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佛教四大名山的真正意义

合集下载

卧佛寺朝圣团五台山朝山

卧佛寺朝圣团五台山朝山

卧佛寺朝圣团五台山朝山朝山是佛教徒至名山大寺进香,以忏除业障或祈福还愿的朝礼行为。

修行者虔诚的求道,常以念佛和跪拜(三步一拜)方式朝礼圣迹。

其源自于佛经中所讲【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

朝山活动,不仅增进佛教大众的信心,净化人心,也提升信众的信仰层次和精神内涵,同时也为佛教带来了朝气,使佛教走入人群,走向社会,实践爱国爱教的人间佛教。

为此卧佛寺朝圣团特发起朝山拜佛倡议。

众所周知,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卧佛寺朝圣团这次的目标即为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由于“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着“大智”。

文殊菩萨之“大智”,是指他的智慧极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

因此,卧佛寺朝圣团这次朝拜五台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文殊菩萨那种大智慧。

同时,在朝拜过程中,不仅净化了人们的内心,朝拜人员的意志和敬虔之心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朝山之前应先发愿:“我今发愿朝山为求世界和平,建设人间净土。

为报三宝恩、国家恩、父母师长恩、众生恩,共发菩提心。

普愿众生,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弘扬正法,净化人心,安定社会,自利利他,圆满菩提!”朝山应有的态度:用感恩心朝山,用惭愧心朝山,用思齐心朝山,发恭敬心朝山,发大信心朝山,发菩提心朝山。

以恭敬谦卑心,万缘放下朝山,以布施忍辱心,忏除无始三障烦恼;以恳切忏悔心,将此身心奉尘剎,酬报四重恩。

发心朝山,礼敬诸佛,亲近善知识,发起无上的道心。

朝山事宜的相关注意事项:1.朝山最好穿著宽松轻便的衣服、布鞋、罗汉鞋等,不宜穿著拖鞋、短裤等。

2.为表达朝山礼佛的恭敬心,及维持队伍的庄严肃穆,参加朝山者宜著海青。

3.身上不携带贵重物品。

4.参加朝山者,应於朝山前三十分钟抵达出发地点。

5.整队完毕,尚未朝山前,宜称念佛号,莫闲言杂语。

6.队伍可六人一排或八人一排,信徒代表捧传炉在前,次为穿著海青之男女众,未穿著海青者则排於最後。

朝拜普陀山的感悟

朝拜普陀山的感悟

朝拜普陀山的感悟
朝拜普陀山是一种重要的佛教文化体验,普陀山是佛教名山,被认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朝拜普陀山的感悟因人而异,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验:
1. 信仰的力量:朝拜普陀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信仰的力量。

在普陀山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佛像的庄严和神圣,也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厚重。

这种信仰的力量不仅让我们更加坚强,也让我们更加慈悲和善良。

2. 自然的美景:朝拜普陀山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普陀山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澈的江水、翠绿的山林、雄伟的山峰,这些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3. 人文的魅力:朝拜普陀山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文的魅力。

在普陀山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和历史的魅力。

我们可以参观寺庙、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遗迹,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4. 身心的放松:朝拜普陀山也让我感受到了身心的放松。

在普陀山上,我们可以徒步行走、爬山、冥想,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力
量和佛教文化的能量,也让我们身心得到了放松和舒缓。

朝拜普陀山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自然的美景、人文的魅力和身心的放松。

它让我更加坚强、更加慈悲、更加善良,也让我更加热爱生命和大自然。

五台山朝拜感悟心得

五台山朝拜感悟心得

五台山朝拜感悟心得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一直梦想着能够有机会到五台山朝拜,感受那里的神圣氛围,倾听心灵的声音。

当我踏上五台山时,我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

青山绿水,古刹高塔,空气中弥漫着清香,仿佛能够闻到佛陀的慈悲。

我跪拜在大雄宝殿前,闭上双眼,默念着心中的祈愿。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仿佛与佛祖之间有了一种奇妙的连接。

在五台山,我看到了许多虔诚的信徒,他们虔诚地跪拜礼佛,念经诵咒,祈求平安和幸福。

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为家人祈福,为自己祈求健康和顺利。

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想起了那些曾经给予我爱和关怀的人,我默默地祈祷,愿他们都平安幸福。

五台山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信仰的力量,每一座寺庙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在五台山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仿佛可以抛开俗世的纷扰,找到心灵的净土。

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自己的修行之路,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加清净、纯粹。

朝拜五台山,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让我明白了修行的重要性。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我决心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要修行善良,要帮助他人,要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

