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控藻技术

合集下载

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

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

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藻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水体中,并且对水质有很大的影响。

而一旦过度生长,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水华等问题,严重影响水体生态环境,甚至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1.综合施策。

藻类防控需要综合适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以达到综合控制的效果。

2.因地制宜。

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应根据不同水体环境及藻类种类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可行性。

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应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防控效果。

4.安全环保。

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避免对水生生物造成二次污染。

三、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的内容1.水质监测与评估水质监测与评估是藻类防控工程技术方案的第一步,为采取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水体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总氮等。

通过对水体中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藻类生长的适宜条件,并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2.生物法控制生物法控制是指利用藻类的天敌,如微生物、浮游生物等,来控制藻类的生长。

通过适当增加水体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压制藻类的过度生长,从而实现藻类防控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法控制手段包括添加适量的鱼类、富集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

3.物理法控制物理法控制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藻类进行控制,包括利用搅拌机械对水体进行搅拌、利用过滤网或滤料对藻类进行过滤等。

物理法控制具有操作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藻类防控工程中。

4.化学法控制化学法控制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对藻类进行控制,包括添加杀藻剂、抑藻剂等。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水体的水质情况和藻类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化学剂,并严格按照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以避免对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5.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指通过工程手段改善水体环境,压制藻类的生长。

除蓝藻方法

除蓝藻方法

除蓝藻方法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生长在水体中,给水质和水生生物带来了很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除蓝藻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除蓝藻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物理除蓝藻法物理除蓝藻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蓝藻从水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除蓝藻方法有:机械除藻、光照除藻和超声波除藻。

1. 机械除藻机械除藻是利用机械设备将蓝藻从水体中剥离出来的方法。

常见的机械除藻设备有网箱、网兜等。

这种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将蓝藻从水体中去除,但仅适用于小面积的水域,而且需要人工操作,成本较高。

2. 光照除藻光照除藻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蓝藻,以达到杀灭或抑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常见的光照除藻方法有紫外线照射和激光照射。

这种方法对蓝藻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对水体中其他生物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3. 超声波除藻超声波除藻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破坏蓝藻细胞结构,以达到除藻效果的方法。

超声波除藻设备可以将超声波直接传输到水体中,对蓝藻进行杀灭。

这种方法对蓝藻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需要长时间的超声波作用,且设备成本较高。

二、化学除蓝藻法化学除蓝藻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剂来杀灭或抑制蓝藻的生长。

常见的化学除蓝藻方法有氯化铜、过氧化氢和硫酸铜等。

1. 氯化铜氯化铜是一种常用的除蓝藻化学剂,它可以杀灭蓝藻,阻止其生长繁殖。

但使用氯化铜需要控制剂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杀灭蓝藻和有机物,改善水体环境。

但过氧化氢的使用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否则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硫酸铜硫酸铜也是一种常用的除蓝藻化学剂,它可以杀灭蓝藻,改善水质。

但硫酸铜使用过量可能导致铜离子超标,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三、生物除蓝藻法生物除蓝藻法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除蓝藻方法有鱼类控制、微生物控制和植物控制等。

1. 鱼类控制一些鱼类可以食用蓝藻,通过引入这些鱼类到水体中,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生长。

藻类的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藻类的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文概述了藻类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并 对 该 技 术 今 后 的 发展 方 向 进 行 了 展 望 。
关 键 词 :藻 类 ; 生物控藻技术 ; 生态抑藻 ; 溶藻细菌 ; 化感作用 ; 浮 游 动 物
中图分类号 : X 5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1 5 5 6 ( 2 0 1 3 ) 0 5 — 0 0 3 8 — 0 4
王红强 , 李宝宏 , 张东令 , 孙 斌 , 李剑沣
( 1 . 河 南城 建 学 院市政 与环境 工程 学院 , 河南 平顶 山 , 4 6 7 0 3 6 ; 2 . 中国科 学 院水 生生物研 究所淡 水 生态与 生物技 术 国 家重点 实验 室 , 武汉 4 3 0 0 7 2 )
第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Sa f e t y a nd En v i r on me nt a l En gi n e e r i ng
Vol _ 2 0 NO . 5
Se p . 201 3
9月
藻类 的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p ou nd s, z o op l a nk t o n, s i l v e r c a r p a nd b i g he a d o n a l g a e t o i nh i bi t t he i r g r owt h.Thi s p a p e r s u m ma r i z e s t he
a n d B 0 P f ” 0 Z 0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H r 0 6 0 Z 0 g , 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 Wu h a n 4 3 0 0 7 2, C h i n a )

