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废)水处理用碳源药剂
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

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碳源投加则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投加适量的碳源,可以提高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促进有机物的降解,降低氨氮和总氮的排放浓度,提高出水水质。
因此,本文将就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选择合适的碳源是实施碳源投加方案的关键。
常见的碳源包括甲醇、乙醇、乙二醇等有机物,以及乳清、酒糟等生物质废弃物。
在选择碳源时,需要考虑碳源的稳定性、易溶性、成本以及投加后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最适合的碳源进行投加。
其次,确定合理的投加量是实施碳源投加方案的重要环节。
投加量过低会无法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而投加量过高则会造成浪费和环境负担。
因此,在确定投加量时,需要结合污水的水质特点、处理工艺和设备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试验和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投加量。
另外,投加方式和时间也是影响碳源投加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投加方式包括间歇投加和连续投加两种,而投加时间则需要根据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碳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最后,实施碳源投加方案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
通过对投加前后水质的监测和对处理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碳源投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还需要关注碳源投加对处理系统的影响,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碳源、确定合理的投加量、合理安排投加方式和时间,并进行监测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为保护环境和改善水质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碳源投加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污水处理厂碳源添加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污水处理厂碳源添加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添加记录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之一,包括以下关键信息:一、污水浓度不足时的碳源添加当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不足时,需要添加碳源以增加污泥的生长和代谢。
碳源可以是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有机物质,也可以是工业废水等。
此时,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二、去除有机物时的碳源添加在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过程中,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促进有机物的去除。
此时,碳源可以来自甲醇、乙酸、乙醇等有机物质。
通过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和吸收,提高污水处理的品质。
三、脱氮除磷时的碳源添加在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过程中,需要添加碳源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此时,碳源可以来自甲醇、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通过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
四、回调SS时的碳源添加在污水处理厂的回调SS过程中,需要添加碳源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提高SS的去除率。
此时,碳源可以来自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通过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SS的去除效果。
五、碳源添加记录的内容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添加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添加日期:记录碳源添加的具体日期。
2.添加时间:记录碳源添加的具体时间点。
3.添加量:记录每次添加的碳源数量或体积。
4.碳源类型:记录所使用的碳源的类型,例如甲醇、乙醇、葡萄糖等。
5.添加原因:记录为什么要添加碳源,例如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或调整污水中的碳氮比等。
6.添加地点:记录碳源添加的具体位置,例如污水处理厂的某个反应池或沉淀池等。
7.添加人员:记录进行碳源添加的工作人员姓名或工号等。
8.其他说明:根据需要添加的其他信息,例如碳源购买渠道、使用效果等。
六、记录管理和注意事项在记录碳源添加情况时,建议使用表格或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整理和存储,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污水处理用碳源液体甲醇钠》团体标准

《污水处理用碳源液体甲醇钠》团体标准污水处理用碳源液体甲醇钠团体标准1. 引言本团体标准旨在规范污水处理用碳源液体甲醇钠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试验方法以及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团体标准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碳源液体甲醇钠产品。
3. 技术要求3.1 化学成分碳源液体甲醇钠的主要化学成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醇钠含量:不低于XX%- 水含量:不超过XX%- 其他杂质含量:不超过XX%3.2 外观要求碳源液体甲醇钠应呈现无色透明液体,不应有可见悬浮物和沉积物。
3.3 技术指标碳源液体甲醇钠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pH值:X.X~X.X- 总碱性(以NaOH计):不低于XX%- 导电率:不超过XX μS/cm- 氯化物含量(以Cl计):不超过XX%- 重金属含量(以Pb计):不超过XX mg/kg4. 试验方法本团体标准涉及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碳源液体甲醇钠含量的测定:按照XXX方法进行- 水含量的测定:按照XXX方法进行- pH值的测定:按照XXX方法进行- 总碱性的测定:按照XXX方法进行- 导电率的测定:按照XXX方法进行-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按照XXX方法进行-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按照XXX方法进行5.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具体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规定,并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示。
6. 其他注意事项除本团体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外,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应遵守相关安全、环保等法规和规范。
7. 参考文献- [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 [其他参考文献]以上为《污水处理用碳源液体甲醇钠》团体标准的基本内容,供参考使用。
具体实施时,还请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水处理--污水处理乙酸钠(碳源)投加量的计算