五台山朝拜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力量,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在这里,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向内求索,学会了放下执念,学会了拥抱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五台山,是我修行之旅的起点,也是我心灵的家园。

回想起来,朝拜五台山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佛陀的慈悲,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善念,就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五台山,永远留在我心中,指引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之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之四大菩萨

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

陀山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愛心),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孝道),五臺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落實),所以這四位佛教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縱然不是在這四大名山,一般比較大的道場也都會供奉這四大菩薩。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單是佛教徒,就連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間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最受歡迎的一位菩薩。

在中國唐朝時候,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略去「世」字而簡稱觀音菩薩,相沿成習,所以現在世人多稱觀音菩薩。

唐朝以後,觀音菩薩多被塑畫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樣,以此來表現觀音菩薩的慈悲。

希望用母性的大愛,來表達菩薩對一切眾生若赤子的慈悲。

所以,菩薩本無男女相的分別,而是為了度化眾生,因此在很多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裡,菩薩大多以女身示現,這是眾生對無私之愛祈求的感應,是觀音菩薩慈愛的象徵,也是菩薩形像多是女眾的原因。

觀音菩薩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眾生受苦難,時刻不忘為眾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樂,經上說:「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眾生多苦,所謂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眾苦煎熬,正希求一種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輔助與指導,而菩薩悲智雙連,以其平等、普遍、廣博的愛心,贏得了「戶戶觀世音」的信仰與尊敬。

觀音菩薩在《楞嚴經》中,以耳根圓通,而被文殊菩薩稱讚為二十五圓通中第一圓通,因為「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特別敏銳,容易藉由聽聞佛法或是梵唄唱誦而起信。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觀音菩薩是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二十位善知識,善財到補怛洛迦山的菩薩住處,觀音菩薩為他解說「大悲行法門」。

而《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則是敘述菩薩觀世音度化眾生種種苦難,隨時隨處,應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予以救濟。

凡是遇到危難的人,稱念觀音菩薩的名號,菩薩便會即時觀其音聲前往解救。

朝山拜山的好处

朝山拜山的好处

朝山拜山的好处朝山拜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活动,是指登山、拜神、烧香等一系列仪式。

这项活动在古代就已经存在,而现在依然在中国各地广泛开展。

朝山拜山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身心健康的锻炼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朝山拜山的好处。

一、身体健康首先,朝山拜山有助于身体健康。

登山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和肺部的耐受力。

同时,登山还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强下肢力量。

在拜山过程中,人们需要跋涉山路,攀爬陡峭的山坡,这些动作可以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此外,朝山拜山还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有助于减肥和保持身材。

二、心理健康朝山拜山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心理健康。

登山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在登山过程中,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这对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同时,拜山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对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拜山过程中,人们可以向神明祈求健康、平安、幸福等,这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文化传承朝山拜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朝山拜山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同时,朝山拜山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方式,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四、历史记忆朝山拜山还有助于历史记忆的传承。

许多山脉和山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登山和拜山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这些历史和文化的存在。

同时,朝山拜山也是一种纪念和缅怀历史的方式,可以让人们记住历史,珍惜现在。

总之,朝山拜山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既有助于身体健康,又有助于心理健康,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传承。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朝山拜山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宗教信仰的力量,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珍惜现在,缅怀历史。

关于佛教四大名山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关于佛教四大名山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关于佛教四大名山看这篇文章就够了中国佛教素来有“四大名山”的说法,这一点不仅佛弟子们非常熟悉,普通的民众大多也知道一二,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山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的佛教“四大名山”,即金色界清凉山(五台山)、银色界峨眉山、琉璃界普陀山和幽冥界九华山,通常分别被认为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的云海名山众多的中国,为什么偏偏是这四座山成为了佛教圣地?四大名山为什么偏偏是四座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同样具有佛教传统的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浙江天台山为什么没能进入这一饶有意味的体系之内?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佛教四大名山的故事。

| 何以为名? |印度佛教圣地地图一个地方要想成为宗教的圣地,总得有一些理据,这种理据通常与圣人的“足迹”有关。

如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是穆罕穆德的出生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是耶稣的出生地。

同样的,印度八大佛教圣地也大多关系到佛陀的生平,如佛陀在菩提伽耶终得觉悟,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等,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了信众们朝拜的圣地。

