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坑爹的五位谋士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01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
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贾诩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
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
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
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
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02裴矩是个贾诩似的人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
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
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
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
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
裴矩是今之山西省人,起初他担任了一些次要职务,之后他被派往广州地区平定叛乱,他远征告捷,并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赏赐和擢升。
从此他开始负责隋帝国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在这里他面对帝国的最大外部威胁——极盛时期的突厥帝国,他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九个英雄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九个英雄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英雄,善始不能善终,他们的死因,内因或刚愎自用或优柔寡断,外因却皆为错过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所致。
一、变法图强却遭五马分尸的商鞅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异军突起,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但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
点评秦国因改革强大了,统治者一边享用着改革果实,一边为了平息既得利益者的怒气而把改革者五马分尸,中国历代改革者的命运大抵如此。
如果商鞅学会妥协他就不会“不得好死”,但如果他妥协了也就没有富国强兵的“商鞅变法”了。
可叹商鞅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错过了“及时闪身他国”的良机,为老子(秦孝公)效力,却死在了儿子(秦惠王)滚滚车裂下。
二、死在伯乐手中的一代将才韩信西汉初期,有人向刘邦老婆吕后告发大将军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
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
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
点评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韩信,对向刘邦推荐自己做大将军的伯乐萧何一直心存感激,所以对萧何的话比较听信,没想到自己就死在貌似忠厚的伯乐手中!其实,聪明的韩信未必不知朝中有人加害自己,谋士蒯通劝他:你把项羽灭了以后,刘邦下一个灭的就是你了。
最佳选择是三分天下而王之——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了,汉朝的历史就得重写了。
三、为君分忧却被“清君侧”的晁错晁错死在自己得意门生汉景帝刘启的腰斩屠刀下。
从提出削藩策开始到正式宣布战争,再到七国之乱形势严峻,晁错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家、为国家的主人也就是他的学生景帝呕心沥血,付出一个忠心不二的臣子该做的一切。
然而,他却想不到,为了平息众怒,稳固自己的地位,他所引以为傲的徒弟,在重重压力之下,决定用他的死妥协藩王。
点评晁错的死比商鞅还要悲惨,他是活活被自己倾注一生的君主出卖杀害的。
如果晁错学会“讨好上下”、明哲保身,他就可能富贵一生,但文景之治的辉煌历史就得大打折扣!晁错之死,向历代改革者再次发出一个另类警戒:君主从来都是为自己着想而不惜把任何生命和感情当棋子的人面兽心者,别相信极端冷血的皇帝的话!四、错过统一大业、功败垂成的关云长用兵攻魏穷追猛打,不屑交吴两面受敌,用人不当麻痹大意,突遭偷袭败走麦城,一代忠勇化身死在自己最鄙视的“吴狗”刀下。
