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考研总结专业课篇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考研总结专业课篇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考研总结专业课篇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考研总结专业课篇

有机化学:准备了北大邢其毅版《基础有机化学》,另外就是北大裴伟伟编的这两本教材的配套习题答案《基础有机化学习题精粹》,我个人觉得考有机化学有这三本书足以,当然,也可多买一套课后习题答案,市面上很多版本,随便买一套当做补充,因为《基础有机化学习题精粹中有的习题并未给出答案,而是给了一套类似的题及解答,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备上一套另外版本的参考答案也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必须要准备的就是历年真题了,中科院的历年真题很好找,到百度上可以很轻松的找到,根本不用花钱买物理化学:准备了南京大学傅献彩版的《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这也是中科院指定的复习教材)以及孙德坤版的《物理化学学习指导》,沈文霞版《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及考研指导(科学版)》(后面两本书可能一般的书店不多见,可到卓越网或者当当网上去买,2到3天到,比较节省时间),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就是历年真题了,网上也很容易找的。关于政治:需要准备的教材任汝芬的《序列一》和《序列四》,只准备《序列一》和《序列四》,《序列二》,《序列三》皆为垃圾中的极品,详情后续(当然,也有用了其他辅导书的同学也考了很高的分数,我说的仅仅是个人经验哈),到书店买一本选择题多分析题少的习题书,关于具体的书名,不再赘述,一句话,无关紧要,随便谁的都行,因为做题不是让你去记住什么重点,而是有个感觉,因为真题和他们出的习题相去甚远,做了只是为了找找感觉,和提高能力无关,所以哪个版本皆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市面上有很多的分析题预测,可以多买几套看看,诸如《24天24题》,各类《最后*题》等等。关于真题,众说纷坛,我考研的时候也听到很多关于真题如何如何重要的说法,但是从我自身而言,我一套真题也没做,就是在用《序列一》的时候将每章后面的真题选题题部分认真的做了一

遍。可见,不管什么经验,在广泛参考的情况下,找准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有机化学篇5 M9 w+K8 G*J#@@!B4 o$Z(B+中科院的有机化学考试应该是国内最难的了,因为涉及的层面广,而且考试的深度较之高校要难些,更为可悲的是虽然在中科院招生信息网上给出了各科科目的考试大纲,其中也有有机化学的,但是这个大纲是按照中科大伍越寰版的有机化学编写的,但是自2006年中科院就自己命题了,所以那份考研大纲参考价值个人认为不大,实际上我自从准备考研把它打印出来后直到考试前也就粗略的看了一下,根本就没用过。j'b3 A3 B5 M)y7 n最初的三个月里对于有机化学的复习是重点,因为有机化学是最难的,物理化学虽然和有机化学是同样的分数,但难度不可相提并论(原因后叙),而且有机所好像对有机化学看的很重,复试的时候还要加试有机化学,所以这个阶段能够复习好对于复试也是很有帮助的。2 i;v-H-g&@+I9 b*'@3 l&q5 d/F,x+k,g:d+@3 O最初复习有机化学的时候那个感觉除了痛苦还是痛苦,很多知识点不管怎么看夜看不懂,看懂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会用,这样的过程持续了有50天左右因为我的有机化学第一轮复习就是持续了50天,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不但要看懂每个知识点,最重要的是要把课后习题不折不扣的认真的,仔仔细细的做一遍,这一边也许你面对很多习题无从下手,但是必须做,这是个必须经历的阶段,不会做就再去看书,看完再做,直到看懂了也会做饿为止,这还不算完,会做了还不够,也把你刚开始不会做后来才解决的那些题目仔仔细细的整理在笔记本上,(我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基本上是把上下册的所有习题都做了一遍,见笑,因为咱确实不会啊,有的即使会做,但是觉得题目实在好,也不想放过,所有野做了整理),其实很多事情要看做这件事情的人是个什么想法,有人觉得自己一道题都不会不得不把所有的题都整理出来是件丢人的事,甚至自暴自弃,放弃考研,我觉得这无异于掩耳盗铃,自己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换个角度想问题,现在你发现自己的问题越多,考场上的问题就会越少,实际上我就是在这个"跷跷板"游戏中乐此不

疲,每当遇到不会的题目就赶紧整理出来,而且心情十分的愉快,因为自己明白现在发现总比在考场上发现好。其实,你不会的别人也不会,至于最后是谁考上就是看谁更能坚持,谁的心态更好。总而言之,第一遍必须很仔细,有人喜欢第一遍匆匆而过,有个整体把握,第二遍回来再细细咀嚼,放然也可以,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这种"痛苦"的过程,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第一轮复习完了,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感觉是轻松,而不是累,因为累已经成为习惯,而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看完第一遍,最后肯定是轻松的,甚至有点感动。.Q7^:I9 K)A.^#M;C3 T+a!d+R#`5[第二轮复习和第一轮一样,看书,做课后习题,不同的是这个阶段你会发现自己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很多题都死信手拈来,这要得益于第一阶段打下的牢固的基础(把你不会的题目甚至于把每一道题目都老老实实的做出来,写出来)。有些同学在第二轮的时候就开始做真题,我觉得这样并不妥当,因为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是将正本教材肢解了的,而这种肢解必须经由一个系统的贯穿过程才能使有机化学的知识应用的得心应手,实际上,有机化学的很多题目并不是靠一章或者两章的题目能够解决的,所以知识的连贯性和实际运用能力很重要,有些人喜欢过于迷信真题,其实是把真题的作用夸大了,做真题只是为了让自己熟悉出题人的命题思路,感受思路,事实证明多做几遍真题对于把握出题思路很有帮助,你会觉得大部分题都是那么回事,一样的套路,就像见到曾经认识但有不太熟悉的人一样,不会很陌生,而这种感觉对于在考场上的你来说很重要,起码不会像见到生人一样会"怯场,更不会有一种题题都是在出新花样,时时在救火的感觉。真题的最大作用也在于此,另外就是用来把握出题人的出题重点,有些考点是百考不厌的,例如碳负离子,醛酮的亲和加成等等,都是重点,而这种重点知识多做几遍真题都能发现,但也不可过分迷信这个东西,心里有个了解就行,还是要全面复习,中科院的试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点考的很全面。到了后面几轮,基本上是重复前面两轮的工作,因