显然,远离佛教中心的中国无法产生这样的行迹圣地,但另一种圣人“足迹”却影响了中国,即后世的化现。

九华山就是其中的典例,驻锡九华山七十余载的“金地藏”金乔觉法师素来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在人世的显现,而他所在的九华山也因之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的金色大佛另一种常见的圣地则是来源于经典的记载,犹太人就认为以色列所在的土地是《旧约》中的“应许之地”,同样,佛经也有着许多菩萨道场的记载。

在《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就明确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是位于南瞻部洲东北方的清凉山,《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也有文殊菩萨常住五顶山的记载。

这里的“清凉山”、“五顶山”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东北方向)、气候条件(清凉)、地形特征(五台)均与五台山吻合,因此五台山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唯一一个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佛教圣地,因此也称为“名山之首”。

五台山盛景尽管五台山可以找到这种充分的对应,其他的名山就未必有这么幸运了。

五台山朝拜注意事项

五台山朝拜注意事项

五台山朝拜注意事项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中国佛教胜地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五台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朝圣者和游客。

在朝拜五台山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牢记于心,以便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五台山的神奇之处。

朝拜五台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由于五台山地处山区,气候多变,所以游客在前往之前要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子。

同时,还要注意携带必要的药物和防晒用品,以免受到高原反应或日晒的影响。

朝拜五台山需要尊重佛教文化和传统。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游客在进入寺庙或宗教场所时,要遵守宗教礼仪和规定。

在寺庙内禁止吸烟、大声喧哗和乱扔垃圾等行为,需保持肃静和整洁。

在拍摄照片时,也要注意不要打扰其他朝拜者或破坏寺庙的环境。

第三,朝拜五台山要注意个人安全。

五台山地势险峻,山路崎岖,游客在登山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谨慎行走。

如果是初次登山或身体状况不佳者,建议请导游或当地人陪同,并遵守导游的指引和建议。

在山上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脚下的路况,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第四,朝拜五台山要保持心态平和。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朝拜者应该以虔诚的心情来进行朝拜,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不要被外界的喧嚣和杂念所干扰,要专心致志地体验和感受五台山的神奇和灵性。

朝拜五台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游客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多与当地信徒交流和沟通,了解更多关于佛教和五台山的知识。

在参观寺庙时,可以向当地的僧人请教一些问题,或者参加一些佛教仪式和活动,以增加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朝拜五台山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但在朝拜之前,游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尊重佛教文化和传统,注意个人安全,保持心态平和,并积极与当地信徒交流和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五台山的神奇和独特之处,并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四大佛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佛教是人类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异彩但尚未完全被人感受到的一种珍品。

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去恶从善、去染成净、护生佐世,用“出世”思想表示其“入世”的态度,亦即用“出世法”改造“世间法”。

它的关于“众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的主张,包含着深刻的人人可以教育、可以造就、布衣可以成圣的思想,认为只要通过戒、定、慧三学(同时也是三个阶段)的修习,便可证菩提、入涅磐,亦即所谓成佛。

佛教的最高境界的特点是清净、虚寂。

为了便于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僧人往往希望远离尘世之名利场,寻求可以寄身托志之所。

而自然界中之山,得阳光雨露的化育,受风霜寒热之洗礼,尤具天地之灵气。

林海云涛衬其静,飞瀑流泉见其净,莽莽苍苍显其空,虎踪鹿迹明其虚,自然之风采,天造的神韵,难以状貌。

净、静、虚、空在僧人与崇山峻岭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于是产生了独特的人文与奇特的自然融于一体的佛教名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选择名山修习是一个方面,而他们一旦住山,便从此成为此山的义务护林员、育林员,而且将文化引进山林,形成人文景观,从而扩大、升华了这座名山的内涵,则是另外一个方面。

寺于山得其所,山以寺而扬其名,纯自然之名山变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美之名山。

当中国化的禅宗创立之后,这一趋势和作用尤其变得明显。

中国的佛教名山不止千百,其中以“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这四大名山声名及影响为最。

五台山,清凉圣境五台山在山西省的东北部,其大部分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属太行山一个支脉,为东北至西南走向。

有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高达3058米,为我国华北地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五座台顶虽峻极云表,峰顶却平坦宽广,“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又因此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广清凉传》卷上),亦称为“清凉山”,并被人们誉为“清凉圣境”。

五台山景色宜人,风光秀丽,气候凉爽,是消夏避暑的理想胜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拜佛教四大名山的真正意义
众所周知,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许多人还知道,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地藏菩萨,由于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着;大愿;。

