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电子数据交换
EDI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的优势在于快速传输、节约劳动、减少错误, 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
¢ Ë · Í · ½ Æ ó Ò µ µ Ö ¥ ¤ ý ¾ Ê Ý ¢ Ë · Í · ½ Ê ý ¾ Ý ¿ â EDIÈ í ¼ þ ±× ê ¼ EDI ê × ± ¼ EDI ¨Ä ± Î ¨Ä ± Î WAN ò » Internet Ó Ê ½ Õ · ½ Æ ó Ò µ µ Ö ¥ ¤ ý ¾ Ê Ý EDIÈ í ¼ þ Ó Ê ½ Õ · ½ Ê ý ¾ Ý ¿ â
1990年的时候,中远从国内到日本的集装箱一 般有5000个标准箱位,而仅按其中的1000个标 准箱位计算,大约需要150大张仓单,用传真需 要2个小时才能传过去,而采用EDI后仅需几分钟 就可以传完,节省的不只是时间,以当年的业务 量计算,中远集团光传真费就节省了70万美元。 而现在,中远集团的业务量比1990年增长了许多 倍,可想而知,EDI的应用为中远集团节省了多 少的费用和时间。 1991年,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入关船只要提前 将仓位图用计算机传输到欲进港口,否则推迟该 船的卸货时间并处以罚款。中远集团由于在一年 前就搭建了完整的图文处理网络系统,所以没有 一项业务受到影响。
EDI系统的工作过程
工作四步骤 •一、发送方将 要发送的数据从 信息系统数据库 提出,转换成平 面文件(亦称中 间文件)。 二、将平面文 件翻译为标准 EDI报文,并 组成EDI信件。 接收方从EDI 信箱收取信件。
三、将EDI信 件拆开并翻译 成为平面文件。
四、将平面文 件转换并送到 接收方信息系 统中进行处理。
资料用统一标准
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EDI的作用
• 1.改善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 2.消除纸面文件和重复劳动 • 3.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工作 效率和竞争力 • 4.扩展了客户群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它通过将数据以标准化的格式进行传输和处理,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无缝连接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优势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方式,将组织内的各种业务数据以标准化的格式进行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它利用一定的数据标准和协议,将数据从一个系统转化为另一个系统可以理解的格式,并通过网络等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通过电子数据交换,不同的组织之间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二、电子数据交换的优势1. 提高效率: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大大缩短数据交流的时间,减少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相比传统的纸质文档交流,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传输,大大减少了人为的错误和时间成本。
2. 降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和邮寄等费用,降低了数据交流的成本。
同时,减少了数据录入和处理的时间,进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
3. 提高准确性:电子数据交换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协议,提高了数据交流的准确性。
避免了因为数据录入错误或解读差异而引起的误解或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三、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1. 供应链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EDI,供应商和客户可以快速、准确地交换订单、发货通知、付款信息等数据,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和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2. 财务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的快速对接和核对。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EDI将销售数据、发票信息等直接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财务系统对接,实现账务的自动化和准确性。
3. 物流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在物流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EDI,物流公司可以与仓库、运输公司等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货物的跟踪、通知和配送等流程的自动化和高效性。
电子数据交换EDI

电子数据交换(EDI)简介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是指对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内部之间进行某些商务电子数据的交换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一种特定形式的电子表示和交换。
从而实现数据的可靠快速交换,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EDI背景在传统经济交易中,数据的交流都需要通过手动处理,比如数据录入、文件复制,甚至是传真。
由于手工处理数据的速度较慢且容易出错,因此导致数据交互时常发生错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应运而生。
EDI技术可以将业务电子化,从而实现数据交换自动化和标准化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
EDI标准EDI的促进和推广需要一些标准的协调。
此时,就需要一些EDI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以及由一些行业组织和用户进行实践制定的。
EDI 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交换的格式具体消息的格式是EDI标准的关注点之一。