海洋生物除藻剂的藻类抑制机制研究

海洋生物除藻剂的藻类抑制机制研究

海洋生物除藻剂的藻类抑制机制研究海洋藻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参与者,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然而,当藻类过度繁殖时,就会打破生态平衡,形成藻华,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海洋生物除藻剂,这些除藻剂通过抑制藻类生长来控制藻华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物除藻剂的藻类抑制机制。

首先,海洋生物除藻剂通过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来控制其生长。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提供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然而,除藻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藻类的光合作用过程,阻断其获取充足的能量。

除藻剂中的物质可以与藻类细胞膜上的光合色素结合,从而阻止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藻类无法进行正常的生长。

其次,海洋生物除藻剂还可以通过破坏藻类细胞膜结构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藻类的细胞膜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组成部分,除藻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藻类细胞膜上的脂质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膜的破裂和溶解。

这会使藻类失去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运作,最终导致其死亡。

除此之外,海洋生物除藻剂还可以通过抑制藻类的营养摄取来控制其生长。

藻类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例如氮、磷等。

除藻剂中的物质可以与藻类的营养摄取通路中的关键分子相互作用,阻止藻类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种抑制效应会导致藻类无法满足正常的生长需求,从而控制其繁殖能力。

此外,海洋生物除藻剂还可以利用植物激素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的化合物,它们可以通过与藻类细胞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干扰藻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过程。

植物激素在海洋生物除藻剂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藻类的高效抑制,而不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显著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海洋生物除藻剂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在开展海洋生物除藻剂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应该优先考虑对环境的友好性和安全性。

此外,也需要进一步研究除藻剂的生物降解性,以确保其在使用后不会留下对海洋生态系统持久性的负面影响。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它在水体中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蓝藻的治理成为了当前水
环境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蓝藻治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生物控制。

生物控制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引入
一些食藻生物,如小型鱼类、螃蟹等,它们可以食用蓝藻,有效地
控制蓝藻的数量。

此外,一些特定的细菌和微生物也可以起到控制
蓝藻的作用。

2. 物理控制。

物理控制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较常见的方法
包括利用曝气设备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环境,抑制蓝藻
的生长;利用超声波等物理手段对蓝藻进行干扰和破坏;利用过滤
网等物理隔离手段,将蓝藻过滤出水体。

3. 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利用杀藻剂来杀灭蓝藻,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杀藻剂要慎重,以免对水体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可以利用草酸、过氧化氢等氧化剂氧化蓝藻细胞,从而达到控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4.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通过调整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通过植被的种植来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抑制蓝藻的生长;可以通过湿地的建设来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综上所述,蓝藻治理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和生态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蓝藻的生长。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体情况和蓝藻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理策略,以实现长期的蓝藻治理效果。

水体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及预防方法

水体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及预防方法

水体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及预防方法水体藻类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某些藻类过度繁殖或有害藻类的存在,会对水体的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探讨水体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及预防方法。

一、物理方法控制有害藻类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有害藻类。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1. 水体曝气:通过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2. 高能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照射水体,杀死有害藻类。

3. 水体对流:通过改变水体流动方式,降低有害藻类生长和繁殖的适宜环境。

二、化学方法控制有害藻类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控制有害藻类。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1. 使用杀藻剂:杀藻剂可以有效地杀死有害藻类,但使用时需要谨慎,以免对水体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添加汞离子:汞离子对有害藻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达到控制藻类繁殖的目的。

