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红外图像序列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海天背景下的红外序列图像仿真

海天背景下的红外序列图像仿真
林智慧;焦淑红;陈涛
【期刊名称】《应用科技》
【年(卷),期】2009(036)003
【摘要】对于红外成像制导仿真而青,无论是半实物仿真还是数学仿真,关键在于红外序列图像的生成.该文介绍通过OpenGL模拟海天背景下舰船目标的红外序列图像.首先对舰船目标进行三维建模,分析目标背景的温度场和红外辐射特性,同时通过Lowtran7软件来计算大气传输中的辐射衰减,对得到的辐射量进行量化,最后利用舣缓存技术实现红外图像的动态生成.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林智慧;焦淑红;陈涛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海天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的背景抑制及海天线检测方法 [J], 杨俊彦;逄浩君;曹耀心;宋敏敏
2.海天背景下三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方法研究 [J], 曾一凡;刘建平;王元斌;王鹏;田
金文
3.天空背景红外图像仿真 [J], 花文波;杨东升
4.海天背景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与跟踪 [J], 廖延娜;胡雪敏;吴成茂;
5.海天背景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与跟踪 [J], 廖延娜;胡雪敏;吴成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飞机红外辐射图像的生成、仿真与传输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飞机红外辐射图像生成、仿真与传输研究Creation、Simulation and Transmittal of Infrared Radiation Image硕士生:廖猛蛟导师:阎杰专业:导航、制导与控制西北工业大学二○○一年三月摘要红外辐射是一切物体的固有特性,红外线有着普通电磁波和可见光无法比拟的优点,红外成像不受白天黑夜的影响,因此,红外成像技术在当今世界应用非常广泛,在太空侦察、导弹制导、工业探伤、医学诊断等方面均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导弹制导方面,红外成像制导是导弹精确制导技术中重要的一种,它以飞机全身的红外辐射作为制导信息,与传统的红外点源制导相比,信息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对象。
我国也正在进行红外后继弹的研制,其采用的制导技术正是红外成像制导。
因此,研究目标(飞机)的红外辐射规律,并对之进行仿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太空侦察大量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如导弹预警卫星捕获红外图像来判断是否战略导弹,卫星红外遥感技也是摄取对象的红外图像。
这些情况都涉及到图像数据的空地传输问题,特别是对于象空间站这样的大型航天器有着复杂多样的数据通信。
所以,对飞机红外成像规律的研究和仿真同网络传输结合起来正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的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首先,本文对飞机红外成像机理和规律、红外干扰弹特性、大气对红外发射的传输衰减规律及计算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其中飞机的红外辐射分为蒙皮辐射、发动机辐射、尾焰辐射、反射的太阳辐射、反射的地球辐射、反射的天空辐射等,本文主要对前三种辐射分别进行研究。
2. 依据温度的不同,将飞机分划分为若干部分,对每一部分的红外辐射进行计算;计算大气的光谱透过率;结合飞机红外辐射和大气衰减,计算出红外系统最终获取的红外辐射量。
3. 根据前面的计算,利用OpenGL生成飞机的三维图形,不同温度的部分以不同颜色表示,来表现飞机红外辐射规律。
飞机是可以运动的,红外图像也就是动态变化的。
星载推扫红外传感器成像仿真技术研究

支持 仿真 系统 整 体 设计 , 具有 重 要 的 现实 意 义 和
0 引 言
红外 传感 器成像 是 空间光 学探 测系统 获取 目 标 原始 探 测数 据 的重要 手 段 , 成 的红 外 图像 是 生
广 泛 的应 用前 景 。
1 成 像 仿 真原 理
星 载推扫 型红外 成像传 感器 的成像 仿真 原理
g t/b c g u d ae a q ie y t efn lsmuain e p rme t es a k r n r c urd b h a i lto x ei n . o i
K e wo d y r s:s a e o tc ls n i g p s b o m nr rd s n o ;i gn i lt n p c p ia e sn ; u h ro i a e e s r ma i g smu ai f o
Re e r h o i u a i n o p c b r e Pu h r o s a c f S m l to n S a e o n s b o m I fa e e s r I a i g n r r d S n o m gn
C e in An W e Xu Ya g W a g P h n La g i n n u
( c o l fE et i c . n n . Sh o o lcmncS i a dE g ,Nain l nv fD fn eT c ,C a gh 10 3,C ia t a i .o ee e eh. h n s a4 0 7 o U hn )
