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近50a江苏梅雨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及其环流特征

近50a江苏梅雨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及其环流特征

p e i i t na o l in s elts 0y a s r cpt i n mayi Ja g ui t e t e r ao n n h a 5
S n YI n p n , UN Ya , N Do g i g YAO i a C L n , AO S u a h y
J ns e a s5 as J T r ni a d i s r, 0 2 3 ()1 9 14 i gui t t t 0y r [ . or t l i a s t s2 1 , 1 : 4 — 5 a nh le e ] e aR n n D a e 2
近 5 江 苏梅雨量异 常的时空分布及 其环流特征 0a
S n YI n p n , UN Ya , N Do g i g YAO i a e . e o a n p t l i r u in a d cr u ai n fa u e f h iu p e i i t n a o l L n , ta T mp r l d s ai s i t n ic lto t r so e Mey r cp t i n may i 1 a a d tb o e t ao n
第3卷 第2 1 期
2 1年 6 02 月
暴 雨灾 害
T o R R EN TI AL R A I N A N D D I ASTER S S
Vo . 1No2 【 . 3 Jn 2 2 u . 01
孙燕, 尹东屏 , 姚丽娜, 近 5 S苏梅雨量异常 的时空分布 及其 环流特征【. 雨灾害, 1,l ) 4 — 5 等. 0a J暴 】 2 23 ( : 9 14 0 21
c a g n i u ai nf a u e f h iu p e i i t n a o l in s h ts 0 y a s T e r s l h w t a eMey r c p t - h n ea d cr l t t r so eMey r cp t i n may i Ja g u i t el e t e r . h e u t s o t h iu p e i i c o e t ao n n a 5 s h t a

200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200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2003年水资源公报概述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

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

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

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

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

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一)地表水资源量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

215494092_江苏省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分析

215494092_江苏省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4江苏省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分析火 悦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摘要 为分析江苏省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基于江苏省各市2019—2021年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江苏省AQI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大致呈现出“W”形变化趋势。

每年冬季和夏季梅雨期间空气质量较差,且夏冬两季AQI空间自相关性相较于春秋两季更强。

关键词 空气质量;时空特征;时间序列;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4–0108-0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空气污染问题作为目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愈加受到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空气质量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学者对空气质量时空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指数(AQI)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时空变化规律上。

在研究尺度方面,有学者以全国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气污染的空间格局与分布动态演进[1]。

还有学者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黄河生态经济带等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空气质量时空分布变化特征[2-5]。

有学者以安徽省、福建省、深圳市等具体省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气质量空间统计分析[6-8]。

在研究方法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甘茂林等[9]提出了改进传统Moran's I指数,以适用于大样本数据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贺冉冉等[10]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模型残差进行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以排除原始数据中存在的空间趋势的干扰。

此外,许海超等[11]基于山东省近50年四季统计平均状况的研究,具体界定了山东省各气象地理区的入季时间,以分析山东省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季节变化特征。

江苏省年最大风速的时空分布及突变分析

江苏省年最大风速的时空分布及突变分析

2010 年4月Ap r., 2010 陈兵,邱辉,赵巧华.江苏省年最大风速的时空分布及突变分析.气象科学, 2010 , 30 ( 2): 2142220. Chen B ing, Q iu H u i, ZhaoQ iaohua. The s p a t ia l and tempo r a l d i stribu t ion of annua l m a xi m u m w i nd sp e ed in J ian gsu p r ovince and ana l yse s on its ab r u p t chang e. S c ien t ia M e t eo r o l o gic Sin i ca, 2010 , 30 ( 2): 214 2220.江苏省年最大风速的时空分布及突变分析陈邱兵1 辉2 赵巧华3( 1江苏省气候中心,南京210008 )(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根据江苏省34 a年最大风速资料,用EO F、R E O F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年最大风速的空间分布形式和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 1) 34 a年最大风速基本在11 m / s以上,其中最大值区位于盐城的南部和南通的北部,在15 m / s以上。

近34 a 来具有明显的波动,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

( 2) EO 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场空间分布绝大部分为正值,说明其变化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相当于年变化。

