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汇报人:日期:•课件背景与目标•《夏日绝句》古诗三首概览•古诗鉴赏与解读目录•知识点拓展与延伸•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反思与总结01课件背景与目标本课件来源于互联网,由专业教育团队制作。

课件来源适应对象课件特色本课件适用于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用于学习和欣赏《夏日绝句》古诗三首。

本课件采用多媒体形式,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030201课件背景介绍掌握《夏日绝句》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作者及创作背景。

知识目标能够流畅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回顾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古诗和文学常识。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朗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02《夏日绝句》古诗三首概览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李清照在其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南渡时期创作此诗,以抒发对故国之思和亡夫之痛。

创作背景《夏日绝句》作者及创作背景借古讽今,抒发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表达对亡夫的深深怀念。

运用典故、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夏日绝句》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题思想其他两首古诗简介描写春天景色,寄托诗人的情感。

运用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秋思》描写秋天景色,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03古诗鉴赏与解读鉴赏诗句中的用字、押韵、对仗等艺术手法。

诗句分析探讨诗人通过《夏日绝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题思想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夏日的景象、诗人的心境等。

意象与意境《夏日绝句》鉴赏要点主题异同比较三首诗在主题表达上的异同点,如爱情、自然等。

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共20张PPT)

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共20张PPT)

自由朗读古诗,交流感受。
如梦令(其二)
[宋] 李清照
荡气回肠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 激情晚豪回迈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中豪杰 死后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出塞》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 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 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 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 逃。南宋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罢守建康,与 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
争帝图王势已倾, 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 耻向东吴再起兵。
乌江亭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写一写
如果你是李清照,目睹了靖康之变那一幕 幕悲惨的场景,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来到乌 江边,有什么要对项羽说?
借古代的人、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的
结合注释,思考:当诗人来到乌江畔,为 什么会想起项羽?
靖康之变 是指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
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北宋宣和七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靖 康元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 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 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 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诗,称之为咏史诗。
咏史诗是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 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 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夏日绝句》(李清照)PPT课件

《夏日绝句》(李清照)PPT课件
21 古诗三首
战争使多少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
亡,面对战争,南宋诗人李清照写下了
一首诗——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 梦令》《声声慢》等。
我会写
杰亦 雄项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xióng

前两笔横短 撇长,下边的 撇折独立,折 末端有点。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隹 组词:雄师 雄心勃勃 笔画:十二
“ 亻”撇短 竖要长。
易错提示:右边 是“隹”,不是 “住”哦!
学法导读
学习《夏日绝句》,要先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 和创作的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理解诗句 隐含的意思,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忍辱偷生。
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 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 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 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 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人不论是生还是死,都应该 具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忆项羽败而不屈
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作者思念 项羽的原因是什么?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 江东。
项羽是谁呢?
项羽不肯过江东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 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 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 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 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 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 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共22张PPT)

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共22张PPT)

检查预习
你对诗中提到的项羽了解多少呢?
检查预习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 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 民起义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项羽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检查预习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品:《声声慢》《武陵春》《如梦令》 《一剪梅》等词作。
02 学 习 字 词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学习字词

亦雄

指导书写
“亦”下面是撇和竖钩。 “项”左边的“工”字横变提。
学习字词
你能读好下面的词语吗? 杰出 亦然 英雄 项目
04 理 解 诗 意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理解诗意
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李清照借古喻今,通过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来讽刺 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软弱行径。
05 课 堂 小 结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课堂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夏日绝句》这首诗,李清照提出人“生当作人杰”,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报 效朝廷,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2.搜集一些古代爱国题材的诗词。
感谢观看
理解诗意
给诗歌正确划分停顿。
指导朗读 语调铿锵有力,“作 人杰”“为鬼雄”应 重读。“至今思项羽” 读得高扬一些,“过 江东”读得重而悠长。
理解诗意
读前两句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版部编版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ppt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版部编版PPT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生 当 作 人 杰 ,
明诗意
词语解释:
当:应当。 人杰:人中的豪
杰。汉高祖曾称 赞开国功臣张良、 萧何、韩信是 “人杰”。
诗的大意:
活着就要当人中 的俊杰,

词语解释:

亦:也。 为:做。

鬼雄:鬼中的英

雄。

诗的大意:
死了也要做鬼中

的英雄。

词语解释:

至今:到现在。 项羽:秦末自立为
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
①从古称稀尊上寿 ,自今以始乐余年 ②秀水绕门蓝作带 ,远山当户翠为屏 ③四面八方客来客往客不断 ,十全九美货进货出货无存
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 C、①送过七十大寿者;②送乔迁新居者;③送分店开张者
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解释词语: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肯过江东” 的意思。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 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诗中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表达了豪迈的理想和爱国精神。
4、这首诗借怀念项羽,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古讽今,鞭挞南宋王朝当权者 不顾百姓死活,抛弃中原,苟且偷生的无 耻行径和对真英雄的赞美之情。
53.小艳穿了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请用古诗名句来形容。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1.学习例子,清楚格式。
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课件(共25张PPT)
鬼雄
xiàng
项羽
二、读诗文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三、解诗意
夏日绝句
题解:“夏日”:夏天。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
人中的豪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鬼中的英雄。
诗文大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人杰:抗疫英雄钟南山,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 胜…… 鬼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精忠报国岳飞……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 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旁。
怀念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文大意:直到今天人 们还在思念项羽,是因 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 回江东。
四、悟诗情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他宁 死不屈。
因为八千子弟,无一生还, 无颜见江东父老。
因为败局已定,过江东只会 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本句运用对偶(对仗)的手法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 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 羽 ( 公 元 前 232 年 ― 公 元 前 202 年),名籍,字羽,今江苏宿迁市区 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六、续诗韵
➢ 1、把古诗唱给家长听。 ➢ 2、课后收集有关爱国的古诗
及其背后的故事,举行一次 爱国主义诗歌分享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课件(共18张PPT)

知识拓展
课堂集中营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寄予 感情):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多仕途坎坷、 怀才不遇,心中的不满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 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 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 解这类古诗,必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 心境。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课堂集中营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叹身世,情调感伤。情势上善用白描手 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 梦令》《声声慢》等。
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
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 学习,把爱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源自实战练习一、填空。
历史回顾:历史上被称为“西楚霸王”的是__项__羽____, 他与__刘__邦____争夺天下。他在战争中失败,觉得无颜 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杀身亡。 作者的观点:希望活着时做_人__中___的__豪__杰____,死后也 要做_鬼__中__的___英__雄__。 感受:_作__者__虽__然___是__位__女__子__,___但__却__具__有___男__子__的__凛___ _然___风__骨__,__令___人__敬__佩___。
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
诗的前两句言理,从生与死两方面来阐述 人生哲理,志存高远,极富大丈夫之气。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 思忆,怀念。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导,后来与刘邦争夺天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PPT课件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PPT课件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 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练一练: 读古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会
想到什么景象?
课堂小结
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 会受敌人的欺辱。
南园①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②,收取关山五十州③。
请君暂上④凌烟阁⑤,若个⑥书生万户侯⑦?
注释
①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杨其群 《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 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 为“南原”,亦称“南园”。
②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③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
十余州郡。
④暂上:一上,试上。 ⑤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
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 人画像于凌烟阁。 ⑥若个:哪个。 ⑦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 游
-.
作者诗中的项羽和我 们知道的一样吗,让我 们一起去学习了解吧。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 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 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 令》《声声慢》等。
诗的后两句: “思”字转写项羽,特别赞扬了他 “不肯过江东”的败而不屈的英雄气概。因为这与南宋 王朝的渡江南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正是借“思项 羽”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 径,寄予了自己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南宋 )的
( 李清照 ),采用了( 借古讽今 )表
现手法,诗人用了( 三 )个典故。赞
颂了( 项羽的宁死不屈
),
讽刺了( 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
表达了诗人(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 情怀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 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杰出的文 学大家。然而,这其中能够留 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 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 一个。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 律,善作书画。在诗词创作方 面,她的盛名不仅可与宋朝的 苏轼、陆游、辛弃疾比肩,亦 可直追前代大师如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而与之齐名,跻身于 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列。
1.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 “不想”、“不能”?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 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 鬼雄”之名。
2.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 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 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 失败的英雄呢?
在动荡的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宋 朝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 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 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 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 中,体会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 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Hale Waihona Puke 不肯过江东。注释活着的时候,应当 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 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 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 之时,宁可自杀,也不 肯逃回江东。
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 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
人杰:人杰中出的的豪人杰、、出人色中的俊人杰。、了不起的人物、 鬼雄:鬼中的英雄。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 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死亦为鬼雄。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项羽:秦末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 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2.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 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 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 人能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 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 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 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 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李清照:(1084—约1151)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 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 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 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 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 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 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 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 其中。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 善用口语,风格独特。我们看看, 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 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 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 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 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 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 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 漓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 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