Ab ta t S a e o e p s b o m nr rd s n o ma i gsmuain i n fte k y tc nq e n sr c : p c b m u h ro i fae e s ri gn i lto so e o e e h iu si h s a e o t a e sn y tm i lto p c p i ls n ig sse smuain.A t o fs a e on u h ro ifae e s ri gn c meh d o p c b r e p s b o m n rr d s n o ma i g smu ain i rp sd i hsp p rf sl i lt sp o o e n t i a e rt o i y,t e h o r i aeta so main fte s n o ma i g h n t ec od n t rn fr t so h e s ri gn o
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序列的深度学习三维重建仿真方法初探

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序列的深度学习三维重建仿真方法初探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序列的深度学习三维重建仿真方法。
传统的三维重建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软件,成本高且处理速度慢。
本方法通过使用红外图像序列作为输入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快速的三维重建仿真。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三维重建仿真,可用于各种应用场合。
关键词:红外图像序列、深度学习、三维重建仿真一、介绍三维重建仿真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旨在从多个二维图像中恢复物体的三维形态和表面属性。
传统的三维重建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软件,成本高且处理速度慢。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仿真。
红外图像序列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数据,由于其可以直接反映目标的热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能源和环境等领域。
本文提出的方法利用红外图像序列作为输入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快速的三维重建仿真。
二、相关工作目前,关于基于红外图像序列的三维重建仿真方法,已经有不少的研究。
其中,有些方法利用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如视觉几何和运动恢复等,来进行三维重建仿真。
例如,Chen 等人[1]使用稠密光流方法对红外图像序列进行运动估计,再采用多视图三维重建方法进行三维重建仿真。
该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处理速度较慢,不适合实时应用场合。
有些方法则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仿真。
例如,Wu 等人[2]提出了一种将二维卷积神经网络(CNN)和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从单个图像中实现三维重建仿真。
另外,Izadi 等人[3]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采集到的彩色和红外图像的深度学习三维重建仿真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重建场景。
但上述两种方法均没有使用红外图像序列作为输入数据。
三、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利用红外图像序列作为输入数据,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三维重建仿真。
具体而言,本文方法分为两个步骤,分别为训练和测试。
深空动态场景目标红外图像仿真研究

Th R p cr e I s e tum ftr twe e smult d b h R ah ma i de . lo d a e n t e I c t l g e o ge r i a a e y t e I m t e tcmo 1 Fo l we ,b s d o h R aa o u daa n a pr a h f rmod li h e e ta a k o d o e ve n a y tme n a y e e h n ta y t ,a p o c o elng t e c l silb c gr un bs r d i n i ,o n y s ota d a n v s la g l sp e e t d.Fi ly y o t i i g t e i fa e ma e e ue e c mp e y t e t g ta d iua n e ,i r s n e nal ,b b a n n h n r d i g s s q nc o os d b h a e n r r ba k r u d t n d sa c a d on n tr e p e h c u s o R i g s h t e e t r u e sng c g o n a a y it n e n a y a g t os ,t e o r e f I ma e t a d t co nc a i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7期
20 0 7年 7月
红 外 技 术
I fa edTe h l gy n r r c no o
、 1 9 NO7 ,. 0 2 .