污水处理乙酸钠(碳源)投加量的计算很多城市的污水存在低碳相对高氮磷的水质特点,由于有机物含量偏低,在采用常规脱氮工艺时无法满足缺氧反硝化阶段对碳源的需求,导致反硝化过程受阻,并抑制异养好氧细菌增值,使得氨氮(NH4-N)的同化作用下降,因此大大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果。
通过实践证明,投加碳源是污水处理厂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
1、乙酸钠作为碳源的优点目前污水处理厂解决低碳源污水处理常用的外加碳源有甲醇、淀粉、乙酸钠等,其中甲醇和乙酸钠均为易降解物质,本身不含有营养物质(如氮、磷),分解后不留任何难于降解的中间产物。
而淀粉为多糖结构,水解为小分子脂肪酸所需的时间长,且在水中的溶解性差,不易完全溶于水,容易造成残留和污泥絮体偏多等问题。
研究表明,乙酸钠作为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要远高于甲醇和淀粉。
其主要原因在于,乙酸钠为低分子有机酸盐,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而淀粉等高分子的糖类物质需转化成乙酸、甲酸、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等最易降解的有机物,然后才被利用;甲醇虽然是快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甲醇必须转化成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微生物利用,所以出现了利用乙酸钠作为碳源比用淀粉、甲醇进行反硝化速度快很多的现象。
同时,甲醇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当采用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时,其加药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当甲醇储罐发生火灾时,易导致储罐破裂或发生突沸,使液体外溢发生连续性火灾爆炸,危及范围较大,因此甲醇加药间对周边环境要求一定的安全距离。
同时由于其挥发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故其范围内的电力装置均须采用特殊设计。
而乙酸钠本身不属于危险品,方便运输及储存,绝对价格也比甲醇便宜,因此对于一些已建的污水处理厂来说,由于其用地限制,当需要外加碳源时,采用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比甲醇更具有优势。
2、乙酸钠投加量的计算在缺氧反硝化阶段,污水中的硝态氮(N03—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的过程。
甲醇复合碳源

甲醇复合碳源
甲醇复合碳源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的碳源,主要成分为甲醇、乙酸钠、丙酸钠和多糖等。
这种碳源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案殖,从而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甲醇复合碳源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和反硝化除磷等方面。
在I业废水处理中。
一些特定的废水处理工艺需要添加碳源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城市污水处理中,由于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需要添加碳源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反硝化除磷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添加碳源来促进微生物的反硝化和除磷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使用甲醇复合碳源时。
需要注意控制投加量、投加方式和投加时间等参数,以保证最佳的处理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甲醇复合碳源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对环境和入体造成危害。
总之。
甲醇复合碳源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添加剂,能够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投加方式和参数,以保证最佳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中有哪些碳源呢?

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么污水处理时需要用到哪些碳源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甲醇。
普遍认为甲醇作为外碳源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污泥产量小的优势。
在甲醇碳源不足时,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
以甲醇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快3倍,最佳碳氮比(COD:氨氮)为2.8~3.2。
从目前研究来看,甲醇作为碳源时,C/N>5 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其弊端有三点:①作为化学药剂,成本相对较高;②响应时间较慢,甲醇并不能被所有微生物利用,当投加甲醇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期直到它完全富集,发挥全部效果,当用于污水处理厂应急投加碳源时效果不佳;③甲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长期用甲醇作为碳源,对尾水的排放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乙酸钠。
乙酸钠的优点在于它能立即响应反硝化过程,能用作水厂运行时的应急处理。
乙酸钠由于是小分子有机酸的原因,反硝化菌易于利用,脱氮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由于价格较为昂贵,污泥产率高,且目前污水厂的污泥处置问题也是一个较大的攻关难题,所以,将乙酸钠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投加几乎不可能。
3.糖类。
糖类物质中,以面粉、蔗糖、葡萄糖为主,由于葡萄糖是最简单的糖,所以目前研究比较多。
当碳源充足时,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最佳碳氮比较甲醇为碳源时高得多,为6:1~7:1。
碳源类型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只有葡萄糖在该研究中没发现积累现象。
以葡萄糖为代表的糖类物质作为外加碳源处理效果不错,可是,它作为一种多分子化合物,容易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增加出水中COD的值,影响出水水质,同时,与醇类碳源相比,糖类物质更容易产生亚硝态氮积累的现象。
浙江钙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于2014年三月注册成立,注册资金4500万元。
复合碳源是什么药剂