3. 使用水草抑制有害藻类:某些水草对有害藻类有拮抗作用,可以通过种植适当的水生植物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三、生物方法控制有害藻类生物方法是利用其他生物物种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1. 利用控制鱼类:某些鱼类具有食藻的能力,可以通过增加这些控制鱼类的数量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2. 使用有益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可以分解藻类释放的有害物质,降低有害藻类的毒性。

3. 引入捕食性藻类:某些捕食性藻类可以食用有害藻类,通过引入这些藻类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四、预防有害藻类的方法预防有害藻类的繁殖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预防有害藻类的方法:1. 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有害藻类繁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例如氮、磷等。

合理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可以有效预防有害藻类的滋生。

2. 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尤其是一些有机废水、工业废弃物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有害藻类的滋生。

绿藻防控方案

绿藻防控方案

绿藻防控方案绿藻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藻类,繁殖速度快,会占据大面积水域,破坏水环境。

合理科学的防控绿藻,对维护水体生态环境及保护生态安全大有裨益。

本文将介绍绿藻防控的相关方案。

一、物理防控物理防控主要采用隔离、割草等手段,其优点是无污染、无副作用,特别是对小面积积水适用。

隔离隔离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方法,可以通过设置物理屏障将绿藻与其他生物分开,从而减少其占据水域的面积。

隔离方法主要有:1.利用铺设塑料薄膜将绿藻与其他生物分开;2.利用围栏将绿藻与其他生物分开;3.利用横向拍杆将绿藻与其他生物分开。

割草割草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方法,它可以通过将绿藻割去,从而保持水域的清洁,但是需要经常进行。

割草方法主要有:1.利用手工割草机进行性割草;2.利用机械割草机割草。

二、化学防控化学防控可以迅速有效地杀灭绿藻,但是使用不当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水生态环境,因此需慎重使用。

化学防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增氧增氧可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中微生物生长,加快水中降解绿藻的速度。

漂浮剂漂浮剂可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降低绿藻的光照和营养物的供应,从而达到控制绿藻的目的。

杀菌剂杀菌剂的使用可以杀灭绿藻,并对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等也有杀灭作用,但是容易导致水体污染,且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三、生物防控生物防控主要是通过增加一些可以控制绿藻的天敌来达到控制绿藻的目的。

将生物阿娇翁放入水体,即可对绿藻进行有效地控制。

生物防控可采用以下方法:放生天敌向水域中放生一些能够控制绿藻繁殖的天敌,如鱼类、龟类等。

养殖蚂蚱蚂蚱可以食用绿藻,成活率高,而且容易养殖,可作为一种生物防控的良好选择。

四、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防控绿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组合应用不同的防控手段,综合达到控制绿藻的效果。

综合防治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物理+化学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例如:隔离和增氧、割草和漂浮剂、隔离和杀菌剂等。

生物+物理生物和物理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例如:放生天敌和隔离、养殖蚂蚱和割草等。

海水利用工程设计中的海水中水华藻类污染控制与处理

海水利用工程设计中的海水中水华藻类污染控制与处理

海水利用工程设计中的海水中水华藻类污染控制与处理在海水利用工程设计中,海水中出现水华藻类污染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水华藻类是一种由于过度生长而导致水体表层产生大量藻类团块的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和处理海水中的水华藻类污染成为了海水利用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处理海水中的水华藻类污染,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性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和处理水华藻类污染的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减少或去除水华藻类。

包括过滤、沉淀、离心等方法。

例如,通过筛网和网箱来阻挡和收集藻类团块,通过沉淀池和离心机来去除悬浮态的藻类。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控制和消灭水华藻类。

常用的方法包括添加氧化剂、消毒剂和氯化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改变水体的化学环境,抑制藻类生长和繁殖。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水华藻类的生长。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食藻性的生物控制藻类数量,如造礁虫、小型鱼类等。

这些生物可以食用藻类,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

4. 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将多种控制和处理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可以将物理和化学方法结合使用,通过过滤和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水华藻类。

