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四次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反抗运动。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认识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与反抗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侵略与反抗》这部分内容,对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记忆不清,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理解不深。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历史事实,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侵略与反抗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时间、地点、过程、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到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历史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爱国情怀。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历史事件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练习题:准备相关的历史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侵略与反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专题复习一《侵略与反抗》教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专题复习一《侵略与反抗》 (教学案)二、[学习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难点]: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以及中国人民做出的反抗。
三、[自学方法]阅读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四、[自学检测]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鸦片战争(年.6——1842.8)1、《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给英国;赔款元;开放、厦门、福州、宁波、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商定。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英法联军火烧。
2、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平方公里领土。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2、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等。
3、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年。
2、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活动;清清政府拆毁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社会。
面对外来侵略,顽强的中国人民做出的反抗:(一)、林则徐虎门销烟(图):1839年6月3日,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的坚强意志。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备课人:王建辉一.复习目标1.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史实;2.以四次侵华战争和三个重要条约为历史线索,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3.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1.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学法指导:1.分组合作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案引导,当堂达标四.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部分知识:列强的侵略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与“三个重要条约”: 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时间是: 2.目的是:3.导火线是: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主要影响有哪些?A .使中国开始从 逐步沦为 ;B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知识连接一1.右图中的人物,因为禁烟而名留青史,他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这一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道光帝C .琦善D .李鸿章(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下列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是( )A .虎门销烟B .火烧圆明园C .设立总理衙门D .设立使馆区3.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虎门 4.《南京条约》中规定向英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 )A .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B . 你认为鸦片给中国事业哪些危害?教案序号:6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5.(2006年,山东潍坊中考试题)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第二次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名称爆发时间目的主凶帮凶侵占我国领土最多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连接二:1.北京西郊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侵略者放火烧毁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2.1860年的一场大火,让圆明园几乎成了废墟,许多珍藏的国宝被外国侵略军抢走。
七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课学案鲁教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抗争》复习课教课方案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抗争》复习课教课方案鲁教版第一单元《侵略与抗争》复习课讲课设计复习目标:见教参复习要点:中国近代签订的不一样样样合约及其危害复习难点:对不一样样样合约危害的理解讲课方法:教师采纳启示式、点拨法学生采纳自主研究、合作学习法教具:小黑板教材解析: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合约》的签订,中国完满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指引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签订的不一样样样合约。
(二)师生构建知识网络 1 、近代中国签订的不一样样样合约时间不一样样样合约名称内容危害 1840-1842 年 1856-1860 年 1894-1895年 1900 年 2、俄国经过不一样样样合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时间不一样样样合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 年 1860年 1860 年 1864 年 19 世纪 80 年月师: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今后处于风口浪尖之中。
大家想想,这一单元列强对我们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生:四次。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师:战争给清政府带不深刻的灾害。
你能说出哪些有名的合约?以及它们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生 1:从 1840 年至 1901 年,西方列强经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合约》《马关合约》《辛丑合约》等一系列不一样样样合约。
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风口浪尖之中。
生 2:《南京合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合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合约》中国完满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一、知识目标:本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1、了解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及危害。
2、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及爱国英雄。
二、知识呈现知识点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侵华史实,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
知识点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外。
知识点3: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三、复习指导(一)、回忆、自我检查1、鸦片的输入对中华民族的危害?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结果、影响?《南京条约》内容?3、虎门销烟的时间、意义?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结果?列强的罪行?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方针?6、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时间、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时间、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二)回顾知识1、回顾知识1: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2、回顾知识2: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及事例有哪些?3、回顾知识3:近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两次农民起义名称?4、回顾知识4:说出近代外国列强两次攻入北京的战争?5、回顾知识5:外国列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说说列强的罪行?6、回顾知识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三)背诵检查1、《南京条约》内容、影响2、《马关条约》内容、影响3、《辛丑条约》内容、影响(五)探讨问题1、讨论问题1: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新增加的?2、讨论问题2: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新增加的?3、讨论问题3: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四)知识延伸:曾经非常辉煌的中国为什么会经历这段屈辱的历史?(清政府为什么会屡战屡败?)(六)拓展升华提升知识(七)教师寄语: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八)知识检测1、填空题:(略)2、选择题:(略)(九)教学小结:布置课后背诵,加深识记。
侵略与反抗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一、单元概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复习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复习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复习侵略与反抗 教案2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5 课侵略与反抗
课型:复习课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表格归纳
教具: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
教学目标:
1、识记层次:①知道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②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
③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
领土的侵略史实;
④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⑤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⑥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理解层次:
①简述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②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3、运用层次:
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
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难点—对中国清政府战败的原因的分析和认识;掌握通过列表比较的学习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案及家乡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案及家乡反思问题探究的实践──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抵抗》复习山东省莱芜市试验中学耿桂美问题探究是造就学生归纳学问及创新思维实力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的合理、有效、有层次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复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侵略与抵抗》单元时是这样处理的:师:自从1840年鸦片斗争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翻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从今处于水深炽热之中。
列强对我们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活动?让我们记住这血海深仇。
生:列强发动的侵略有: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英俄和阿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斗争。
师:其中有几次侵略斗争?生:四次。
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斗争。
师:“一仆二主”指的是哪件事?生:英俄操纵阿古柏侵略新疆。
师:斗争给清政府带来了什么后果?你能说出三个出名的条约吗?生1:从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同等条约。
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
生2:《南京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3: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条约。
从1858年起先,掠夺了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师:西方列强不仅用武力翻开了中国的大门,而且在中国犯下了数不清的滔天罪行。
生1:火烧圆明园。
能抢的抢,拿不走的就烧,掩盖劫掠的罪行。
生2:向中国输入鸦片,蚕食吸食者的体质,使白银大量外流,官兵腐败战斗力减弱。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生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生4:俄国制造的海兰泡大惨案。
生5:如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另人发指。
〔运用多媒体展示焚毁前后圆明园的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略与反抗》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
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
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和启发;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列强对中国发动的5次侵华战争认
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来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五、单元感悟: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历史】
(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图片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
那为什么把虎门销烟放在了最前面呢?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
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师生虚拟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厅
设计意图:通过参观虚拟博物馆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展厅一:虎门销烟——民族之魂
展示林则徐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活动:“我看到……我感到……”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年份英国输华值中国输
英总值入超
正当
贸易值鸦片
贸易值总计值
1837-1838 220万340万560万310万250万
材料二
材料三:《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
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材料四: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能不股栗!
——《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六:多媒体播放视频《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片段
教师导学:
1、从材料一、二中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材料三、四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9 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情况及鸦片输入的危害,明确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林则徐能否当选为鸦片战争期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陈述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和名言,让学生体验林则徐深厚的爱国情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生讨论: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从而总结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展厅二:鸦片战争——民族之恨
1、多媒体播放动态《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导学:如果你是一个忠臣良将,皇帝让你上奏英军的侵略路线图,你该如何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
2、创设情境:角色模拟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第一组
学生:1816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
一位清军统领急匆
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慌什么?
学生(统领):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笨蛋!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喳。
教师导学: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展厅三:《南京条约》——民族之耻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内容简表
教师导学:分组讨论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带给中国的危害。
《南京条约》项目内容危害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 万银元
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
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的危害: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经济上,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展厅四:收获厅——民族之悟
创设情境:留言板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参观,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民族之魂,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历史之恨?还有哪些其他的心得感悟与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如下: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小试牛刀,实践历史】
学生自主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教师寄语:鸦片战争虽已过去了170多年,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强大起来,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更应该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在今天我们更要牢记以史为鉴,匆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