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原理》.ppt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PPT课件

植物保护PPT课件

防治方法 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栽培避螟品种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栽培避螟 选用生长期长短适宜的水稻良种改单、双季稻共存为大面积双季稻或一季稻,尽量消除有利螟虫生存的“桥梁田”。同时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使两头小中间大;大量种植生长期长短适宜的良种,适时栽插,合理管理,使螟虫的盛发期和水稻的分蘖期和孕穗期错开。 消灭越冬虫源 水稻收割后,及时灌水,淹没稻桩,杀死越冬幼虫。各种田要尽量拣尽外露稻桩,次春羽化前灌水灭蛹,同时处理寄主稿秆。
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对稻螟的抗性和耐性不同也影响到
螟害的轻重。抗螟品种一般茎壁较厚,髓腔较小,维管束之间距离及叶鞘气腔均较小,维管束两侧常有硅化细胞,叶绿素含量偏低。杂交稻茎粗、叶绿,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和稻株内营养丰富等生物学特点通常适于螟虫的发生,特别是二化螟和大螟。
气象因素 温度对发生期的影响较大。螟虫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达不到这个温度,越冬幼虫就不能正常化蛹、羽化。三化螟要求温度较高、二化螟次之、大螟最低,所以发生期各不相同。当年春季气温偏高,越冬代螟蛾发生较早,反之推迟。 湿度和雨量对稻螟发生量影响较大。三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期间及其以前1个月左右,如多雨,稻桩中的三化螟因缺氧窒息,或因病原微生物繁殖、寄生,并随径流而蔓延感染,或因水源充足,浸水溶田进度快,淹没稻桩而大量死亡,则发生量少。再如雨量特少,发蛾量也会显著减少。二化螟和三化螟盛孵期间,如经常下雨,稻叶、稻茎上布满水滴,能阻扰蚁螟爬行侵入,雨冲水淹,蚁螟大量死亡,则螟害减轻。
蚁螟孵出后,有的沿叶片下爬,有的爬到叶尖吐丝下垂,随风飘散,约经半小时左右,即选择适当部位蛀入茎内为害。水稻分蘖期、孕穗末期到破口吐穗期,最适合蚁螟侵入,称危险生育期。在分蘖期为害,一般从稻株基部离水面2cm左右咬蛟孔蛀入,取食稻茎,使心叶纵卷,发黄枯萎,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末期到破口吐穗期为害,蚁螟多由剑叶苞缝隙或咬孔蛀入,先取食稻花,4-5天后即转移到柔嫩的穗颈部分,咬孔蛀入,逐步向下蛀食,再过3-5天,蛀穿茎节,咬断稻茎,造成白穗。同一个卵块孵出的蚁螟,常在附近的稻株上为害,能造成数十根甚至一百余根稻株枯心或白穗,称枯心团(塘)或 白穗团。通常一株苗内只有1条幼虫,为害一株后能转入另一健株为害。1龄末期以上的幼虫能转株为害灌浆期稻株。茎秆粗壮的品种,不易被幼虫咬断而造成虫伤株。幼虫老熟后,转入健株茎内在茎壁咬一羽化孔,仅留一层表皮薄膜,然后化蛹。羽化后,蛾破膜而出。如积水超过羽化孔位置,水不会侵入茎内,蛹仍正常发育,羽化后,蛾穿过水层浮出水面,爬上稻茎。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课件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课件