除了控制和处理海水中的水华藻类污染,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海水中水华藻类的情况。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采样和现场观测来进行,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检测藻类的浓度和种类。

预警系统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和环境因素建立,通过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水华藻类的爆发,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在海水利用工程设计中,海水中水华藻类污染控制和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加强对海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海水利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元素向大气中转 运,降低海水中的 营养盐,可能加速 了赤潮的消亡。
Caiyun Yang, Yi Li, Jizhong Zhou*, Tianling Zheng* GeoChip-based comparison of free-living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 in Akashiwo sanguinea bloom area and control area. Environmental
“以菌治藻”已成为 国内外生物法治理 赤潮的研究热点!
……
生物方法
成本较高, 不易操作超声波
赤潮治理
危化学害生态环境 及药品非赤潮生物
紫外线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凝聚剂
活性炭 ……
天然 矿物
……
9
赤潮的生物防治研究
细菌/
病毒
放线菌 赤 潮

大型水生 植物
原生动物 及鱼贝类
“Bacteria are ultimate clean, green and eco-friendly HABs-control system.”
18
细菌群落DGGE指纹图谱
M1、M2、M3和S8站位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图谱
细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 赤潮站位细菌多样性在赤潮初期上升,随着赤潮的持续下降,
在赤潮过后上升。 • 赤潮区细菌多样性低于非赤潮区
19
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
A&B以邻接法对DGGE图A和B中测序条带构建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
赤潮过程中丰度显著升高的细菌种类远多于降 低种类
Caiyun Yang1, Yi Li1, Jizhong Zhou2*, Tianling Zheng1*, Illumina sequencing-based analysis of free-living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during an Akashiwo sanguinea bloom in Xiamen Sea Area, China,Scientific Reports,revised.
Microbiology, Under review.
30
杀藻功能微生物资源 的深度挖掘!
31
Main genus:
Alteromonas, Pseudoalteromonas,Cytophaga,
Saprospira
Flavobacterium,Zobellia,Vibrio,Bacillus,
Pictures from /redtide/ 5
藻华的危害
Planktivores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s
藻华不仅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Human sea food
Vertebrate feeders
27
赤潮期间游离微生物功能基因分析
赤潮与非赤潮区功能基因多样性比较,差异不显著。
赤潮发生以后,赤潮营造 的特殊环境刺激了浮游微 生物种类的增加以及多样 化;在赤潮持续过程中, 微生物在这种特殊环境下 被筛选,种类以及多样性 趋于稳定。
赤潮和非赤潮区域功能基因的降趋对应分析(DCA) 功能基因Simpson均匀度变化
数量最多的10类菌各自所占比例(A)纲、(B)目、
(C)科、(D)属 绝对优势细菌:Alphaproteobacteria(54.8%)
Gammaproteobacteria(35.1%)
23
细菌多样性分析
稀疏曲线和Chao方法预测得出的细菌多样性
在赤潮第1天,赤潮区域游离细菌多样性高于非赤潮区;其 余时间非赤潮区的细菌多样性都高于赤潮区
导着整个细菌群落的演替。
细菌群落结构基于基于DGGE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
Yang, C., Li, Y., Zhou, Y., Zheng, W., Tian, Y. & Zheng, T. (2012).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during a
bloom caused by Akashiwo sanguinea in the Xiamen sea area, China. Harmful Algae, 20,132-141.
赤潮消亡关键细菌 首次证实 Sediminimonas qiaohouensis
2011年赤潮生消群落结构
赤潮生消关键菌群 Pseudoalteromonas、 Pseudomonas、 Wohlfahrtiimonas、 Actibacter、Oleibacter、 Hydrogenophaga
赤潮开始阶段关键细菌 Hydrogenophaga
赤潮消亡关键菌群 Pseudomonas 和 Pseudoalteromonas
本研究第一次证明了细菌群落在赤潮中的重要调控作用,确定了赤潮生消 过程中的关键菌群,特别是对赤潮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群落,为后期有 害赤潮藻的微生物控制及杀藻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第一次对赤潮期 间以及赤潮过后海域中细菌群落的演替有了深入了解,为赤潮研究提供了 新的素材

