用率,。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ADSL、HFC、以太网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完整版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复习要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 (2)能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3)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难点: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数据交换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以学生相对较熟悉的生活例子作为铺垫,通过情境设计,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1、问题提出 问题:假设有一火箭需通过铁路从制造厂运到发射场,现有三种方案:专列专线、专列非专线、非专列非专线,现要求大家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案的优劣。 前提条件:假设使用每一线路所需费用 均相等。 2、问题分析 (在讲这部分时,应该引导学生对速度、 对火车头的依赖、铁路利用率(即费用)进 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面 的实践题打下基础。) 甲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 并使用专线,其他车次不得占用。 乙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但不使用专线,该火车按照正常的火车时刻表,服从铁路部门的调度。如:现按照正常的车次进入第一个站点停靠,听候调度,有合适的火车头和线路才能继续往下一站点,如此循环,直至将火箭运到目的地。 与甲线相比,使用乙线的优点、缺点有哪些?大家一起来分析(速度:比甲线慢;费用:由于与其他火车共用一条线,可降低费用;对火车头的依赖:火箭整体总量较大,需要较大功率的火车头才能推动,所以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大。) 丙线:不使用专门的火车来运输,而是将火箭进行拆分,拆分之后火箭与普通货物一样进行运输。可见这是在乙线运输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由于火箭拆分之后可看成与普通货物同等对待,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小,可挂靠在任一火车头上。一来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速度,二来可以提高铁路的利用率,与其他货物均担费用,降低了运输火箭的费用。由此可见,相对于乙线,丙线的方式更加灵活。但相比之下它也有个缺点:运输前后需要对火箭进行拆分和组装。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比较这三种运输方式的优劣。

通信网基础-传输与交换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3.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4.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特点。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通信网的三种主要传输方式: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传输线路(或信道)可以是专用的或直对点 的」 允许两节点在任何时问进行信息传输。 专肯拔路”方式:例如用户城 信道的分配在一庆通信 过程中保持不变,适月 干支持用确宅参数堆述 的业务 多址零入方式V (信道訪用方式: 网內不同地址的用户诵 过独立地访问一公共娓 质或公共苛道接入到网貉,并通过某科方式区分不同的用户,以实现用户问的通信°如无线道 信*卫星 通信、局 城网、 UATM 等 按需分配信殖接入 '信道的分配在一次通信过 程中可能发主变化:适含 干支持Jfl统计蒔件描述 的W务 3.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同步时分复用(STDM) 以固定分配时隙的方式对来自多个输入设备的各路信号进行组合。一帧的时长是确定的(通常为125卩S),需要同步信号进行时隙定位,是位置化信道。 异步时分复用(ADTM ) 根据用户需求动态按需分配时隙,故也称为统计时分复用方式。每帧中没有空闲时隙,帧长不定,不需同步信号定位,为标志化信道。ATDM的效率要比STDM的效率高1.5 4 倍。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虚电路与逻辑信道既密切相关,又不等同。 虚电路是由多个不同链路的逻辑信道连接起来的,是连接两个DTE的通路。 逻辑信道是传输信道划分成一个个的子信道,是DTE与DCE之间的一个局部实体,它 始终存在,可以分配给一条或多条虚电路,或者空闲。 一条虚电路至少要使用两条逻辑信道,即主叫和被叫用户侧各一条。(永久虚电路是两个DTE之间永久地独占一条虚电路,适用于业务繁忙的两个用户。) DTE Data-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DCE Data-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包括:传输设备和传输复用设备。作用: (1)通过传输设备: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传输媒质上进行传输的信号。 (2)通过传输复用设备:多路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提高了线路利用率,。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 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 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 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 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 用户终端. 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 传送模式 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 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 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 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 接的工作方式 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 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 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占 八\、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一一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一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数据交换技术

假设:我们要到上海海洋馆参观,那我们就要借助一些交通工具,比如先做长途汽车到达中兴路汽车站,然后在火车站座地铁,到达海洋馆附近的地铁站点,最后步行到达海洋馆,其间我们要通过若干个中转点才能到达目的地。计算机世界中也是如此,发送方和接收方通信也是如此,必须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的转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数据交换技术。 一、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技术 【实例】:打电话 2、报文交换技术 【实例】:发电报 3、分组交换技术 【实例】:IP电话 二、几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1)电路交换。 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 (2)报文交换。 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故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

