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3.4加密和解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4加密与解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4加密与解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加密与解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播放与加密与解密相关的视频,如加密技术的发展历程、实际应用案例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加密与解密工具,让学生实时体验加密与解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RSA算法的应用:本节课重点让学生了解RSA算法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数字签名、加密通信等。
2. 教学难点:
(1)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尤其是非对称加密中公钥和私钥的生成、分发和使用的复杂性。
(2)哈希函数的数学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哈希函数的数学原理,如雪崩效应、抗碰撞性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密与解密的基本概念。加密是一种将信息转换为不可读形式的技术,而解密则是将加密后的信息还原为原始形式的技术。加密与解密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加密与解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电子邮件加密可以确保邮件内容在传输过程中不被他人窃取,数字签名可以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发送者的身份。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加密与解密的各方角色,如信息发送者、接收者、加密算法开发者等,增进学生对加密与解密技术实际应用的理解。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现加密与解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游戏设计:设计加密与解密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加密与解密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加密与解密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4加密与解密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加密与解密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加密的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技术。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2.知识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加密与解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数字签名等技术。
3.4加密与解密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பைடு நூலகம்名称)
3.4加密与解密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课程基本信息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在信息社会中具备安全、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加密与解密技术的敏感性,使其能够识别信息安全隐患,主动寻求加密保护。
2.信息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运用加密与解密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其信息处理的实际技能。
3.信息伦理:使学生在使用加密与解密技术时,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实践操作环节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通过在线平台和微信群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了预习效果。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还不够严格。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4加密与解密-【新教材】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3.4加密与解密-【新教材】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3单元认识数据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项目包含“任务一解开网站账号被盗之谜”和“任务二让数据‘隐身’”两个任务。

任务一包含两个活动:“活动1 防范‘盗窃’行为”,“活动2 设置安全密码”。

任务一是让学生通过“活动1”,总结防范密码被盗的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形式,加强信息安全意识。

通过“活动2设置安全密码”,守住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为增强说服力,让学生借助Python程序,体验简单整数密码被破解的过程和耗时。

另外,在较大数据规模的运算中,如何提高运算效率,也是活动2的一个“副产品”。

活动1主要是从意识层面谈密码安全防范,活动2则从技术层面演示简单整数密码的不安全性。

建议任务一安排1课时。

任务二包含两个活动:“活动1 古老的‘隐身术’”,“活动2 揭密‘隐身术’”。

任务二通过“活动1”,讲述加密技术的历史,引入加密解密概念。

活动2引入恺撒密码,解剖恺撒密码的加密原理,并以流程图、程序实现加密算法。

建议任务二安排1课时。

通过两个任务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密码的安全性在于难以被破解,以及加法密码的基本原理和算法,能够写出相应的加密解密算法和程序,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教学建议】在2017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26次提到“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成为信息技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中的重点内容: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关于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拓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加密与解密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加密与解密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加密与解密案例进行分析,如比特币的加密技术、网络安全事件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加密方法、解密过程及其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加密与解密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现代密码学》中关于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详细介绍;
-《信息安全导论》中关于加密算法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的讨论。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不同的加密算法,如AES、RSA等,了解它们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探索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移动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加密技术在实际安全事件中的应用和挑战;
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的3.4节“加密与解密”,主要涉及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加密方法的分类、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加密与解密技术,使他们能够理解数据加密的原理,学会运用加密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并与课本中关于网络安全的章节内容相呼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加密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中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加密与解密技术,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加密原理,提高在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保护意识。具体包括:1.增强学生对于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责任感;2.培养学生运用加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认知,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行为习惯。这些目标与新教材中强调的信息素养要求紧密相连,旨在使学生在数字化社会中具备较高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_3.4 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3.4 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4加密与解密4.问题分析:(1)如何替换a~w或A~W间的字母: (2)如何替换x~z或X~Z间的字母: (3)字母以外的其他字符:掌握恺撒加密的原理,为后面理解代码、完善程序做好铺垫。

5.代码选填并调试、运行程序。

(学生演示完成的程序)学生理解代码后,实现恺撒加密。

课堂小结提醒:了解密码安全与加密、解密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保护个人隐私。

同时,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遵守相关法律和必要的道德规范,共同维护健康、良好的数据环境。