12 13 14
19 18 17 宁波
22 23 24 29°
29 28
27° 121°
123°
a
125°
19 18.5
18 17.5
17 16.5
16 15.5
15 14.5
14 13.5
13 12.5
12 11.5
11 108
109
Y52 Y53 Y54 YS1
Y60 Y61 Y62 Y63 Y64 Y65 Y66 Y67 Y68 YS5 TS1 YS2 YS3
12
揭示藻华期间菌藻的内在关系
阐析溶藻微生物 作用的过程与机理
研发溶藻菌制剂 及其应用技术
有害藻华治理—紧迫任务
14
厦门海域现场关键菌群 影响藻华生消的机理!
15
2010年5月血红哈卡藻赤潮采样站位图
前期-赤潮区
前期-非赤潮区
16
2010年5月厦门海域发生以血红哈卡藻为主的赤潮
Control
26
小结
2010年赤潮生消群落结构
赤潮生消关键菌群 Prochlorococcus, Candidatus, Pelagibacter, Alteromonas, Pseudoalteromonas, Rhodobacteraceae (S. donghicola and S. qiaohouensis)和Vibrio
在赤潮期及赤潮过后 (5.23-27)海水样品。
赤潮现场
Bloom
赤潮区 非赤潮区
M1 M2 M赤潮藻丰度变化
(A)细菌密度
(B)血红哈卡藻密度
• 在赤潮开始,细菌密度随着A. sanguinea(血红哈卡藻)密度升高而升 高,而当A. sanguinea密度快速下降的时候,细菌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Halomonas,Idiomarina,Pseudidiomarina
Algicidal bacteri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32
从不同的生境深度挖掘杀藻功能微生物资源
南极白令海 杭州湾赤潮高发区
九龙江口红 树林湿地
厦门近海赤潮高发区
4
33°
2
9
7

31°
江 上海
10
在海洋微食物环中,海洋细菌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和调控着藻类的生长
Stocker R. Marine microbes see a sea of gradients[J]. science, 2012, 338(6107): 628-633.
11
海洋细菌与藻有多种相互作用方式
寄生
竞争
协同
通过研究藻华生消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变化,对于藻华的调控有重要作用
21
2011年7-8月厦门海域赤潮采样站位 站位选择:
赤潮区(A1) 非赤潮区(H1)
样品处理:
水样
(3个重复)
游离微生物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分析
研究目的:
厦门海域赤潮与非赤潮区游离细菌以及游离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分析
22
厦门海域表层海水细菌群落分析
比对结果:
纲-75,目- 156 ,科 -292 ,属-542 。
28
赤潮区与非赤潮区特有的功能基因数量
赤潮区相对于非赤潮区信号强度 显著变化的功能基因数量
赤潮区信号强度显著变化的基 因数量随着赤潮的持续而逐渐 增加,但是在赤潮最严重的第 5天,信号强度显著减弱的功 能基因数目却远多于增强的, 它们主要来自有机物修复 (27)、病原微生物(17)等。
29
赤潮期间C、N、S等元素循环相关基因的丰度及表达
24
细菌群落结构的降趋势对应分析(DCA)
赤潮与非赤潮区域游离细菌的 Simpson 均匀度
赤潮站位不同时间的游离细菌群落结构(圈内)较为集中;而非赤潮 区的则差异较大,不同天的样品更分散一些;赤潮区,随着赤潮的持 续,物种均匀度也随之升高;而非赤潮区则较低,并且越到采样后期 均匀度越低。这些都说明赤潮压力下的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稳定。
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微生物调控有害藻华的 复杂性与新希望
郑 天 凌,张化俊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所
2014. 11.8 成都
报告内容
• 研究背景 • 有害藻华治理—紧迫任务 • 藻-菌关系研究—复杂性 • 杀藻机理 探讨—新挑战 • 杀藻活性物质的发现—新希望 • 研究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