萎蔫
典型的萎蔫症 状是指植物根茎的 维管束组织受到破 坏而发生的调萎现 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还是完好的。
畸形
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 现的异常生长。
(四)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
病症类型 定义
例如
1.霉状物 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
霜霉病、灰霉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粉状物 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
病毒病防治药剂
8.2.4 植物病原线虫的诊断
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腐生于水和土壤中。
常见线虫病害
根结线虫病
常见线虫病害
根结线虫病
线虫防治药剂
8.2.5 寄生性种子植物
1、概念:因缺乏叶绿素不能营光合作用,或某些器 官退化而成为异养的寄生植物 。
茎寄生和根寄生:桑寄生和菟丝子,列当 半寄生和全寄生:桑寄生和槲寄生,菟丝子和列当 危害:抑制寄主植物的生长。 草本植物植株矮小、黄化至全株枯死。 木本植物落叶、落果、顶枝枯死、叶小、开花延迟或 不开花,甚至不结果。
水稻纹枯病
3、常见的真菌病害
梨锈病
3、常见的真菌病害
瓜类白粉病
高等真菌 低等真菌
致病菌具体分类
担子菌
膏药病
子囊菌 半知菌 鞭毛菌
褐斑病、黑斑病、 菌核病、软腐病
蒂腐病、炭疽病、 灰霉病
霜霉病、疫霉根腐 病
不同病原针对用药品种(大致分类)
致病菌
低等真菌
低等真菌、高等 真菌兼治
高等真菌
甲霜灵、精甲霜灵、 霜脲氰、霜霉威、 烯酰吗啉、苯霜灵、
2、细菌病害诊断
主要症状:坏死、腐烂、萎蔫 田间症状特点: 水渍状或油渍状; 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 脓; 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植物保护技术ppt课件

植物保护技术ppt课件

抗性品种选育与推广
抗性品种选育
利用现代育种技术,选育具有抗病虫 性状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 能力。
抗性品种推广
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将 抗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普及到广大 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 量。
04
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
生物防治原理及优势
原理
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引入或培养天敌、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有益生物,控制有害 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关注社会影响,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
方法论
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
综合防治体系。
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
案例一
某地果园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成功控 制害虫数量,提高了水果产量和质量 。
案例二
某农场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 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 性。
常见病虫害类型及特征
病害类型
包括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常 导致植物叶片黄化、枯萎、畸形等症 状。
虫害类型
主要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它们 吸食植物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叶片卷曲、变色等现象。
诊断方法与技巧
80%
观察症状
根据植物受害部位的症状,如变 色、坏死、畸形等,进行初步判 断。
100%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识别病原
通过实验室检测或专业机构鉴定 ,确定病害的病原类型。
80%
调查分析
了解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传播 途径等,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 据。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症状相似
不同病虫害可能引起相似症状,容易造成混淆。
经验不足
缺乏诊断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准确判断。

《园林植物保护》课件

《园林植物保护》课件

本课程总结
• 探讨了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保护中的 应用
本课程总结
课程特点 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总结
• 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总结
课程效果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能
增强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03
04
掌握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 别与防治方法
了解园林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 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的意 识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园 林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02
园林植物保护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的影响,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 干扰和破坏,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生理病变,最终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未来发展展望
技术发展 学科交叉 环保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园林植物保护将更加注重智能化 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无人机、遥感监测等将在病虫 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园林植物保护将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壤学等多个学 科交叉融合,形成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园林植物保护将更加注重生 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倡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 。
杂草的防治
杂草防治的方法包括人工拔除、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在防治杂草时,应遵循“安全、有 效、经济、可行”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03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识别病害类型
了解和识别各种植物病害,包括 叶部、根部、茎部等不同部位的 病害,以及细菌性、真菌性、病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1.引言植物保护技术是一门关注农作物和植物健康的学科,旨在预防、监测和控制病虫害等植物疾病,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课件将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植物保护技术原理2.1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病原体或害虫的存在等因素。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通过空气、水源、昆虫、土壤等途径进行传播。

2.2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防治: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施策,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绿色环保:倡导使用环境友好、无公害的植物保护技术,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3.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控制病虫害:引入具有捕食或寄生作用的昆虫或微生物,例如天牛类、蜘蛛、细菌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源性农药,例如生物杀虫剂、生物除草剂等,替代化学农药,实现绿色环保的植物保护。

3.2物理防治使用物理方法消灭病虫害:如利用高温、低温、光线、电磁波等物理因素来杀死病原体或害虫,例如热水处理、紫外线照射等。

隔离和隔绝病源: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隔离网等措施,防止病原体或害虫传播到健康植株上。

3.3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但需注意合理使用,遵循使用说明,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4.1精准防治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现对病虫害的精确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发展智能化的植物保护装备,如无人机、机器人等,提高防治效率和精度。