标准的格式使不同的企业间或者部门之间的信息都能正确、识别,和处理。
标准跨行业(如汽车行业、航空产业、金融业、等等)和国际实践紧密相关。
业务内容标准的信息内容可以可以涉及诸多关键的数据。
数据可能会包含描述产品或者服务的详细信息。
这些标准内容在EDI标准的实现之中应该得以充分地考虑。
通用机器数据在EDI标准中,还有一部分涉及到EDIFACT的宏观解释。
EDIFACT是EDI的缩写。
EDI只是一个用于描述交换数据的概念。
EDIFACT提供格式和数据定义。
EDI使用的好处降低成本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以及材料成本,从而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营利润。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EDI标准数据交换,繁琐的数据输入、校对等工作都将得以全面自动化,从而提升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节省时间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时传输数据,因此可以省下传统手工制作完成需要等待邮寄或者传真的时间,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edi名词解释

edi名词解释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商业数据以标准格式在不同的组织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的方法。
EDI可以帮助不同组织之间实现高效的商务合作,加速业务流程,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EDI 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解决传统纸质文档交换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如时间延迟、易遗失、人工操作错误等。
EDI 的目标是通过使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和协议,促进不同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换,并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
EDI 通过将商业数据转换为一种标准格式,使得不同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理解和处理这些数据。
这使得不同组织之间可以自动化地交换订单、发票、运输通知、付款信息等商业文件,减少了传统纸质文档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EDI 的标准格式通常基于电子商务标准组织(如UN/EDIFACT、ANSI X12等)所制定的一些规范。
EDI 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准备:将要传输的商业数据从源系统中提取出来,并将其转换为EDI标准格式。
2. 数据传输:将转换后的EDI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目标系统。
3. 数据解析:目标系统接收到EDI数据后,将其解析并转换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格式,以进一步处理或存储数据。
4. 数据处理:接收方系统根据接收到的EDI数据,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如生成订单、发出通知、更新库存等。
5. 数据反馈:接收方系统可以向发送方系统发送响应或反馈,如订单确认、发货通知、付款确认等。
EDI 在现代商业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各行各业的供应链管理、物流、财务等方面。
它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效率:EDI 可以减少传统纸质文档交换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加快业务处理速度。
2. 提高准确性:EDI 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错误的可能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降低成本:EDI 可以减少人工处理和纸质文档存储所需的成本,同时能够提高业务流程中的执行效率。
4. 增强可靠性:EDI 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提高交换过程的可靠性。
edi的含义名词解释

edi的含义名词解释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一种标准化的格式和语法,实现企业间、企业与机构之间、以及机构间等多个实体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合作。
它是一种高效、准确、安全、快捷、经济的信息交互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业务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EDI的起源与发展EDI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美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供应链管理难题而诞生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EDI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化的信息交换标准,涉及的领域也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扩展到零售业、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等各个行业。
二、EDI的基本原理与流程EDI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以事先约定的标准格式进行统一编码,然后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将这些编码后的业务数据传输给合作伙伴。
整个EDI流程主要包括数据准备、数据编码、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和数据解码等环节。
1. 数据准备:企业根据业务需求提取需要交换的数据,并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数据编码:将准备好的数据按照事先约定好的EDI标准,进行编码转换。
EDI标准通常采用统一的XML、EDIFACT或X12等格式,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的一致性。
3. 数据传输: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合作伙伴。
传输的方式包括点对点传输、传输协议、VPN(虚拟专用网络)等。
