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950—2000年福建暴雨灾害灾情时空分析

1950—2000年福建暴雨灾害灾情时空分析

1950—2000年福建暴雨灾害灾情时空分析江清华;高路【摘要】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灾情的主要指标:暴雨灾害频次、死亡人口和农田淹没面积,探讨了1950—2000年福建省暴雨灾害的灾情时空分布及趋势特征.研究发现:1)从时间变化上看,无论是暴雨灾害频次、死亡人口还是农田淹没面积,受灾最严重的月份均为5月和6月,其分别占全年灾情的68.0%、81.4%和76.2%.5月份的暴雨灾害灾情总体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而6月份总体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小然后再增加;2)从区域分布来看,年代际死亡人口的重灾区集中于南平市和龙岩市;农田淹没面积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为南平市、尤溪县、漳浦县、福州市区和闽侯县,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3)从变化趋势上看,年代际死亡人口呈上升趋势,年际死亡人口约以6年为一个变化周期,且年际差有增大的趋势;年代际农田淹没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农田淹没面积呈周期性上升,其周期从9年缩短到6年.随着气候变化(如台风)和人类活动(如快速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福建面临越来越大的灾害风险,防灾减灾部门应给予密切关注.【期刊名称】《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14)002【总页数】8页(P41-48)【关键词】暴雨;灾害损失;灾害系统;福建【作者】江清华;高路【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350007;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0 引言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自1950年以来,全球地表持续升温,中国正以0.5~0.8 ℃/100a的速度增加,极端降水事件愈发频繁[1-2]。

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摘要:为减少降水对福州市农业的影响,使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有效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州市9县市的1981~2010年逐年、季节和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福州市30a来年度降水量波动较大,且有增大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季和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少;降水量分布特征是沿海最大,内陆次之,岛屿最少。

关键词:降水变化;时空分布;数理统计中图分类号:p426.613 文献标识码:a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辖区即包括沿海县市,也有内陆山区,还管辖福建第1大岛-平潭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福州气候受其影响产生变化,通过对福州地区30a的降水变化特征研究,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区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气候影响因子的变化模式,对区域农业发展及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关文献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研究较多,黄土高原地区近半个世纪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1-2],南方降水量有增加趋势[3-4],但相关文献均未提及内陆、沿海和岛屿的区域降水量分布特征,对年代纪降水趋势也没有表述。

本文根据30a长序列降水资料,分析福州市不同地理区域的降水分布特征,以及年代纪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对福州市的农业发展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均有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福建省气象局。

福州市辖区内共有9个标准气象观测站,包括闽清、闽侯、永泰、福州、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和平潭。

其中,闽清、闽侯、永泰为内陆山区,平潭为岛屿,其余分布于沿海。

研究数据包括1981~2010年逐年、逐月降水资料,按照季节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降水数据;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年度和年代纪降水数据;按照空间将其分为内陆、沿海和岛屿降水数据。

2 研究方法自然季节的划分标准有很多,民间通常以24节气划分,但此种划分方法与气候特点不太相符,从天气、气候角度出发,考虑同一季节内气候特征理应大体相似;季与季相比,有明显差别,异与同又各有一定的大型环流背景。

福建强降雨研究报告

福建强降雨研究报告

福建强降雨研究报告引言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多样。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相互作用,福建经常受到强降雨的影响。

强降雨不仅对福建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许多不便。

因此,研究福建强降雨的原因、规律和趋势,对于预防和减轻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福建省强降雨的综合研究,探讨其成因和演变规律,为福建省及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效的减灾和防洪措施。

数据收集为了对福建省的强降雨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气象数据、降雨量数据和地质数据。

其中,气象数据和降雨量数据分别来自福建省气象局和福建省地质局。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和整理,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

成因分析气候特征福建省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尤其是南部山地地形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和抬升,使得降水量进一步增大。

而在东海和台湾海峡一带,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形成了容易引发强降雨的气象条件。

地理环境福建省地形多样,其中包括丘陵、山地、平原和海岸线。

这些地形对气流的运动和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山地地形的存在使得福建省容易形成暖湿气流上升的条件,从而引发强降雨事件。

影响因素除了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外,福建省强降雨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季风气流的活动、大尺度的天气系统、海洋影响因素(如暖湿气流、海洋环流)等都会对福建省的降雨产生影响。

强降雨规律和趋势经过对福建省历年的气象和降雨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强降雨的规律和趋势。

