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省降水量属正常偏丰年份梅汛期
近50年浙江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6)近50年浙江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贾安琪1,姚佳骏2,李美琳1,马晓云11.绍兴市气象局,浙江绍兴 312000;2.嵊州市气象局,浙江嵊州 312400摘要 基于浙江省64个气象站日降水数据,对近50年浙江暴雨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暴雨雨量较大的2个时段,浙江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以6月最多。
大暴雨集中在6—9月,8月最多。
特大暴雨集中在7—10月,9月最多。
在1971—1995年,暴雨雨量存在明显的12年主周期,1995年后有较弱的21年副周期,而在整个50年尺度上存在5年短周期。
研究暴雨空间分布发现,4—6月暴雨雨量大值区在西南地区、8—9月暴雨雨量大值区在东南地区。
从暴雨日数上看,8—10月暴雨与大暴雨日数均呈“东多西少”分布。
并探讨了暴雨天气下农作物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 暴雨;时空特征;农业中图分类号:P42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073-03洪涝灾害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暴雨天气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研究重点[1]。
浙江紧邻东海海域,是我国最大内河长江的出口之处,季风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同时气象灾害也频发[2]。
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双重天气系统影响,热带气旋(台风)、暴雨、高温、干旱、雷电、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3]。
研究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保障浙江人民安全、服务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是我国经济大省,粮食及多种特色农产品、水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因此,对浙江省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能为农作物增收、减少农业损失、科学高效防灾减灾等提供助力。
1 资料与方法1.1 暴雨的定义浙江省将24 h降水量≤50 mm的降水定义为暴雨[4]。
同时又根据降水量的大小将暴雨细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各量级的标准分别为暴雨(50.0~99.9 mm)、大暴雨(100.0~249.9 mm)、特大暴雨(≥250.0 mm)。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中国建国后洪水

1949年以来中国的大洪水我国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造成。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炎热,暴雨集中,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动,西南涡的运动和热带风暴(或台风)的活动频度发生异常,常常造成我国大面积降雨,当各河流洪水遭遇时常常形成流域性大洪水或局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了抗御洪水的能力。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广大平原都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有的达10多米以上。
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2/5人口,1/3耕地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汛任务艰巨。
河道堤防的标准近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标准,遇超标准洪水常造成防汛形势严竣,甚至洪水灾害。
因此正确了解我国洪水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对策,以减轻洪灾威胁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堤防标准不高,一般重现期在20年一遇。
本文按此标准,将1949年以来50年间的洪水挑选出来,就雨情、水情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从挑选出的15年27场洪水中可以看出: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的多少是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据经验统计,大洪水年暴雨中心强度24小时降雨可达400毫米,面平均雨量当在200毫米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天。
在年际变化上,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第2个高频发期是90年代以后,1991~1999年。
1 1949年7月西江洪水雨情自6月22日至30日,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到暴雨,历时9天。
22~23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柳江,左、右江以及红水河中下游。