但是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的特点相差明显。

( 3)R E O F分析方法表明其关键词年最大风速趋势空间分布文献标识码A分类号P4681026The sp a t i a l and tem por a l d i str i buti on of annu a l max i m u m w i n dspeed i n J i a ngsu prov i n ce and ana l yses on i ts abrupt ch angeC h en B i n g1Q i u Hu i2Zha o Q i a o hua3( 1 J iangsu C li m a t e Cen t er, N an jing 210008, Ch ina)( 2 S c hool of A t m ospheric S c i e nces, N an j ing U n i versity of Info r m a 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 an jing 210044, Ch ina) ( 3 S c hool of R e m o te S e nsing, N an j ing un i v ersity of Infor m a t ion S c ience & Technology, N an j ing 210044, Ch ina )A b s tra c tB a s ed on the da t a of annua l m a xi m um w i nd sp e ed ob s e r ved a t wea t he r sta t i o n s fr om 1975t o 2008 , by u si ng the sta tisti ca l m e thod s of E O F and R E O F, the sp a ti a l and tempo ra l cha rac te r i sti c s of annua l m a xi m um w i nd sp e ed i n J i angsu p r ovi nce have been stud i ed. The re s u l ts a r e de s c r i bed a s f o ll o w s: ( 1) the 34 2ave r age m a xi m um w i nd sp e ed wa s ba s i ca l l y above 11 m / s, the m a xi m um wa s l o ca t ed i n the sou t h of Yancheng and the no r th of N an t ong, the va l ue wa s above 15 m / s. The annua l m a xi m um ave rage w i nd sp e ed ha s si gn i fi can t fl uc t ua t i o n s and the ove r a ll tendency wa s dec r ea s i ng. ( 2 ) The first mode ofE OF f o r the m a xi m um w i nd sp e ed showed t ha t i n mo s t a r ea s of J i angsu the va l ue wa s po s iti ve, and tha tannua l m a xi m u m w i nd sp e edπs change had an ex ce llen t con s istency, and the first coeffi c i en t wa s equ i va2 l en t t o the annua l va r i a t i o n of m a xi m um w i nd sp e ed, a t the sa m e ti m e it a l so had the l o ca l cha r ac t e risti c s.( 3 )R EO F ana l ysis m e t hod s showed tha t the m a xi m um w i nd sp e ed i n J i angsu p r ovi nce can be d i vi ded i n2 t o fi ve regi o n s: the no rthwe st regi o n, the sou thwe st regi o n, the sou thea st regi o n, the m i dd l e regi o n, t he no rthea st regi o n of J i angsu, a ll regi o n s showed a dec rea si ng tendency, bu t the degree wa s va ri o u s. M e an2 wh i l e, the sudden change of annua l m a xi m u m w i nd sp e ed wa s va r i o u s.Key word s A n nua l m a xi m um w i nd sp e ed Tendency Sp a t i a l d istri bu t i o n收稿日期: 2009 205 219;修改稿日期: 2009 208 2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168 ) ,江苏省气象局科研开发基金重点项目( K200709 )第一作者简介:陈兵(1973 2) ,男,广东阳春,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应用研究。

江苏省2007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7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7年气候公报综述200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继去年创纪录之后又刷新纪录,达到16.4℃,较常年偏高1.5℃,是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其中冬、春季气温异常偏高。

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全年69%,汛期暴雨频发,降水强度大,主要降雨带在淮河流域,局部地区出现较严重洪涝。

日照时数较常年略偏少,尤其是12月偏少显著。

2007年江苏省气象灾害较多,影响较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130人,其中雷电和大雾死亡人数为近几年之最。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雷电、大雾、寒潮、台风、冰雹、龙卷、干旱、飑线、大风等。

今年对农业、旅游、林业等行业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海盐、渔业等行业气候年景较差。

第一章气候概况一、气温1、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5℃,为1951年来最高值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2007年1月~2007年12月)15.1(赣榆)~18.1(苏州)℃(见图1),呈南高北低分布,较常年偏高0.9(泗洪)~2.2(靖江、南通、昆山、苏州)℃(见图2)。

南京年平均气温17.4℃,比常年偏高1.9℃,为1951年来最高值。

2007年全省平均气温16.4℃,比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51年来最高值,异常度值为1.95,属显著偏高年份。

其中淮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5.6℃、江淮之间年平均气温16.3℃、苏南地区年平均气温17.5℃,均为1951年来最高值。

图1 江苏省2007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07年1~12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冬季、春季气温异常偏高,为1951年来同期最高值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为3.1(丰县)~7.1(苏州)℃,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3(如皋、宜兴)~2.6(靖江)℃,全省冬季平均气温5.2℃,比常年偏高2.2℃,为1951年来同期最高值。