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要求学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3.4加密与解密》一节,本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任务:1.树立保护数据安全意识。

2.体验密码破解,防范密码盗窃,掌握设置安全密码的技巧。

3.加密、解密的概念及原理。

4.用Python实现简单的加密算法。

其中,体验密码破解,防范密码被盗,掌握设置安全密码技巧这部分内容学生有模糊的意识,但没有实际的体验和深入的了解,需要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在体验、经验的基础上领悟、归纳、总结;避免直接灌输结论,更不要让学生机械背诵结论。

加密、解密的概念及原理这一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学生没接触过,也非常容易混淆,需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本节中的难点是用Python实现恺撒加密,要求学生有较强能力的Python编程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恺撒加密的算法和程序,尤其要理解加密过程中如何编程实现字母替换。

而学生对Python编程掌握水平层次不一,理解程序的算法和语句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充分铺垫、诱导、启发、示范、练习,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盲点重点训练,循序渐进,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效果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3.4加密与解密》一节,本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任务:1.树立保护数据安全意识。

2.体验密码破解,防范密码盗窃,掌握设置安全密码的技巧。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3.4 加密与解密本节内容按2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分析生活中由密码引起的数据安全问题,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穷举法破解密码。

【教学过程】一、引入1.学生预习,阅读第77页“任务一解开网站账号被盗之谜”之“活动1 防范‘盗窃’行为”,填写第78页的表3.4.1。

2.教师检查,并评讲填写情况,引出数据安全、密码的话题。

表3.4.1 密码盗窃与防盗分析表二、密码密码是指用来核对用户ID以验证用户就是本人的一组字符。

活动2设置安全密码打开教科书配套资源中的“数据安全性测试.py”,运行并测试穷举搜索一个5位、7位和9位的数字密码,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填写表3.4.2。

(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fld”和“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py”)表3.4.2 穷举搜索密码需要的时间实现穷举搜索的自定义函数jiemi()的程序代码如下:def jiemi():d1=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1p=int(varin.get()) #获取输入文本框的数字密码for i in range(0,p+1): #从0循环到正确密码数值if i==p: #如果密码相同d2=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2d=d2-d1 #取得时间差#在输出文本框中显示解密用时varout.set(str(d.seconds)+"秒"+str(d.microseconds/1000)+"毫秒")程序运行效果如下:【比一比】当然,我们也可以编写无可视化界面的程序,程序更简单。

(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无界面).py”)程序运行效果如下:请比较有可视化界面与无可视化界面两个程序运算的快慢,将最快的结果填入表3.4.2。

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同步备课系列(教科版2019必修1)

3.4加密与解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同步备课系列(教科版2019必修1)
5.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a.喜欢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b.喜欢合作学习,乐于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c.部分学生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导致学习过程中对重要信息的泄露;
d.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依赖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
1.教学内容设计: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适当降低加密算法的理论难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信息安全意识:强化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自觉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提升网络安全素养。
4.逻辑思维:通过分析加密算法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其对复杂数学概念的理解。
5.团队协作: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与分享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情分析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对加密与解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如使用加密软件进行文件加密。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4.教学策略:针对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教学组织: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专题3.4 加密与解密(第2课时)(教案)(新教材教科2019版必修1)

专题3.4 加密与解密(第2课时)(教案)(新教材教科2019版必修1)

第三单元认识数据3.4 加密与解密(第2课时)教材分析任务二包含活动1“古老的‘隐身术’”和活动2“揭秘‘隐身术’”两个活动。

在任务二中,通过活动1讲述加密技术的历史,引入加密、解密的概念。

在活动2中引入了凯撒密码,解剖凯撒密码的加密原理,并以流程图、程序实现加密算法。

教学目标通过任务二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加法密码的基本原理和算法,能够写出相应的加密、解密算法和程序,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恺撒密码的加密与解密算法。