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目的地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分组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假设:我们要到上海海洋馆参观,那我们就要借助一些交通工具,比如先做长途汽车到达中兴路汽车站,然后在火车站座地铁,到达海洋馆附近的地铁站点,最后步行到达海洋馆,其间我们要通过若干个中转点才能到达目的地。计算机世界中也是如此,发送方和接收方通信也是如此,必须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的转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数据交换技术。 一、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技术 【实例】:打电话 2、报文交换技术 【实例】:发电报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简答题 1. 通信网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通信网由 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 构成。 终端设备: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信号变换与匹配。 交换设备 (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 :完成信号的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 传输设备: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 2. 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使用交换技术? 答: ① 引入交换设备之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由点对点通信转变成通信网。 ② 通信网是一种用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 系统。 ③ 有了交换设备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相互连接,才能组成通信网。 ④ 而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很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3. 无连接网络 ( 数据报 )和面向连接网络 ( 虚电路 )有何特点? 4. 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有何区别? 答:如下图所示: 5. 简述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答: (1) 通信对象不同 :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 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 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 :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 10-8 以下,后者可高达 10-3 。 (3) 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 : 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 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 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 : 数据从 30b/s 到 1Mb/s ,而电话量级在 32kb/s 。 ; 后者是

6.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通信网的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各自的特点: (1)电路交换:在电路交换中,交换机在一对用户之间连起一条通路,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不干预传输的信息 内容,通信完毕后这条通路即行断开;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是以一个报文为一个信息传输实体,报文的长短是随机的, 因而对各个节点的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处理时间较长;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采用“存储-- 转发”方式,数据分组的长度固定,以分组作为 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单位,能够节约缓冲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处理时间,加快了信息传输速率。 7.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与 ATM交换之间的异同。 答: a.电路交换:主要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完成语音信号的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实时交换方式。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具有透明性,信息传输无差错控制; 优点:面向连接,时延小;数据传输可靠、传输效率高、有序,质量有保证;透明传输,开销小。 缺点:资源独占、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同终端不能互通,可能存在呼损。 b.分组交换:主要用于数据通信系统中,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交换,具有5个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和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两种工作方式; (3)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不具有透明性,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优点:提供可变比特率业务; 线路利用率很高;经济性好。缺点:技术实现复杂;时延较大;无法很好的支持实时业务。 c.ATM交换:主要用于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交换模式,具有3个特点: (1)信息传输以信元为单位,信元具有固定长和简化的信头; (2)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方式。优点:具有电路交换方式的处理简单的特点,支持实时业务,数据透明传输,并采用端到端的通信协议。同时具有分组交换方式支持可变比特率等优点。 8.什么是宽带交换?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带宽交换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通信网的交换和复用技术。带宽交换技术主要有: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 、IP 交换和标记交换。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现代交换

二、填空题 1.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最大优点是易于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型网络 2.程控交换机的系统设计包括电话网结构、系统配置、编号计划和_______________等。 入网方式 3.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话、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全球化。 4.交换技术实现的方式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其中_______主要用于进 行实时的交换业务,是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 5.多级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参数说明。 容量、级数、连接通路 6.我国的公用电话通信网以___________为主体,由__________与长途网组成,并通过国 际交换中心进入国际电话网。 自动网,本地网 7.世界上第一代电话交换机采用的是___________电路交换方式,利用接点等开关元器件 构成________交换网络。 空分、电路交换 8.在internet 网中完成信息交互和网络互联的技术是通过_________来实现。 路由器 9.空分交换单元是由空间上分离的多个____________________按一定的规律连接构成。 小的交换部件或开关部件 10.程控交换机的用户电路功能可归纳为____________七项,目前,这七项用户电路功能仅 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片专用集成电路及少量的外围辅助电路便可实现。 BORSCHT、用户线接口电路、编译码电路 11.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发展阶段。 磁石、供电、步进、纵横、程控交换机 12.交换网络的三大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的拓扑连接(组织结构)、控制方式 13.从交换系统的功能结构来分,电路交换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信令、终端接口、控制 14.信令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信令的控制方式 15.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优点是较易于_________。 组成大型网络 16.两个用户终端之间的每一次成功的通信都包括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呼叫建立、消息传输、话终释放 17.电信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面向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处理、交换、传送任务 18.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存储--转发” 19.快速分组交换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实现的技术上有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帧中继(Frame);信元中继(Cell Relay) 20.宽带交换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程控数字交换与电话通信网课后

2、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各个阶段的交换设备的特点是什么?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交换阶段;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 特点: 人工电话交换机由人工完成接续,接续速度慢,用户使用不方便。但这一阶段电话机的基本动作原理和用户线上的接口标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与人工交换机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为每个用户指定唯一的电话号码,通过拨号盘自动拨号;使用电磁控制的机械触点开关代替人工操作,自动实现线路连接。 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采用逻辑控制方式,这种方式灵活性差,控制逻辑复杂,很难随时按需要更改控制逻辑。 3、程控交换系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完成的功能是什么?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由控制子系统和话路子系统构成。 控制子系统:是交换机的指挥系统,交换机的所有动作都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话路子系统是由中央级交换网络和用户级交换网络以及各种接口设备组成的。 交换网络:实现不同线路端口上的话音交换。 接口设备:完成外部信号与交换机内部信号的转换。 4、设置远端用户模块有什么好处,远端用户模块和用户模块相比其工作特点有何不同? 好处:远端用户模块的设置节省了用户线路的投资,将模拟信号传输改为数字信号传输,改善了线路的传输质量。