南京平均气温为5.8℃,较常年偏高2.1℃,与2001年并列为1905年来同期最高值。

昆山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昆山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第36卷第5期2020年10月热带气象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Vol.36,No.5Oct.,2020唐倩,包云轩,陈粲,等.昆山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推求[J].热带气象学报,2020,36(5):683-698.文章编号:1004-4965(2020)05-0683-16昆山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唐倩1,包云轩1,陈粲1,汪婷2,吴俊梅2,郁泰立2,郑欣飞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2.昆山市气象局,江苏昆山215337)摘要:基于江苏省昆山市2008—2015年12个自动气象站逐分钟降雨数据和常规气象站小时降雨量数据,并选取5个代表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态系统,先对昆山市降雨和暴雨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年多个样法进行暴雨选样,利用指数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分析暴雨发生频率,最后使用高斯-牛顿法推求不同生态系统代表站的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结果表明:(1)昆山市各站点2008—2015年期间年降雨量都呈增长趋势,夏季降雨量最多、冬季最少,一天中01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为降雨谷值,18时左右为降雨峰值,白天降雨多于夜晚;在空间分布上,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年降雨量、年降雨日数最多,湿地和湖泊生态系统较少。

(2)暴雨日数年际差异大,年内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暴雨发生频次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暴雨发生频次在02时和18时最多,09时和24时最少;市区的暴雨日数空间变异系数大于郊区,且从市中心向外递减。

(3)城市生态系统适宜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推求暴雨强度公式,其他类型生态系统适宜采用指数分布推求暴雨强度公式。

关键词:昆山;降雨;时空分布特征;暴雨频率分析;暴雨强度公式中图分类号:P426.62文献标志码:A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0.062收稿日期:2019-12-13;修订日期:2020-09-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5144);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201610300081X);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KS1459)共同资助通讯作者:包云轩,男,江苏省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doc】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