23日最大日雨量融安县长安镇138毫米,隆安、都安、柳州均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27~28日雨区北移至柳江和桂江流域,27日桂江灵川站日雨量185毫米,28日柳江支流洛清江永福站日雨量300毫米,29日~30日雨区又南移至红水河、右江流域,以29日暴雨区范围最大,日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水土保持调水保土效益计算时,一般对于小区上的治理措施比大面上完好,这一因素会影响治理后的减蚀模式的观测值()。
A、不变B、不确定C^偏小D、偏大参考答案:D2.根据《浙江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管理暂行办法》,县级防指应按照O的要求,每年组织基层各级防汛防台组织开展预案的全面演练或专项演练,科学评估预案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使预案通俗、简练、有效、可操作。
A、组织健全B、责任落实C、预案实用D、预警及时参考答案:C3.《浙江省防台风应急预案》规定:防台抗灾的有关新闻稿必须经()核实后,按突发事件报道管理规定进行报道。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乡镇政府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参考答案:D4.根据《浙江省海塘及配套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塘闸加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结论为基础,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固处理方案,并在设计方案中按规定配套完善有关监测与管理设施。
A、可行性研究报告B、现场鉴定C、安全鉴定D、安全评价参考答案:C5.水土保持效益中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应采用()进行计算。
预测量B、实有保存量C、现场观测量D、调查结果参考答案:B6.《浙江省防台风应急预案》规定:()应当在台汛前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台检查,发现防台安全问题的,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和整改。
B、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机构D、乡镇人民政府参考答案:C7.下列洪漫区示意图属于哪种漫灌方式()?A、串联式B、并联式C>混合式D、单一式参考答案:A8.根据《浙江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和内部质量(),对施工质量的评定应坚持标准、实事求是。
A、验评制B、“三检制”C、审核制D、复检制参考答案:B9.《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适用于坝高15m以上或库容()m3以上水库的大坝。
广东省汛期暴雨特征分析

从广 东省 前 、 后汛 期 的降雨 总量 空 间分布 ( 1 可 图 ) 以看 出 , 降雨 量多 值 区主 要 出现 在 清远 、 阳江 和海 丰这 3个 站 点及 其周 边地 区 。其 中前 汛 期 ( 1 ) 图 a 的这 3个 中心 的 形 势更 加 明显 , 汛 期 ( 1 ) 阳江 和 海 丰 2 后 图 b的 个 中心也 仍有 体 现 ; 前后 汛 期 的降雨 量少值 区分布则 不
域 是逐 年减 少 的 。 从 全省 前汛期 逐 年暴 雨 日数 线 性拟 合 直 线斜 率 分
布 图( 9 ) 斜率 仍扩 大为 原来 的 1 0 图 a( 000倍 ) , 以 中 可 看 出 , 部 的韶关 、 远 、 三角 和沿海 的惠 州 北 清 珠 东莞 、 汕 尾 等地 以及 梅州 地 区的前汛 期暴 雨 日数是逐 年增加 的 , 其 中广 州地 区 的斜 率 最大 , 明前 汛期 的暴雨 日数增 加 表
4 结论
1 )广 东省汛 期 降雨量 有清远 、 阳江 、 丰 3个高 值 海 中心 , 前后 汛期 的暴雨 日数分 布也体 现 了 3个 高值 中心
的特 征 ;
根据 世界气 象 组 织 ( WMO) 国家 的规 定 , 序 列 和 把 距平 达 到 2倍 标 准差 的事 件 称 为异 常 偏 多 ( ) 件 , 少 事
(J b
j\
f /
{ ≥ ? \
.
。
.
' T ’
一
图 8 广 东 省 逐 年 暴 雨 日数 线 性 拟 合 直线 斜 率 分布
( 位 : 雨 日数 × 0/ ) 单 暴 1 ‘a
从 图上 可 以分 析 出 , 东 中部 的 阳江 、 门 、 广 江 云浮 、
江苏省标准《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

3 雨水收集 ........................................................................................................................................................................ 9 3.1 3.2 3.3 3.4 3.5 4 降雨量和雨水水质 ................................................................................................................................................ 9 雨水量计算 ............................................................................................................................................................ 9 暴雨强度计算 ...................................................................................................................................................... 10 屋面雨水收集 ...................................................................................................................................................... 11 硬化地面雨水收集 .............................................................................................................................................. 13