J l 2 07 uy 0
深空动态场 景 目标红外 图像仿真研 究
李志军 ,王卫华 ,陈 曾平
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成像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环保、农业、航天等领域,为相关领域中的探测、监测、诊断等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红外成像技术以高效、准确、无损、安全为特点,成像结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图像采集技术,而且在夜间、阴雨天气以及低空环境等多种情况下表现优异,对现代工业制造和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红外成像技术的仿真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旨在提高红外成像系统的成像效果,拓展其应用领域。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红外成像系统的仿真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红外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中的技术问题。
2. 研究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方法,并选用适当的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3. 研究红外成像系统的参数优化方法,分析红外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成像效果和成像质量,并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
4. 将所研究的仿真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具体领域,如军事、医疗等,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1. 红外成像系统的原理,构成及其技术问题本文将在阐述红外成像系统的物理原理、系统构成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技术问题,如系统的灵敏度、分辨能力、帧速率、噪声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2. 红外成像系统的仿真方法研究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将提出基于MATLAB、ANSYS等仿真软件的仿真方法,仿真分析红外成像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成像效果,并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3. 红外成像系统的参数优化方法及其应用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本文将研究红外成像系统的参数优化方法,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优化,提升成像效果。
4. 红外成像系统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的领域,探讨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四、拟定研究计划本研究拟定的计划如下:月份研究内容1-2月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确定3-4月红外成像原理和技术问题研究5-6月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方法研究7-8月红外成像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及其实验验证9-10月红外成像系统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11-12月结论撰写五、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红外成像技术的仿真及其应用技术,其具有以下的研究意义:1. 拓展红外成像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其成像质量和效率。
FY-4辐射计红外图像的仿真技术方法研究

(hn h intue f eh i l hs &teC i s cd m S i csS ag a 0 8 , hn S a ga s tto T cnc yi h hn e a e y I i aP c e A f o c n e, h n h i 0 0 3 C ia e 2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 0卷 第 1 期 20 0 8年 1 月
红 外 技 术
I fa e e h o o y n r dT c n l g r
V013 N o 1 .0 . J n. 2 a 008
F - 射 计 红 外 图像 的仿 真 技 术 方 法研 究 Y 4辐
Re e r h o h c i s a c n t eTe hn queo 4 Ra o e e nf a e m a eSi u a in fFY- dim trI r r d I g m l to
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标题: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建模与仿真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航天卫星的不断更新换代,星载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勘探、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非接触遥感技术,红外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热红外数据,可用于诸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火灾监测等方面。
而成像传感器是红外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在红外成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于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建模与仿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将对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进行建模和仿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介绍,研究其成像原理和影响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