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曾以人肉为军粮,晚景甚为凄凉

曹操五⼤谋⼠之⼀,曾以⼈⾁为军粮,晚景甚为凄凉曹操⼿下可谓是⽂有⽂才,武有武才,⼈才济济,群英荟萃。
武才嘛,有所谓的“五⼦良将”,即:张辽、徐晃、于禁、张郃、乐进。
⽂才嘛,曹操帐下也有五⼤谋⼠:他们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
所谓⾦⽆⾚⾦,⼈⽆完⼈。
曹操这五⼤谋⼠,除了出⽣名门贵族的荀⽒叔侄之外,其他三位都有⽑病。
⽐如贾诩有⼀段个⼈⿊历史,郭嘉⾏为很不检点,最令⼈发指的是程昱。
今天⼩编就来说⼀说这个程昱。
程昱,字仲德。
名德,其实不德。
如同曹孟德⼀样,程仲德的个⼈品德很有问题。
程昱的籍贯是兖州东郡东阿,也就是今天的⼭东东阿。
这是个好地⽅,盛产阿胶。
能成为曹操⾝边顶级谋⼠,程昱⾃然也⾮凡品。
程昱原名叫程⽴。
这哥们很会包装⾃⼰。
他对曹操说,我⼩的时候,经常来到同⼀个地⽅,做同⼀个梦,这地⽅当然不是⽔帘洞,⽽是泰⼭顶。
梦见了什么呢?程昱说,我双⼿托起了太阳。
这个梦不得了。
双⼿托⽇,在中国封建王朝是有特殊寓意的,太阳象征着皇帝,你把皇帝托起来了,那你就是皇帝⾝边的重⾂。
可曹操当时还不是皇帝呢。
但是这个故事让曹操喜欢上了程昱。
曹操对程⽴说,既然你能把⽇头托起来,“⽴”上加“⽇”,那你改名叫程昱吧。
领导愿意听你讲故事,那是看得起你。
领导能给你改名字,那绝对是⾮常⾮常欣赏你,甚⾄有点笼络你的意思哟。
曹操作为⼀代雄主,他不会仅凭⼀个梦喜欢程昱。
少⼩虽⾮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程昱当然是靠本事吃饭的。
⾄于他的本事嘛,⼤家看过《三国演义》,有很多故事,⼩编在此不想啰嗦。
⼩编想告诉你的是,程昱是个美髯公。
提起三国时代的美髯公,⼤家⾸先想到的是关⽻,其实程昱也是⼀个美髯公。
据《三国志》中记载,“长⼋尺三⼨,美须髯”。
这⼀点,罗贯中在写⼩说的时候,没有告诉读者。
既然曹操很喜欢程昱,程昱的仕途应该青云直上才是。
但是⼩编前⾯说过,程昱这个⼈也有⽑病。
他刚愎暴戾,不懂得与⼈为善,与同事很紧张。
在⼀次宴会上,就因为⼀个中级军官抢了他的风头,程昱竟然和他扭打在⼀块,真是成何体统。
盘点三国演义10大奸贼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历史变迁的小说,其中有许多复杂且性格鲜明的人物。
要评选出其中的十大奸贼是一个主观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读者可能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我根据小说内容和个人理解评选出的十大奸贼,排名不分先后:吕布:他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叛徒。
他原为丁原的义子,但为了利益,他杀了丁原并投靠了董卓。
之后,他又为了女人(貂蝉)背叛了董卓。
他的行为充满了背叛和欺诈。
郭图:袁绍的谋士,但他的计谋常常失败,失败后常常诬告他人。
他陷害张郃、高览,使二人不得不降曹,导致袁绍大败。
华歆:他在历史上评价不低,但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成一个投机者。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多次背叛主公,如孙策和孙权。
在曹操那里,他成为了曹操的忠实爪牙,参与了许多阴谋。
贾充:他是司马师的亲信,参与司马集团篡汉弑君的密谋。
他嫁女为后,结党营私,品质败坏,目光短浅。
孟达:他一生背叛过多个主公,如刘璋、刘备和曹魏。
他的行为导致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失败,并害死了关羽。
张松:他原本是刘璋的部下,但却把益州的地图交给了刘备,并打算和刘备里应外合拿下益州,彻底背叛了刘璋。
许攸:他原本是袁绍的谋士,但却因为自己的私欲和不满,背叛了袁绍,把袁绍的军事机密泄露给了曹操,导致了袁绍的大败。
糜芳和傅士仁:他们是关羽的手下,但在东吴偷袭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卖力抵抗,反而主动开城投降,断了关羽的归路。
司马懿:虽然他在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成一个阴谋家。
他多次阴谋篡权,如五丈原之战中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以及后来的高平陵之变。
王允:他为了除去董卓和吕布,使用了貂蝉这一美人计。
虽然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手段过于狠辣,导致了许多无辜的人丧命。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这也是它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的十大著名的汉奸叛徒,个个是祸国殃民的行家里手

历史上的十大著名的汉奸叛徒,个个是祸国殃民的行家里手一、反复小人:吕布吕布是东汉末年著名武将、军阀。
