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汇编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汇编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汇编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汇编

2014.11

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近日,经商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6个有关部门,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将于11月7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向地方和社会各界解读《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介绍有关部门下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以下为近年来各大部委有关智慧城市相关文件一览:

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建设方案

XX社会治理 建设方案 XX 二?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预期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上级有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实有需求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基层有诉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目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设计与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员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点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房屋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位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址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手机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事件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动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事件管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事件提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5)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5) 2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5) 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6) 3.1 建设目标 (6) 3.2 主要建设内容和功能 (7) 3.2.1总体功能 (7) 3.2.2 基础平台 (8) 3.2.3智慧应用 (13) 第二部分“智慧城市”项目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智慧城市”整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一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二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三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智慧城市”云平台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顶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得体会:从智慧城市迈向智慧治理(最新)

心得体会:从智慧城市迈向智慧治理(最新) 现代社会,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嵌入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社会治理模式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以重构。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学界也提出了智慧治理的概念。那么,智慧治理与智慧城市是什么关系?推进智慧治理又需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当前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智慧治理的抓手 智慧城市建设体现效率观念。纵观历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可以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关注信息技术软硬件基础设施在交通、社保、医疗、环保等惠民服务和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精准施治方面的运用,关注信息互联覆盖与便民自助服务。

某种程度上,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效率指向,实现途径为用智能感知和数据模型取代传统手动计算和直觉判断,从而弥补个体的能力局限。然而,这并非城市治理的方向性变革。 智慧治理更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抓手,其目标指向是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拥有智慧治理内核的城市,更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和生命力,也更加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智慧治理的话语建构中,效率的唯一性被打破,平等、参与、公平等价值内化并重塑着城市治理的理念、体制、机制与行动。由此,在政府的善治追求中,社会多元主体的主体性地位也得到彰显。 智慧城市建设是传统城市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的契机和基础。智慧治理是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的内核驱动和目标指引,城市的智慧治理需要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营造智慧社会的理念认知,为智慧社会提供必要的软硬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以及大众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走向智慧治理的内生因子。 智慧治理离不开大数据产业支撑与多方参与 大数据是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推手。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围绕数据强国总体目标,实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项目分析】_智慧城市商业计划书

智慧城市商业计划书SMART CITY BUSINESS PLAN

目录 1 2 3 4 5建设背景 项目介绍 产品优势及特点 产品及行业应用 商业模式 市场背景分析 6 7 8 9 市场现状与痛点分析 市场地位 项目支持

01 建设背景

建设依据2012 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科办高〔2012〕7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2013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发布《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住建部批准智慧城市试点277个,智慧城管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在未来城市智慧化运行中将发挥核心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国务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有力助推“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结合;《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指出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水务、地下空间等涉及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应用与智慧城市有机结合。2015

国家政策 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 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智慧城市建设已在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效果。 “十三五”期间,在政策推动、互联网普及、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积极发力背景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更持续、更快速、更深入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至4万亿元。未来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 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 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 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推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地域、系统、部门、业务协同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加强城市管理。 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

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建设实施方案

XX社会治理 建设 案 XX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8) 1.1 项目名称 (8) 1.2 项目性质 (8) 1.3 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8) 1.4 项目主要建设容、预期目标 (8) 1.5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9)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 (9)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11) 3.1 需求分析 (11) 3.1.1 上级有要求 (11) 3.1.2 现实有需求 (11) 3.1.3 基层有诉求 (12) 3.2 业务目标 (12) 3.3 技术目标 (13) 第四章技术案 (14) 4.1 总体思路 (14) 4.2 案设计与规划 (16)