【doc】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第16卷第3期I996年9月气象科学SCIENTIAMETEOROLOGICASINICAV0l_16.No.3Sep.,1996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①冬墨.主登(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提要煳监'塑)f之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地处长江,淮河卞游,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是我国自然灾一,干旱经统计,江苏省旱灾主要出现在3~10月,除冬季外,其他三个季节均可出现明显旱灾.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苏南三地区,当某地区成片4个站或以上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其雨量小于常年雨量so%的季节称该地区为旱灾季节.表1是1955一l994年江苏省出现旱灾的时空分布,在40年中,淮北,江淮,苏南三地区共出现春旱8次,每5年一遇;夏旱出现最多,共22次.平均2年一次;秋旱次之,出现13次,平均3年一次就地区而言,苏北旱灾多于其中淮北,江淮分别出现17,l5次,约2—3年一次,苏南地区出现l1次,平均4年一遇表1江苏省1955--1994年旱灾出现次数\类别\春旱夏旱秋旱台计地区—,,淮北386l7江淮35l5苏南27211合计822134301996年元月IO日收哥.1996年4月10日收到修改稿.292气象科学16卷出现全省性旱年共5次,即1958年,1964年,1978年,1988年和1994年其中1978年,l994年最为严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旱情出现早.通常5月份或6月初便出现旱情(2)梅雨期出现空梅.梅期极短,梅雨量仅是常年梅雨量的23成.(3)持续时问长1994年自5月至8月连续四个月的降水量均比同期偏少,出现了春旱接夏旱,夏旱接狱旱.其中6—8月的降水量仅是常年同期的253O.全省旱情严重时,农田龟裂,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发生困难;部分企业因缺水而停产;一些地区的交通航运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1994年全省旱灾的经济损失仅次于1991年的全省特大洪涝灾害.二,洪涝江苏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在季风环流异常情况下,常会出现大范围降水是我国暴雨出现较多的省份之一凡淮北,江淮,苏南三地区,当某地区成片4站或4站以上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大于常年雨量5O时,称洪涝年;大于常年雨量80时,称大洪大涝年.造成江苏洪涝灾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梅汛期降水量异常偏多;二是强台风影响下的特大暴雨过程经统计,江苏省洪涝发生最多的是5—9月其中6—7月是洪涝频繁发生时期,其洪涝次数占全年的78.3.江苏近4O年来主要洪涝灾害共发生17次,平均23年一次,其中大洪大涝发生6次,平均7年一遇.按地区统计如表2.由表2可知,江苏省江淮地区出现的洪涝次数多于淮北和苏南地区,共出现11次,平均4年一次,苏南,淮北分别出现9次,7次,平均5年一遇.其中大洪大涝年出现了6次,平均7年出现一次.表2江苏省1954--1993年洪涝年出现概况年月l95471959.71960.6.81962.791964.81965.5.7洪涝地区江谁苏南淮北江淮全省江淮江淮年月1969.7*197O.7l972.6.7*1974.71975.6*19775洪涝地区江淮苏南淮北江难淮北谁北苏南江淮苏南苏南年月19806.7*1983.71987.7.81989.61991.67*洪涝地区江淮苏南淮北江淮苏南淮北全省注:*为大洪大涝年近年来,以1991年梅汛期江苏遭受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这年全省梅雨异常偏早偏多,5月开始入梅,比常年早一个月左右,出梅叉比常年7月lO目迟5天梅长达56天,比常年多36天.梅雨期出现27个暴雨日,15个大暴雨日,其中6月28日一7月15目几乎天天出现暴雨,大暴雨梅雨量为常年同期的3—4倍,其中南京,兴化,高邮,江宁,句容,溧水,镇江等7站雨量超过了1O00mm,不到两个月的梅雨量已超过或接近了年平均降水量.1991年的洪涝灾害使全省400多万亩农田受淹,成灾面积达160多万亩,其中绝收46万亩.洪涝使部分铁路,公路,桥梁,江海堤防被截断+公路,铁路交通一时受阻.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233亿元,是近百年来洪涝灾害中损失最严重的一次经统计,在近四十年中,我省同时出现北旱南涝或南旱北涝的情景较少,其中,1965年5月,1975年6月出现了南涝北旱现象,而1970年7月则出观了北涝南旱年景3期吴孝祥: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293三,大风江苏大风灾害,对通信,供电,飞行,航运,盐业生产,海上捕捞,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近20年资料的统计中,江苏大风灾害主要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射阳,大丰,吕泗是大风多发地区,平均每年出现大风灾害l4一l6次,其次是太湖的东山岛,南京以及宿迁三地区江苏中部的淮阴,扬州,常州,高淳等地是大风出现较少的区域(图1).图1江苏省22站l974—1993年,年平均大风日敷从统计的风向频数图(图略)可知,全省各地出现大风的最多风向略有不同,各地最多风向及出现时段如下:江苏沿海地区多为偏北大风,多出现于冬季;连云港,南京,射阳等地区以北偏东大风为主,多数出现在lO—1月之间,约占总次数的5O,春季3—4月份出现大风的频率也较高;苏州地区大多数为北偏西大风,主要出现于冬春两季;徐州,高淳则以偏东大风为主,以3—4月份和9一l2月份出现最多,占总次数的74左右.江苏大风灾害以其天气类型可分以下四类:台风大风;雷暴,飑线大风;龙卷风以及寒潮大风等.危害较大的是前三种.1,台风大风据资料分析1],在1949年一1982年影响江苏的大风共108例,其中强台风为84例,占总数的77.8台风多发生在5—11月.其中7—9月最为集中.影响江苏的台风平均每年3.2个,最多可达7个(196]年),最步1个(1950,1954,1957年).影响江苏的台风,先是受大风侵袭,其次是暴雨过程.如1981年9月初出现的l4号强台风,风速达22m/s,最大阵风达12级,造成如东地区94公里海堤受损,9处盐场冲光,棉花,水稻倒伏,减产3成以上.2,雷暴大风,飑线大风春夏季节的雷暴大风,飑线大风灾害的特点是:时间短,范围小,但破坏力大.雷暴大风全省各地均可发生,而飑线大风主要出现在灌溉总渠以北及东部沿海地294气象科学16卷区如1990年7月15日东台地区出现了飑线过程,直接受影响的4O个村.因大风刮倒房屋488间.棉花玉米共倒伏5万余亩,刮倒电线杆167根.直接经济损失达56万元. 3,龙卷大风龙卷是破坏力极大的风灾.江苏省从3月上旬到¨月上旬均有龙卷发生的可能.从1960~1981年,垒省出现207个龙卷过程,平均每年9.4个2].6—8月是龙卷多发期,占垒年总数的77.3,频率为7月中,下旬,这两个旬占垒年总次数的1/3以上一天之内龙卷主要发生在l2—19时之间.龙卷的空间分布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多发区为淮河以南,大运河以东地区,该地区内每站平均2—3年有1次.多发中心在如东,南通,累年龙卷有25天.