教学难点:恺撒密码的加密与解密算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打开微机,投影机,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附录1:活动1 古老的“隐身术”附录2:凯撒密码流程图附录3:凯撒加密算法程序代码和界面截图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对应代码如下:def CaesarCipher(): #Button按钮激发函数c=mingwen.get("0.0", "end") #获取Text组件mingwen的明文内容b=""miwen.delete("0.0", "end") #清空Text组件miwen的内容for i in range(len(c)): #获取明文内容的每一个字母,并加密if 'a'<=c[i]<='w' or 'A'<=c[i]<='W': #判断a~w或A~W间的字母b=b+chr(ord(c[i])+3) #生成密文elif 'x'<=c[i]<='z' or 'X'<=c[i]<='Z': #判断x~z或X~Z间的字母b=b+chr(ord(c[i])-23) #生成密文else: #字母以外的明文内容不变b=b+c[i]miwen.insert("0.0",b) #在Text组件miwen中显示结果附录4:解密算法c=input("请输入密文:")b=""for i in range(0,len(c)): #获取密文内容的每一个字母,并破解if 'd'<=c[i]<='z' or 'D'<=c[i]<='Z': #判断d-z或D-Z间的字母b=b+chr(ord(c[i])-3) #破解密文elif 'a'<=c[i]<='c' or 'A'<=c[i]<='C': #判断a-c或A-C间的字母b=b+chr(ord(c[i])+23) #破解密文else:b=b+c[i] #字母以外的密文不变print("你的明文为:"+b)附录5:凯撒密码改进def NewCaesar(m,n,t):z='';i=0while i<len(t):tmp=t[i].upper()if tmp in m:if ord(t[i])<=90:z+=n[m.find(tmp)]else:z+=n[m.find(tmp)].lower()else:z+=t[i]i+=1return zm='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n='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a=input('请输入明文a=')b=NewCaesar(m,n,a)print('对应的密文为:',b)c=NewCaesar(n,m,b)print('解密后明文为:',c)if a==c:print('加密解密成功!') else:print('加密解密失败!')input("运行完毕,请按回车键退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加密与解密
本节内容按2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分析生活中由密码引起的数据安全问题,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穷举法破解密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预习,阅读第77页“任务一解开网站账号被盗之谜”之“活动1 防范‘盗窃’行为”,填写第78页的表3.4.1。

2.教师检查,并评讲填写情况,引出数据安全、密码的话题。

表3.4.1 密码盗窃与防盗分析表
二、密码
密码是指用来核对用户ID以验证用户就是本人的一组字符。

活动2设置安全密码
打开教科书配套资源中的“数据安全性测试.py”,运行并测试穷举搜索一个5位、7位和9位的数字密码,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填写表3.4.2。

(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fld”和“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py”)
表3.4.2 穷举搜索密码需要的时间
实现穷举搜索的自定义函数jiemi()的程序代码如下:
def jiemi():
d1=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1
p=int(varin.get()) #获取输入文本框的数字密码
for i in range(0,p+1): #从0循环到正确密码数值
if i==p: #如果密码相同
d2=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2
d=d2-d1 #取得时间差
#在输出文本框中显示解密用时
varout.set(str(d.seconds)+"秒"+str(d.microseconds/1000)+"毫秒")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比一比】当然,我们也可以编写无可视化界面的程序,程序更简单。

(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无界面).py”)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请比较有可视化界面与无可视化界面两个程序运算的快慢,将最快的结果填入表3.4.2。

【算一算】
你的电脑1秒最多能试探大约多少个整数密码?
【做一做】
1.有可视化界面程序中的jiemi()函数中的for循环改为while条件循环:
运算速度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再将i=i+1改为i+=1,运算速度有无变化?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为计算1秒最多能试探多少个整数密码,某同学认为用原来的jiemi()函数要试探性多次输入p的值,结果不稳定不精确,于是他将jiemi()函数修改为jiemi2():
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想一想】
1.如果密码包含数字和大小写英文字母,那么5位、7位、9位密码的最大循环次数分别是多少次?估算你的电脑分别需要多少时间试探?
2.如果密码包含数字、大小写英文字母和键面特殊字符(不含空格共有32个键面特殊字符),那么5位、7位、9位密码的最大循环次数分别是多少次?估算你的电脑分别需要多少时间试探?
三、小结
(防字典破解)设置安全密码,不用生日、姓名及拼音缩写、手机号、简单数字组合、单词、身份证号、用户Id等等。