复合碳源用于水处理领域,是用于废水处理的碳源类药剂。
包括甲酸钠,乙酸钠,丙酸钠和多糖及多元醇。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污水和富营养化的物质的排放量增加,使得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目前,在污水处理厂首先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后,相关部门要求将污水排放到接收水中,以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硝化和反硝化是有效的生物脱氮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在微生物脱氮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时,异养反硝化细菌必须消耗额外的有机物作为碳源来提供能量。
我国当前的污水处理厂,特别是华南地区,通常缺乏用于反硝化的碳源,从而导致反硝化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延长反硝化时间来增加反硝化缺氧区的面积,才可以提高反硝化效果,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扩建污水处理厂,这需要高基础设施成本,并且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可通过在缺氧区添加外部碳源以补充碳源来提高反硝化率。
碳源选择过多或不当,不仅增加了系统运行成本,也有可能使COD超过标准。
复杂碳源是一种低分子量碳源补充剂,具有高效,快速,低消耗和无毒的特
点。
碳源补充剂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总氮。
它还具有多种外部碳源的优势。
化学特性反硝化速率稳定,快速,污泥排放量少,污泥应变适应性强,反硝化效果好,比其他常规碳源化学药品的处理成本低,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应急管理,满足排水要求,达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是一种稳定且成本低的碳源产品。
景阳净水材料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咨询、培训、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
专注各种废水处理,循环水处理十几年,为几百家企业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污水问题,欢迎大家致电咨询。
污水处理常用药剂