观音菩萨,由于随时随地;悲悯众生,救苦救难;,因而意味着;大悲;。

文殊菩萨,由于;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着;大智;。

普贤菩萨,由于;难行能行,不辍不止;,因而意味着;大行;。

地藏菩萨之;大愿;,是指他的愿心极大,要普度所有的众生(包括动物乃至地狱之中的饿鬼等一切生灵),只要地狱没有度空,他就不成为佛。

观音菩萨之;大悲;,是指他的胸怀极为慈悲,即所谓;大慈大悲;。

;慈;是;予乐;,即为众生带来快乐;;悲;是;拔苦;,即为众生解除痛苦;;大慈;是;无缘大慈;,即不分亲疏、不计恩怨地为一切众生带来快乐;;大悲;是;同体大悲;,即视众生与自己为一体,解除众生的痛苦就是解
除自己的痛苦。

文殊菩萨之;大智;,是指他的智慧极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佛法的最高智慧)。

普贤菩萨之;大行;,是指他在实践佛法宏旨(普度众生)方面极为尽心尽力,再难也不中断、再苦也不停止。

因此,人们朝拜九华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地藏菩萨那种大愿心;朝拜普陀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观音菩萨那种大胸怀;朝拜五台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文殊菩萨那种大智慧;朝拜峨眉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普贤菩萨那种大践行。

其实,这四位菩萨是代表修行佛法的四项要求,即:
一、要像地藏菩萨那样立下宏大的愿心;;修行佛法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二、要像观音菩萨那样具备广阔的胸怀;;无论是亲人、仇人、好人、坏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为之解除痛苦、带去快乐,并且在这样做的时候还不要以菩萨自居,要不分彼此,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以众
生的快乐为快乐。

三、要像文殊菩萨那样具有高度的智慧;;努力领悟空有观、因果观、世间法、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真谛(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四、要像普贤菩萨那样付诸行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地将佛法真谛用于实践,兢兢业业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立下了宏大的愿心,即使没有前往九华山,也等于见到了地藏菩萨;只要我们具备了广阔的胸怀,即使没有前往普陀山,也等于见到了观音菩萨;只要我们具有了高度的智慧,即使没有前往五台山,也等于见到了文殊菩萨;只要我们切实遵循佛法努力实践,即使我们没有前往峨眉山,也等于见到了普贤菩萨。

反过来说,倘若我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损人利己,那么,即使天天朝拜九华山,又怎么能见到地藏菩萨呢?倘若我们小肚鸡肠,对别人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偶尔做了一点好事就大事宣扬、居功自傲,甚至要别人感恩戴德,那么,即使天天朝拜普陀山,又怎么能见到观音菩萨呢?倘若我们自以为很有知识,不去认真思考、深刻领悟宇宙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那么,即使天天朝拜五台山,又怎么能见到文殊菩萨呢?倘若我们学习了各种理论,甚至能把佛教经典倒背如流,却只会夸夸其谈,而不付诸造福他人、造福社会的实
际行动,或者有所行动却中途退却、半途而废,那么,即使天天朝拜峨眉山,又怎么能见到普贤菩萨呢?
至于有些人,一面朝拜佛教名山、对佛菩萨顶礼膜拜,一面却心怀歹意、作恶不止,或者只求佛菩萨保佑、不按佛菩萨的教导行事,那么,这究竟是对佛菩萨的崇敬还是对佛菩萨的亵渎呢?这究竟是一种善行还是一种恶行呢?
佛法本无丝毫迷信,但若心念不正、胸怀不广、事理不明、口若悬河而言行不一,只在形式上做做样子,即使样子做得非常到位,又怎么能说不是迷信呢?佛法其实是最博大、最精深的哲理,也可以说是最广义的教育学。

佛法不是空洞而浅薄的道德说教,因为佛法不是简单地劝喻人们积德行善,而是以深邃的哲理阐释宇宙真谛和人生意义,让人们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在利人利己的实际行动中,化除各种各样的烦恼,享受无与伦比的幸福。

因此,学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只要深入领悟佛法的真理并付诸造福社会的实际行动,即使不是僧人也不是居士,他已经在佛门之内了。

须知,菩萨并不是神,而是具有极高精神境界的人。

我们每个人,只要具备宏大的愿心、宽广的胸怀、高度的智慧,并真心诚意付诸实际行动,就已经成为;因地菩萨;了。

所谓;因地菩萨;,就是具备了菩萨的善因,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持之以恒,最终达到菩萨般的
境界,那么自己就成为菩萨了。

体悟佛的教诲,学习佛的榜样,关注社会,关心他人,致力行善,杜绝作恶,逐步升华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我们朝山拜佛真正意义之所在。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

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