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技术.

合集下载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2.2数据互换技术教学目的:规定理解电路互换、报文互换和分组互换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电路互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报文互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分组互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互换和数据报分组互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各种数据互换技术的性能比较。

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信号的编码,知道了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和模拟信号编码以及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那么数据通过编码后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的最简朴形式,是在两个互连的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通信。

但网络中所有的设备并不是两两相连的,而是通过中间节间,而中间结点并不关心所传数据的内容,而是提供一种互换技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一、电路互换(Circuit Switching)电路互换(Circuit Switching)是在两个站点之间通过通信子网的结点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这些结点通常是一台采用机电与电子技术的互换设备(例如程控互换机)。

也就是说,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需要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其典型实例是两台电话之间通过公共电话网络的互连实现通话。

电路互换实现数据通信需通过下列三个环节:一方面是建立连接,即建立端到端(站点到站点)的线路连接;另一方面是数据传送,所传输数据可以是数字数据(如远程终端到计算机),也可以是模拟数据(如声音);最后是拆除连接,通常在数据传送完毕后由两个站点之一终止连接。

电路互换的优点是实时性好,但将电话采用的电路互换技术用于传送计算机或远程终端的数据时,会出现下列问题:①用于建立连接的呼喊时间大大长于数据传送时间(这是由于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会涉及一系列硬件开关动作,时间延迟较长,如某段线路被其他站点占用或物理断路,将导致连接失败,并需重新呼喊);②通信带宽不能充足运用,效率低(这是由于两个站点之间一旦建立起连接,就独自占用实际连通的通信线路,而计算机通信时真正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一般不到10%,甚至可低到1%);③由于不同计算机和远程终端的传输速率不同,因此必须采用一些措施才干实现通信,如不直接连通终端和计算机,而设立数据缓存器等。

第二章 数据交换

第二章 数据交换



例:假如H1站有3个分组报文要发送到H3站,且按1、2、3 次序发送到结点A。 结点A必须对每个数据报作出路径选择。当数据报1进 入时,结点A测定到去B的队列比去结点F的队列短,因 此选择去结点B的路径; 数据报2也是如此; 对数据报3,结点A发现去结点F的队列短,因此把数据 报3发送到结点F。 结果: 具有同样目的地址的数据报不能遵循同样的路径,有 可能数据报3比数据报2先到达结点C; 三个数据报不能按顺序到达H3,即对到达H3站的数据 报要重新排序。
第2章 物理层 --数据交换技术


问题的提出:在解决了数据的编码与传 输等基本问题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 数据是如何通过通信子网,实现资源子 网中两台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换的? 几种数据交换技术 ATM技术



远程传输网络,不可能铺设用户到用户的线 路,因此产生了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是指数据被从设备的一个端口送到 另一个端口所采用的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高速交换技术
ATM技术基本概念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即异步传输 模式,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现已成为 实现B-ISDN的核心技术. ATM是一种传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 成信元,因包含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 周期性出现,这种传输模式是异步的。 ATM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共有53个字节,分 为2个部分。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 的功能;后面的48个字节为信息段,用来装载来 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
ATM技术基本概念


话音,数据,图象等所有的数字信息都 要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的信元在 网中传递,并在接收端恢复成所需格式 由于ATM技术简化了交换过程,去除了 不必要的数据校验,采用易于处理的固 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换速率大大高 于传统的数据网,如x.25,DDN,帧中继 等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式。

3. 能够分析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2. 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3. 常见数据交换方式及其比较4. 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及解决方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常见方式。

2. 教学难点: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提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问题和解决方案。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数据交换技术概念、原理和案例的课件。

2. 案例素材:收集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问题及解决方案。

3.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等。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引发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1. 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定义,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 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数据交换的基本原理,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等)3. 常见数据交换方式及其比较(介绍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问题,如网络购物、社交软件等)2.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实际场景,分析其数据交换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式。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假设:我们要到上海海洋馆参观,那我们就要借助一些交通工具,比如先做长途汽车到达中兴路汽车站,然后在火车站座地铁,到达海洋馆附近的地铁站点,最后步行到达海洋馆,其间我们要通过若干个中转点才能到达目的地。

