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腹泻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羊拉稀最快解决方法是找到病根才能最快解决

羊拉稀最快解决方法是找到病根才能最快解决

羊拉稀最快解决方法是找到病根才能最快解决羊拉稀是在养羊过程常见的问题,在临床中对羊拉稀的治疗不能千篇一律,只有找到羊拉稀的病根,即发病的原因才能找到最快的解决方法。

一、大肠杆菌引起的羊拉稀1、症状表现为病羊以剧烈下痢,并常出现败血症。

死亡率较高体温升高达40°C,精神食欲极差。

排恶臭带血丝的粪便,常呈淡灰白色石灰水样。

一般发生于一周以内的羔羊。

2、发病原因羔羊在出生时,母羊患有该病垂直传播。

或母羊患有乳房炎,在羔羊吃有病菌的奶所得。

还有环境潮湿,粪便清理不及时,带有大肠杆菌病菌。

3、最快解决方法停喂母乳,将母羊的奶进行加热消毒,在奶中加入抗生素,如氟哌酸、痢菌净等。

同时加入喂蛋白酶片,次碳酸铋等药物灌服。

对于严重的病例输液治疗,以强心补液为主。

二、沙门氏菌引起的羊拉稀1、症状羔羊此种腹泻也常排灰黄色的稀便,常会有肠黏膜和血丝。

羔羊发病最厉害,常有败血症的情况,体温升高40-41°C。

治疗不当常3-5天死亡。

成年羊急性经过体温会升高至40-41°C,常下痢后体温正常。

粪便恶臭,粪便上常有脱落的肠粘膜。

大羊或成年羊常呈慢性经过,治疗不当影响生长。

2、发病原因该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羊场消毒不严。

或病羊和健康羊混养,接触传播。

3、最快解决方法将病羊隔离,羊舍消毒。

治疗病羊注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并对症治疗。

三、腐败饲料引起的羊拉稀1、症状、要主表现为明不原因的泻腹、食欲不佳不等。

粪便变稀,发黄,有时羊有发热,呕吐的症状。

2、发病原因发病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饮用不净的水,或羊采霉食变败腐饲料。

也可能是由于饲喂带有露水的青草。

一般有饲喂不洁食物史。

3、最快解决方法停喂污染的饲料。

让羊禁食一天,饮水中加入VC 。

第二天改喂青草或柔软饲草,一定要少喂。

同时注射抗生素。

四、青绿饲料引起的羊拉稀1、症状表现为羊发生粪便不成形,羊患轻腹微泻,停止喂青绿多汁料饲后一般大多数会好转。

羔羊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羔羊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羔羊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羔羊腹泻是指羊只由于长期受到恶劣的生态环境、饮食不当等原因引发的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羔羊腹泻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饲养环节不当:如果羊场的饲养环境不够干净卫生,而且水源没有过滤净化,就很容易导致羔羊感染细菌和病毒,从而引发腹泻。

2.饲料不合适:饲料的成分过于单一、营养不均衡,或者饲料中存在有害微生物,会影响羔羊的肠胃消化功能,造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3.过度饲喂或灌药不当:如果羊只进行过度饲喂或灌药不当,则会造成肠胃负担过度,引起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羔羊腹泻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粪便异常:患病的羔羊粪便通常为稀软型,颜色偏黄,可能存在血丝或渣滓。

2.食欲下降:由于羔羊腹泻,其消化吸收功能会受到影响,通常会导致其食欲下降。

3.体温异常:羔羊腹泻时,体温也可能出现异常,一般偏高或偏低。

4.精神疲惫:患羊只的精神状态也会出现异常,例如疲惫、消瘦、神情呆滞等现象。

5.缺水表现:由于腹泻消耗了羔羊的大量体液,患病的羔羊会表现出口渴、皮肤干燥等缺水表现。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羔羊腹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应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饮用水和粪便,同时保持饮用水的清洁和无污染,避免因为环境卫生不好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饲料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注意饲料的清洁卫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饲料中的异物和细菌污染。