季节分布福建省的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特别是在6月至8月和9月至11月期间。

这与季风气流的活动和夏季风盛行方向的变化有关。

区域分布福建省的强降雨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的闽西山区和东南部的闽南沿海。

这些地区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容易形成局地性的暴雨。

强度和持续时间福建省的强降雨通常伴随着较高的降雨强度和较长的持续时间。

福建省2010年10月~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福建省2010年10月~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1 月平 均 气 温 在 6 ℃ ( 宁) 56C( 2月 . 寿 7 1 . ̄ 东 山) 间 , 县 ( 月平 均 气温 正 常 , 内陆 大 部 之 各 市) 但
风 雨 影 响属 较 重 , 害 影 响全 省 中等 偏 轻 , 灾 中南
部 沿海 较 重 , 我省 造成 了一 定 的经 济 损 失 。本 给
主 要灾 害性 天气 为气象 干旱 。
1 2月的基 本 气候概 况 是 : 全省 气温 正 常 略偏
低, 降水量 较 常 年显 著偏 多 。本 月 的主 要气 象 灾 害 是寒 潮 及低 温 冻 害 ; 月上 旬 中后期 和 中旬 中期
先 后 出现 2场 寒 潮 过程 , 中旬 中期 的全 省性 寒 以 潮 过程 影响 最重 。
1 以上 , 门偏 多达 4倍 , 倍 厦 主要 是受 ‘ 鲇鱼 ” 台风
l 0月 全 省 各 地 平 均 气 温 在 1 .℃ ( 宁 ) 5 5 寿 ~ 2 . ( 州) 间 , 6个代 表 站有 3 37 漳 ℃ 之 3 2个站 偏 低 , 其 中 永 春 、 田 、 鼎 、 城 、 宁 5个 站 偏 低 莆 福 浦 寿 08C . ̄ 以上 , 长 汀 和 漳 州 偏 高 ; 仅 月极 端 最 低 气 温 33 ( 宁) 1.o 东 山 ) 间 , 部 出现 在 2 . 寿 ~ 51 C( 之 大 8 日~ 1日。全 省 月平均 气温 为 2 . , 低 0  ̄ , 3 08 偏 . C 4
摘 自福 建省气候 中心编写的“ 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
第 1 期
黄 志刚等 : 建省 2 1 福 0 0年 1 0月~1 2月气候概 况及 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5 7
水量 显著 偏少 一 异常 偏少 。其 中连 城 、 漳平 、 汀 、 长

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

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

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降水天气是指在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形式从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降水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和时变性。

在时间上,降水天气的分布表现为季节性和日变化性。

在季节性上,降水天气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冬季和秋季相对较少。

在日变化性上,降水天气主要分布在早晨和午后,夜间相对较少。

在空间上,降水天气的分布表现为地域性和局部性。

一方面,不同地域之间降水天气的分布差异较大,比如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小。

另一方面,同一地域不同区域之间的降水天气也存在差异,比如山区降水量较大,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小。

其次,降水天气的类型特征。

降水天气的类型包括雨、雪、雾、露、霜等。

其中,雨是指水滴从云层中坠落和到达地面的降水形式;雪是指水蒸气在云中凝结成冰晶后下降到地面的降水形式;雾是指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冷却成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气体中形成的一种气象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在地面上的一种现象;霜是指水蒸气在接触地面或物体表面时,直接由气态转变为固态,形成一层冰晶。

最后,降水天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降水天气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气候变化会对降水天气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从而增加了降水天气的频率和强度。

另外,气候变化还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和风暴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降水天气具有时空分布特征、类型特征和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特征。

了解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气象预报、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降水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机制,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福州市2024年气候影响评价

福州市2024年气候影响评价

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

2004年是福州市的一个特殊年份,整年的气候情况对福州市的生产、生活甚至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2004年福州市的气温相对较高。

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15摄氏度之间,较为温暖,但夜间的气温偏低,最低可达2摄氏度左右。

特别是在2月初的寒潮天气中,福州市经历了严寒的天气,甚至出现了罕见的雪灾。

这种寒潮天气对福州市的农田、交通、供暖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扰。

其次,2004年福州市的降雨量较多。

尤其是在梅雨季节,7月份和8月份的降雨较为集中,降雨量普遍较多。

据统计,2004年福州市的年降雨量超过了常年水平。

这种多雨的天气使得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较为顺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然而,长期的降雨也容易导致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安全产生威胁。

再次,2004年福州市的台风活动较为频繁。

根据气象数据统计,2004年福州市受台风影响的次数比常年偏多。

特别是8月份,福州市遭受了几次强台风的侵袭,给福州市及周边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强台风造成的风雨并存的恶劣天气,不仅破坏了建筑物、农田、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台风给福州市的生产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最后,2004年福州市的气候变化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暖和降雨增多,使得福州市的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改善。