计算机世界中也是如此,发送方和接收方通信也是如此,必须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的转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数据交换技术。

一、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1、电路交换技术【实例】:打电话2、报文交换技术【实例】:发电报3、分组交换技术【实例】:IP电话二、几种交换技术的比较(1)电路交换。

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

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

(2)报文交换。

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

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故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

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目的地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分组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假设:我们要到上海海洋馆参观,那我们就要借助一些交通工具,比如先做长途汽车到达中兴路汽车站,然后在火车站座地铁,到达海洋馆附近的地铁站点,最后步行到达海洋馆,其间我们要通过若干个中转点才能到达目的地。

计算机世界中也是如此,发送方和接收方通信也是如此,必须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的转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数据交换技术。

一、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1、电路交换技术【实例】:打电话2、报文交换技术【实例】:发电报3、分组交换技术【实例】:IP电话二、几种交换技术的比较(1)电路交换。

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

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

(2)报文交换。

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道。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数据交换的两种基本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3. 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

4. 学会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应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利用对比法,让学生明白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

2. 制作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对比表格,方便学生理解。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讲解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应用。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进行解决。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数据交换技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

2. 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七、教学案例1. 以一个具体的数据交换应用场景为例,如电子邮件、电话通信等,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数据交换技术。

2. 分析案例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原理和过程。

八、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有关数据交换技术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解决问题。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其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教学设计开课人:涂雨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数据交换技术的过程,能进一步理解数据的传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类比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类比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1、问题提出假设有一火箭需通过铁路从制造厂运到发射场,现有三种方案:专列专线、专列非专线、非专列非专线,现要求大家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案的优劣。

前提条件:假设使用每一线路所需费用均相等。

2、问题分析甲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并使用专线,其他车次不得占用。

乙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但不使用专线,该火车按照正常的火车时刻表,服从铁路部门的调度。

如:现按照正常的车次进入第一个站点停靠,听候调度,有合适的火车头和线路才能继续往下一站点,如此循环,直至将火箭运到目的地。

丙线:不使用专门的火车来运输,而是将火箭进行拆分,拆分之后火箭与普通货物一样进行运输。

由于火箭拆分之后可看成与普通货物同等对待,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小,可挂靠在任一火车头上。

特点优点缺点甲线速度最快费用最高乙线费用较低速度最慢、对火车头要求较高丙线费用最低、速度较快,对火车头要求低。

运输前后需对火箭进行拆分、复原工作。

(小结:在这三种方案中是通过提高线路的利用率来有效地降低费用的。

)在现实生活中要运输货物,同样,在网络中要传输大量的数据。

网络中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传输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三种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我们刚才讨论的三种运输方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用来做类比。

二、三种数据交换技术1、电路交换技术(1)介绍工作原理:电路交换技术即为已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装置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传输通道。

(引导学生让其与甲线的运输方式进行类比)播放《电路交换技术》动画。

数据交换技术—练习题

数据交换技术—练习题

一、信息交换方式
1、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等,因特网采用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

2、下列关于信息传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 分组交换技术传输线路的利用率低于电路交换技术
B. 有线电视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C. 交换技术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3种类型
D. 数字信息在光缆上传输时采用的是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参考答案:1.错误 2.A
二、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网中,____不是包(分组)交换机的任务。

A.检查包中传输的数据内容 B.检查包的目的地址
C.将包送到交换机端口进行发送 D.从缓冲区中提取下一个包
2、分组交换网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存储转发。

3、在广域网中进行数据包传输时,每一台分组交换机需配置一张_____表。

A.路由 B.数据 C.地址 D.名字
4、下列关于分组交换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 实时性好 B.数据通信可靠
C.灵活性好 D.传输线路的利用率高
参考答案:1.A 2.正确 3.A 4.A。

