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课件

托运人
运输 商发 送站
到达站
收货人
通知 托运
托运单
派车 收费
杂货
运输 明细
回报
查货
配货 送货
回报
收货
签收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五)EDI与MIS的集成
人事工资系统
派车处理 (派车单)
库存处理
送货单处理
跨系统的在线实时查询
传票输入
票据系统
应收账处理
日记账
应收账处理
总账处理
订单接收处理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EDI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标准 第三节 EDI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EDI的概述 二、EDI的特点 三、EDI的作用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三、EDI的作用 EDI传输的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校验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传送的是自由格式的文件。 EDI是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的用户是人,接收到的报文必须人为干预或人工处理。 EDI对于传送的文件具有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没有这些功能。虽然电子信箱具有一些安全保密功能,但它比EDI的层次低。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二、EDI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一)物流公司的EDI应用 物流公司是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它对调节产品供需、缩短流通渠道、解决不经济的流通规模及降低流通成本有极大的作用。右图为物流公司的交易流程:
运输 商发 送站
到达站
收货人
通知 托运
托运单
派车 收费
杂货
运输 明细
回报
查货
配货 送货
回报
收货
签收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五)EDI与MIS的集成
人事工资系统
派车处理 (派车单)
库存处理
送货单处理
跨系统的在线实时查询
传票输入
票据系统
应收账处理
日记账
应收账处理
总账处理
订单接收处理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EDI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标准 第三节 EDI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EDI的概述 二、EDI的特点 三、EDI的作用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三、EDI的作用 EDI传输的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校验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传送的是自由格式的文件。 EDI是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的用户是人,接收到的报文必须人为干预或人工处理。 EDI对于传送的文件具有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没有这些功能。虽然电子信箱具有一些安全保密功能,但它比EDI的层次低。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二、EDI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一)物流公司的EDI应用 物流公司是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它对调节产品供需、缩短流通渠道、解决不经济的流通规模及降低流通成本有极大的作用。右图为物流公司的交易流程:
《计算机网络》 数据交换

时分交换(时分复用技术) 时分交换是把低速数据流划分成块,与其他信息 块一起,共享一个高速数据流。各个数据块由控 制逻辑操作,使数据从输入通向输出。
空分交换
单级空分开关
时分交换
时分复用 时间片互换 多时分交换
5.2 报文交换
在 报 文 交 换 ( message switching ) 方 式 中 , 信 息 的 交 换 是 以 报 文 (message)为单位的,通信的双方之间无需建立专用通道。例如,当计算 机间通信时,发送机要先把准备发送的信息加上报文头,包括目标地址、源 地址等信息,并将形成的报文发送给交换设备。交换器把收到的报文信息存 入缓冲区并输送进队列排队等候处理,这个过程称为“第一次排队”。
数据交换
交换技术是采用交换机或结点 机等交换系统,通过路由选择技 术在要进行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 物理的逻辑的连接,形成一条通 信电路,实现通信双方的信息传 输和交换的一种技术。
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通常使用公用通信的传 输线路进行数据交换,以提高传输设备的利用率。在 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方式可分为线路(电路)交换和存 储转发交换两大类,其中存储转发交换又可分为报文 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分组交换可分为传统的分组交 换、帧中继交换和信元交换三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便提出了一种称为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的技术。就是将用户的大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具有统一 格式、具有固定长度的报文分组(称为包,packet)。以报文分组 为单位,在网络中按照类似于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存储转发传输,从 而可以使各个交换器处于并行操作状态,很显然这样一来便可以大 大缩短报文的传输时间。每一个报文分组均含有数据和目标地址, 同一个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在不同的路径中传输,到达指定目标以 后,再将它们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报文。
空分交换
单级空分开关
时分交换
时分复用 时间片互换 多时分交换
5.2 报文交换
在 报 文 交 换 ( message switching ) 方 式 中 , 信 息 的 交 换 是 以 报 文 (message)为单位的,通信的双方之间无需建立专用通道。例如,当计算 机间通信时,发送机要先把准备发送的信息加上报文头,包括目标地址、源 地址等信息,并将形成的报文发送给交换设备。交换器把收到的报文信息存 入缓冲区并输送进队列排队等候处理,这个过程称为“第一次排队”。
数据交换
交换技术是采用交换机或结点 机等交换系统,通过路由选择技 术在要进行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 物理的逻辑的连接,形成一条通 信电路,实现通信双方的信息传 输和交换的一种技术。