不同:远端用户模块与用户模块相比,首先信号传输码型不同。远端用户模块距离远,需要采用HDB3码传输。另外,它放置在远离中央级且用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而且其功能通常还有两点特殊要求: (1)远端用户模块一般具有模块内的交换功能; (2)当远端用户模块与母局之间的PCM链路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通信时,模块内部的用户之间可以正常通话;能继续提供 119、110、120和122等特种服务;至少能保存最近24小时 的计费信息,一旦与母局恢复联系可将计费信息转至母局。 5、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接口类型都有哪些? 数字程控交换机用户侧接口V类和Z类接口,数字程控交换机与其他交换机的网络侧接口A类、B类、C类及网管接口Q3接口。 6、用户电路的BORSCHT七大功能是什么,还有哪些功能在一些特殊应用是会用到? B(Battery feeding)馈电 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 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 S(Supervision)监视 C(CODEC & 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H(Hybird circuit)混合电路 T(Test)测试 除去以上几个七项基本功能外,还有主叫号码显示,计费脉冲发送,极性反转等功能。 7、数字中继电路完成哪些功能? 码型变换:单极性不归零码——> HDB3(高密度双极性码)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复习提纲

第 1 章交换概念 1. 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而是分别精油 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 路投资,组网灵活. 2. 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用户终端. 3. 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 交换.IP 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ATM 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 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 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 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 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 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5.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 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 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 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 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 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 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 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 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7、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不管是面向物理的连接还是面向逻辑的连接。其通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传送信息连接拆除 ( 2)一旦建立连接该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链路路径传送求保证信息的有序性。(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的时延小。 ( 4)一旦建立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就要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对故障敏感。无连接特点: (1)没有建立连接一边选路一 边传送信息,属于一个信道的信息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改路径无预知无法保证信息 的有序性、( 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时延大( 4)对网络故障不敏感、 8. 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有何异同 分组交换的信息传送最小单位是分组,帧交换是帧帧中继是帧、分组交换的协议是OSI 1.2.3 帧交换是OSI 1.2 帧中继是OSI 1.2(核心) 分组交换的信息与信令传送信道不分离帧交换分离,帧中继分离。 9. 帧中继与ATM 交换有何异同帧中继只保留了二层数据链路层的核心功能,如帧的定界,同步,传输差错检测等。,没有流量控制,重发等功能。以达到为用户提供高吞吐量,低延时特性。并适合突发性的数据业务的目的。ATM 交换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使得操作简单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ATM 采用异步时分复用,ATM 交换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传输处理能

数据交换方式

数据交换的方式 一、数据交换方式概述: 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系统的设备费用常常要占整个计算机网络费用的一半左右,所以当通信用户较多而传输的距离较远时,通常采用交换技术。交换又称为转换,这种交换是通过某些交换中心将数据进行集中和传送,使传输线路为各个用户所共用,从而大大节省通信线路,提高传输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系统费用。当前的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最基本的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一个数据通信网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直接受网络所采用的交换方式影响。 二、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 1、电路交换 1.1电路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数据传输期间,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由中间结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前,这条线路一直保持。如果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信道容量很大时,这两个相邻结点之间可以同时有多个物理电路。 1.2电路交换技术实现通信的3个过程: ①电路建立 在传输任何数据之前,必须建立端到端的连接。整个阶段通过源站点请求完成交换网中对应的逐个结点连接过程,以建立起一条由源站到目的站的传输通道。 ②数据传输 源站和目的站沿已建立的传输通道,进行数据或信号传输。这种传输在经过中间结点时几乎没有延迟,并且没有阻塞问题,除非有意外的线路或结点故障而导致电路中断。 ③电路拆除 在完成数据或信号的传输后,就要结束连接。通常是由源站或目标站提出终止通信,各结点相应拆除该电路的对应连接,释放由该电路占用的结点和信道资源。 1.3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优点: (1)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2)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3)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时序问题。 (4)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5)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1)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偏长。 (2)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率低。 (3)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 2.1报文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无需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长度不限且可变。传送过程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即发送站在发送一个报文时把目的地址附加在报文上,途经的网络结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结点,通过逐个结点转送,直到目的站点。每个结点在收下整个报文后,暂存报文并检查有无错误,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到下一个结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到下一个结点。在同一时间段内,报文的传输只占用两个结点之间的一段线路。而在两个通信用户间的其他线路段,可传输其他用户的报文,不像电路交换那样必须占用端到端的全部信道。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每个结点是一个电子设备或是机电结合的交换设备,这种设备发送和接收的速度一样快。报文交换结点通常是一台小型计算机,它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缓冲收到的报文。 2.2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优点: (1)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会

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 意义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 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基本功能: (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3) 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 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