4.3 应用系统设计 (16) 4.3.1 三实管理系统 (17) 4.3.1.1 人员管理 (17) 4.3.1.2 重点人员 (17) 4.3.1.3 房屋管理 (17) 4.3.1.4 单位管理 (18) 4.3.1.5 地址库 (18) 4.3.1.6 手机端 (18) 4.3.2 事件管理系统 (18) 4.3.2.1 联动机制 (19) 4.3.2.2 事件管理流程 (19) 4.3.2.3 事件提醒 (21) 4.3.2.4 查询统计 (21) 4.3.2.5 统计分析 (21) 4.3.2.6 手机APP (21) 4.3.2.7 相关功能接口 (21) 4.3.3 协同办公系统 (22) 4.3.3.1 个人办公 (22) 4.3.3.2 电子 (24) 4.3.3.3 考勤管理 (26) 4.3.3.4 宣传信息 (26) 4.3.3.5 公文管理 (28)

2014-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第39卷第6期2014年6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9No.6 June  2014收稿日期:2014-01- 25项目来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731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2174) ;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LDO201307);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助项目(2012YQ160185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H42F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项目(NCET-12- 0426)。第一作者:李德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从事以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 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推进数字城市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与智慧中国的研究及相关建设。E-mail:drli@w hu.edu.cn通讯作者:姚远,博士生。E-mail:whyaoy uan@163.comDOI:10.13203/j.whugis20140135文章编号:1671-8860(2014)06-0631- 10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李德仁1,2 姚 远1 邵振峰2 1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探讨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总结了其发展历程,剖析了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力和目标,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即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以实现对现实城市中人和物的自动控制和智能服务。针对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对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进行了分析,面对智慧城市中大数据将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应对大数据的策略和思路,重点论述了云计算与数据挖掘,并给出了云平台的基础框架,提出了建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智慧城市未来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服务中图法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A 1 智慧城市的概念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数字城市存在于网络空间(cyber space)中,虚拟的数字城市与现实的物理城市相互映射,是现实生活的物理城市在网络世界中的一个数字再 现[ 1] 。智慧城市则是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上, 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网将它与现实城市关联起来, 将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决策交由云计算平台处理,并按照分析决策结果对各种设施 进行自动化的控制[2] 。在智慧城市阶段,数字城 市与物理城市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虚实一体化的空间(cyber physical space)。在这个空间内,将自动和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与控制,为人类生存繁衍、经济发展、 社会交往等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从而建立一个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用易于理解的简单公式表达,可以这样认为: 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1.2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按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城市阶段、数字城市阶段和智慧城市阶段。其中可以代表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如下: 1)1993年9月, 美国启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5年,中国推动全国信息化的“八金”工程,标志着城市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 2)1998年, 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 概念[3] ,“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标志着城市信息化开始步入数字城市建设新阶段。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初步建成数字城市基础框架,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天地图”成了数字中国和数字城市的载体, 已有数亿网民使用。3)2006年,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式推出形成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与整合应用;2008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新理念;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智慧城市和社会管理创新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强的结合点。尤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改变我们社会生活、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管理创新上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作为信息化典型应用的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能够作为地方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在推进我们社会管理创新上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和做法?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信息化演进的基本趋势和前景 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技术突破,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项技术这么普及,这么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项重大技术的产生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信息技术带来信息社会,带来信息时代,不仅从工具层面上改变了我们的管理行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理念层面、价值层面上也对社会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进展:一是关于技术产品的演进;二是关于网络环境的演进和融合;三是关于计算方式的演进和变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这三方面对我们的管理、工作乃至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是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去思考、依托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基础。 (一)信息技术产品的演进。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三大定律或者是三大法则。