防洪知识百题问答

防洪知识百题问答一、填空题1.防洪工作以“全员防洪,科学防洪”为指导思想,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力抢修,当年复旧”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2.机车乘务员在暴风雨天气运行时,要加强瞭望,控制速度,当前方情况不明或影响瞭望不能保证行车安全时,要及时采取减速或停车措施。
3.《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于2004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4.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为:城市市区不小于8米;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小于10米;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小于12米;其他地区,不小于15米。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铁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采砂:桥长500米以上的铁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3000米;6.在铁路线路两侧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起各1000米范围内,及在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禁止从事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
7.防洪工作应严格按降雨量标准进行设备检查,执行“雨中、雨后”检查制度。
8.汛期发生险情时,应坚决贯彻“先防护后处理”的原则。
9.铁路水害等级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水害四级。
10.中断行车经抢修在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或在一次水害中受灾体损毁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称为特大型水害。
11.中断行车12小时以上,经抢修在24小时内可恢复通车,或在一次水害中受灾体损毁价值在500-1000万元以内,称为大型水害。
12.中断行车,经抢修在12小时内可恢复通车,或在一次水害中受灾体损毁价值在100-500万元以内,称为中型水害。
13.被损坏的设备基本不影响使用功能和行车安全,不中断行车,可以降低行车速度的条件下满足安全运输要求,或在一次水害中受灾体损毁价值在100万元以内,称为小型水害。
14.工务部门在大暴雨或发生山洪、泥石流、水漫线路、桥涵水流闷孔等险情时,要及时拦停列车和封闭线路,组织检查、监视和抢修。
1954年、1991年淮河洪水[精华]
![1954年、1991年淮河洪水[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30c7728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d.png)
1954年5~7月,长江流域梅雨期多次出现持续性暴雨,形成全流域性特大洪水。
仅安徽境内三个月内就有48天暴雨,有24天暴雨面积≥10个县市。
其中7月4~11日连续8天暴雨面积≥6市县,范围最广的7月11日有37个县市暴雨,暴雨中心大别山区吴店的日雨量达422.6毫米。
全省洪水泛滥,长江超警戒水位100余天。
全省受灾人口1500万,受灾农田304.9万公顷,粮食减产39亿公斤,死亡2873人。
1969年6月24日至7月19日的26天时间内,≥10个县市面积的暴雨日数高达13天,其中7月14~17日连续4天暴雨面积≥15个县市,并有特大暴雨。
7月14日岳西、庐江、桐城日雨量超过300毫米,岳西县7月3~17日15天雨量1130.1毫米,导致大别山区、沿江江南山洪暴发,造成巨大损失,淹农田达66.7万多公顷。
1991年汛期江淮地区特大洪涝,5月18日至7月13日梅雨期暴雨不断,其中6月29日至7月12日连续14天中就有13天暴雨。
全省14个大水库全部超汛限水位,其中7个出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沿淮22个行蓄洪区先后启用15个,666.7公顷以上大圩溃破66个。
全年粮食减产109亿公斤,受灾人口4314.7万,死亡921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5.3亿元。
1999年梅雨期仅面积超过20个县市以上的暴雨日就有8次。
江南6月22~30日连续9天暴雨。
6月27日、6月29日和6月30日每天的暴雨面积都超过30个县市,形成特大山洪、洪涝。
受灾人口高达4019万,死亡172人,受灾面积369.5万公顷,成灾24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万间,减产粮食9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233亿元。
1954年本年汛期出现全省性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泛滥,灾情极重。
5~9月,除东北部9个县2级偏涝外,全省其余61个县均达1级大涝。
黄山、金寨前畈和临泉县的总雨量分别为3060、2347和1483毫米。
6月4日,江南和江淮之间入梅,7月3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7天之久,而梅雨量又特大,出现百年来未有的大水。
丰满水库汛期径流预报方法初探

水 库水 来 源 主 要 有 上 游 河 水 人 流 和 直 接 降 水 。水 库水 份 流失 主要有 放流 、 蒸发 , 出 。对 于 渗 来源 , 不管 来 自上游 还是直 接 降水 , 归根 到底都 是
日降水 与平 均降水 8d日降水 量 以及 某几 日降水 量 的总 和 , 与水位 日变 化做成 一个 大 的统计 样本 , 对 统计 样本 进行 分 类 , 水 位变 化 由小 到 大进 行 对
・
16 ・ 2
气 象 水 文 海 洋 仪 器
1 降水 资料 分 析 处 理 及 因子 选 取
1 1 资料 分析 处理 .