勇冠天下,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乘刘备与袁术交战时而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
本来姓吕,又先后认丁原和董卓为义父,而后又叛丁原跟董卓。
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
吕布因为骁武被并州牧丁原授骑都尉、河内主簿等职。
董卓进京后,被董卓利诱杀了丁原,率众投奔了董卓,成为董卓的义子,授中郎将。
董卓迁都长安后,肆无忌惮,引起了朝臣的不满。
虽说董卓对吕布“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但暴虐成性、喜怒无常的董卓经常拿吕布当出气筒。
司徒王允遂用貂禅设“美人计”挑拨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受到董卓猜疑。
最后“美人计”成功,吕布为貂禅杀了董卓。
旋即被董卓旧部击败,便逃离长安投奔袁氏兄弟,被袁氏兄弟猜忌,后暗杀和追杀吕布。
两人也就此翻脸。
后被曹操击败又转投刘备,结果吕布在袁术资助军粮的诱惑下,偷袭下邳,玩了一招“反客为主”,夺取了刘备的徐州。
在刘备和袁术相斗时,抢了刘备的地盘,害的刘备只能成了“无地”的势力,只能投奔了曹操。
白门楼上,当吕布被曹操擒获即将处死的最后一刻,他还希望靠为曹操指挥骑兵换取生路,吕布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
”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
”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吕布手下,也有张辽、高顺这样的大将之材,尤其高顺非常忠诚,愿意陪吕布一起被杀,吕布却不懂得使用。
其余将领多怀异心,所以作战失败居多,光靠吕布一人无法逆天,最后手下侯成、宋宪、魏续绑了陈宫率众投降,彻底摧毁了吕布的斗志。
陈寿在《三国志——吕布臧洪传第七评》对吕布有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
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中国历史十大谋士排名

中国历史十大谋士排名中华5000年历史中,一批批的圣人贤才如雨后春笋般前赴后继的涌现出来。
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华历史中,最厉害的十大谋士,诸葛亮仅仅排名第九位。
第十名: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赵普是北宋初年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赵普从小不喜欢读书,但对《论语》爱不释手。
赵普辅佐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王朝。
并留下黄袍加身的典故。
公元961年赵普向宋太祖提出治国之道,赵普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并制定了“杯酒释兵权”的谋略。
后更是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诸多措施,滚固了大宋王朝的统治。
同时,赵普也开创了儒家治国的典范。
第九名:隆中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同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
自公元201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制定了后期蜀汉的基本国策。
并先后献计激将孙权,让孙权、刘备结盟,使赤壁之战取得胜利。
又献计夺取西川,建立蜀汉基地。
后又献计夺取汉中,进而使刘备称王。
后又率军南征,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稳定了南中区域。
最后,诸葛亮亲自5次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后世留有《隆中对》及《出师表》第八名:华夏商圣——范蠡范蠡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他先是陪同勾践入吴为奴三年,回到越国后又劝农桑,务积谷,使越国经济得到发展,社稷持续稳定。
后建议勾践伐吴,越王大败吴军,使越过开始与吴国平起平坐。
范蠡先后四次随越王伐吴,并积极出谋划策,最终越王勾践灭吴,实现春秋霸业。
范蠡是中国最早的商业理论家同时也是楚学的开拓者后世留有《范蠡》二篇。
被后人尊为“商圣”和“南阳五圣”之一第七名:功盖诸葛——王猛王猛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公元357年,王猛辅佐苻坚一举诛灭苻生王朝,自立为大秦天王,王猛辅政期间,积极推行“有罪必罚”和“有才必任”在王猛的辅佐下大秦境内安定清平,兵强国富。
公元366年,王猛辅佐苻坚先后收服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以及鲜卑没奕干部。
中国历史上的九大谋臣,个个叱咤风云,影响着一个朝代的兴衰