3.避免灌药和过度饲喂:避免羔羊的肠胃负担过度,不要随意给羔羊灌药,过度饲喂也要避免。

4.及时治疗:如果羔羊出现腹泻的症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症状加重,同时要对患病羊只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预防和治疗羔羊腹泻需要全面加强卫生管理、饲料管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羊腹泻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羊腹泻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动物生产 832023.12羊腹泻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胡广瑞(长春市纪家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畜禽防疫服务科,吉林 长春 130500)1 发病原因1.1 感染细菌、病毒羊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就是感染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和羊链球菌等病原,导致消化系统发生不同程度地紊乱或受损,发生腹泻的症状。

健康羊可经接触感染,导致养殖场内发生大规模的感染。

羊发生腹泻后,身体机能变差、免疫力降低,还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1.2 感染寄生虫寄生虫可寄生于羊的脾、胃和消化道中,与羊争夺养分,寄生虫数量多时会导致肠道机械性损伤和营养不良,发生腹泻,寄生虫分泌的毒素还会加重腹泻。

寄生虫虫卵可随羊排泄物和分泌物中排出,感染健康羊。

常见的寄生虫有绦虫、线虫、球虫和吸虫等。

1.3 饲养管理不良羊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的营养成分不同,养殖户需要科学、合理地配比饲料。

羔羊身体还未发育完全,胃肠功能不健全,机体的免疫力较低,若饲料中添加过多的难以消化的粗纤维饲料或精细饲料,会导致羔羊消化不良,引发腹泻。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或有霉变的物质也会导致羊腹泻。

夏季炎热潮湿,极易滋生细菌,羊群感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后容易引发腹泻。

1.4 应激反应寒冷、高温、突然更换环境等都会导致羊出现应激,导致羊精神紧绷和胃部痉挛,从而引发腹泻。

2 治疗措施若有羊发生腹泻,应立即进行隔离和诊断,了解羊腹泻病因,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进行治疗,保障养殖户的效益。

2.1 营养代谢性腹泻养殖户应更换配比合理的饲料,科学地控制精、粗饲料用量,降低羊肠胃的负担,定期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

并做好羊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定期通风。

2.2 细菌、病毒性腹泻大肠埃希菌腹泻注射土霉素和恩诺沙星可有效治疗,并饲喂电解多维给病羊补液,若病羊不能正常饮水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补液。

若出现心衰,可肌内注射安钠珈缓解。

感染沙门氏菌腹泻的病羊,可以饲喂链霉素进行治疗,同时注射头孢类药物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羊腹泻是指羊的消化系统中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疾病。

该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其他因素引起,其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羊腹泻严重影响了羊的生产和生活,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羊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治对策。

一、鉴别诊断1. 部位鉴别:对于肠炎和细菌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和胃肠胀气等。

而感染病毒性牛泻病的羊,则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和消化不良等。

2. 症状鉴别:羊腹泻通常表现为拉稀、腹泻、消化不良、发热和疲乏等症状。

然而,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如饲料错误或突然改变、中毒、药物不良反应、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如天花、白喉等也可引起类似的症状。

3. 病因鉴别:不同病原体引发的症状和感染范围不同,如大肠杆菌引起羊腹泻,症状表现为拉稀、恶臭和腹泻,而沙门氏菌引起的羊腹泻,则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和厌食等症状。

4. 养殖环境:恶劣的环境也可使羊发生消化不良或腹泻等症状,因此应注意环境卫生和羊圈清洁。

二、防治对策1. 优化饲料:应每天按时投喂新鲜饲料,定期更换饲料,并避免在食物中添加药物或激素,以防止羊长期慢性中毒。

2. 加强卫生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及水源卫生,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饲料添加剂,提高羊的免疫力,平时注意用清水、洗剂等消毒用品对羊圈和饮水设施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3. 防治疾病:对于出现疾病症状的羊,应及时补充必要的药物,并且一定要购买正规药品和使用规范,避免对羊造成不良影响或病原菌耐药性。

4. 做好羊的免疫工作:定期对羊进行疫苗接种或进行预防性治疗,有效提高羊的免疫力和抵抗菌体的能力。

5. 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应使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同时避免食物的过量和缺乏,定期进行生长监控和体检。

6. 教育员工:对于养育员工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同时要领导层加强管理,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履行保障责任。

