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模拟考试(潍坊市一模)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文科综合2014.0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22届冬季臭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02月07日—02月23日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
回答l—2题。
13.“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A.政治隶属 B.血缘等级 C.尊奉服从 D.分配继承14.“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一种内聚性。
……这种内聚性,……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导致这种“内聚性”形成的因素是①小农经济②商品经济③中央集权④儒家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人学,谓之学课。
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材料主要说明A.政府重文轻武 B.社会重视教育 C.科举制度完善 D.民众负担沉重16.“江南役重甲天下,(徐光启)祖父以役累中落。
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材料反映出①赋役沉重②抑商政策削弱③商品经济发展④科举免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制国家中一种“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
对“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理解不正确的是A.直接民主的运行机制 B.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C.城邦贵族的集体管理 D.成年男性公民集体民主管理1 8.右图是l857年至l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4月份联考试题

历史试题2021.4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2.西汉“中央王室恭俭无为之治,不能再掩塞社会各方之活气。
在此种种不安定不合理之状态下,中央政府觉悟到必须改变其态度,而要一积极勇敢的革新。
于是遂有汉武一朝之复古更化,为西汉文治政府立下一规模。
”这反映了A.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政策B.西汉政府意图加强中央集权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黄老思想促进了社会发展3.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这说明孝文帝改革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4.图1为唐代长安西市的市场结构与店铺分布示意图。
据图可知唐朝图1(注:“市署”为管理市场的官衙,“常平仓”“平准署”是中央派驻的平抑物价的机构,“邸”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
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
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C.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山东诸国实力强大2.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
由此可知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3.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
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C.与社会生产关系紧密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4.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ǒ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李贽这种思想A.批判理学空疏学风B.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C.挑战孔孟正统权威D.源于明朝统治的将亡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6.1928年,中共《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的土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
山东省2021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A卷

山东省2021版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A . 儒家思想B . 法家思想C . 道家思想D . 墨家思想2. (2分) (2017高一下·原平期末) 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代罗马国家的最伟大之处在于()A . 民主政治的发达B . 哲学思想的深奥C . 建筑风格的独特D . 法律体系的相对完备3. (2分) (2019高二上·合肥期中)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下面能够体现马丁·路德这一宗教思想的是()A . 人是万物的尺度B . 简化宗教仪式C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 信仰即可得救4. (2分)“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
”材料反映了当时()A . 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B . 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 . 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D . .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5. (2分) (2017高一上·南昌月考)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 . 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 . 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C . 明朝皇旁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 . 明代皇帝不信任内阁,自己经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6. (2分)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相符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1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1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据此可知,当时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 分权制衡B. 君主专制C. 中央集权D. 家国一体【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的中朝制度,它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故B项符合题意;中朝没有体现分权与制衡,排除A项;中朝加强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家国一体,排除D项。
2.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班禄制”,规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员按级别高低和业绩大小,领取厚薄不同的俸禄,每三个月发放一次。
这一规定A. 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 影响了北魏社会的稳定C. 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D. 促进了拓跋政权的封建化【答案】D【解析】【详解】孝文帝的“班禄制”是学习汉族政权的措施,有利于拓跋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班禄制”,而不是税收,排除A项;“班禄制”的推行主要是针对官员,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与隋唐盛世无关,排除C项。
3.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中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出现有905次之多。
这说明统治者意在A. 实现社会均平理想B. 限制土地兼并C. 防范隐匿人口现象D. 维护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都是针对个体小农的,其出现次数很多,说明政府意在维护小农经济,故选D ;ABC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
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
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 A.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B. 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 【答案】B 【解析】【详解】材料数据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增加了中国本土煤炭的供给,这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故选B 项;开平矿务局虽然是中国自主采煤的一个例子,但无法改变中国煤业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事实,故排除A 项;C 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D 项“解决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另外无法从有限的材料得出该结论。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解析版)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齐国统一了今山东北部、河北西南部的诸夏族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今河北东北部的一些小国和令支、孤竹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晋国兼并了赤狄、白狄和“伊洛之蛮”等少数民族。
这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疆域 B .民族交融加剧了华夷之争 C .诸侯争霸战争推动了民族交融D .分裂割据引发了争霸战争2.近年出土的多地秦简显示,秦朝县下面的乡,有两百石的乡啬夫(统治乡民、收税等),还有乡佐、里典、里佐,也有乡司空(负责工程)、仓主、田官、田典等。
这些乡里的吏员设置表明当时秦朝( )A .官僚体系机构臃肿B .重视农业抑制工商C .基层管理严实具体D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3.汉朝廷利用天下要塞及“诸塞之河津”禁止官府或个人将关中黄金、铜及其制品带往关外,还严格限制诸侯王国买马关中,对从关中输出马匹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这说明汉朝廷( ) A .注重维护中央集权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田澎在《明代内阁政治研究》中认为内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这几种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皇帝勤政、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阁臣与皇帝保持接触、阁臣A .沿袭了内阁是传统的秘书或参谋视角 B .认为明代内阁功能受制于皇权 C .认为阁臣对政治的影响处于稳定状态 D .坚持明代内阁实质是传统宰相5.18世纪末,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使团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英国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天朝体例。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试题含解析