4. 数据接收:合作伙伴接收到传输的数据后,进行数据解密和解码,还原出原始的业务数据。
5. 数据解码:将接收到的数据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解码和还原,转换成可读、可处理的数据,以进行后续的业务处理。
三、EDI的优势和应用1. 提升工作效率:EDI可以减少人工介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数据录入错误和重复劳动。
2. 降低成本:EDI可以简化业务流程,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和存储,节约人力、时间和资源成本。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电子数据交换的缩写,是一种用于不同企业之间传递商务文件的标准化电子通信方法。
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从一个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系统,以实现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EDI的工作原理。
一、EDI的概述EDI作为一种电子通信方法,旨在取代传统的纸质文件传递方式。
通过EDI,企业间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安全的数据交换,提高业务效率和减少错误。
EDI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
1.1 数据格式标准化EDI使用一套标准的数据格式来定义不同类型的商务文件,如订单、发票、付款通知等。
这些标准格式通常由国际组织或行业协会制定,如UN/EDIFACT、ANSI X12等。
通过使用这些标准格式,不同企业可以理解和解释彼此的数据,实现无缝的数据交换。
1.2 数据传输EDI的数据传输通常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主要有两种方式:点对点传输和值对值传输。
点对点传输是指直接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通常使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或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
值对值传输是指将数据传输到一个中心节点,由中心节点负责将数据分发给相应的接收方。
1.3 数据处理接收到EDI数据后,接收方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这包括数据解析、数据验证、数据转换和数据集成等步骤。
数据解析是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标准格式进行解析,提取出各个字段的数据。
数据验证是对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转换是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接收方系统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格式。
数据集成是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接收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二、EDI的优势EDI作为一种电子通信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企业间数据交换的首选方式。
2.1 提高效率EDI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通过EDI,企业可以快速地处理大量的商务文件,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引言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方式。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电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高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定义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在电子行业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和交换数据的一种标准化方式。
它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协议,使得不同电子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共享数据。
EDI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包括订单、发货通知、发票等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
原理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原理基于计算机网络和标准化的数据格式。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连接:不同电子系统之间需要建立网络连接,以便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这可以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来实现。
2.数据转换:在电子行业中,不同电子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协议。
因此,在数据交换之前,数据需要进行转换,以使其符合标准化的格式。
这可以通过使用EDI软件来实现。
3.数据传输:经过数据转换后,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方。
传输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批量的。
4.数据接收和处理:接收方的系统接收到数据后,需要进行验证和处理。
接收方的系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应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在电子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订单处理:电子行业中,订单是一项基本的业务活动。
企业可以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实现订单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这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提高订单处理的效率。
2.发货通知:在电子行业中,发货通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供应商可以将发货通知快速地发送给客户,客户可以及时收到发货信息,并进行相应的配送准备。