羊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 羊病防冶

羊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 羊病防冶

羊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羊病防冶王文峰(吉林省蛟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32500)1流行病学调查经过对羊腹泻病临床研究,发现致病菌与寄生虫病这两种病原引起腹泻,下面我们对这两种病原进行鉴定与临床症状分析。

1.1菌源性腹泻霉菌会使羊的生长受到影响,减少了采食量,而被毛会明显粗糙,发展到后期,病羊体温会下降,发生水泻,而粪便颜色呈现出黄灰色。

一般处理方式是把霉变的饲草进行更换。

大肠杆菌多发作在1~8日的羔羊,一般是由于母羊的乳房不清洁和产房环境过于潮湿、寒冷及通风不佳等原因导致的。

病羊的粪便十分稀薄,还会发出恶臭味,混合了气泡和血液。

发病时,羔羊会由于腹痛发出尖叫声,体温下降,虚脱直至脱水死亡。

羔羊病程一般发作在1~2天,大肠杆菌死亡率达到50%。

沙门氏菌会使羔羊出现败血与下痢,还称为羔羊副伤寒。

一般羔羊出生2~3小时内发病,因为羔羊在母体时或出生时被羊水感染。

羔羊在7~15天发病是由于消化道感染。

临床表现出体温升高和下痢,羔羊粪便会混合血液和粘液,腥臭味,发病羔羊会有2~3天死亡或转成僵羊。

B型魏氏梭菌会使羊发生腹泻,还称作羊痢疾。

羔羊的精神不振,常表现为低头拱背,而且不爱吃乳,出现持续性腹泻,后期会形成血便,恶臭,在1~3天后死亡。

1.2虫源性腹泻虫源性腹泻包括球虫与隐孢子虫。

球虫是艾美耳球虫导致,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腹泻,2~4月龄的羔羊极易受到该虫病的感染。

成年公羊多是带虫体却不会发病,处于高温、高湿和不良卫生条件下,羔羊极易流行发病。

病羊表现为消瘦和精神不振、被毛粗糙、急剧下痢、粪便黑绿等色,腹痛而尖叫,剖检可见大量虫卵。

隐孢子虫这种寄生虫是人畜共患,会使3~35日羔羊拉稀。

一般以粪口等途径来传播感染,粪便排出虫卵有孢子化特征,具有感染的能力,潜伏期为4日,主要是由于羔羊饲养环境过于拥挤和潮湿有直接关系,羔羊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泻。

2预防和治疗措施2.1预防措施要预防羊腹泻病就要提高管理,以适当的规模加强高床饲养,()按照饲草来源与饲养的环境对饲养的规模进行控制,控制好羊群的密度不要过大,避免扩群引发的疫病风险。

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摘要】羊腹泻是羊只肠胃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文从病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法五个方面对羊腹泻进行了全面介绍。

分析了羊腹泻的主要病因,包括饲料问题、环境因素等。

接着介绍了羊腹泻的临床症状,如腹泻、食欲不振等。

然后详细讨论了羊腹泻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包括调整饲料、改善生活环境等。

最后提出了一些预防羊腹泻的方法,如定期消毒、定期体检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羊腹泻,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羊只健康,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关键词】羊腹泻、病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措施、预防方法、背景介绍、问题意义、结语、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羊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羊类疾病,由于该疾病容易传染、发病迅速,给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羊腹泻不仅仅是一种疾病问题,更涉及到羊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

了解羊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于科学预防和控制羊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羊腹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羊腹泻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饲料质量不佳、环境卫生条件差、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及时了解羊腹泻的病因,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羊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法,并为养殖户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羊腹泻,减少经济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养殖户对羊腹泻的认识,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保障羊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1.2 问题意义羊腹泻是羊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羊只的生产效益和养殖稳定。

在现今的养殖产业中,羊腹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和羊只的健康状况。

对羊腹泻进行有效的诊断、防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及时准确地鉴别诊断羊腹泻,可以有效避免误诊误治,保障羊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是广泛分布的家畜,但它们也会因为一些常见疾病而受到困扰。