为自己发现每一轮复习做到同一道题的时候思路和想法有些时候会不一样,那个就叫做提升了,也说明你的进步,思路在开阔。总之,就我本人而言,我的考研准本过程就是在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做习题的过程中度过的,至于什么时候做真的合适,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有些人喜欢做学边做,以抓住重点,有些人,例如我,喜欢把知识点都掌握的差不多了之后再去做真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实战的感觉,因为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完了,可以以实战的方式做真题,另一方面,可与查漏补缺,看看自己还有某几个知识点没看。其实在我的整个考研过程中,有机化学的复习主要是在和两本教材打交道,真题我只是在最后一个月里才做的,一共做了6遍。书是看了8-10遍,课后习题做了6遍,这就是我全部的工作量,没用什么别的辅导书,就是在教材和习题中间徜徉,我始终坚信,只要能用好这两本书就能考上,就能考好,所以这中间也非常笃定,未曾怀疑过自己的方法,一直坚持到最后。有需要做个补充的地方:在复习的三轮以后如果感觉哪个章节复习的不是很好,可是借看下同教室的研友的习题资料,将其中的你的薄弱部分的习题复印出来,自己做,以使自己得到加强。由此可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找两三个研友经常一起讨论些问题,可以更好的掌握你学到的知识。你不懂得地方,别人给你讲明白了,自己当然可以得到提升,同样的,别人不懂得地方你给他讲一遍,你同样可以得到提升,因为你讲述知识的过程也是个很好的回顾知识的过程。考研中见到有些同学,自己得到了什么稀缺资料就如获至宝,生怕别人也有,甚至藏匿起来,实在可笑,有些同学更是对待别人请教的问题不屑一顾,好像怕别人会了会和自己竞争一样,其实,在考研的战场上,我们面对的是来自全国范围的竞争,一个人孤军奋战会很痛苦,而有些愚蠢的人就生生的讲战友化成了对手,实非读书人之所为,其胸怀也难以成就事业,结果这种人大部分都死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原因很简单,别的高校和你竞争的人多的是,你身边的这几个人微不足道,如果你利用不好这层关系,结果只能是使自己越来越被动。如果你身边有

你的对手,那么请尊重你的对手,因为你们还是最亲密的战友。#物理化学篇h8 _%L b/{+R0 k&S在介绍如何复习物理化学之前,我想向以后要考中科院的师弟师妹们说明一个情况,中科院的物理化学的出题,尤其是75分的大题,题目都在课后习题里,或者说原型都在课后习题里,做好课后习题后再处理这些真题里的大题绝不是难事,对照一下自中科院独立命题以来的物理化学真题不难发现,很多题目都是原题,而变化下数据,变化下条件等换汤不换药的题目也大有题在。课后习题是所有有志于报考中科院的同学们必须做的,而且必须做好的第一资料。2 v'`:x%A"p,s!O如果说有机化学的课后习题必须做是因为题目质量高,和教材配套以及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课本知识的话,那么物理化学的课后习题必须做则是在所有这些原因的基础上在加上一条,那就是:和真题的高重复率。而且,做好课后习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对于做前面的选择题也非常有帮助,因为很多课后习题完全可以改写为选择题,下面说说具体的复习。)Y/c;W$y#X)Z V,y4 z/~.p7 h)R3 Z6 T5 _在详细的叙述了有机化学后物理化学好像并没有什么新意了,说到底,学科之间的界限本身并不大,更何况是物化和有机,复习方法,大同小异,一遍遍做题,一遍遍看书,最后用真题查漏补缺,用真题培养思维,用真题锻炼考场心理素质,用真题找出重点巩固一下。至于资料的使用,孙德坤版的《物理化学学习指导》是课后习题的权威配套答案,做题方法正规,书中错误较少,是考研比用教辅,在具体掌握习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书中的做题方法也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沈文霞版《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及考研指导(科学版)》也是本非常好的书,如果在复习中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将其中的选择题做做,再有就是其中的疑难知识讲解对于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或者是跨专业的考生都是很好很好的资料,不妨用用,至于这里的大题不用做,因为,课后习题应经足够权威,足够你做的了,而且在真题中出现的概率还那么大,所以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再找其他大题做

了。最后,说说物理化学的工作量吧。书起码要看上3遍以上,习题起码做3遍。物化课本看了4遍,习题只做了三遍。真题做了2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