湿地和森林的恢复不仅有利于福州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然而,恶劣的天气条件也给福州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2004年福州市的气候情况对福州市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多雨和台风频繁给福州市的农业和基础设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但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福州市需要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福建省冬季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

福建省冬季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

所用 资料 为 福 建 省 6 6个 气 象 观 测 站 1 6 9 02月共 4 8年 的暴 雨 资 料 , 应 时段 相
福 建 省 气 象 局 开放 式 气 象 科 学研 究基 金 项 目 2 0 K 3资 助 08 0
作 者 简 介 : 芬 , , 9 9年 生 , 士 , 程 师 , 事 短期 气 候 预 测 研 究 , 何 女 17 硕 工 从 Ema : ee l y 1 3 C r i h fni @ 6 . O l l n
暴雨 过程 。
共 有 1 天 ,2月 次 之 , 月 最 少 。 6 1 1
2 2 空 间 分 布 .
图 1为 福 建 省 冬 季 平 均 暴 雨 日数 分 布 , 反 映 它
了福 建冬 季暴 雨分 布 的气候 特 征 。 由图可 以看 出 , 平 均暴雨 日数 在 0 1 . 5天 以上 的 暴 雨高 发 区一 个 在 闽西 的明溪 附近 , 高达 0 2 最 . 3天 ( 明溪 ) 另一 高 发 , 区位于龙 岩 和漳州两 市 的南 部一带 , 高为 0 1 最 . 9天 ( 龙岩 和云霄 ) 次高 发 区在 闽东 内陆 的屏 南附 近 , ; 平
防灾 减灾预 警能 力 。 1 资 料 选 取
年 中只有 2 3年冬 季 出现过暴 雨 , 中 1 9 其 9 8年 (9 7 1 9
年 1 2月 至 1 9 9 8年 2月 ) 多 , 7个 暴 雨 日 ,9 9 最 有 1 6
年 、9 0年 、 9 3年和 2 0 年 次之 , 2 暴雨 日, 17 18 06 为 个
16 9 0年 1 2月 至 2 0 0 8年 2月 福 建 省 出 现 的 暴 雨 日数 为 3 3天 , 整 个 冬 季 而 言 , 均 每 年 出 现 暴 就 平 雨 的 日数 为 0 6 . 9天 ; 雨 日数 的 年 分 布 不 均 匀 , 8 暴 4

福州市气候评估报告

福州市气候评估报告

福州市气候评估报告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下面是对福州市气候评估的报告:福州市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春季和秋季温暖舒适。

夏季(6月-8月)是福州市最炎热的季节。

平均气温在27-33摄氏度之间,最高温度可达到35摄氏度以上。

此时,常常会有强烈的季风影响,带来大量的降水和高湿度。

夏季降水丰富,常常出现雷阵雨和暴雨,全市普遍湿润。

冬季(12月-2月)是福州市的寒冷季节,但相对其他北方城市而言,冬季的气温仍然较为温暖。

平均气温在10-15摄氏度之间,但偶尔也会出现较低温度,甚至会降到0摄氏度以下。

冬季降水相对较少,但经常受到冷空气和北风的影响。

春季(3月-5月)和秋季(9月-11月)是福州市气温适宜的季节。

春季的气温逐渐回暖,平均气温在15-20摄氏度之间。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气温在20-25摄氏度之间。

这两个季节气候宜人,降水适中,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时光。

福州市总体来说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约为1200-1800毫米。

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而冬季较为干燥。

在降水分布上,福州市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其南部地区。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福州市也面临着一些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夏季强热和高湿度可能会导致不适以及一些健康问题,如中暑和脱水等。

其次,丰富的降水可能导致水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最后,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业和渔业等行业的生产和发展。

综上所述,福州市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春季和秋季温暖舒适。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福州市也面临着一些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为减少降水对福州市农业的影响,使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有效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州市9县市的1981~2010年逐年、季节和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福州市30a来年度降水量波动较大,且有增大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季和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少;降水量分布特征是沿海最大,内陆次之,岛屿最少。

关键词:降水变化;时空分布;数理统计
中图分类号:p426.613 文献标识码:a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辖区即包括沿海县市,也有内陆山区,还管辖福建第1大岛-平潭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福州气候受其影响产生变化,通过对福州地区30a的降水变化特征研究,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区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气候影响因子的变化模式,对区域农业发展及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关文献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研究较多,黄土高原地区近半个世纪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1-2],南方降水量有增加趋势[3-4],但相关文献均未提及内陆、沿海和岛屿的区域降水量分布特征,对年代纪降水趋势也没有表述。