在养殖羊的过程中,了解羊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羊疾病并讨论
它们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羔羊腹泻症
羔羊腹泻症是由于饲料过度改变、饮用不洁水源或感染小肠寄生虫引起的。

患有腹泻
症的羊会表现出拉稀、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粪便检测
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当发现羊患上腹泻症时,需要立即将其隔离并提供充足的清洁
饮水和易于消化的饲料,同时给予抗生素和驱虫药物治疗。

二、羊肺炎
羊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患有肺炎的羊会出现咳嗽、呼
吸困难、鼻涕和发烧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检测。


疗羊肺炎的方法包括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性治疗,如提供温暖的环境和高营养
饲料。

三、羊口蹄疫
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病,会导致羊的口蹄部出现水泡、溃疡
和脱皮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口蹄部分泌物的病毒检测。

预防羊口蹄疫的方
法包括接种口蹄疫疫苗、定期消毒环境和隔离患病羊只,一旦发现羊患上口蹄疫,需要立
即进行隔离和给予支持性治疗。

四、羊疥螨病
羊疥螨病是由疥螨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会导致羊的皮肤出现瘙痒、脱毛和溢液的症状。

为了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皮肤刮片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了疥螨。

治疗羊疥螨病的方
法包括给予杀疥螨药物的外用治疗、对环境进行消毒并隔离患病羊只。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羊腹泻是羊群中常见的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在日常管理中,如何及时鉴别诊断羊腹泻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羊腹泻的鉴别诊断羊腹泻是指羊出现腹泻症状,粪便水样或黏液样,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消瘦、体温升高等症状。

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粪便羊腹泻的粪便通常为水样或黏液样,有时还伴有血丝。

饱和盐水浸泡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和囊囲子,可以判断是否是因为寄生虫引起的腹泻。

2. 观察羊只状态羊腹泻的患羊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腹部肿胀、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粘膜苍白或出现黄疸。

3.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确定病因。

二、羊腹泻的防治对策针对羊腹泻的病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对策: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腹泻的基础。

保持圈舍卫生,定期清理粪便,防止污染饮水和饲料。

避免饮水不洁、饲料中毒、饥饿和寒冻、过热等因素诱发羊腹泻。

2. 饲料膳平衡合理搭配饲料,尽可能避免饲料中过多的腐败物和硫化物,优化食物消化吸收环境。

3. 寄生虫防治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工作,控制寄生虫的传播。

可以选择使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4.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场区卫生管理,禁止无证自散养其他羊群、家禽进入养殖场,定期给羊做疫苗接种等生物安全措施。

5. 药物治疗一旦出现羊腹泻症状,应立即将羊隔离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止泻药和补液盐进行治疗。

在用药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确保用药安全。

6. 加强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加强对养殖户的羊腹泻病因、鉴别诊断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治意识,主动积极地进行预防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希望能对广大饲养户有所帮助。

要想彻底根治羊腹泻,仅仅依靠医疗和防治还不够,还需做好养殖户的管理工作。

养殖户应时刻牢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病症,合理处置,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羊群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腹泻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羊腹泻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内容简介:羊腹泻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腹泻病是条件性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与气候多变、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感染是继发因素。

一、发病情况多见于羔羊,15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为严重,成年羊相对发病少见且症状轻微或一过性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羊腹泻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腹泻病是条件性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与气候多变、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感染是继发因素。

一、发病情况多见于羔羊,15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为严重,成年羊相对发病少见且症状轻微或一过性。

该病多发于潮湿和秋冬、冬春等季节转换时节,或发生于气候骤变时,最高峰一般在6~7月,此时阴雨绵绵,湿度高,适于致病细菌的大量繁殖,羊食用了湿冷和发霉变质的饲草,就容易发生腹泻。

二、其临床症状经对临床病例的研究,其中主要分为致病菌所致腹泻和寄生虫病所致腹泻,二者引起的腹泻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9%和41%。

三、菌源性腹泻2、B型魏氏梭菌:所致腹泻又称羊痢疾。

病初病羊精神萎顿,低头拱背,不吃乳,不久就发生持续性剧烈腹泻,粪便由糊状转变为水样,黄白色或灰白色,后期为棕色,形成血便,大便失禁,恶臭。

1~3d衰竭死亡。

少数病羔羊则呈现神经症状,腹胀而不下痢、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角弓反张、体温下降,常数小时后死亡。