(防暴力破解)设置安全密码,要同时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不少于8个字符
为提高运算速度,尽可能采用计数循环for语句代替条件循环while语句,复合赋值语句
(如i+=1)代替简单赋值语句(i=i+1)
四、练习
试编写程序,破解超级密码——可能包含数字、大小写英文字母和键面特殊字符(不含空格共有32个键面特殊字符)在内的4位字符组成的密码,每个字符的ASCII 码值在33至126之间。

种算法的快慢。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恺撒密码的加密与解密算法。

【教学难点】恺撒密码的加密与解密算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预习,阅读第
79页“任务二 让数据 ‘隐身’”之“活动1 古老的‘隐身术’”,填写表3.4.3,引入“加密”话题。

2.教师检查,并评讲填写情况,引出数据安全、数据加密话题。

表3.4.3 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
二、加法密码
加密就是将原始信息(数据)隐匿起来,使之在缺少特殊信息(数据)时不可读。

原始信息(数据)称为明文,加密后的信息(数据)称为密文。

将密文还原成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或解码)。

恺撒密码只是简单地将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用字母表中该字母后的第3个字母替换。

例如,将明文中的a用d替换,b用e替换,……,z用c替换。

像恺撒密码这样,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后(或向前)按照一个固定数目进行偏移后被替换成密文,这种密码称为加法密码,又称为移位密码。

(详见配套资源“恺撒密码加密算法流程图.doc”、“恺撒密码(加密有界面).py”)
对应代码如下:
def CaesarCipher(): #Button按钮激发函数
c=mingwen.get("0.0", "end") #获取Text组件mingwen的明文内容
b=""
miwen.delete("0.0", "end") #清空Text组件miwen的内容
for i in range(len(c)): #获取明文内容的每一个字母,并加密 if 'a'<=c[i]<='w' or 'A'<=c[i]<='W': #判断a~w或A~W间的字母b=b+chr(ord(c[i])+3) #生成密文
elif 'x'<=c[i]<='z' or 'X'<=c[i]<='Z': #判断x~z或X~Z间的字母 b=b+chr(ord(c[i])-23) #生成密文
else: #字母以外的明文内容不变 b=b+c[i]
miwen.insert("0.0",b) #在Text组件miwen中显示结果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试一试】请写出恺撒密码的解密算法。

(详见配套资源“恺撒密码(解密无界面).py”)
c=input("请输入密文:")
b=""
for i in range(0,len(c)): #获取密文内容的每一个字母,并破解 if 'd'<=c[i]<='z' or 'D'<=c[i]<='Z': #判断d-z或D-Z间的字母
b=b+chr(ord(c[i])-3) #破解密文
elif 'a'<=c[i]<='c' or 'A'<=c[i]<='C': #判断a-c或A-C间的字母
b=b+chr(ord(c[i])+23) #破解密文
else:
b=b+c[i] #字母以外的密文不变
print("你的明文为:"+b)
【想一想】恺撒密码的安全性能如何?
可以说,保密性能极差。

将明文字符前移或后移一个固定的长度d(称为密钥),即使改变d的值,也最多只需25次尝试d的值,就能破解。

三、小结
加密和解密也是属于字符编码范畴。

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

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
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

二者总称密码学。

四、练习
编程:考虑到恺撒密码的安全性极差,应对算法进行改进。

一种可行的改进方式是,建立一个明文字符与密文字符之间的一一映射表,即“密表”,如:
明文: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密文: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加密时,A→Q,B→W,…,解密时Q→A,W→B,…,小写字母对应法则也相同,即a→q,b →w,…。

原先恺撒密码只有一个“密钥”,现在好比有25个“密钥”,这样保密性能大大提升,破解难度大大增加。

另外,这个“密表”也是可以按需要改变的。

你能写出这种改进的恺撒密码的加密与解密算法吗?试一试。

(详见配套资源“恺撒密码改进.p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