本文根据30a长序列降水资料,分析福州市不同地理区域的降水分布特征,以及年代纪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对福州市的农业发展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均有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福建省气象局。

福州市辖区内共有9个标准
气象观测站,包括闽清、闽侯、永泰、福州、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和平潭。

其中,闽清、闽侯、永泰为内陆山区,平潭为岛屿,其余分布于沿海。

研究数据包括1981~2010年逐年、逐月降水资料,按照季节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降水数据;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年度和年代纪降水数据;按照空间将其分为内陆、沿海和岛屿降水数据。

2 研究方法
自然季节的划分标准有很多,民间通常以24节气划分,但此种划分方法与气候特点不太相符,从天气、气候角度出发,考虑同一季节内气候特征理应大体相似;季与季相比,有明显差别,异与同又各有一定的大型环流背景。

从这些原则出发,福建较合理的自然天气季节大致是:3~6月为春季,7~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至翌年2月为冬季[5]。

据此,分别统计各季节的降水量,分析降水量在季节的分布特点。

运用一元一次线性回归分析法构建年度降水量和地域降水分布模型。

通过对降水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很好的判断福州市降水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年降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模型为
y=39.657x+12711 (1)
式(1)中,y为年度降水量,x为年份。

年度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征模型为
y1=-0.7453x+1479.9 (2)
y2=7.2542x+1408.6 (3)
y3=2.6648x+1258.6 (4)
式(2)~(4)中y1、y2、y3分别代表内陆、沿海和岛屿年降水量。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福州市季节降水和区域降水特征分析
福州市的春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48.3%,夏季占33.7%,秋季占6.5%,冬季占11.5%(见表1)。

由此可见,福州市降水主要集中与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降水量占到总降水量的82%,冬季次之,秋季最少。

内陆区域的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33.0%,沿海占57.2%,岛屿占9.8%,由于3个区域包括的测站数量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比重,采用均值方法来代表各区域降水量所占的比重,结果分别为34.2%,35.5%和30.3%(见表2)。

由表2可知,就区域降水量来说,福州主要降水区域位于沿海地区,内陆次之,岛屿最少。

但就平均降水量来说3个区域的差别并不很大,最大仅相差3.9%,说明福州市空间降水量分布较为均匀。

1981~2010年,福州市区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内陆存在减少趋势,沿海和岛屿为增加趋势。

建立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后确定出内陆、沿海和岛屿的斜率分别为-0.7453、7.2542、2.6648,说明30a来,福州市内陆降水略有减少,沿海降水增加较多,岛屿降水增加次之(见图1~3)。

3.2 福州市年度降水和年代纪降水特征分析
福州市年度降水量分布见图4。

由图4可见,福州市年度降水量波动较大,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90年,有17932mm,最小降水量为2003年的7946mm,相差近10000mm。

福州市年度降水量总体有增加趋势,从年代纪来看,80年代年降水量波动不大,但在1990年出现大幅度增长,达到峰值。

90年代年降水量波动最大,但总体为减少趋势。

进入20世纪后,年降水量总体趋势较为平稳,在2003年出现最小年降水量后,至2006年出现连续3a的上升期,达到次大年降水量。

另外,可以发现福州市各区域的年代纪降水量与总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内陆和沿海年降水量的变化波动较大,而岛屿年降水量的波动较小,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区域面积不同及特殊的地形特征所造成。

4 小结
通过对福州市9 县区1981~2010年降水数据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福州市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占到总降水量的82%,冬季次之,秋季最少。

4.2福州沿海降水量最大,占总降水量的57.2%,内陆次之,岛屿最少,各县市的平均降水量较为均匀。

4.330a来福州市内陆降水略有减少趋势,沿海增加较多,岛屿降水略有增加趋势。

4.4福州市年度降水量波动较大,总体有增加趋势;80年代年
降水量波动不大,90年代年降水量波动最大但有减少趋势,20世纪后,总体降水趋势较为平稳。

参考文献
[1] 卢爱刚.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j]. 生态
环境学报,2009,18(3):957-959.
[2] 宋令勇,宋进喜,张文静. 西安地区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85-89.
[3] 吴永红.福州市1961-2006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5):126-129.
[4] 林巧美,丁丽佳,黄天宋,等.近50年来揭阳市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j].广东气象,2012,34(4):22-25.
[5] 鹿世瑾.福建的气候[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