4、霉菌:患羊生长受阻,采食量减少,被毛粗糙,后期体温下降,水泻、粪便的颜色黄灰色,该病应及时撤换霉变饲草。

四、虫源性腹泻1、球虫:主要由艾美耳球虫引起,以反复拉稀为特征,临床2~4月龄羔羊最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

成年公羊多为带虫者但不发病。

在高温、高湿、高密度和卫生状况差的环境中、雨季或雨季后舍饲的羔羊最易暴发流行。

病羊普遍消瘦、精神不振、行走摇晃、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

病羊急剧下痢,粪便褐色、绿色、黑色都有出现,常带有大量肠黏膜、恶臭。

有的里急后重、腹痛尖叫。

剖检病变为小肠黏膜有大量淡黄色或乳白色圆形、卵圆形结节,从菜籽粒到米粒大小不等。

粪便和肠黏膜刮片检查,都可见到大量虫卵。

2、隐孢子虫:隐孢子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可引起3~35日龄羔羊拉稀的寄生虫。

发育史略同球虫,一般只需要1个宿主就能完成其生活史。

经粪口途径感染。

随着粪便排出的虫卵已孢子化,就具有感染能力,平均潜伏期4d。

饲养与产羔环境差、拥挤、潮湿是暴发该病的主要外因,患病羔羊常出现顽固性腹泻。

如果伴有继发感染,症状明显加剧,死亡率直线上升。

五、预防措施1、适时户外放牧:晴天将小羊赶到户外,让小羊接受阳光照射,增加活动量,增加小羊体内维生素D和胆固醇的含量,促进骨骼发育,增强体质。

寒流和霜冻天气不要放牧,以免小羊受风寒或采食有霜冻的草发生腹泻。

2、合理饲喂:选用新鲜的青草或豆科干草,适当补充由豆饼、玉米、麦麸、食盐、矿物质等配成的精料,定时定量饲喂,少喂勤添,避免小羊伤食。

3、中草药预防:将鲜蒲公英洗净,直接喂羊或捣烂后取原汁喂羊,既可预防腹泻,又可起治疗作用。

中草药来源容易,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好,用量要求不严,没有任何毒副作用,适合于农户养羊防病。

3.1病因由于进食了大量难以消化且富含粗纤维的饲料,如甘薯藤、花生藤、玉米秸、豆秸等,或因突然更换可口饲料,或过度饥饿后,一次采食过量的饲草或精料。

继发性病症主要见于前胃弛缓、瓣胃阻塞、创化性网胃炎、真胃阻塞等疾病。

过肥、饮水不足、长期缺乏运动等也是本病的诱因。

3.2症状一般于进食后不久发病,常表现为食欲废绝,反应停止,嗳气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精神沉郁,呻吟,个别有呕吐现象。

