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位于中国东北沿海地区,处于暖温带和寒温带的交接处,受海洋性气候的影
响较大。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温变化特征:
1. 昼夜温差明显:大连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大,一般在10℃左右。
白天温暖,最高
气温可以达到30℃以上,夜晚较凉爽,最低气温在10℃以下。
2.四季分明:大连地区的四季分明,春、秋冷热相间,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
3.海洋性气候影响:大连地区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冬
季海洋将寒冷的空气变暖,使得大连地区冬季较温暖;夏季海洋将炎热的空气变凉,使得
大连地区夏季较凉爽。
海洋还会带来大量的降水。
4.年际变化:大连地区的气温年际变化较大,有时会出现异常高温或异常低温的情
况。
二、降水变化特征:
1. 多雨季节:大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的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60%以上。
夏季可能会出现暴雨,降水量较大。
2.春末夏初多雷雨天气:大连地区的春末夏初常常会出现雷雨天气,雷雨时降水短时
强烈,对农田和城市做成一定影响。
3.冬季少雨:大连地区的冬季降水量较少,大部分为雨水,较少出现雪天。
4.降水空间变化:大连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山地地势较高的地区降水量相对
较大,而低洼地区降水量较小。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是昼夜温差明显、四季分明、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等。
这些特征对大连地区的农业、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的生活都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1961-2015年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西侖农业学报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年34卷8期Vol.34No.81788文章编号:1001-4829(2021)8-1788-08DOI:10.16213/ki.scjas.2021.8.029 1961—2015年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胡盈盈肖杨",戴声佩12,罗红霞1,2,李玉萍1,2,李茂芬1,2(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省热带作物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2.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4.南京大学南海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93)摘要:【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min/10a,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②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明显的地区为海南岛,降水量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
③热区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9,0.07,0.13IC/10a,1996—1997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1990—1999年气温呈增温趋势;④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高值区分布在雷州半岛,气温增加明显的地区为福建,气温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西南部。
⑤热区水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热区西部云南地区气候较为适宜。
近十年山西地区强降雪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48·2019年第0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9)04-0048-02近十年山西地区强降雪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马严枝,王扬,郝婧宇,张磊(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利用山西地区2005—2014年109个全国气象观测站逐日小时降水量资料、自动站实况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山西地区强降雪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山西地区的强降雪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降雪的年代际和月变化均呈双峰结构,2006年、2007年和2010年为波峰,年降水大于等于9次,年均降水为6.1次。
山西地区强降雪一般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出现强降雪最多的月份为2月,其次为3月和11月。
强降雪最早出现时间为10月下旬,最晚出现的时间是4月下旬,山西地区强降雪出现的日数总体上是东部和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山区多,盆地少。
山西南部降雪次数最多,其次是中部,北部降雪次数最少,这与山西特殊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强降雪天气;时空分布;统计学方法;区域性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9.04.0481引言强降雪天气是山西省冬半年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根据山西省气象局现行标准规定,强降雪天气是指24h降水量(纯雪融化)大于等于5mm的天气现象。
我国对强降雪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2],从起初的机理研究到应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分析暴雪的中尺度特征以及降雪过程中的云微物理参数数值模拟研究,气象工作者利用多种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对强降雪展开了研究。
赵桂香[3-5]等气象工作者就山西地区的强降雪动力、热力等形成机理进行了细致分析。
强降雪天气的出现,常常伴随有低温冰冻灾害,给城市交通、工业生产、农牧业生产、电力设施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1960--2008年南方地区冰冻时空分布特征

方 地 区年 平 均 冰 冻 日数 呈 现 明 显 减 少 趋 势 ( 中 16 — l 8 年 缓 慢 增 加 , 其 9o 9 6 18- 2 0 9 7 0 8年 则迅 速 减 少 ) 冰 冻 主 要 集 , 中在 1l 、 、2 2月这 3个 月 , 期 以 中 长 周 周
天气 , 而其 附着 在 电线上 到 一定 程 度会 压 断 电线 , 电力输 送 和通 信 给 带 来危 险 ; 遇 上雨 雪 天气 , 面易 形 成较 厚 且 坚硬 的冰 冻 , 面光 若 地 路
解释南 方地 区冰 冻 时 空规 律 的成 因 , 望 为 冰冻 预 报 和 防治 工 作 的 期 开展 提供有 益 的参 考.
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 以它不仅具有学术价值 , 所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
本 文选择 中国的南方 地 区作 为研 究 对象 , 从 时空 角 度 出发 , 拟 研
究 冰冻 的年 际变化 、 年代 际变化 、 际分 布 、 期 分布 和 空 间分布 , 月 周 探 讨其 时 空变 化 规律 , 通 过 分析 冰 冻频 率 、 并 冰冻 强 度 与气 温 关 系 , 来
主要 集 中在 冰 冻 灾 害 对 电力 、 讯 、 业 、 业 、 通 等 的 影 响 分 通 林 农 交 析 剖, 冻灾害 的天气 过程 和成 因研 究 。 冰 冻天气 过 程 的数值 模 冰 ,
拟 ” 和对 冰 冻 天 气 中 的 雨 凇 、 凇 及 其 造 成 的 电 线 结 冰 的 研 雾
万亩 , 收 16 0 m ; 塌 房 屋 4 . 绝 .9X1。h 倒 85万 问 , 坏 房 屋 1 8 6万 损 6.