中国历史上的九大谋臣,个个叱咤风云,影响着一个朝代的兴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它永远需要两类人——在战场上纵横驰骋、马革裹尸的将军;朝堂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臣。
纵观中国的历朝历代,大抵如此。
相比于武将们刀光剑影的直接,谋臣们更显得高明,他们往往不显山不露水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
今天小编就说说华夏历史上最让人崇敬的九大谋臣。
伊尹商朝初期大臣,帮助商汤灭了夏朝后辅佐商汤及后代君王治理国家,成为三朝元老,世称贤相。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伊尹的思想,他提倡为神权政治服务的唯心主义。
姜子牙姜子牙又称姜太公,周文王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同时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
他也是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就连圣人孔子也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可见管仲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他到吴国后先是辅佐阖闾,阖闾死时接受重任辅佐夫差,帮助夫差灭了越国,并极力建议杀掉勾践,夫差未予采纳,最终与夫差闹掰而自杀而死,死后不久,吴国就被勾践所灭。
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称为商圣。
越国战败后,他随勾践一同入吴服侍夫差三年,并施用美人计成功麻痹了夫差,回到越国后帮助勾践灭了吴国。
聪明的范蠡深知“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于是辞官归隐,自称陶朱公,开始了经商生涯,最终先后三次成为天下巨商,因此又被称为商圣。
李斯战国至秦初政治家,一代名相。
李斯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巨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他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
秦始皇死时,与奸人赵高一起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最终却死于赵高之手。
关于诡计多端的事例简短

关于诡计多端的事例简短诡计自古以来即为一种手段。
用诡计的人往往都想达到某种目的,而为了避免目的被识破,施计者会用种种技巧进行隐蔽和混淆。
下面,将介绍四个历史上的诡计多端的事例。
1、东晋谋臣张显之连环计东晋时期,张显之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谋臣。
他没有手刃施计的勇气,却有一颗奸诈狡猾的心。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张显之想劝国君撤退。
而且,他还想用一个巨大的谎言来欺骗匈奴人。
张显之的计策称为连环计。
连环计主要的步骤是信息的传递。
首先,张显之开了一个宴会,让他的随从将酒菜送给李密和庾亮,两个将军。
其次,妓女进来陪饮。
然而,这群妓女却是张显之派出来的卧底,她们与张显之建立了密切联系。
妓女们在宴会上献媚,庾亮说“这种妓女可能喜欢柔弱的男人……实际上,李密是这样的人”。
妓女们把这句话告诉张显之,张显之表示,李密原来就是这种人。
最后,张显之的随从告诉李密,庾亮的军队已经溃败了,让李密也撤退。
等张显之的话传到庾亮那里时,庾亮也要求撤退。
2、韩信八阵图紫禁城纪念馆收藏着南宋的《太和正音谱》,上面记载了韩信的八阵图。
这个阵图就是在一战中所用的。
当时,韩信指挥的部队遇到了一个强大的敌军,没有机会取胜。
因此,他开动脑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诡计。
他把他的士兵分成八个部分,并设计了八种不同的陷阱,每个部分都放在不同的陷阱里。
当敌方进攻时,他们会走进一个巨大的八阵图之中。
在这个图案之后,韩信的士兵就开始袭击敌人,设计三提对战,在最后一提,笑里藏刀,大败敌军。
3、玄武门之变唐代,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闹翻。
李建成被拘留在府邸,据说他被煮了一箩筐,只剩下了骨头和头发,最后被投在河中淹死了。
据说,这是唐高宗在玄武门之变中设计的。
实际上,唐高宗并没有想杀掉太子。
相反,他打算让太子呆在宫里做个“内阁首席”,并没有限定太子继承皇位。
但在这期间,李建成听到了谣言,据称有人想要杀死他。
毕竟,他是著名的太子,已经成为皇位的争夺者。
李建成自称皇帝,并认为唐高宗要给其他人继承皇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最坑爹的五位谋士
1. 为赵国送终的郭开
赵国末年的相国郭开可谓“两朝老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穆王两代君主,按理说他该是赵国的死忠吧?