病羊拱腰低头,摇尾,时起时卧,腹围臌大,左肷充满。

触诊瘤胃,腹壁紧张,内容物呈面团状,病羊表现疼痛。

瘤胃听诊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浊音。

病情加重时呈呼吸困难,结膜发绀,脉搏数增加。

严重时步态沉重,臀部摇晃,四肢颤抖无力而弯曲,常常卧下不起。

3.4预防喂羊要定时定量,日常搭配饲料要适当,不要突然更换饲料,舍饲羊要注意运动。

4.羊口炎4.1病因原发性口炎多由机械性损伤引起,羊多因采食尖硬的粗饲料刺伤口腔发病,也可因接触强酸、强碱损伤口腔粘膜而发病。

继发性口炎多是由羊患口蹄疫、口疮、羊痘等病引起。

4.2症状病羊表现食欲减少,流涎,咀嚼缓慢甚至不敢咀嚼,只采食柔软饲料,拒绝采食粗硬饲料。

口腔粘膜潮红、肿胀,特别在唇内、齿龈、颊部明显。

由损伤引起的口炎,口腔内可见有创伤面。

水疱性口炎,病羊的上下唇内有很多大小不等的水疱;溃疡性口炎,在粘膜上出现有溃疡性病灶,口内恶臭,体温升高。

久病或病重者,出现口臭、舌苔多。

4.4预防积极防治继发性口炎的原发病。

饲养管理要细心,饲喂富含营养的柔软饲料,不喂粗硬饲料和尖锐植物,不喂霉变饲料。

不喂高浓度刺激性药物,防止化学、机械因素对羊口腔的损伤。

饲养用具要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关键词:村上春树,形象,动物关键词:过敏性,中医疏肝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探究关键词:儿童,典型,川崎附送: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探索内容简介: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探索羌族聚居区的人民生民财产和经济文化发展基础在 5 12 特大地震中受到巨大破坏,羌族地区的灾后重建及后续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心。

由于羌族聚居区位于地震断裂带上,境内地貌环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探索羌族聚居区的人民生民财产和经济文化发展基础在 5 12 特大地震中受到巨大破坏,羌族地区的灾后重建及后续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心。

由于羌族聚居区位于地震断裂带上,境内地貌环境主要为高山峡谷,不宜发展工业,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区位优良,发展文化旅游成为灾后重建推进羌区产业结构转型、促进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因而羌区的灾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较多地考虑了未来发展旅游业的需要,羌区各县党委、政府也将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推进产业重建、新农村建设和羌族文化保护的综合性重要工作。

汶川县域北部地区是大禹故里、羌族主要聚居区暨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

探索如何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大禹文化、羌族文化等历史与民族文化资源,并与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结合,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汶川北部羌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特以汶川北部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一、汶川北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条件5.12 特大地震使汶川北部区域的城乡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但经过灾后重建,交通、水电、通信、城乡住房、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旅游接待以及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较之震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羌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羌族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高。

按照国务院灾后重建加快灾区旅游业发展的统一部署,汶川北部区域的灾后重建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民生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的重点,在有关各方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对口援建的广东省援建人员与汶川县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关人员共同努力,旅游业发展的交通、水电、通信、城镇宾馆酒店和乡村民居食宿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业作为西部民族地区支柱产业予以扶持,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省内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为该区域未来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逐步复苏,尤其是汶川近邻的具有浓郁旅游休闲传统的成都城市群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为该区域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经过灾后重建,该区域的居民在观念意识上对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共识,居民们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和顾全发展大局的意识大大提高,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由成都经都江堰青城山至九寨沟的岷江上游沿线地区,是一条我国世界级旅游资源高度富集的国际旅游热线,沿线串联了3个世界自然遗产、1个世界文化遗产及1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遗产,有1个近在咫尺的中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遗产,但是从都江堰青城山至黄龙、九寨途中缺乏有影响的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市场需要丰富该条旅游线途中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产品。

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城市群规模的快速发展,成都城市群休闲度假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成都周边休闲度假旅游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尤其成都多阴少晴的气候特点使得成都市场非常需要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休闲度假地。

汶川北部地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距成都市区最近的高原干热河谷气候地区,日照充足、夏季凉爽、干燥少雨、空气清新,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适应市场需要发展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奠定了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

可以看出,汶川北部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良好条件。

为此,汶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 3215 工程建设,即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依托汶川县域北部的萝卜寨、布瓦村、羌锋村三个羌寨和威州镇、绵虒镇二个城镇及龙溪羌人谷,创建4A级旅游区并力争在未来建成5A级旅游区。

二、汶川北部地区旅游发展思路由于汶川北部地区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建设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和农房重建,有关城镇乡村恢复重建规划设计对地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如何在适应已经形成的灾后重建基础设施框架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条件、相关产业发展与羌族文化保护等实际情况,搞好旅游发展,成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在汶川北部地区,旅游业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传承文化等多重任务。

由于各城镇、村寨的发展条件有别,因此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和谐发展原则,依托区域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立足旅游区各景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居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围绕恢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与促进旅游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抓好旅游发展工作。

一是挖掘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大禹文化和羌族文化是该旅游区的核心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汶川县禹羌文化旅游资源,发挥禹羌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丰富区域旅游产品及其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形象,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整合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支撑。

该旅游区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并存,通过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