平均每年发生1次.在大运河以西+龙卷次数较少+近十年一遇.一次龙卷过程始,终点的直线距离称龙卷过程的路径长度.历年中以1981年7月1日16时至17时3O分在长江北岸包括仪征,泰州,海安,东台,如皋等5市县移动的一次龙卷过程和1971年625日傍晚到夜间出现于盱眙,洪泽,淮阴,灌南阜宁,滨海一线的龙卷路程最长,分别为230Km和200Km4,寒潮大风冬季¨一3月出现的寒潮过程.通常易产生全省性的偏北大风+平均风速达8--13m/s的约占寒潮过程的47极值可达20m/s,出现在197"2年3月29日一4月1日寒潮大风造成的灾害也很严重,如1979年1月28日受寒潮影响,赣榆县平均风速达l5.3m/s.瞬时风速达21.2m/s+适直大潮期,风大浪高,冲垮海堤淹没盐田,经济损失巨大四,冻害冬季,特别是秋末或初春的寒潮低温,大雪,暴雪,雨淞等天气过程.都会出现冻害. 1寒潮冻害寒潮是大型天气系统过程,因此,每次寒潮过程对垒省均有影响据近2O年资料分析,江苏省平均每年出现寒潮过程4次.寒潮^摄江苏后,24~36小时内,全省各台站24小时降温幅度在8"C一12℃范围为最多,约占70,最大24小时降温可达21.2C(1973年3月初吕泗站)当寒潮侵袭江苏时,在晚秋和早春(11月和4月)会出现早霜或晚霜,这时最易出现冻害.隆冬季节出现强寒潮时,可使河港封冻,影响航运及港口作业1969年隆冬因强冷空气不断南下,气温降至一1oC~一22℃,使大运河从1月下旬开始封冻,一直持续到3月初}小麦,油菜也受到了严重冻害2大鲁暴雪冻害大雪和暴雪灾害主要表现在:使供电,通信设备受损;公路,航空运输中断;庄稼受冻,树木折断压倒{房屋倒塌及人畜伤亡.经近2o年对全省22个测站大雪(积雪≥5era)日效的统计(图2).大雪日数北方多于南方,西北多于东部沿海.雪害最严重的是徐州,宿迁一线,每年平均出现2~3次,东部沿海以及太湖流域雪害较轻,平均每年出现1次.经统计,雪害主要出现在1月份,其出现次数是总次数的56.如1984年1月15日--18日,江苏淮河以南广大地区普降暴雪,积雪深度在10~36cm之间.气温骤降到一10℃以下,积雪日长达8—10天据苏州,常州,武进,泰县,高淳5县市的不完全统计,因降暴雪,这5站平均积雪达26cm,折断备类电杆近2万余根,压倒房屋数干问.泰县全县电话中断,常州因停电使部分工厂停产,公路运输中断了5天,小麦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这次雪害仅5市县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是历史上罕见的雪害3期吴孝祥: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布295图2江苏省22站1974年1993年大雪(积雪≥5cm)日敷3雨淞冻害雨淞是冬季特定气象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降水(主要是过冷水)过程.由于地表气温在OC左右,大气中的裸露物体便产生了凝冻现象,严重情况下,易产生电线积球.并造成供电线路中断,使工厂停工停产对江苏省南京,扬州,徐州等22个测站的1980年一1991年雨淞资料的统计,其中13个站出现了39次雨淞天气过程.雨淞主要分布在江苏的西北和西南两地区,即徐州,睢宁,宿迁淮阴地区以及南京,常州高淳,无锡地区是雨淞高发区33(图略)雨淞主要出现在11月到次年的3月,如表3.其中多数出现在1~2月份,占总次数的873.其中产生电线结冰的共12次,主要出现在1月份,占总结球次数的5O.表31980--1991年江苏雨淞邂月出现次数月1112123合计雨淞次数l12311339电线结冰次数1062312五,冰雹冰雹是江苏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一些大强度的强对流天气灾害与我国多雹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如1979年6月8目的冰雹过程,雹击面达38个县市,冰雹一般如蚕豆大小,其中滨海,金湖,丰县境内大如鸡蛋,当时地上一片白色.据其中7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八万多亩小麦,六万多亩棉花近3万亩玉米不同程度地受到砸坏.茎叶受损,由于短时强风,数千间房屋和数296气象科学l6卷千棵树木被刮倒.根据近30年资料统计,江苏省年平均降雹日为18.6次,最多年28次(1971年),最少年lO次(1961年).冰雹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1O月.6月为全年多发期+8月以后急速减少,其中6—7月发生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5O.从众多样本的统计中,81的冰雹发生在12—2O时,峰值在16时.但在3月份,后半夜到上午的降雹几乎与午后降雹的机率相当.江苏省冰雹主要出现在大运河东侧的沿海地区,其中东北部的赣榆,响水,盐城是多发地区,东南部的如皋南通地区次之,西部的镓州,洪泽以及苏南地区发生较少(图略).据分析,江苏省产生冰雹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类型有以下四种:华北涡类冰雹,沿海低槽类冰雹,低槽冷锋类冰雹和暖切类冰雹.其中+尤以华北涡类冰雹为主.占总次数的56.六,小结1,经统计.江苏出现的旱年,淮北,江淮多于苏南,平均2—3年一次,苏南平均4年一次.在4O年中共出现金省性旱年共5次.约8年一遇.金省又以夏旱为主,古总次数的51左右江淮地区出现的洪涝次数多于淮北和苏南,平均4年一次,洪涝主要出现在6—7月之间.2,江苏大风灾害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东部沿海地区是大风多发区,其次是太湖的东山.南京地区和洪泽湖附近.其中台风大风则多出现于7—9月份.3,寒潮,暴雪,雨淞等冻害,主要出现在12—3月份之间.我省西北地区徐州,宿迁和西南地区的南京,高淳是主要冻害区.江苏中部和沿海地区则较少出现.,冰雹是江苏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6—7月份为多发期.其中81%的冰雹发生在12—20时之间.冰雹主要出现在大运河东侧的沿海地区.参考文献[1]唐章敏等,台风,江苏重要天气分折和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年-Ez]E4~陈忠敏等,强对流天气,江苏重要天气分析和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年.[3]吴孝样,江苏雨凇分布概况及南京地区雨凇与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折,气象科学,1994(3)3期吴孝祥: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概1况壁基窒坌塑!!: THEMAINMETEOROLOGICALDISASTERSANDTHEIRSPA 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INJIANGSUPROVINCEWuXiaoxiang (diangSuResearchInstituteofMeteorologicalSciences?210008)AbstractInthispaper,themainmeteorologicaldisasters,suchasdrought,flood,windstorm, freezeandhaildamageinJiangSuProvince,arestudied.The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 ofthedisastersisanalysed.Keywords:JiangSuProvince;meteorologicaldisasters;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