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通常使用公用通信的传 输线路进行数据交换,以提高传输设备的利用率。在 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方式可分为线路(电路)交换和存 储转发交换两大类,其中存储转发交换又可分为报文 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分组交换可分为传统的分组交 换、帧中继交换和信元交换三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便提出了一种称为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的技术。就是将用户的大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具有统一 格式、具有固定长度的报文分组(称为包,packet)。以报文分组 为单位,在网络中按照类似于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存储转发传输,从 而可以使各个交换器处于并行操作状态,很显然这样一来便可以大 大缩短报文的传输时间。每一个报文分组均含有数据和目标地址, 同一个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在不同的路径中传输,到达指定目标以 后,再将它们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报文。
第二章 数据交换

例:假如H1站有3个分组报文要发送到H3站,且按1、2、3 次序发送到结点A。 结点A必须对每个数据报作出路径选择。当数据报1进 入时,结点A测定到去B的队列比去结点F的队列短,因 此选择去结点B的路径; 数据报2也是如此; 对数据报3,结点A发现去结点F的队列短,因此把数据 报3发送到结点F。 结果: 具有同样目的地址的数据报不能遵循同样的路径,有 可能数据报3比数据报2先到达结点C; 三个数据报不能按顺序到达H3,即对到达H3站的数据 报要重新排序。
第2章 物理层 --数据交换技术
问题的提出:在解决了数据的编码与传 输等基本问题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 数据是如何通过通信子网,实现资源子 网中两台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换的? 几种数据交换技术 ATM技术
远程传输网络,不可能铺设用户到用户的线 路,因此产生了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是指数据被从设备的一个端口送到 另一个端口所采用的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高速交换技术
ATM技术基本概念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即异步传输 模式,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现已成为 实现B-ISDN的核心技术. ATM是一种传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 成信元,因包含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 周期性出现,这种传输模式是异步的。 ATM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共有53个字节,分 为2个部分。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 的功能;后面的48个字节为信息段,用来装载来 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
ATM技术基本概念
话音,数据,图象等所有的数字信息都 要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的信元在 网中传递,并在接收端恢复成所需格式 由于ATM技术简化了交换过程,去除了 不必要的数据校验,采用易于处理的固 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换速率大大高 于传统的数据网,如x.25,DDN,帧中继 等
第5讲 多路复用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

同步时分复用可能会 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用户 A B
a
b b c c
a
t
①
t ②
ab bc c a d
#1
#2
#3
#4
4 个时分复用帧
1.2.2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s1 s2 s3
…… tm+2 tm+1 tm ……
M U X
……
s3 s3 s2 ……
s3 s2 s1 s3 s2 s1
第5 讲 多路复用和数据交换
多路复用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物理层协议与设备
1 多路复用技术
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有限带宽信号 原理:发送方将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复用器进行汇
集,并将汇集后的数据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传输到接
收方;接收方通过分用器将数据分离成多个独立的 数据,然后分发给相应的多个用户。
波分多路复用的原理:利用波分复用设备将不同信道
的信号调制成不同波长的光,并复用到光纤信道上。 在接收方,采用波分设备分离不同波长的光。
1.3 波分多路复用
8 2.5 Gb/s 0 1 2 3 4 5 6 7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1553 nm 复 1554 nm 用 1555 nm 器 1556 nm 1557 nm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分 1553 nm 用 1554 nm 器 1555 nm 1556 nm 1557 nm 0 1 2 3 4 5 6 7
节长度8bit,1bit用于信道控制。每桢由24*8+1bit组成,
发送一桢需要125us,一秒8000桢,故其支持的数据 传输速度为 1.544M 比特/秒,即每个通道支持 64K 比 特/秒的传输速度。
数据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概述

• 不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的 特点,真正传输数据的时间不到10%。
▪ 例如:建立连接的时间为0.5s,计算机以1Mb/s的速率发送 10KB。线路利用率=?
2
▪ 电话网络中的电路交换
呼叫时建立的 物理铜质连接
交换局
▪ 电路交换也能在多路复用信道上实现
• 在物理线路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个信道上建立连接数据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
▪ 什么是交换?
• 按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
▪ 例如,电话交换机在用户呼叫时为用户选择一条可 用的线路进行接续。用户挂机后则断开该线路,该 线路又可分配给其他用户。
▪ 最初的交换:人工转接交换
▪ 为什么要采用交换技术?