第一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它反映了信息技术或者信息技术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的演进速度。信息技术产品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性能迅速提高,但成本又在迅速降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法则,信息技术产品不再是一种奢侈品,每个人,甚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都可以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 第二是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超过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3倍,并预言将来上网会免费。 第三是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在于网络的互联。在农业社会,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社会地位。在工业社会,拥有了资本,就可以当老板,社会的分配机制就是以资本作为基础的。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是核心。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分享、信息传播本身就带来了非常巨大的价值。通过网络,通过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一互联,每个接点的价值都在迅速提升。 不过,前几年有人预言这些定律一二十年就会失效。因为光刻技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某种工艺技术)到极限了,已经到了分子级,甚至到原子极了,摩尔定律还能不能发挥作用?这时,有人提出新摩尔定律。最开始一台电脑可能需要占用好几间屋子,现在,一部手机、iPad就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电脑,而且性能比前几年电脑的性能还要高得多。甚至是手表、跑步记步器、洗衣机、电冰箱等也可以由一台微型电脑控制。这些事物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芯片技术演进的情况,这遵循于摩尔定律。但如果这个设备不单单进行信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议书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 项目建议书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云数据中心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实现资源整合,城市管理涉及城建、交通、医疗、环保、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建立多方协调、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相对困难,智慧城市通过建立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促进官民互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政务公开,使碎片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既让政府部门及时摸清群众的需求,又让拉百姓实时了解有关政策,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效率和决策水平。所以,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智慧城市成败的核心。 DD州为了提高政府办事效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跟上时代步伐、创新发展,决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云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核心先行。 一、建设DD州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 (一)建设依据 1.《关于数据中心规划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 号),2013年1月

2.《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工信部联节[2015]82 号),2015年3月 3.《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4.《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32号)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6.《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7.《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信函 ﹝2013﹞2号) 8.《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规划指南(试行)》(住建部 ﹝2013﹞) 9.《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10.《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11.《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3】733号) (二)建设思路 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规划智慧DD云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1.11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结合1的实际情况,1智慧城市的建设采用如下总体框架: 投融资规划实施规划建设实施运行维护运行评估升级改造 运行体系 (1)智慧城市空间发展路线: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从智慧

示范园区建设到智慧城市建设再到智慧城市群建设这样一个从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全过程。 (2)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愿景: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三大部分。通过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使城市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民生幸福、产业绿色、信息通衢等美好蓝图,使城市具备生态系统一般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由产业体系和应用体系两部分组成。产业体系是供给方,应用体系是需求方,产业体系支撑应用体系运行,应用体系带动产业体系发展,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产业体系是供给方,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两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带动

产业的发展支撑着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 应用体系是需求方,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几大层次。 (4)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融资、实施、运营等全生命周期过程。 (5)综合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准则,这些措施便于企业的建立和运营,促进上层体系的规范化发展。综合保障措施是整个1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整个1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

1.21智慧城市技术架构 感知系统:包括资源层和感知层,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互联互通系统:包括网络层,实现人与人的互操作,人与物体的互操作,及物体与物体的互操作,达到城市要素中“人—机—物”之间全面的信息联通与共享;

(完整版)2017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最近,“智慧城市”这一短语正式成为了现代词典的一部分。在欧洲众多城市已经逐渐走向智慧城市的阵列,西班牙巴塞罗那是最早采用者之一,而迪拜、新加坡、汉堡和哥本哈根也迅速跟上。在美国,芝加哥、旧金山、纽约、西雅图和丹佛是早期添加智能技术的城市,现在全球各地的城市都使用了新技术,以简化从交通、停车到路灯的公共公用事业,以及提供城市服务和保证城市安全。 在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已建立起4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多个物联网产业基地。 我们一直走在智慧城市的前沿,且未曾停下脚步,从三个时间段来对我们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做介绍:过去、现在、未来。承接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过去 到2015年为止,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其中,M2M(Machine to Machine)连接数突破7300万,RFID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我公司的商务数据,请其他部门做补充------ 其主要的解决方案如下: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为政府公共管理(市政监

控、智能交通、电子医疗、数字旅游、城市安全等层面需求)提供高效而有竞争力的手段,为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产业能力,最终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如图: 一、智慧政务体系 围绕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之电子政务战略行动计划和国家电子政总体框架,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无线电子政务工程,构建移动政务平台,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为核心,以关键来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为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推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主要功能如下: 1、数字城管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1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建设内容和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智慧城市”项目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智慧城市”整体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城市”云平台整体规划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顶层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建设 一、智慧城市治理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以“城乡一体、数据归心”为特殊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 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打造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现代化网络田园城市。 二、智慧城市治理的四类业务 第一类:民生服务:政务、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社区服务 第二类:城市治理:城市运行、政务管理、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宏观经济、市场监管、军民融合 第三类:产业经济:互联网经济、两化融合、产业园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农业、金融支付 第四类:生态治理:交通运输、环境治理、能源利用、精准气象等 三、智慧城市城市建设要素 1.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 2.全程实时的民生服务 建设智慧生活圈,以社区为中心进行辐射,在医疗救护、教育资源、生活便民服