数据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概述

数据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概述
• 不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的 特点,真正传输数据的时间不到10%。
▪ 例如:建立连接的时间为0.5s,计算机以1Mb/s的速率发送 10KB。线路利用率=?
2
▪ 电话网络中的电路交换
呼叫时建立的 物理铜质连接
交换局
▪ 电路交换也能在多路复用信道上实现
• 在物理线路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个信道上建立连接数据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
▪ 什么是交换?
• 按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
▪ 例如,电话交换机在用户呼叫时为用户选择一条可 用的线路进行接续。用户挂机后则断开该线路,该 线路又可分配给其他用户。
▪ 最初的交换:人工转接交换
▪ 为什么要采用交换技术?
• 节省线路投资,提高线路利用率。
▪ 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 交换和分组交换。
• 整个报文(Message)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
• 优缺点:
▪ 没有建立和拆除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 ▪ 线路利用率高; ▪ 传输可靠性较高; ▪ 报文大小不一,造成存储管理复杂; ▪ 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且对存储容量要求较高; ▪ 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 类比:下载时若无断点续传功能,一旦出错你会怎样做?
1
▪ 电路交换
•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
▪ 可以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也可以是一个复用信道。
•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称为“面向连接的”(典型例子:电话)
• 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 优缺点:
▪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 无纠错机制; ▪ 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
(2)能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3)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难点: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数据交换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以学生相对较熟悉的生活例子作为铺垫,通过情境设计,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1、问题提出
问题:假设有一火箭需通过铁路从制造厂运到发射场,现有三种方案:专列专线、专列非专线、非专列非专线,现要求大家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案的优劣。

前提条件:假设使用每一线路所需费用
均相等。

2、问题分析
(在讲这部分时,应该引导学生对速度、
对火车头的依赖、铁路利用率(即费用)进
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面
的实践题打下基础。


甲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
并使用专线,其他车次不得占用。

乙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但不使用专线,该火车按照正常的火车时刻表,服从铁路部门的调度。

如:现按照正常的车次进入第一个站点停靠,听候调度,有合适的火车头和线路才能继续往下一站点,如此循环,直至将火箭运到目的地。

与甲线相比,使用乙线的优点、缺点有哪些?大家一起来分析(速度:比甲线慢;费用:由于与其他火车共用一条线,可降低费用;对火车头的依赖:火箭整体总量较大,需要较大功率的火车头才能推动,所以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大。


丙线:不使用专门的火车来运输,而是将火箭进行拆分,拆分之后火箭与普通货物一样进行运输。

可见这是在乙线运输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由于火箭拆分之后可看成与普通货物同等对待,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小,可挂靠在任一火车头上。

一来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速度,二来可以提高铁路的利用率,与其他货物均担费用,降低了运输火箭的费用。

由此可见,相对于乙线,丙线的方式更加灵活。

但相比之下它也有个缺点:运输前后需要对火箭进行拆分和组装。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比较这三种运输方式的优劣。

(小结:在这三种方案中是通过提高线路的利用率来有效地降低费用的。


在现实生活中要运输货物,同样,在网络中要传输大量的数据。

网络中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传输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三种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我们刚才讨论的三种运输方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用来做类比。

二、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技术
(1)介绍工作原理:电路交换技术即为已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装置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传输通道。

(引导学生让其与甲线的运输方式进行类比)
(2)举例
2、报文交换技术
(1)介绍工作原理:报文交换技术不需要事先建立物理线路,它将发送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发给中间交换设备。

中间交换设备先将数据存储起来,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将数据转发给下一个交换设备,如此循环直至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

(引导学生让其与乙线的运输方式进行类比)说明:在这里报文交换技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
(2)报文与电路进行对比
(3)举例:电报系统
3、分组交换技术
(1)介绍工作原理:分组交换技术是报文交
换技术的改进,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
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

在每个分组的前
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
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它们转
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引导学生
让其与丙线的运输方式进行类比)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数据网络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
(2)与报文交换技术进行对比
(3)举例:IP电话
小结:这三种数据交换方式都是通过对技术进行改进,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三、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1、三种数据交换技术与三种火箭运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电路交换技术——甲线
报文交换技术——乙线
分组交换技术——丙线
可进行类比的项目:数据———火箭(即所需运输的货物)
中间交换设备———火车头
线路———铁路
线路利用率———铁路的使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