• 节省线路投资,提高线路利用率。
▪ 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 交换和分组交换。
• 整个报文(Message)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
• 优缺点:
▪ 没有建立和拆除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 ▪ 线路利用率高; ▪ 传输可靠性较高; ▪ 报文大小不一,造成存储管理复杂; ▪ 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且对存储容量要求较高; ▪ 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 类比:下载时若无断点续传功能,一旦出错你会怎样做?
1
▪ 电路交换
•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
▪ 可以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也可以是一个复用信道。
•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称为“面向连接的”(典型例子:电话)
• 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 优缺点:
▪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 无纠错机制; ▪ 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
4
▪ 例如:建立连接的时间为0.5s,计算机以1Mb/s的速率发送 10KB。线路利用率=?
2
▪ 电话网络中的电路交换
呼叫时建立的 物理铜质连接
交换局
▪ 电路交换也能在多路复用信道上实现
• 在物理线路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个信道上建立连接数据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
▪ 什么是交换?
• 按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
▪ 例如,电话交换机在用户呼叫时为用户选择一条可 用的线路进行接续。用户挂机后则断开该线路,该 线路又可分配给其他用户。
▪ 最初的交换:人工转接交换
▪ 为什么要采用交换技术?
• 节省线路投资,提高线路利用率。
▪ 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 交换和分组交换。
• 整个报文(Message)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
• 优缺点:
▪ 没有建立和拆除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 ▪ 线路利用率高; ▪ 传输可靠性较高; ▪ 报文大小不一,造成存储管理复杂; ▪ 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且对存储容量要求较高; ▪ 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 类比:下载时若无断点续传功能,一旦出错你会怎样做?
1
▪ 电路交换
•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
▪ 可以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也可以是一个复用信道。
•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称为“面向连接的”(典型例子:电话)
• 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 优缺点:
▪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 无纠错机制; ▪ 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
4
第6讲数据交换技术

连接性:是指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的连接特性 抗噪性:是指传输介质防止噪声干扰对信号传输影响的能
力。
传输介质
❖ 有线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 • 粗缆 • 细缆 双绞线 • 屏蔽双绞线 • 非屏蔽双绞线 光纤 • 多模光纤 • 单模光纤
❖ 无线电信道 微波通信 红外通信 卫星通信 蓝牙 蜂窝无线通信
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特点
•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或
丢失现象; • 每一个报文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源节点地址和目的节点
地址;
存储转发交换
❖ 虚电路分组交换
虚电路就是两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 通过通信网建立逻辑上的路径。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也称为线路交 换。
❖ 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的 固定传输通路,直到通信完毕后再拆除。
❖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电路建立、数据传பைடு நூலகம்和电路 拆除。
❖ 优点: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通信。 ❖ 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系统
❖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 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以报文为单位发送信息。报文就是计算机一次性要发 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
报文包括三部分内容:报头、报文正文和报尾。报头 由发信站地址、终点收信站地址及其他辅助信息组成。
存储转发交换
奇偶校验码
❖ 奇偶校验码是通过增加冗余位来使得码字某些位 中“1”的个数保持为偶数(或奇数)的编码方法。 异步通信系统使用了两种奇偶校验方法,即偶校 验和奇校验。
力。
传输介质
❖ 有线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 • 粗缆 • 细缆 双绞线 • 屏蔽双绞线 • 非屏蔽双绞线 光纤 • 多模光纤 • 单模光纤
❖ 无线电信道 微波通信 红外通信 卫星通信 蓝牙 蜂窝无线通信
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特点
•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或
丢失现象; • 每一个报文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源节点地址和目的节点
地址;
存储转发交换
❖ 虚电路分组交换