江苏苏州市市区短历时暴雨雨型研究分析

江苏苏州市市区短历时暴雨雨型研究分析

Sep.2019NO.9VOL.292019年9月第9期第29卷1概述梅雨期暴雨和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是造成苏州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城市对暴雨洪涝的防御力越来越脆弱,另一方面暴雨洪涝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由于全球以及局部气候变化、城市快速扩张、下垫面性质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苏州建成区范围的暴雨时程特点有所改变,并导致洪水灾害特点的变化,防洪措施布局和调节方式也应相应做出调整。

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苏州市市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提取降雨特性参数,统计并归纳实际降雨过程,建立120min 单位时段的设计短历时暴雨时程分配雨型,为苏州市区雨水管网设计、改造,河道排水调度提供基础数据,为政府解决城市内涝,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雨型是描述降雨过程的概念,是降水强度在时间尺度上的分配过程[1]。

形成暴雨过程的最主要降雨因素是暴雨的平均强度、暴雨最强时段的强度以及暴雨强度的过程。

暴雨强度公式表示了平均强度与最强时段的规律,但并不描绘暴雨强度的过程,而不同的强度过程,即雨型,对径流曲线有着重要的影响。

雨型的研究与暴雨公式的建立一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城市暴雨管理的基础。

近年来,极端气候受到普遍关注,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加重。

短历时暴雨雨型对于雨洪流量影响重大,单峰降雨雨量集中,易引起较大洪水,对城市、机场等区域排水的影响较大。

刘慧云[2]对兰新铁路新疆段内发生的暴雨型洪水进行统计分析,从天气学角度总结了铁路沿线发生暴雨型洪水灾害的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的类型及降水量的某些特征。

汤世珍等[3]利用现有的气象、水文资料对发生在托里县城的特大暴雨洪水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气象、地理、洪水等自然现象间的链接关系,有助于对山区突发暴雨型洪水成因、特征和防御有进一步认识。

苏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城江苏苏州市市区短历时暴雨雨型研究分析孙伟1沈建1蒋小欣2顾明2王伟杰2徐鑫2(1.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苏州215213;2.江苏省苏州市水利局,苏州215000)摘要:采用苏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及苏州中环内的5个加密观测站2005—2017年共13年的逐分钟降雨过程资料,利用PC(Pilgrim&Cordery )雨型方法和KC (Keifer&Chu )雨型方法推求苏州市区历时120min 以5min 为单位时段的设计短历时暴雨雨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作者:徐晨光冯新峰郑志伟申子通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0期摘要根据江苏省13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分布位置建立泰森多边形,并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和建立的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南京市和江苏省1961—201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江苏省年降雨量趋于增加,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增大。