(2)利用Matlab等相关工具对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进行建模,包括建立传感器单元模型、推扫运动模型、热电偶转换模型等。
(3)基于建立的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研究传感器运动对成像图像的影响,以及传感器参数设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等。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学建模法、仿真实验法等方法,对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
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将对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和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建立传感器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预计取得以下科研成果:(1)揭示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和影响因素;(2)建立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的模型,深入研究其运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3)通过仿真实验,获取星载推扫型红外成像传感器的成像性能参数,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理论指导。
综上,本次研究结果对于星载红外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红外图像序列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杨政军1赵龙1李志军2(1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10073;2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410073)摘要:为了降低实际获取卫星红外图像序列所需的代价,针对探测器的特点,提出一种结合星空背景仿真卫星红外图像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红外图像仿真技术建立了卫星和星空背景的几何模型、运动模型和红外辐射模型,并生成了与星空背景结合的卫星红外图像序列。
结果表明,仿真生成的卫星红外图像序列效果逼真,为目标检测、跟踪算法研究及评估提供了实验验证的仿真环境。
关键词:红外图像仿真;卫星红外图像序列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rared Images SimulationTechnology of a SatelliteYang Zhengjun1 Zhao Long1 Li Zhijun2(1 School of Computer,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2 School of Electr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tectors, we propose a solution which simulates the infrared images of a satellite in the star sky to cut the cost of getting the infrared images. We establish the 3D models, motion models and infrared radiation models of the satellite and st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rared images of a satellite combined with the star sky are generated.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our method which supplies a simulation condition is suitable to the study of targets detection and targets track.Keywords:Infrared Images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frared Images of a Satellite1 引言在目标检测、跟踪等算法研究中,需要通过探测器列阵面接收的目标辐射或反射能量形成红外图像信号,这些信号经过预处理和目标提取等环节后最终以红外图像序列的形式输入到控制系统中。
如果直接通过实验来获得太空场景中天体的真实红外图像序列,虽然符合实际情况,但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红外图像仿真是通过建立空间物体的几何模型、运动模型以及红外辐射模型,以计算机仿真生成目标的近似二值图像序列的一种技术。
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对复杂多样的红外仿真目标及其环境任意地进行重复试验,且所需的代价小、所受的客观制约少。
本文针对探测器的特点,以星空背景中的典型卫星为目标,建立了卫星和星空背景的几何模型、运动模型和红外辐射模型,并生成了与星空背景结合的卫星红外图像序列。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节介绍了国内外红外场景仿真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第三节采用红外图像仿真技术对卫星和星空背景分别建模,最终建立了其合成模型;第四节根据第三节的模型生成了以星空为背景的卫星红外图像序列,并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第五节总结全文,并对在红外图像仿真过程中还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2 研究现状 目前场景的红外仿真工作大多数是针对地面或空中场景的,对太空场景的红外仿真涉及得较少;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太空场景的红外场景仿真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在军事上的应用价值日趋明显,使得该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
人造卫星是太空场景的重要目标,其红外成像与其内部热结构及其飞行状态等有密切的关系。