日 数到底相关多少。 通过整理降 水资料并检验后
发 现水位 与 当天 以及前 8d共 9d的 日降 水量 有 关 。为 了尽 量扩 大 降 水 因子 可 选 范 围 , 单 站 当 将
从 表 1中可 以看 出 水位 负 增 涨 时 , 水 位 下 即 降时 流域 中平均 降水 量 并 不 等于 零 , 当水 位 无 变 化 时 , 明水 库水 补 充 与 流 失持 平 。从 每 阶段 的 说 水 位 增涨 的降水 时空 平 均 值 上看 , 水位 增 涨 与 降 水 时空平均 值基 本成 正 比关系 。 从 详 细 的降水 时间分 布表 上看降 水个 时段 的 分 布是不 均 匀 的 , 有 一 定 的 规律 。各 个 时 间 段 没 的 降水共 同作 用影 响整个 水库 的水位 变 化 。基 于
( . mo p e i in e I si t f La z o ie st La z o 3 0 0 2 Jii to oo ia c n lg e vc 1 At s h rcSce c n t u eo n h u Un v riy, n h u 7 0 0 ; . lnMee r lg c l Teh oo y S r ie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1999年全省降水量属正常偏丰年份。
梅汛期,浙西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
台汛期,有五次热带风暴影响我省,其中以“9909”号热带风暴影响最大。
全年降水量为1805.7毫米(折合水量1861.9566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2.4%。
全省总水资源量为1168.77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50.621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多24.5%,占水资源总量的98.4%。
产水系数为0.63,产水模数为11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610立方米。
全省共有大中型水库141座,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增加3.8256亿立方米。
杭嘉湖平原区(嘉兴、平湖市)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仍在增大,但增幅有所减小。
全省总供水量为204.8639亿立方米,与上年相近。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6.7596亿立方米,占96.0%。
总用水量为204.133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17.8860亿立方米,占57.7%,农田灌溉用水亩均542立方米。
城乡居民人均用水量54.7立方米。
全省总耗水量117.700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7.7%。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82.6970亿立方米,占70.3%。
水资源利用率为17.5%,略低于上年。
全年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4.7993亿吨,其中达标排放量15.7447亿吨,占35.1%。
1999年全省各河流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城市内河、平原水网和各江河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严重,污染类型仍以有机污染为主。
全省各水库的水质较好。
主要湖泊水体则处于富营养-中营养状态。
二、降水量㈠.分区降水量1999年,全省降水量为1805.7毫米(折合水量1861.9566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2.4%,与1998年降水量(1833.34亿立方米)接近,属正常偏丰年份。
全省十一个市的年降水量均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湖州、嘉兴、杭州三市的偏大幅度分别为37.6%、32.6%和27.0%。
其他市除衢州、绍兴、宁波外,基本上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近,偏大幅度不超过5%。
按流域计,长江流域太湖沿岸区年降水量为218.2458亿立方米(1780.1毫米),比多年平均(162.26亿立方米)偏多34.5%。
钱塘江区年降水量615.3493亿立方米(1928.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525.85亿立方米)偏多17%。
浦、曹、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区年降水量为361.1905亿立方米(1614.3毫米),较多年平均(331.428亿立方米)偏多9%。
椒、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区年降水量607.1185亿立方米(1805.8毫米),较多年平均(581.832亿立方米)偏多4.3%。
西南边界出境诸河(分别属鄱阳湖水系、闽江、闽东诸河)年降水量为60.052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55.77亿立方米)多7.7%。
㈡.降水量的年内分配1999年,全省的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特别是去冬今春降水量较同期多年平均值偏少38.7%,宁波地区偏少55%。
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梅汛期。
代表站5-7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全年的41.8%,杭嘉湖地区占1/2左右。
6月份发生特大梅雨,该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22.4%。
特别是杭嘉湖地区,6月份一个月的降水量超过全年的1/3,湖州站高达42.6%。
8月,全省的降水量较大,各地均高于同期多年平均值,浙西北地区是同期多年平均的二倍左右。
该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的15.5%。
9月份受“9909”号热带风暴影响,在我省温州、台州、丽水等市,出现短历时特大暴雨,该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5~20%,本省其他地区仍小于多年平均降水量。
11月降水量明显偏少,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一半。
12月全省基本无雨,降水量不足5mm。
㈢.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降水量的地域分布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分布不均。
瓯江上游与福建省交界地区,高达2800毫米以上,为全省的最高区。
其次是钱塘江上游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地区也达2600毫米左右。
其他零星的降水中心分布于天目山、四明山、括苍山、南北雁荡山等山区,一般在2200毫米左右。
全省北部与东部沿海为降水量低值区。
杭嘉湖平原东部和杭州湾沿岸的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
三、水资源量㈠.地表水资源量1999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1150.6210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1115.9毫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4%。
比1998年(1114.25亿立方米)增加3.3%,高于多年平均值24.5%。
全省入境水量147.3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3.52亿立方米;入海水量1040.55亿立方米。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基本一致。
瓯江、钱塘江上游与福建、江西省交界地区高达2000毫米左右,而杭州湾沿岸及东、南部沿海仅为650~700毫米左右。
按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小于1998年的依次有丽水地区、衢州、舟山、金华、台州和宁波市。