雨季月份降雨量较集中,东南部大暴雨发生的频次增加,增大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非雨季月份降雨量较少,西北部容易造成土壤干旱,对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极为不利。

关键词降雨;分布模型;时空分布;江苏省中图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236-04随着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所诱发的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对各类气象要素(如降雨、气温、蒸发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1-3]。

降雨作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多寡和分布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的江淮流域,工农业比较发达,但旱涝灾害严重,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

近年来,江苏省降雨量的时空分布趋势比较受关注,但对降雨量的年内变化分布趋势却研究较少[4-5]。

提高对江苏省降雨时空的预测能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借鉴基尼系数的构建思路,利用洛伦茨曲线的特征分析,对江苏省13个观测站1961—2010年间降雨年内分布的均匀度进行定量分析,以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选取江苏省13个气象台观测站点(徐州、赣榆、盱眙、淮阴、射阳、南京、高邮、东台、南通、吕泗、常州、溧阳、吴县东山)1961—2010年的逐月降雨量值。

1.2 研究方法运用Analysis Tool中CreateThiessen Polygons工具为江苏省13个气象观测站点创建泰森多边形,并求出每个多边形的面积,以及该多边形在江苏省总的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应用ArcMap9.3地统计学模块(Geostatistics)中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插值形成面雨量,分析研究区多年月均及年均面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利用建立的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研究区1961—201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地区年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研究区年降雨量时空变化趋势。

2 结果与分析2.1 降雨空间分布特征2.1.1 泰森多边形的建立。

根据江苏省内13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分布位置,将所有站点及流域边界作为shp格式文件导入ArcGis,运用Analysis Tool中CreateThiessen Polygons工具创建泰森多边形,并采用裁剪工具Intersect进行修正,建立泰森多边形[6]。

具体操作如下:①处理数据,将经纬度的度分转化为小数格式。

②建一个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数据库文档,将①小数经纬度导入,然后导出为dbf格式。

③在ArcGis中打开并设置X轴、Y轴及坐标系(收集到的边界数据坐标系是北京的,和系统默认不一样,故要更改),然后导出为shp格式。

④建立流域边界面图层:由于收集到的边界数据为全国省界,故要将江苏省抠出来,再将数据添加进去;接着选择Arctoolbox中的要素选项,选择其中的要素转面选项。

这样再进行筛选即可得到江苏省的边界图(图1),然后创建泰森多边形(图2)。

(1)每个多边形的面积及在江苏省总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

根据建立的泰森多边形(图2),可以求出每个多边形的面积,以及该多边形在江苏省总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表1)。

(2)江苏省1961—2010年近50年月降雨量特征。

将各气象站的月降雨量乘以面积的权重,最后再相加即可得到整个江苏省的月降雨量。

后文建立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模型时会用此结果。

(3)每个站点1961—2010年近50年年均降雨量特征。

各站点1961—2010年近50年年均降雨量结果如表2所示。

2.1.2 普通克里金插值法概述。

克里金插值法可对研究对象提供一种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其首先应确定一个待插点值有影响的距离范围,待插点的属性值用该范围内的采样点来估计。

其数据点越多,内插结果的可信度越高。

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的基本思路的公式为:Z*(x0)=■λiz(xi)式中:x1…xn为区域上的一系列观测点,z(x1)…z(xn)为相应的观测值,Z*(x0)为区域化变量在xi处的值。

2.1.3 降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降雨的空间分析即确定各个地区的降雨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一般用不同颜色代表降雨量的高低渲染在地图上。

已知江苏省13个气象观测站点每个站点1961—2010年近50年年均降雨量(表2),将这些降雨量的数值输入到点数据的字段中,结果如图3所示。

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按钮,接着选择插值法中的克里金插值法,进行输入后点击确定。

然后将得出的结果图层数据导出为TIFF格式,并用提取掩膜法进行提取和调节颜色,这样就得到江苏省年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图(图4)。

可以看出,江苏省的降雨量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分:湖州市、潮州市、宣兴市地区附近的年降雨量最多,天长市、扬州市、兴化市地区附近的年降雨量次之,盐城市、淮阴市等地区的年降雨量较少,济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地区的年降雨量最少。

因此,江苏省年降雨量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梯度变化,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并且趋势非常明显。

2.2 降雨时间分布特征2.2.1 降雨年内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模型。

降雨的年内分布均匀度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一般采用离差系数(CV)[7]来量化降雨的时间不均匀性。