闵桂荣等对卫星的热状态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并用于卫星设计的热控制[1];Dieter Roos 等利用MSC/PATRAN THERMAL 专用软件对卫星的在轨热状态分析进行了讨论[2];韩玉阁、宣益民等对卫星的红外辐射进行了具体的计算[3]。
NASA 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 所提供的LRS 红外星表是目前深空场景红外仿真的主要数据源。
Paola Andreani 等对银河系外的天空在银河系背景下的重构、仪器噪声和混淆问题,并给出了红外模拟图像[4];浙江大学刘世光、张智丰等模拟了以天空中星空和云层为对象的红外场景[5]。
这些研究都是集中在具体的某一场景对象上,而多个场景对象结合的应用非常普遍。
本文提出的结合星空背景进行卫星目标的红外仿真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率、高可信度地设计评估红外系统的途径。
下面一节将重点对卫星和星空的红外辐射模型建模。
3 卫星和星空背景建模由于红外场景的特殊性,场景图像的生成不仅要考虑目标、背景的物理特性、运动特性、辐射特性等,还要考虑到干扰、大气环境等的复杂性、多变性,因此实时仿真出动态的红外场景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以典型卫星为目标,并以星空为背景进行建模,实时仿真出与天体实际运行相一致的场景,避免在仿真时像以往的红外仿真场景一样通过不时更换图片来达到显示不同背景的目的。
3.1 卫星模型根据开普勒定律,近地卫星的运动轨迹近似为以地球重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在不考虑摄动的情况下,通过确定卫星轨道根数,即可得到任意时刻卫星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和速度矢量。
从卫星各部分功能及材质出发,采用3DSMAX 软件建立几何模型,并划分为主体、太阳能帆板和天线等几个不同的部分。
近地卫星的红外辐射包括自身的红外辐射和反射太阳、地球的红外辐射(忽略太空背景辐射和其他辐射的影响)[1]。
自身辐射由卫星外表面的温度和辐射率决定;而反射辐射由被反射源辐射强度的大小和入射方式以及卫星外表面的反射率决定。
忽略模型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热交换,分别建立起它们的热平衡方程,并根据目标卫星的位置判断其是否在地球的阴影区,可得到各部分的温度T 。
将卫星外表面辐射微元看做朗伯辐射源,则辐射亮度 L 、辐射强度I 和辐射出射度M 有如下关系:2121152(,)[exp(/)1]c M T d c T λλλλελλλλ−=−∫cos MI dA θπ=0/cos I I L M dA dAπθ=== 其中ε为卫星表面的热辐射率,1c 、2c 为辐射常数,0I 为微元dA 法向上的辐射强度。
由上式可知当目标微元的温度和发射率确定后,探测器视场内的亮度就确定了。
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日地距离非常远,在仿真过程中假设太阳辐射恒定,太阳光为平行光,太阳辐射在地球外层空间各处产生的辐射照度相等,则太阳可以等效为5762K 的黑体,地球可以等效为293K 的黑体[3],由此可得到卫星表面接收到太阳在地球外层空间的光谱辐照度为:158148[exp(2.497/)1]E λλλ=− 卫星表面接收到地球在外层空间的光谱辐照度为:8225 3.741810()[exp(49.1/)1]E E R E R hλλλ×=−+ 其中E R 为地球半径,h 为卫星离地面高度。
对于温度为T ,辐射率为s a ,面积为dA 的微元面,若L 为被反射源的入射方向,R 为镜面反射主方向,且红外探测器从V 方向对微元进行红外成像。
当微元成像大小超过单个像素时,根据辐射亮度的定义,从V 方向看去的辐射亮度可以等效为微元自身的辐射亮度加上反射辐射亮度,即有:L L L =+总反射自身辐射211521(,)[exp(/)1]c L T d c T λλελλπλλ=−∫自身辐射 1(cos cos )cos cos n i d i i s i i i L E kE k θφθγ=+∑反射辐射其中i E 为被反射源辐照度,d k 、s k 分别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系数,i θ为入射方向与微元法向方向的夹角,i φ为视线方向与反射方向的夹角,γ为视线方向与微元法向方向的夹角,n 为镜面反射因子。
3.2 星空背景模型太阳、月球、地球大气层、宇宙背景和恒星天体等都是自然辐射源,它们的红外辐射总和构成了空间目标的深空背景辐射。
考虑到太阳辐射和月亮反射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探测器上时容易使探测器饱和甚至损坏,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假设探测器背对太阳,避开地球和月球反射直接照射到探测器上,并且忽略宇宙背景辐射,而只考虑背景恒星的辐射,那么由红外星表可直接得到深空背景的红外辐射。
NASA 的LRS 星表包含了4000多颗红外星源的记录,共5MB 数据,数据量太大,不能满足软件对速度的要求,因此只提取了赤经、赤纬、3-5微米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等几个有用的参数组成一个小的子星表。
从预处理后的星表中读取各星点在标准历元t 0时刻赤道直角坐标系下的历元平位置00(,)αδ,对恒星历元平位置进行自行修正[5],得到任意时刻t 1下恒星相对于 t 0时刻赤道直角坐标系的位置11(,)αδ:10101010()()t t t t αδααμδδμ=+−⎧⎨=+−⎩ 忽略岁差、章动的影响,由11(,)αδ即可转换为以r 为天球半径的ECI 坐标(,,)x y z :11111cos cos cos s sin x y r in z δαδαδ⎡⎤⎡⎤⎢⎥⎢⎥=⎢⎥⎢⎥⎢⎥⎢⎥⎣⎦⎣⎦为了得到星源成像的大小和亮度,需要提取星表中3-5微米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3~5f :53~5335i i f f d f λλλλλ≤≤==Δ∑∫其中i f λ为对应于LRS 星表中位于相应波长i λ处的辐射强度;i λΔ为两个采样点波长的间隔,可从表1得到。
表1 3~5m μ波段的i λΔ值 1λΔ 2λΔ3λΔ4λΔ5λΔ6λΔ0.6228 0.48990.41730.36970.33540.3093假设太空背景视为绝对黑体,深空背景灰度图像中恒星的灰度值A 由星源的红外辐射强度f 通过如下线性变换得到:A = A 1+(f -f 1)(A 0-A 1)/(f 0-f 1),其中f 0、f 1为参考星源的红外辐射强度,其对应的灰度值分别为A 1、A 0。
3.3 合成模型目标红外图像显示过程分为远距离和近距离两个阶段:当卫星目标距离探测器很远时,它在视场内的成像为点目标,将由实时计算得到的卫星红外辐射总亮度叠加到视场内星空背景相应位置的像素上;若距离比较近,卫星在视场内的成像为多个像素的面目标,此时对卫星辐射表面进行区域划分,成像落在同一个探测器像素的表面单元属于同一个区域,再将卫星红外辐射模型计算得到的每一个区域的红外辐射总亮度叠加到视场内星空背景相应位置的像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