虚电路就是两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 通过通信网建立逻辑上的路径。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也称为线路交 换。
❖ 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的 固定传输通路,直到通信完毕后再拆除。
❖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电路建立、数据传பைடு நூலகம்和电路 拆除。
❖ 优点: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通信。 ❖ 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系统
❖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 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以报文为单位发送信息。报文就是计算机一次性要发 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
报文包括三部分内容:报头、报文正文和报尾。报头 由发信站地址、终点收信站地址及其他辅助信息组成。
存储转发交换
奇偶校验码
❖ 奇偶校验码是通过增加冗余位来使得码字某些位 中“1”的个数保持为偶数(或奇数)的编码方法。 异步通信系统使用了两种奇偶校验方法,即偶校 验和奇校验。
数据交换技术

接受主机H1的呼叫连接请求,则通过已经建立的
物理线路连接"结点D-结点C-结点B-结点A",向主
机A发送"呼叫应答包"。至此,从"主机H1-结点A-
结点B-结点C-结点D-主机H2"的专用物理线路连接
建立完成。该物理连接为此次主机H1与主机H2的
数2据021/4交/6 换服务。
4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1.ATM简要介绍
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是在包交换技术的基
础上,经过使用经验的积累,在90年代初改进和
发展的一种新型包交换技术。70年代中期,远程
数据通信使用X.25传输协议,这种技术是用同轴
电缆传输数据帧,由于线路抗电磁干扰性能差,
2021/4/6
8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3) 报文(或报文分组)在通过通信子网中 的每个通信控制处理机时,均要进行差错检查 与纠错处理,因此可以减少传输错误,提高系 统可靠性。
(4) 通过通信控制处理机,可以对不同通信速 率的线路进行速率转换,也可以对不同的数据 代码格式进行变换。
正是由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有以上明显的 优点,因此,它在计算机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 使用。
2021/4/6
6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2.5.2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1. 存储转发的基本概念
存储转发交换(store and forward exchanging)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的主要区别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 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 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通信 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 数据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选和转 发功能。
交 换 技 术

如图5-6所示,假定我们需要从S向R1和R2发送分组。在单播中,每个分组将分别 向R1和R2分别发送。在组播中,S只发送每个分组一次,如果需要,则在中间 节点进行分组复制,每条链路中最多只出现一次相同的分组。而在广播中, 每个节点将把收到的分组从所有接口中(除了收到分组的接口)发送出去。
返回
计算机网络
就VoIP而论,为了能够进行QoS,内容智能需要包括区分呼叫目的, 例如本地或长途。内容智能是一种强大的特性。然而,交换机使用内容 智能的主要目的是QoS和安全,而不是为了执行基本的数据包转发。请 看表5-1,图5-5所示。
表5-1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及其各自的PDU (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从广义上讲,任何数据的转发都可以叫做交换。但是,传统的、 狭义的第2层交换技术,仅包括数据链路层的转发。
1.1 第2层交换
第2层交换技术可以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 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 己内部的一个MAC地址表中。
老式的第二层交换机中全部的网络设备都必须属于相同的子网,并 且为地址解析目的而交换广播数据包。对于被分组为共同广播数据包的 网络设备,它们组成单个广播域。第二层交换机在整个广播域中扩散未 知的单播、多播和广播的通信流量。基于上述原因,广播域内的全部网 络设备需要处理所有的扩散通信流量。伴随着广播域规模的增长,由于 需要执行任务来处理很多不必要的通信流量,所以广播域内的网络设备 就不堪重负。这种告诫也阻止网络拓扑的增长。
第3层交换技术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同时,3层交换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 第3层交换技术及3层交换设备的发展,必将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整个社会的信 息化变革,并在整个网络中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单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
4
5
数据交换技术
网络中所有设备都直接两两相连是不现实的,通常要经过中 间节点将数据从信源逐点传送到信宿,从而实现两个互连设备之 间的通信。
这些中间节点并不关心数据内容,它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交 换设备,把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直至到达目的地 。通常将数据在各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过程称为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技术
李一鹏
1
复习
数据传输方式 1、按传输信号的不同
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
2
2、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信道1
信道2
信道3
发
信道4
接
送
信道5
收
端
端
信道6
信道7
信道8
图1 并行数据传输
1
1
2
2
3
3
发4 送5 端
6
并
串4
串 12345678 并