偏偏很早秦国就发现郭开的价值,认为这家伙贪财好利,如果经费足够,绝对能成为“金牌卧底”。
除了大笔金钱贿赂外,秦国还开了“接收证明”,你好好干吧,灭了赵国,到咱秦国吃香的喝辣的,待遇照旧!
所以郭开有恃无恐,下手堪称稳准狠。
赵国的最后岁月,还是有良将的,毕竟和秦国对抗多年,最能打的两位,前面是老将廉颇,后面是赵牧。
廉颇咱们大家都熟悉,《将相和》的那位,虽然年龄不小了,但姜是老的辣啊!
可郭开真聪明,知道这个“老”字是突破口,就让人告诉赵幽穆王:“老将军虽然雄心不老,身体也不错,一顿饭饭量惊人,但是问题是肠胃不好,坐不了一会儿就跑了三次厕所。
”言下之意,这怎么有精力去打仗呢?于是,廉颇完美出局!
下一位赵牧年富力强,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剽悍的匈奴人都不在话下,何况秦军呢?郭开觉得自己必须出来干一票了,声称他的门人从咸阳(今属陕西)盗得李牧谋反的书信,赵幽穆王当即大怒,夺了兵权,免了李牧。
没多久,李牧就死于非命。
剩下的历史走向我们都知道了,秦军很快夺取邯郸(今属河北),赵国灭亡,赵幽穆王也成了俘虏。
郭开这么干,就这么理直气壮吗?秦国的间谍王敖问他:“你就真不怕赵国灭亡吗?”毕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也是起码的为人常识吧?
可郭开却认为:“赵国的存亡是整个国家的事儿,可那些跟我对着干的人,却是我个人的私仇!”言下之意,国家存亡干我鸟事,自己先痛快痛快再说。
秦国也待他不薄,这点上,秦始皇要比越王勾践诚信得多,赵国完蛋之后,郭开虽然不是相国了,但秦国封他为上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享受总理级待遇。
不过,这么坏有这么有钱,秦国人放过他,赵国人可未必能容他继续这么潇洒余生。
后来郭开在从邯郸搬运金银财宝回咸阳途中,被盗贼杀掉,据说有人喊了一句:“为李将军报仇!”
2. 把自己玩进去的官二代穆提婆
穆提婆的妈陆令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宰相,这位官二代也由此成为北齐后主高纬的帮闲和铁哥们。
当然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同为官二代的铁哥们,加速败坏江山,用今天时髦的网络术语来说,就是“no zuo no die”。
当时的北中国被分割为东西两国,东边的北齐和西边的北周死磕中,北齐唯一的依靠就是一代名将斛律光。
咱们上学都学过《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斛律光写的,此人文武全才,秉性耿直,堪称北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可偏偏有人认为这柱子和房梁都太碍事了,玩闹的空间太受制约,必须拆掉搬开才好,至于房子的安危,那不是个事儿!这个人就是穆提婆,在他看来,什么都不如玩儿更重要。
比如南陈攻取了北齐的淮上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后主高纬有些担忧,但穆提婆劝他丢就丢了,即便黄河以南都丢了,咱们也还是个快乐的小国,人生苦短,必须及时行乐,哪有时间瞎操心呢?!这样的货色,自然跟斛律光搞不到一起,而且穆提婆身边的同类也都看斛律光不顺眼,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把斛律光搞掉,可敌人来了咋办?他们才不管呢!