A. 宣扬优胜劣汰理论B. 蕴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
C. 体现民族危机深重D. 表达对同等自由的追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是“1903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签订,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所以材料教科书主要是劝导学生要爱国,要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体现了民族危机深重,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优胜劣汰理论的宣扬,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同等自由的追求,D项错误。故选C。
5.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行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
A. 政体亟须调整B. 西方技艺为末C. 纲常政教为本D. 不能仅学技术
4.—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 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 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 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限制D. 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答案】D
【解析】
3.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非常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整理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行得也。”宋太宗意在
A. 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B. 消退“不抑兼并”的危害
C. 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D. 关切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
山东省潍坊一中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2.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
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3.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
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4.《光荣与梦想》一书这样评论“大萧条”:“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也是消费不足。
”这一矛盾现象表明A.单纯的市场机制容易造成无序生产B.“自由放任”政策是“大萧条”的直接原因C.计划经济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途径D.罗斯福新政应致力于解决生产过剩问题5.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
可见,当时美国A.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D.总统选举程序混乱6.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美国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引领民众回归传统
D.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
6.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这体现了
A.企业所有权的变化B.产业结构的变化C.经营方式的变化D.分配原则的变化
7.亚里士多德在论及雅典公民大会时说:”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演说,也完全相信。”亚里士多德旨在强调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不少吏书记载了海事活动。《晋书扶南传》记载,孙权于赤鸟午间派遣康泰、朱应出使扶南(夸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泰国东南郝一带)。贾耽《海内华夷图》记述唐代著名航线“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直通波斯湾,全长14000千米,是举世无双的国际航线。扬州、明州、采州、广州等对外贸易大港亦应运而生。当时,广州港可以停泊上千艘大小海船,“番坊”聚集12万外国商人、水手和家属,于是在此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按规征收关税,接待保护外国商人等。一直到元朝为止,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大都持着开放和鼓励的态度。
——摘编自谢茜《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海洋战略的演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我国海洋事业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8-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
——摘编自刘兴诗《中国古代海事活动与海权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其作用。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清朝部分大臣认识到“今我国通商各口无论长江内河、苏杭二州,皆任洋商轮船往来,是船业之利几尽为彼族所夺矣”。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挽回江海已失航利。”鉴于轮招招商局的发展势头,为收回更多的航海权益,清政府解除了航运业的禁令,由此又带动了一批民营轮船商行的兴起。中法战争后,光绪帝发布上谕:“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应援,何至处处牵制。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由以大治水师为主。”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街九,统一海军指挥权。1889年,海军衙门要求沿海各省一律创设水师学堂。
C.工业革命发展
D.社会革命需要
9.20世纪30年代,苏联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专家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32年苏联购买了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表明
A.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
B.苏联利用国际形势推进国家工业化
C.美国扩大资本输出应对经济危机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3.乾隆嘉庆年间,英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不满但并不感到异常,但到了道光年间(1820-1850年),他们开始愤怒不已,强烈要求改变。这主要缘于
A.中国农耕经济优势地位明显
B.贸易入超使英国经济损失巨大
C.自由贸易思想在英国的盛行
D.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两国矛盾
D.美苏积极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10.自2006至2021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A.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进程
B.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C.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D.促使世界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
A.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
B.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C.雅典民主开始注重理性
D.雅典民众决策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8.18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劳动者被认为是具有危险性和有颠覆性的人,但是到18世纪末,无知识则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最大威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制的完善
B.思想文化进步
4.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地位
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
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
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
5.1903年,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时,对于中文书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几经斟酌,定名为《群己权界论》。这反映了当时他
A.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
C.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2.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谊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席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席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庶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