3.发票处理:电子行业中,发票是一项关键的财务活动。
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企业可以实现发票的电子化处理,减少人工的手动输入和错误。
电子数据交换EDI

电子数据交换EDI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而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Exchange,EDI)已成为企业之间相互交换商业数据的一种标准方式。
EDI是基于标准格式和通信协议进行商业数据的电子化交换,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互,提高企业间的运作效率和利润,并且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的必备工具。
一、EDI的基本原理EDI的核心是配置一个具有EDI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并提供可以将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的软件程序。
企业可以通过私有网络或Internet连接其他企业EDI系统并交换信息。
有两种交换方式供选择,即point-to-point (点对点)和value-added network (增值网络)。
EDI标准格式是一个指定了EDI文件和传输单元的标准,它使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交换数据。
在EDI标准格式中,商业数据被留空的留白单元和转圈圈的数据元素所代替,这样它就能够在不同的企业之间交换。
二、EDI的优点1. 提高运作效率和生产力EDI通过将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来消除了传统文本文档中的人为误差和重复输入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EDI从邮件、邮寄和传真转移到电子化,减少等待和交通时间,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和信息反馈的速度。
2. 减少错误EDI标准格式大大减少了数据处理中出现的差错,例如输错数字、跳过制定的文本字段等。
EDI提供了排错和自动验证功能,直接导入的数据可以立即被确认和验证,从而使错误确保在最早的时间内被发现并在理想的时间内得到纠正。
3. 增强了商业伙伴关系EDI的使用可以消除情况中的文本和媒体印刷管理,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快地响应其合作伙伴的需求,缩短合作周期,提高产品可用性,从而获得更高的合作价值。
同时,EDI的实施也增加了合同和范围的准确性、一致性以及服务发现的可靠性、及时性和资源管理的效率。
4. 帮助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EDI的实施使企业能够更快地了解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以及商业机会的发现,并建立相应的业务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网络 VAN
EDI的构成—通信网络—通信方式
通讯方式 要素
点到点 第三方网络 Internet
Intranet
第七章 电子数据交换(EDI)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建立在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平台基础上的物流资讯和 电子商务服务,可以说,资讯平台 是现代物流经营操作流程中的命脉。
EDI与报关
• 1.用户通过EDI资讯网络中心提供的用户终端机报 关程序,输入电子申报材料。经过审查,确认无误 后,即拨通EDI平台,经过FTP报关用户中转服务器 送往EDI平台。
:汽车行业
UCC128
制造商
UCS编码
增值网
VICS编码
食品杂货零售商 大型综合商场
EDI的构成—硬件与软件—EDI标准的构成
EDI标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EDI基础标准; • —EDI管理标准; • —EDI单证标准; • —EDI报文标准; • —EDI代码标准; • —EDI通信标准; • —EDI相关标准。
• (5)双方计算机之间由网络通讯系统,信息传输则 是通过该网络铜洗系统实现的。
• (6)信息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无需人工干 预和人为的介入。
EDI在国外的发展
• EDI技术的萌芽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70年 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是随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应运 而生的产物,是商贸和行政惯例相现代化自动 化发展的必然结果。70年代初的美国就已开始 制定行业标准,于1975年推出了第一个行业 EDI标准。欧洲紧随其后,在80年代早期推出 了欧洲的EDI标准。1986年联合国推出了EDI的 国际通用标准。
EDI的分类
根据EDI的不同发展特点,将其分为 封闭式EDI 开放式EDI 交互式EDI。
应用物流 EDI系统的实例介绍
(1)发送货物业主 (如生产厂家 )在接到订货后制定货物运送计划,并把运送货 物的清单及运送时间安排等信息通过 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 (如零售商 ),以便物流运输业主预先制定车辆调配计划和接收货物业主制定货 物接收计划。
美国物流业务中EDI的应用情况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84.70%
73.10%
6780..4400%% 62.40%
42.48%
51.00% 45.90%
31.70%
21.40% 14.10% 5.10%
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
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
• (1)使用EDI的是交易的双方,是企业之间的文件 传递,而非一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
• (2)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的定的格式,采用的 事报文标准,现在就是联合国的 UN/EDIFACT。
• (3)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 统)
• (4)双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能发送,接收 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
●WINS(Warehouse Information Network Standards,仓库信息
网标准):仓库行业
●TDCC(Transportation Data Coordination Committee,运输数据