4.2生物技术应用利用基因工程和遗传育种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具有抗病虫性的新品种,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植物保护课件

植物保护课件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控 制杂草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目 的。
05
植物保护技术与措施
农业防治技术与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病性强的 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
风险。
实行轮作制度
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减少土壤中 病原物的积累,降低病害的传播和 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提高植 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识别
03
症状观察
病原鉴定
环境分析
观察植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是否 出现病斑、枯黄、畸形等症状,以及症状 的发展变化过程。
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分子 生物学技术等手段,确定引起病害的病原 生物种类。
分析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 、土壤等因素,判断是否存在导致病害发 生的环境条件。
植物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植物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植物保护
古代人们通过种植抗病、抗虫 品种,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
方法进行植物保护。
02
近代植物保护
近代以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 展,化学农药开始广泛应用于
植物保护领域。
03
现代植物保护
现代植物保护注重综合治理, 采取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 理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
农药进行防治。
02
科学使用农药
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剂量和 时期,避免药害和残留问题。
03
轮换使用农药
为了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
药。
04
注意安全间隔期
在采收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 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植物保护课件课件5

植物保护课件课件5

植物保护课件课件5植物保护课件5一、引言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氧气、药材等必需品。

然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植物保护成为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课件将介绍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

二、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的过程。

植物保护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和损失,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植物保护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

三、病虫害的种类1.病害: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疾病。

病害的发生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枯萎、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2.虫害:虫害是由昆虫、螨类等害虫引起的植物损害。

害虫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啃食叶片等方式,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甚至死亡。

常见的虫害有棉铃虫、麦蚜、稻飞虱等。

3.草害:草害是由杂草引起的植物竞争。

杂草会抢占植物的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常见的杂草有稗草、马唐、狗尾草等。

四、防治方法1.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化学农药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迅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然而,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等,因此应合理使用。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常见的生物制剂有昆虫病原菌、天敌昆虫、性诱剂等。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植物保护方法,应大力推广和应用。

3.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选育抗病虫害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

《植物保护》PPT课件(2024)

《植物保护》PPT课件(2024)

深耕细作
深耕可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 ,减少害虫数量;细作可以改 善土壤结构,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和灌 溉,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12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 生蜂、捕食螨等,控制
害虫数量。
2024/1/30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 金杆菌、白僵菌等,防
生长。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 农药,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和危害