转
转5
换
换6
接 收 端
7
7
8
8
图2 串行数据传输
3
3、串行数据传输方向
呼叫请求 呼叫确认 数据传输
10
线路交换的特点:
1)优点 线路建立后,所有数据直接传输。因此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
2)缺点 线路接通后即为专用信道,因此线路利用率低。 线路建立时间较长,造成有效时间的浪费。 例如,只有少量数据要传送时,也要花不少时间用于建立和拆除。
11
2、报文交换
在报文交换方式中,两个站点之间不需要建立一条专门的通 路。当发送端有数据要发送时,把数据作为一个整体(即报文) 发送给交换设备。交换设备根据报文中的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 适的空闲输出线,将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直到目的地为止。
15
1
4
p2
6
p2
p3 p2 p1
主机A
2
5
7
p3 p2 p1
3 主机B
分组交换方式图
分组传送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 1)存储量要求较小,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 2)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3)某个分组出错仅重发该分组——效率高; 4)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可靠性高。
17
总结:
12
1
4
主机A 3
2 5
报文交换方式图
6
7 主机B
报文传送
13
报文交换的缺点: 1)报文大小不一,造成缓冲区管理复杂。 2)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 3)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14
3、分组交换
将报文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报文交换方式发送数据时,无论发送数据长度是多少,都把它 看成一个逻辑单元,在发送的数据上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和控 制信息,按一定的格式打包后就组成一个报文。而报文分组方式 是,限制数据的最大长度,发送站将一个长报文分成多个报文分 组,接收站再将多个报文分组按分组号顺序重新组织成一个长报 文。
6
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两大类:
1、线路交换 2、存储转发交换,其中存储转发交换技术又可分为报文交 换和分组交换。
7
1、线路交换
交换设备在通信双方找出一条实际的物理线路的 过程。
8
利用线路交换进行通信需以下三个阶段: 线路建立 数据传输 线路拆除
9
1
路交换方式图
6
7 主机B
呼 叫 请 求
数 据
寻路延迟
报文
呼 叫 应 答
分组1 分组2 分组3
排队延迟
2020/4/1
ABCD 线路交换
ABCD 报文交换
ABCD 分组交换
page 18
4
5
数据交换技术
网络中所有设备都直接两两相连是不现实的,通常要经过中 间节点将数据从信源逐点传送到信宿,从而实现两个互连设备之 间的通信。
这些中间节点并不关心数据内容,它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交 换设备,把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直至到达目的地 。通常将数据在各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过程称为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技术
李一鹏
1
复习
数据传输方式 1、按传输信号的不同
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
2
2、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信道1
信道2
信道3
发
信道4
接
送
信道5
收
端
端
信道6
信道7
信道8
图1 并行数据传输
1
1
2
2
3
3
发4 送5 端
6
并
串4
串 12345678 并
转
转5
换
换6
接 收 端
7
7
8
8
图2 串行数据传输
3
3、串行数据传输方向
呼叫请求 呼叫确认 数据传输
10
线路交换的特点:
1)优点 线路建立后,所有数据直接传输。因此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
2)缺点 线路接通后即为专用信道,因此线路利用率低。 线路建立时间较长,造成有效时间的浪费。 例如,只有少量数据要传送时,也要花不少时间用于建立和拆除。
11
2、报文交换
在报文交换方式中,两个站点之间不需要建立一条专门的通 路。当发送端有数据要发送时,把数据作为一个整体(即报文) 发送给交换设备。交换设备根据报文中的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 适的空闲输出线,将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直到目的地为止。
15
1
4
p2
6
p2
p3 p2 p1
主机A
2
5
7
p3 p2 p1
3 主机B
分组交换方式图
分组传送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 1)存储量要求较小,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 2)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3)某个分组出错仅重发该分组——效率高; 4)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可靠性高。
17
总结:
12
1
4
主机A 3
2 5
报文交换方式图
6
7 主机B
报文传送
13
报文交换的缺点: 1)报文大小不一,造成缓冲区管理复杂。 2)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 3)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14
3、分组交换
将报文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报文交换方式发送数据时,无论发送数据长度是多少,都把它 看成一个逻辑单元,在发送的数据上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和控 制信息,按一定的格式打包后就组成一个报文。而报文分组方式 是,限制数据的最大长度,发送站将一个长报文分成多个报文分 组,接收站再将多个报文分组按分组号顺序重新组织成一个长报 文。
6
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两大类:
1、线路交换 2、存储转发交换,其中存储转发交换技术又可分为报文交 换和分组交换。
7
1、线路交换
交换设备在通信双方找出一条实际的物理线路的 过程。
8
利用线路交换进行通信需以下三个阶段: 线路建立 数据传输 线路拆除
9
1
路交换方式图
6
7 主机B
呼 叫 请 求
数 据
寻路延迟
报文
呼 叫 应 答
分组1 分组2 分组3
排队延迟
2020/4/1
ABCD 线路交换
ABCD 报文交换
ABCD 分组交换
page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