污水处理常用药剂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药剂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药剂的标准格式,包括药剂的名称、化学成份、作用机理、使用方法等。
二、药剂名称及化学成份1. 活性炭- 化学名称:活性炭- 化学成份:主要成份为煤炭、木材、椰壳等天然材料制成的炭质材料。
2. 氯化铁- 化学名称:氯化铁- 化学成份:主要成份为氯化铁(FeCl3)。
3. 高效复合菌剂- 化学名称:高效复合菌剂- 化学成份:主要成份为多种菌株的混合物。
三、药剂作用机理1. 活性炭活性炭通过其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某些有害气体,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 氯化铁氯化铁能够与污水中的磷酸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铁磷沉淀物,从而去除水中的磷,防止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3. 高效复合菌剂高效复合菌剂中的菌株能够分解有机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减少水体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
四、药剂使用方法1. 活性炭- 污水处理前,将适量的活性炭投加到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吸附槽中。
- 控制活性炭的投加量,普通为污水体积的1-2%。
- 活性炭的使用时间普通为3-6个月,需定期更换。
2. 氯化铁- 污水处理前,将适量的氯化铁溶解于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控制氯化铁的投加量,普通为污水中磷酸盐的0.5-1倍。
- 氯化铁的使用时间普通为1-2个月,需定期补充。
3. 高效复合菌剂- 污水处理前,将适量的高效复合菌剂投加到污水处理设备中的生化池中。
- 控制高效复合菌剂的投加量,普通为污水体积的0.1-0.2%。
- 高效复合菌剂的使用时间普通为1-3个月,需定期补充。
五、总结污水处理常用药剂包括活性炭、氯化铁和高效复合菌剂。
活性炭通过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来净化水质;氯化铁通过与磷酸盐结合形成沉淀物来去除水中的磷;高效复合菌剂通过分解有机物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废)水处理用碳源药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源药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废水处理用的碳源有效成分包含一种、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碳源药剂。
其他类型碳源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比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品的制备GB/T 611 化学试剂密度测定通用方法GB/T 694 化学试剂无水乙酸钠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9724 化学试剂 pH 值测定通则GB/T 9728 化学试剂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GB/T 9729 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GB/T 9738 化学试剂水不溶物测定GB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5346 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GB/T 15441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 20880 食用葡萄糖GB/T 21621 金属腐蚀性试验方法GB/T 21792 闪点的测定GB/T 21806 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的试验方法GB/T 21848 爆炸危险性的确定GB 30603 食品添加剂乙酸钠HJ/T 39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 50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 636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94 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 757 水质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G/T 3921 化学试剂采样及验收规则3 术语和定义3.11污/废水 wastewater / sewage包含工业及工业园区污/废水、生活污/废水、畜禽污/废水以及渗滤液等。
3.2碳源 carbon sources污/废水处理工艺中能够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素来源的有机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3.3单一碳源 single carbon source只含有一种有效碳源成分的物质。
3.4复合碳源 composite carbon source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不同碳源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
3.5生物安全 biosecurity因产品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
3.6生产安全 production Safety产品生产、运输及应用过程中所能造成的对人员生命安全及财产损失的潜在威胁。
4 技术要求4.1 感官指标无色或有色清亮液体,无肉眼可见机械杂质,可与水互溶。
白色或有色结晶粉剂,无肉眼可见机械杂质,可与水互溶。
气味温和,无刺激性味道。
4.2 理化指标4.2.1 控制指标及分类根据碳源药剂产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理化指标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指标、生物安全控制指标和生产安全控制指标三类。
基本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影响碳源有效性、生物降解率和存储环境的常规指标,共4项。
生物安全控制指标包括对微生物和水生态环境有较长期影响或毒性较大的控制指标,共11项。
生产安全控制指标包括对人员及使用场所具有危险性影响的控制指标,共3项。
基本控制指标必须执行。
生物安全控制指标和生产安全控制指标,由碳源药剂使用主管部门根据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和生产要求、周边水环境质量及居民安全要求选择控制。
4.2.2 标准值碳源药剂基本控制指标执行表1的规定。
碳源药剂生物安全控制指标执行表2的规定。
碳源药剂生产安全控制指标执行表3的规定。
表1 碳源药剂基本控制指标表2 碳源药剂生物安全控制指标表3 碳源药剂环境安全控制指标5 检测方法本标准中,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蒸馏水应符合 GB/T 6682中三级规格的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 601、GB/T 602 和 GB/T 603 之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5.1 外观目测判定,符合感官试验条件(实验室或相应场所)进行。
5.2 CODCr移取 1mL 样品,用稀释定容至 1L 容量瓶,混合均匀后,按 HJ 828 规定的方法测定。
5.3 CODCr3移取 1mL 样品,溶于水,稀释至 1000mL;取稀释后的溶液 1mL,溶于水,稀释至 200mL 制得试验溶液。
取适量试验溶液,按 HJ 505 的规定测定。
5.4 pH按 GB/T 9724规定的方法测定。
5.5 水不溶物按 GB/T 9738 规定的方法测定。
5.6 总磷按GB/T 11893 规定的方法测定。
5.7 总氮按HJ 636 规定的方法测定。
5.8 生物急性毒性按GB/T 15441规定的方法测定。
5.9 氯化物称取 1g 样品,溶于 20mL 水中,按 GB/T 9729规定的方法测定。
溶液所呈浊度不得大于标准比对溶液。
5.10 硫酸盐称取 1g 样品,溶于 20mL 水中,加 20%盐酸溶液 0.5mL 酸化后按 GB/T 9728-2007规定的方法测定。
溶液所呈浊度不得大于标准比对溶液。
5.11 重金属5.11.1 铅(Pb)和镉(Cd)按 GB 7475 的规定测定。
5.11.2 汞(Hg)和砷(As)按 HJ 694 的规定测定。
5.11.3 铬(Cr)按 HJ 757 的规定测定。
5.12 爆炸危险性按GB/T 21848的规定测定。
5.13 易燃危险性按GB/T 21806和GB/T 21792的规定测定。
5.14 金属腐蚀性按GB/T 21621的规定测定。
6 检验规则6.1 组批产品按批次检验,以同原料、同配方、同工艺、同班次所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次。
6.2抽样6.2.1采样单元按GB/T6678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
6.2.2 液体抽样对桶装液体产品,采样时应将采样器深入桶内,从上、中、下部位采样,采样量不少于300mL,将所采样品混匀,从中取出约800mL,分装于两只清洁、干燥的玻璃瓶中,密封。
对于罐装液体产品,用采样器从罐的上、中、下部位采样,每个部位采样量不少于500mL,将所采样品混匀,从中取出约800mL,分装于两只清洁、干燥的玻璃瓶中,密封。
6.2.3 固体抽样按GB/T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用通则进行抽样,将样品分装于两只清洁、干燥的玻璃瓶中,密封。
6.2.4 样品保存在密封的样品瓶上粘上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
一瓶供检验用,另一瓶保存备查用。
6.3 检验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1 出厂检验第4章规定的基本控制指标为出厂检验项目,应由生产厂质监部门按本标准要求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书后方可出厂。
6.3.2 型式检验第4章规定的全部控制指标为型式检验项目,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批次中抽取。
正常生产时每一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定型时;b)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c)工艺、原料或生产人员发生较大差异时;d)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4 判定规则抽取样品经检验,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若检验结果中有1项~2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单元中采样复验,若复验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若检验结果中有3项及以上指标不合格,判该产品为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标志产品外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地址、联系电话、注册商标、规格、数量、批号和执行标准、以及GB/T 191中规定的“怕晒”和“怕雨”标志。
每批出厂产品都应附有一定格式的质检报告,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批号或生产日期、本标准编号及各控制指标检验结果。
57.2 包装包装容器应整洁、卫生、无破损,应符合GB/T 15346的规定7.3 运输运输设备应清洁卫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须避免长时间暴晒、雨淋和受潮,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品混装、混运。
7.4 贮存产品的存放地点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阴凉、严防日晒雨淋、严禁火种。
不得与有害、有毒、有腐蚀性和含有异味的物品堆放在一起。
产品保质期应夏季≥1个月,其他季节≥3个月。
保质期内产品不得发酵酸败或变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