2024/1/30
31
林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保护策略
营造混交林
通过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多样性,增强林木的抗逆性和抵御病 虫害的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鸟类等自然敌害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
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修枝、间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提高 林木生长势和抵抗力。
植物检疫的意义
2024/1/30
03
04
05
防止危险性病、虫、杂 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 、林业生产安全;
促进农产品贸易,保障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
17
植物检疫的程序与方法
申报与受理
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构申报,提交相关单证和资料;
2024/1/30
检验与鉴定
植物检疫机构对申报的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验,包括现场检 验、实验室检验等;
品质变劣
影响植物产品的口感、色泽和 营养价值。
生态失衡
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其他生物 的连锁反应。
2024/1/30
10
03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植保器材的研究
不断研究、开发适应防治措施的新器材是提高防 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植保效益的保证,这是 植物保护工作的硬件。新型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 源农药、拒食或驱避性农药等开发与利用是当前植保 器材研究的核心,与之配套的喷雾、喷粉、注射、诱 集等器械是实施防治的保障。
四、 植保技术推广研究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 植保器材研究 技术推广研究
一、 基础理论研究
植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涉及有害生物的形态解剖学、系 统分类学、生物生态学、生理生化学等分支学科,包括研究 它们的遗传变异、结构功能、系统进化、分类区系、新陈代 谢、生长发育、生活史、生物生态学特性等。植物保护基础 理论研究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形成了植物病毒学、 植物细菌学、植物线虫学、农业昆虫学、农业螨类学、园艺 昆虫学、杂草学、农业鼠害学、昆虫病毒学等。现代生物化 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理生化、遗传变 异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害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和分 子毒理学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农药分子设计和植物保护高新 技术的重要组成。
植保技术推广是将植物保护新技术、新知识、新方 法和新器材运用于生产的过程。植保技术有其自身的复 杂性和其在推广上的特殊性。它的复杂性表现于多元的 生物成分、气候因素的强大影响、有害生物发生的时空 跨度大和农业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它在推广上的特殊 性表现于植保工作的风险性和防灾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整体性和公益性以及社会性和法规性。因而植保工作是 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有植保技术的支撑, 又必须要有政府和必要的法律支持。
二、 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植物保护不仅保护大田作物,而且还包括维护人类生态环 境中的森林、草原植被和园林绿化植物,阻止外来有害生物 入侵,防止风沙蔓延和水土流失,美化自然和人居环境。
尽力减少植物保护措施自身的负面影响来保护生态环境, 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植保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大量使用化 学农药造成的 3 R(Residue, Resurgence, Resistance)问题与 植保工作密切相关,人们都不愿见到 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卡 尔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悲惨状况。
植物保护学原理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绪论
第一节 植物保护学的概念 一、植物保护学的定义
植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资源,它为人类提供了必需 的基本生活资料和轻化工原料;为野生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提 供食物和居所;具有改善大气环境,调节气候和观赏、审美价 值,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
然而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受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 的影响,造成栽培植物产量、品质下降,森林草原被毁,甚至 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
绪 论 世界粮食每年因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减产35%-45%,其中虫害减产13%(葛 绍奎等,1996)。仅水稻害虫一般年 份可引起10%的产量损失,大发生年高 达20%(雷惠质等,1996)。
我国近年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每年发 生面积都在3亿公顷以上;一般年份, 粮食产量每年因病虫害大约损失10%15%,棉花产量因病虫害损失20%以上, 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严重时达数百 亿元。
二、 应用技术研究
有害生物发生或流行规律、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和措施 是植物保护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有害 生物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研究其防治策略及防治的具体措施是植 物保护应用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影响有害生物大发生的因子很 多,包括食物、寄主、天敌等生物因子和气候、土壤、肥料等其 他非生物因子,因此植物保护研究还涉及气象学、生态学、作物 学、土壤肥料学等学科。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为环境 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有力手段。数据库、专家系统、决策支 持系统在植保上已有较广泛的使用,以3 S 系统为基础的植物灾 害预测正在崛起。
棉铃虫危害棉桃
二、植物保护的对象
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即维护人类认为 更具价值的植物的绝对优势。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多样性保护。早期植物保护的目标是保护栽培植物,现 在发展到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从而形成了森林保护 学、草原保护学等分支,同时对栽培植物的保护也扩展 到产前和产后,保护的范围从农田、森林、草原等扩大 到城市和家庭。由此看来,植物保护因其对象和范围而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一般情况下植物保护的目标是指 对栽培植物的保护。

、 植


护 的
目 的
植物保护的目的是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措施,
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提高植
物生产的回报,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
效益和环境效饥荒。惨! 惨!!惨!!!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 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全 世界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己列为世界粮食作物第一 大病害。据估计,中国每 年因晚疫病损失10亿美元。
近代,随着植保科学的发展,毁灭性灾害得到 较好控制,但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有增无减。 据FAO统计,农业有害生物在世界农业中造成的损 失为:粮食20%,棉花30%,水果40%。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改变、栽培技术提高, 种植结构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和 新农药的开发利用,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都 出现了新的变化,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也十分突出, 因此植保工作显得更为紧迫。
生物灾害的控制防治关系粮食安全和 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和社 会稳定。
2005年太湖稻区褐飞虱暴发危害状
植物保护学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 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 物生产的回报,维护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一门 既具基础理论,又具应用价值的科学。
玉米园斑病形成的穗腐
社 会 动 荡、 民 族 兴 衰
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植物保护是避免植物遭受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甚至造 成灾难的有力武器,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作物在生长发育(产前阶段)及其产品的运输、贮 藏(产后阶段)过程中,常常遭受有害生物的危害,造 成减产、损耗和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毁产绝收造成灾 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