务、养老保障、企业咨询等方面给与全程全时丰富。 3.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智慧城市发展目标之一是建立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资源集约利用,生活便捷舒适,政府有效管控生态资源。 4.融合创新的产业经济 智慧城市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政策导向左右,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利用互联网构建各行业平台经济,分享经济。

以数据为连接,打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开放,建立新的数据交易机制,横纵向建立产业联盟,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5.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 统筹集约、资源共享,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统一标准,建立规范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开放贡献。 6.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 在治理体系方面,注重政务网络安全管控、网络空间监测预警、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领域,加强行业安全技术防护,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

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 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 E安全 10-11 16:55 大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实现城市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到协同一体的革命性转变,对全面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3G/4G/WLAN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更加完善,城市传感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其中,路灯感知覆盖率90%,社会公共区域视频覆盖率95%以上,重要隧道、桥梁等感知覆盖率100%。产业升级、政务应用、公共服务等近30个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并面向全市提供智慧化的信息服务。基本建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智慧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国内领先的国家中心城市。二、工

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规制标准的调控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并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以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电子政务体系改革任务为核心,以“平台先行、行业示范、分建共享、集中服务”为路径,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工作,促进数据开放和规范应用,深入推进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先行。先行建设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运行管理、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行业示范。选择基础较好、需求强烈的行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问题解决方案。――分建共享。市级部门各司其职,按职能分工开展本行业智慧专项建设,建设成果全市共享。――集中服务。建设成果逐步实现集中化管理,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有序开放与服务。三、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光网城市、高速无线城市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完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成水土政务资源数据中心,改造升级城市智能感知设施,加快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及信息共享的智慧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中人、物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全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1概述 (6) 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6) 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2xx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9) 3xx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9) 3.1基本情况 (9) 3.2信息化建设现状 (10) 3.3建设需求分析 (12) 3.4风险分析 (12) 4xx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4) 4.1指导思想 (14) 4.2建设原则 (14) 4.3建设目标 (16) 4.3.1总体发展目标 (16) 4.3.2分阶段发展目标 (17) 4.4重点建设任务 (19) 4.4.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 4.4.2智慧建设与宜居 (21) 4.4.3智慧管理与服务 (25) 4.4.4智慧产业与经济 (30) 5总体架构及演进路线 (32) 5.1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32) 5.2智慧城市成熟度和演进路线 (33) 6业务架构规划 (35) 6.1业务体系总体架构 (35) 6.2资源层规划 (35)

6.2.2城市公共资源规划 (36) 6.3业务能力层管理 (36) 6.3.1公共管理规划 (36) 6.3.2智慧政务规划 (37) 6.3.3智慧民生规划 (37) 6.3.4智慧产业规划 (37) 6.4治理运营层规划 (38) 6.4.1城市综合治理规划 (38) 6.4.2智慧城市运营规划 (38) 6.4.3智慧生态规划 (38) 7数据架构规划 (39) 7.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39) 7.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40) 7.2.1地理空间数据规划 (40) 7.2.2视频类数据规划 (41) 7.3结构化数据规划 (41) 7.3.1公共数据库规划 (41) 7.3.2核心数据规划 (42) 8应用架构规划 (43) 8.1总体技术架构 (44) 8.2资源层规划 (45) 8.2.1城市物联网规划 (45) 8.2.2城市三网融合规划 (46) 8.2.3云数据中心规划 (47) 8.2.4云存储规划 (49) 8.3平台层规划 (52) 8.3.1SOA共享服务平台规划 (52) 8.3.2大数据平台规划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