其他各市均高于1998年,其中嘉兴市比1998年偏多88.0%,其次是湖州市偏多55.8%。
按流域分区计,长江流域太湖沿岸区地表水资源量为130.96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93.4%,比上年多59.8%。
入境水量19.97亿立方米;出境水量53.08亿立方米;入海水量38.25亿立方米。
钱塘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94.0733亿立方米,大于多年平均35.2%,和上年基本相近。
入境水量153.45亿立方米,其中从安徽省入境水量为127.42亿立方米。
出境水量0.64亿立方米。
入海水量497.91亿立方米。
浦、曹、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区地表水资源量为200.6178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多14.9%,较上年多5.8%。
入境水量0.6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6.03亿立方米;入海水量144.48亿立方米。
椒、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4171亿立方米,比1998年减小4.9%,较多年平均多7.9%。
出海水量359.91亿立方米。
浙西南边界诸河区地表水资源量为41.5479亿立方米,比1998年少20.3%,较多年平均多18.7%。
出境水量40.44亿立方米。
㈡.地下水资源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34.8081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216.6498亿立方米)为18.1583亿立方米。
其中山丘区(计算面积84112.8平方公里)为196.9075亿立方米,平原区(计算面积19001.1平方公里)为37.9006亿立方米。
㈢.总水资源量1999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168.7793亿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3.2%,较多年平均大26.5%。
产水系数全省平均为0.63,产水模数为113.3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610立方米。
按流域计,水资源总量、产水系数、产水模数,长江流域太湖沿岸区分别为138.2310亿立方米、0.63和112.7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钱塘江区分别为394.0733亿立方米、0.64和123.5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浦、曹、甬及浙东沿海诸河区分别为208.5675亿立方米、0.58和93.2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椒、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区分别为386.3304亿立方米、0.64和114.9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浙西南边境诸河分别为41.5771亿立方米、0.69和140.8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四、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1999年全省大中型水库共有141座,年末蓄水总量为175.7736亿立方米,比98年末增加3.8256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23座,年末蓄水量为163.113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1981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118座,年末蓄水量为12.660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6275亿立方米。
五、供水与用水量㈠.供水量1999年,全省总供水量204.863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约0.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96.7596亿立方米,占96.0%。
地下水源供水量7.1545亿立方米,占3.5%;其它水源供水量共0.9498亿立方米,占0.5%。
海水利用量为0.362亿立方米。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为83.7863亿立方米,占42.6%;引水工程供水量26.8084亿立方米,占13.6%,提水工程供水量86.1649亿立方米,占43.8%。
按流域分区计,长江流域太湖沿岸区供水量为59.4172亿立方米,以提水供水为主,其供水量为53.1929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92.2%。
钱塘江区供水量为48.2234亿立方米,以蓄水工程为主,供水量22.2494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48.9%。
浦、曹、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区供水量为53.1816亿立方米,以蓄水工程为主,其供水量为32.3438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62.7%。
椒、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区供水量为42.5253亿立方米,蓄水工程供水量25.5104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63.1%。
浙西南边境诸河区总供水量为1.516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源供水量0.039亿立方米。
㈡.用水量我省总用水量为204.1335亿立方米,用水量以农业灌溉用水(117.8860亿立方米)为主,占57.7%。
林牧渔用水9.6033亿立方米,占4.7%,两者占总用水量的62.4%。
其次是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为32.1879亿立方米,占15.8%。
规模以下工业用水量为19.9545亿立方米,占9.8%。
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2.7908亿立方米,占6.3%。
农村生活用水量为11.7110亿立方米,占5.7%。
全省总用水量中地下水为6.8361亿立方米,占3.3%。
地下水用水量最大的是台州、金华、嘉兴三市,占全省的54.4%。
地下水用水量中包括深层水2.0853亿立方米。
而深层地下水是难以补给的。
开采特别是过量开采将导致局部地区地面下沉,形成地下漏斗,严重影响地质环境,嘉兴市就是一个典型。
因此,应尽可能限采或禁采深层地下水。
按流域分区计,长江流域太湖沿岸区用水量59.1472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29.0%。
钱塘江区用水量47.9851亿立方米,占23.5%。
浦、曹、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区用水量53.1031亿立方米,占26.0%。
椒、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区用水量42.3785亿立方米,占20.8%。
浙西南边境诸河区用水量1.5196亿立方米,占0.7%。
按行政分区统计,杭州市用水量(35.8109亿立方米)最大,占全省总用水量的17.5%。
杭州、宁波、温州三市的用水量占全省的35.2%。
与98年比较,用水量增加的有嘉兴、绍兴、舟山、温州、台州、丽水等市(地)。
㈢.耗水量全省总耗水量为117.70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约0.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7.7%。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82.6970亿立方米,占了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