基尼系数与离差系数相比具有更为直观的标示意义,其定量评价连续性强,不受降雨要素平均状态的影响,其数值在0~1,在该范围内数值越大,表明降雨分布均匀度越低,即越不均匀。

根据江苏省降雨实况,其降雨年内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模型构建步骤如下:①升序排列月降雨量,并对累积百分比进行计算;②对时间进行累积百分比累积;③以时间累积与其总时间(以月/年为单位)的比值为自变量x,以降雨量月均值累积与其总和的比值为因变量y,经拟合后得出降雨时间分布的洛伦茨曲线y=f(x);④如图5所示,横坐标x表示降雨不高于某一水平的月份占一年中总月份的比重,纵坐标y表示相应的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比重。

对角线为绝对平等线;折线表示为绝对不平等线。

洛伦茨曲线y=f(x)位于对角线和折线之间,它能直观表示年降雨分配的不均等程度[8]。

洛伦茨曲线与y=x之间的面积(S)与绝对均匀线和绝对不均线之间的面积(S+C)之比即为基尼系数,当其为0时,表示各月份间降雨量相等,当其为1时,表示除1个月份外,其他月份的降雨量均为0。

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则用来表示具有相同的基尼系数不同洛伦茨曲线的差异[5],其用于解释不均匀性产生的来源,表明不同月份降雨量对年总降雨量的贡献度,其变动范围为S1(图6)。

当S=1时,洛伦茨曲线对称。

当S>1时,与均匀线平行的部分洛伦茨曲线数据点位于对称轴的上方,表明造成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匀性的原因是由于降雨量较大的月份占年降雨量的比例相对大;当S2.2.2 降雨时间分布特征结果(1)年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变化特征。

①南京市。

从图7可以看出,南京市1961—2010年50年平均降雨量为887.44 mm,年降雨量有上升的趋势。

50年年平均基尼系数为0.083 5,年基尼系数有下降趋势,年降雨趋势线的波动性越来越强。

洛伦茨不对称性系数大于1的年份占总年份的36%,说明这些年份中,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匀性主要是由于降雨量较多的月份引起,如2007年,年降雨量为892 mm,基尼系数为0.08,洛伦茨不对称系数为1.39, 7月份降雨量357 mm已占全年降雨量的40%以上。

从图7还可以看出,南京市的年降雨量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呈上升趋势,而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

这说明南京市降雨量上升,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匀性减弱,而且降雨量较大的月份所占的比例较大。

由此表明,南京市发生洪涝灾害的趋势增大,而且洪涝化的趋势增强。

②江苏省。

从图8可以看出,1961—2010年江苏省50年年平均降雨量为850.46 mm,年降雨量呈上升趋势,年降雨趋势线的波动性不强。

与南京市相比,降雨量总体持平,年降雨量变化幅度不大。

50年平均基尼系数为0.131 6,年基尼系数也呈降低趋势,且波动性减小,尤其是从1986年以来基尼系数基本在0.09~0.14内徘徊。

江苏省的年基尼系数比南京市的大,年内降雨量分布没南京市均匀。

大于1的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年份所占比例为30%。

从图8还可以看出,江苏省的降雨量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也呈上升的趋势,基尼系数也呈降低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

江苏省降雨量上升,降雨量的年内分布越来越均匀,而且降雨量较大月份所占的比例增加。

由此表明,江苏省东南部发生暴雨引发水土流失的趋势有可能增加。

(2)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年际间变化特征。

①南京市。

从图9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至今,基尼系数的变化不是很大,基本在0.10左右变动。

90年代洛伦茨不对称系数最大,接近于1。

在这10年中,降雨量大的月份所占比例较大,主要集中在6—8月,且6、7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高达50%。

②江苏省。

从图10可以看出,江苏省50年来年代际间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基尼系数在减小,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在增大。

同样,90年代洛伦茨不对称系数最大,接近于1。

在这10年中,降雨量多的月份所占比例较大,主要集中在6—8月,且6、7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高达50%。

总之,年降雨量与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性系数不相关,并且都有一定的年代、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年降雨基尼系数的波动反映出年内降雨分配的不均匀性和降雨时间分布的稳定性;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波动表明旱涝的频繁发生。

3 结论通过对江苏省13个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降雨资料分析,就降雨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50年来,江苏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降雨量空间变化幅度很大,降雨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近50年来,江苏省年降雨量趋于增加的,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降雨量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增大。

(3)江苏省雨季月份降雨量较集中,主要在6—9月,尤其在7月,东南部大暴雨发生的频次会增大,引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会增加;非雨季月份降雨量较少,西北部容易造成土壤干旱,对于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极为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