期 为主 , 主要 的潜在 周期 有 4 . 、4 5 902. 、
广东省近6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3 11 003第44卷第11期人民珠江 2023年11月 PEARLRIVER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徐承毅(1996—),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水文水资源及海绵城市等方向的研究。
E-mail:xuchengyi2021@163.com徐承毅.广东省近6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J].人民珠江,2023,44(11):21-30.广东省近6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徐承毅(广东建科源胜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摘要:基于Mann Kendall检验法、线性回归法、滑动t检验法,对广东省32个气象站1960—2019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除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与增城年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外,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年降水量在总体上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以珠三角及邻近地区为降水量高值中心,向四周区域递减;在年降水量突变分析中发现有8个气象站点在不同年份存在不同个数的突变点,按地区来看,仅有珠三角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972年发生增多突变。
该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广东省水资源管理及防洪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时空变化;M K检验;滑动t检验;突变分析中图分类号:TV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235(2023)11 0021 10TemporalandSpatialTrendsofPrecipitationandMutationinGuangdongProvinceoverthePast60YearsXUChengyi牗GuangdongJiankeYuanshengEngineeringTestingCo.牞Ltd牞Dongguan523000牞China牘Abstract牶BasedontheMann Kendalltest牞linearregressionanalysis牞andslidingt test牞thisstudyanalyzesthedailyprecipitationdatafrom32meteorologicalstationsinGuangdongProvincefrom1960to2019.TheresultsshowthatexceptforGuangzhouandZengcheng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牞whichexhibitasignificantincreasingtrendinannualprecipitation牞thereisnosignificantincreasingtrendinannualprecipitationinotherregionsofGuangdongProvince.ThespatialdistributionofaverageannualprecipitationshowsthatthePearlRiverDeltaanditsadjacentareasaretheareaswiththehighestprecipitation牞whichdecreasesgraduallytowardsthesurroundingareas.Intheanalysisofannualprecipitationmutations牞eightmeteorologicalstationsarefoundtohavedifferentnumbersofmutationpointsindifferentyears.Amongthese牞onlythePearlRiverDeltaregionshowsanincreasingmutationinannualprecipitationin1972.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areferenceforthe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andfloodpreventionstrategiesinGuangdongProvincetocopewithclimatechange.Keywords牶climatechange牷temporalandspatialchangesofprecipitation牷M Ktest牷slidingt test牷mutationanalysis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气温上升[1]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4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共3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掌握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及于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4.认识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中国气温分布和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特点成因:①受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高度角小,辐射弱,而且白昼时间短,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大。
②受冬季风影响,因为北方比较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势力强,影响大,降温幅度大,而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并且经过重重山岭阻挡削弱作用,受冬季风影响降温少,又进一步加大了南北温差。
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①一月0°C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②最低温处——漠河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兰州附近河谷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⑤冬季,四川盆地比纬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的原因: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地形闭塞,北有秦岭,大巴山的阻挡,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受冬季风的影响大.⑥冬季,青藏高原并不是气温最低的地方的主要原因:地势高,受冬季风的影响小.(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外)特点成因:因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辐射相对较弱,但是北方的白昼,太阳照射时间长,使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变小。
加上来自热带海洋的夏季风可以直接影响到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夏季增温特别强烈,从而形成南方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的特点。
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①七月平均温度最高出现吐鲁番盆地:盆地地形,沙漠广布吸热快,晴天多日照强②青藏高原是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的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易散失.但是光照强的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③晴天多,云量少,大气洁净对太阳辐射削弱少.2.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其概况⑴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8000℃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橡胶,椰子,芒果,香蕉;粮食作物水稻.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
近40年甘肃地区小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第38卷第7期2022年4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38 No. 7Apr. 2022近40年甘肃地区小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郑新\宋媛2,崔宇2(1.兰州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2.甘肃雀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利用198丨一2020年甘肃省国家站4一9月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甘肃暖季小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表明:(1)甘肃小时强降水出现的频次虽然不高,但是降水强度大,对总降水的贡献较大,且地形是影响贡献率的主 要因素;(2)年累计小时强降水极值及频次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河东高河西低的特征,甘岷山区、陇南地区东南部 及陇东地区北部是三个强降水高频次中心,40 m m/h以上的降水极值也均出现在这些地方;(3)小时降水极值年际 波动变化并不显著,小时强降水频次在近丨〇年有增加趋势,尤其在2013年以后明显增多;(4)小时雨强和强降水频 次均主要出现在7、8月份,整体上来说,陇东地区全年强降水频次最高,其次为陇南地区;(5)小时最大雨强峰值多 出现在午后至夜间,在凌晨至上午时段出现强降水的频次较少,但小时最大雨强较强,且17~24时是甘肃各区域强降水出现的活跃期。
关键词:小时强降水;降水极值;降水频次;时空分布;甘肃中图分类号:P426.61引言1h内大量级的降水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 流等重大地质灾害。
目前,气象上通用将1h降水量英 20 m m作为短时强降水的量级标准。