协调委员会):运输行业
●AIAG(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汽车行业行动小组)
真现象。 • 第三,信息反馈不及时并且成本高。
EDI的好处
• 第一,实施EDI的最大好处是能实现信息 的共享。
• 第二,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延迟。 • 第三,EDI的准确性高。 • 第四,的成本带来了巨大效益。
EDI的构成
• EDI标准 • EDI软件和硬件 • 通信网络
EDI的构成—通信网络—通信网络的类型
EDI报文标准
• 管理报文标准; • 商业报文标准; • 运输报文标准;
• 其它报文标准。
EDI的构成—硬件与软件—EDI标准的构成
EDI代码
• 管理代码标准; • 贸易代码标准; • 运输代码标准; • 海关代码标准; • 银行代码标准; • 保险代码标准; • 检验代码标准; • 其它代码标准。
• ②Email假定信息的最终用户是能处理各种信息的人,无需固 定的信息结构;EDI则必须按照收信者的不同来确定信息内容 的结构。
• ③Email成功的因素是普遍地以数据通信网为基础,得到有利 于一般应用的网络服务;EDI的关键技术是以数据通信网为稳 固的基础,精心定义计算机可理解的标准文件格式的集合。
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
• EDI,即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的缩写,译为 “ 电 子 数 据 交 换 ” 。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 ISO ) 将 EDI 描 述 成 “ 将 商 业 或 行 政 事 务 处 理 (Transaction)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 化的事务处理报文(Message)数据的格式,从计 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通信与处理方法”,即以数 据通信网络为基础,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 的标准经济信息,在行政和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 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2)发送货物业主依据顾客订货的要求和货物运送计划下达发货指令、分拣配 货、打印出物流条形码的货物标签 (即 SCM标签,shipping car-ton marking)并 贴在货物包装箱上,同时把运送货物品种、数量、包装等信息通过 EDI发送给 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依据请示下达车辆调配指令。
最基本的物流业EDI标准
●UCS(Uniform Communication Standards,统一信息标准): 食品杂货业
●VICS(Voluntary Inter-Industry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自发的行业内通讯标准委员会标准):适合于大多 数商人
EDI通信标准
• EDI通信标准; • EDI网络标准; • EDI处理标准; • EDI安全保密标准。
EDI相关标准
• EDI相关应用标准; • EDI相关通信标准; • EDI相关安全标准。
EDI与电子邮件
1、Email的特点
• ①Email发信者将电子邮件发往收信人的信箱地址,不 必关心接受者处在何地、定在何时去取出该邮件,不必 像电话和传真通信那样要求收发双方的计算机系统必须 同时处在连接状态,并且占有同一条通信线路,从根本 上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们获取信息的限制。
EDI管理标准
• EDI标准技术评审导则; • EDI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
制规则; • EDI目录维护规则; • EDI报文维护规则; • EDI评审单格式; • 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
布号编制规则; • EDI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
EDI的构成—硬件与软件—EDI标准的构成
EDI单证标准
• 管理单证标准; • 贸易单证标准; • 运输单证标准; • 海关单证标准; • 银行单证标准; • 保险单证标准; • 检验单证标准; • 邮政单证标准; • 其它单证标准。
• EDI通讯格式与书面通讯格式的比较
书面格式
数 量
单 位
编号
名称
价格
EDI格式
3
Cse 6900 纤维素海面皂 12.75 IT1•3•CA•127500•VC•6900•N/L
12 Ea P450 塑胶桶
0.475 IT1•12•EA•4750•VC•P450•N/L
4
Ea 1640Y 黄色碟型排水器 0.94 IT1•4•EA•9400•VC•1640Y•N/L
EDI的构成—硬件与软件—中心交换系统
• (1)中心交换局硬件:计算机主机/信箱部分,由高可靠计
算机系统配上相应的通信设备(包括通信服务器、路由器、网 关、调制解调器和集线器等)。
• (2)中心交换局软件:
• 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核心软件用来实现用户数据交换、联机 检索等;
• 客户管理系统——收集有关客户的相关资料,向用户提供所需 信息;
EDI的构成—硬件与软件—EDI标准的构成
EDI基础标准
• 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 • EDIFACT数据元目录; • EDIFACT复合数据元目录; • EDIFACT段目录; • EDIFACT报文设计指南; • EDIFACT语法实施指南; • EDIFACT代码表; • EDIFACT术语标准。
• 2.EDI平台系统在规定时间查看“报关用户中转服 务器输送的资料”,一旦发现服务器内有新鲜的申 报资料,就会立即转发到海关预设和指定的申报海 关FTP服务器上。
• 3.海关系统按照公布的时间,定时从中转FTP服务 器内收取有关报关资料,自动输送到海关处理系统。
EDI与报关
• 4.经过海关业务处电子审核系统处理以后,报关资 料如获通过,即产生回执,此回执被送入FTP中转 服务器。
• 安全保密系统——保证用户数据信息可靠地、不被篡改和不泄 漏地传递;
• 网络计费系统——记录用户进网和使用网络以及中心所提供服 务的费用;
• EDI通信软件——向用户收/发符合标准格式的数据信息; • 其它支持和处理EDI业务所需增值服务的软件,
EDI的构成—硬件与软件—用户应用系统
• (1)用户计算机EDP(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 (2)用户端软件:用于数据转换、翻译、通信
①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②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③公用数字数据网(DDN)。 ④移动数据通信网和卫星数据网。 ⑤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⑥ 各 种 计 算 机 广 域 网 ( WAN ) 和 局 域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