没多久,北周杀入齐境,两军决战晋阳(今山西太原),穆提婆劝后主,咱别打了,打什么打啊?都这样了!于是率先投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把铁哥们的王朝,彻底断送。
不过北周也不原谅这样的废物点心,没多久,穆提婆就被借口谋反给干掉了,看来他“及时行乐”的座右铭是对的,因为他这辈子就是来添乱的!
3. 愤青误国的景延广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景延广同志,绝对是个爱国志士,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犹豫,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
五代十国的后晋,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儿皇帝时代,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坐上御座,不惜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称臣纳贡,还认小自己十岁的后者为干爹。
等石敬瑭死了,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问题就来了,这个卫星国还继续当吗?这个孙子还继续认吗?
石重贵的亲信大将景延广表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咱们现在国家实力雄厚了,不应该再做这种屈辱的事,契丹人再欺负咱,咱就跟丫干!新旧五代史上留下了景延广的一句豪气冲云霄的名言:“横磨大剑十万口”,你要不服气,就跟我们来干一架,只是别被我们干趴下,让天下人耻笑!
太豪迈了,这文采、这气魄,我都感动了,只是您要咸鱼翻身,打垮侵略者野心狼,不能空口说白话,打嘴炮向来是不解决问题的,武器的批判不能替代批判的武器啊!
大话说出去了,景延广和后晋并没有做好抗敌的准备工作,真到契丹铁骑南下了,这位“勇士”却吓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最后,契丹攻破开封,灭了后晋,景延广无处可逃,只好向耶律德光投降,还腆着脸推卸责任,把当年说出的大话往回拽。
4. 坑了夫差连自己都坑死的伯噽
有个好老爹,未必有个好儿子,这话说的就是伯噽。
夫差的谋士伯噽,跟伍子胥一样都是楚国人,父亲那一代都是楚国的忠臣,又都同样被楚国逼得只能投奔吴国,而且伍子胥还是伯噽的引荐人。
伍子胥肯定没想到,正是自己的这个决定害了自己。
吴王夫差灭了勾践的越国,勾践为了复兴越国,就拿钱请伯噽出来给自己当金牌卧底。
伯噽果真不辱使命,先是说服本国国君把勾践放出来,接着害死了足智多谋又刚正不阿的伍子胥,帮越国和自己拔掉了眼中钉。
没了伍子胥“碍事”,伯噽一次次欺蒙夫差,帮助勾践度过难关,胆子越来越大,勾践的贿赂也越拿越多。
最后,吴王夫差果真在伯噽的努力和自己的争取下,把国家和脑袋都输给了越王勾践。
伯噽满以为可以借此成为越国的大功臣,不料勾践最恨这种混蛋玩意儿,不但没收全部财产,还立刻宰了伯噽,这种二五仔,谁留下放心呢?
5. 坑了袁绍的郭图
说到郭图,必须说说郭嘉,两人都出身颍川(今河南禹州)郭氏。
郭图投奔袁绍在先,郭嘉在后,后者离开袁绍前,还跟郭图商量,表达对袁绍的极端不满,由此可见两郭的关系非同寻常。
不过郭嘉帮了曹操统一中原,郭图却害袁绍丢了全部家当。
先是汉献帝和东汉小朝廷成丧家之犬,曹操还没有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袁绍的谋士沮授就建议把小朝廷迎到河北,袁绍也觉得这主意不错,真要这么办了,也许三国的历史就改写了,没曹操什么事儿了。
偏偏此时,郭图出来劝阻,认为何必找个爷顶在头上,哪如自己关门过家家来的逍遥自在?结果我们都看到了,难得机遇让曹操抢到了,袁绍政治失分。
接着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郭图进谗言害死田丰,出主意让张郃偷营,失败后为推卸罪责,一面让张郃别回来,一面又跟袁绍说张郃是叛徒,结果把河北最能打仗的名将送给了曹操。
袁绍死后,郭图又攒动袁谭跟弟弟袁尚内斗,最终连自己也被曹操一勺烩,搞得袁绍父子两代倾家荡产,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彻底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