近些年,许多学 者对不同地区的小时强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苏锦兰等〃1基于云南全省小时降水,对全年范围内 的降水总体特征、降水日变化、降水事件贡献、极端 降水分布的区域差异做了详细分析,获得了云南地 区小时降水特性及空间差异;杨春等121从降水比率、强降水占比、强降水频次、强降水事件、极大强降水 及极端强降水阈值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小时降水的 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一、学习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学习过程【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探究5读左图可知①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②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影响:江淮地区的梅雨(6月)和伏旱(7、8月)。
③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快,形成北涝南旱;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慢慢,形成北旱南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4, 3, 165-17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ccrl http://dx.doi.org/10.12677/ccrl.2014.34022
165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ter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Shaoyong Chen1,2, Kaizhong Guo2, Fangrong Wu2, Chao Wu2 1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zhou,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zhou 2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Baiyin, Baiyin
Email: csy505@126.com
Received: Jul. 25th, 2014; revised: Aug. 23rd, 2014; accepted: Sep. 2n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Using the mean surface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224 stations of southern China over the years of 1961-2010 and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ultinomial fitting, EOF, REOF, Mann-Kendall and Glide T-examination etc.,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anomaly features and time evolution rule of the winter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hina Southern winter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the high value centers are in eastern Hunan-border area of Jiangxi and Zhejiang and Fujian; while in northern Yunnan Southern Sichuan there has a dry tongue area, and the presence of this dry tongue area may lead to winter drought in south-west region. Southern winter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a rate of 4.42 mm/10a in recent 50 years; i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January with a rate of 32.59 mm/10a, but it was not significant in December and February. Winter precipitation fluctuations experienced two stages: above normal from 1960s to the mid-1970s, less than normal in the late 1970s; mainly above normal from 1980s to the late 1990s. Stability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from north and south to central areas. In eastern Sichuan-Guizhou-Hunan area, it forms a stable center. 2) As to the winter precipitation in most regions, there is an upward trend at a rate increasing from west to eas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re has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in Yunnan-Guizhou plateau. In the rest of places, precipi- tation trend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3) With the EOF method, the abnormity of southern winter precipi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distributed types, namely enti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type, plateau and plain opposite distribution type and Wushan type. This distribution may be related with wind anomaly. With the REOF method, the area can be subdivided into 3 sub-areas: the Southern China,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 of Yangtze River and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4) The dry and wet anomaly in winter,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 of 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66 Yangtze River in each subarea occurred mostly after 1980, but scattered in Yunnan-Guizhou Plateau; There was a mutation phenomenon at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 of Yangtze River in 1988.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precipitation were greatly different in each subarea, but decli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Keywords Winter Precipitation, Abnormal,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Southern China
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陈少勇1,2,郭凯忠2,吴芳蓉2,吴 超2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
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 2白银市气象局,白银
Email: csy505@126.com
收稿日期:2014年7月25日;修回日期:2014年8月23日;录用日期:2014年9月2日
摘 要 利用我国南方224个测站,近50a年平均地面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季风区冬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 南方冬季降水自西向东递增,高值中心分别在湘东和江浙闽交界区,而在滇北川南有一干舌区,这个干舌区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西南地区冬季易出现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近50a南方冬季降水以4.42 mm/10a的速率不显著增多,其中,1月以32.59 mm/10a的速率显著增多,12月和2月不显著。冬季降水经历了两个波动阶段:1960s~1970s中期偏多,1970s后期偏少;1980s~1990s后期以来偏多为主;冬季降水的稳定性,从南北向中部递增,在川东—黔北—湘中一带形成稳定中心。2) 大多数区域冬季降水变化有上升趋势,倾向率从西向东增大,在长江下游的有显著增多趋势,云贵高原有不显著减少趋势,其余地方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增多。3) 冬季降水异常主要有3种分布模态:全区一致型、高原平原差异型和巫山型,这种分布与风场异常有关联。该区冬季降水异常主要分为华南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云贵高原区3个子区域。4) 各分区的异常干、湿冬年,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出现在1980年以后,但云贵高原比较分散;长江中下游在1988年有突变现象。各区降水的年际、年代变化差异较大,但进入本世纪都处于减少趋势。
关键词 冬季降水,异常,时空分布,中国南方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冬季降水在我国农业、能源、水资源、交通及通讯等方面的影响愈来愈突出,其异常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1]-[8]。例如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过程[9] [10]。又如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持续干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